< Return to Video

Vicki Arroyo: 迎戰新氣候

  • 0:01 - 0:06
    這是我家鄉紐奧良(New Orleans)的天際
  • 0:06 - 0:08
    曾幾何時它是一個很適合小孩長大的地方
  • 0:08 - 0:12
    但是它卻是個世界上很容易受到天然災害的地方其中之一
  • 0:12 - 0:15
    這城市已有一半已經低與於海平面
  • 0:15 - 0:18
    2005年紐奧良在全世界的關注下
  • 0:18 - 0:22
    整個海岸線被卡崔娜(Katrina)颶風摧殘的體無完膚
  • 0:22 - 0:28
    總共有多達一千八百三十六人罹難,幾近300,000個家庭失去家園
  • 0:28 - 0:30
    這也包含我媽媽的家,在圖片的上方就是被摧殘後的摸樣
  • 0:30 - 0:32
    雖然圖中那台車不是她的
  • 0:32 - 0:34
    但在當時整台車被洪水沖到屋頂
  • 0:34 - 0:36
    在圖片的下方是我姐姐的家
  • 0:36 - 0:40
    不幸中的大幸當時她們都及時逃出去
  • 0:40 - 0:42
    但是就如同你們所看到她失去了她的家
  • 0:42 - 0:45
    還有所有在裡面的東西
  • 0:45 - 0:47
    也有其它遭受到風災殘害的地方遍佈在世界各個角落
  • 0:47 - 0:50
    遠比卡翠娜所帶來的傷亡還要更加嚴重
  • 0:50 - 0:52
    例如在2008年的颶風納格斯(Nargis)當下重創及風災後在緬甸所造成的總傷亡人數
  • 0:52 - 0:56
    高達138,000人
  • 0:56 - 0:59
    氣侯變遷正在影響著我們的家,我們的社區,
  • 0:59 - 1:02
    我們生活的方式。我們應該要更加的未雨綢繆
  • 1:02 - 1:05
    把握每一個機會並且以更嚴警周全的態度來準備對抗這些天然災害
  • 1:05 - 1:09
    這演講的主題是有關如何準備並且以更積極正向的態度
  • 1:09 - 1:12
    來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氣候變遷。這些改變將會影響我們的家園
  • 1:12 - 1:15
    ,所有人的家園,甚至地球。
  • 1:15 - 1:19
    也許現階段而言,這些環境變化對大家所造成的影響不一
  • 1:19 - 1:21
    但是它所造成的後果是分佈在世界各個角落
  • 1:21 - 1:23
    並且跟你原本想的也許不太一樣
  • 1:23 - 1:27
    在紐奧良,那些較年長的或是母系家庭
  • 1:27 - 1:29
    是最脆弱的
  • 1:29 - 1:31
    對那些較貧乏、地勢低窪的國家
  • 1:31 - 1:34
    如何只為了一美元價值的東西而失去你的國家
  • 1:34 - 1:38
    你的祖先要埋在哪?你的人民要往哪裡去?
  • 1:38 - 1:40
    他們將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在其它國家
  • 1:40 - 1:43
    會不會造成移民族群的緊張情勢
  • 1:43 - 1:46
    或是因為爭奪有限的資源而造成彼此間的衝突
  • 1:46 - 1:51
    在查德(Chad)和達爾富爾(Darfur)已經為了爭搶石油而鬧的不可開交
  • 1:51 - 1:56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或是準備好了沒,這就是我們的未來
  • 1:56 - 1:59
    當然,有些人正在找尋機會開拓新世界
  • 1:59 - 2:02
    俄羅斯人在海底插了他們的國旗
  • 2:02 - 2:06
    證明那些在融化的北極冰海底的礦產是屬於他們的
  • 2:06 - 2:09
    也許有些個別得利的短期贏家們
  • 2:09 - 2:13
    但是我們總合起來所失去的會遠遠超過他們所獲得的
  • 2:13 - 2:15
    就拿最近的例子來說,現在保險公司正在死命的掙扎著
  • 2:15 - 2:17
    面對處理著堆積如山的天災保險損失
  • 2:17 - 2:19
    來自於極端氣侯所帶來的損失
  • 2:19 - 2:22
    軍方了解其重要性。他們將稱氣侯變遷
  • 2:22 - 2:25
    稱之為威脅加成製造機且可能破壞國家的穩定及安全
  • 2:25 - 2:28
    當世界各地的政府機關正在評估著
  • 2:28 - 2:30
    如何回應
  • 2:30 - 2:35
    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我們如何準備跟適應?
  • 2:35 - 2:38
    我在這邊呢想分享三個範例給大家,我們就從
  • 2:38 - 2:41
    如何適應兇猛風災跟洪水來開始吧
  • 2:41 - 2:43
    在紐奧良,I-10 土恩(Twin Spans)跨海大橋
  • 2:43 - 2:46
    某些橋段在卡翠娜來襲時遭到破壞搗毀已經重建
  • 2:46 - 2:50
    並且比先前還要高出21呎為的就是能夠承受更強大的洪水衝擊
  • 2:50 - 2:53
    還有圖中這些新建的高起及高效節能的房子
  • 2:53 - 2:56
    是由布萊德比特(Brad Pitt)與扭轉劣勢(Make it Right)組織協助遭受到
  • 2:56 - 2:58
    重創的第九區(Ninth Ward)
  • 2:58 - 3:01
    我媽所參與但被風災搗毀的教堂
  • 3:01 - 3:04
    不但重建的更高,更被認定為
  • 3:04 - 3:07
    美國第一個能源之星(Energy Star)教堂
  • 3:07 - 3:09
    他們將所儲存獲取的電力回存到電網
  • 3:09 - 3:13
    感謝太陽能源板、反光漆,還有其它更多的能源科技
  • 3:13 - 3:15
    他們那個三月的電費只有48塊美金
  • 3:15 - 3:19
    現在這只是些例子紐奧良的重建計劃的方式
  • 3:19 - 3:24
    但如果其他人可以將這些方法考慮進去並且更加積極的行動會更好
  • 3:24 - 3:28
    舉例來說,在加爾維斯頓(Galveston),有個充滿活力的家庭
  • 3:28 - 3:31
    在颶風艾克(Ike)的侵襲下存活下來
  • 3:31 - 3:33
    而其它鄰居很明顯的並沒有
  • 3:33 - 3:36
    在世界各地人們利用衛星和警報系統
  • 3:36 - 3:41
    的幫助下拯救了很多居住在洪水氾濫地方的居民像是孟加拉
  • 3:41 - 3:44
    在面對氣候變遷上,雖然科技與基礎建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3:44 - 3:48
    但也許更加重要的是人的因素
  • 3:48 - 3:51
    我們需要更好的撤離計劃與系統
  • 3:51 - 3:54
    我們需要更加的暸解人們如何做決策
  • 3:54 - 3:56
    在危機之中,並且知道為什麼
  • 3:56 - 4:00
    的確有很多在卡翠娜來襲時,多數人是因為無法使用大眾運輸工具而身亡
  • 4:00 - 4:03
    但也有些人是因為拒絕離開自己的家園而身亡
  • 4:03 - 4:07
    其原因往往是因為那些大眾運輸工具和避難所
  • 4:07 - 4:10
    拒絕也不允許他們帶寵物一起避難
  • 4:10 - 4:15
    想像一下在救難或是撤離行動中丟下你們的寵物自行避難的樣子
  • 4:15 - 4:18
    幸運的是在2006年,國會通過了
  • 4:18 - 4:21
    寵物撤離及運輸標準法(Pet Evauation and Transpotation Standards Act)(笑聲)
  • 4:21 - 4:26
    修正一下-是複數不是只有一隻(PETS, not PET)
  • 4:26 - 4:29
    第二個分享案例為,做好萬全的準備熱浪及乾旱的來襲
  • 4:29 - 4:31
    從亞洲到非洲、澳洲到奧克拉馬
  • 4:31 - 4:34
    所有的農夫現正面對著乾旱的挑戰
  • 4:34 - 4:36
    當熱浪與氣候變遷連合總計
  • 4:36 - 4:39
    造成數以萬計傷亡人數
  • 4:39 - 4:45
    一次在2003年西歐,另一次在2010年俄羅斯
  • 4:45 - 4:50
    在衣索比亞(Ethiopia)有70%的人仰賴雨水來
  • 4:50 - 4:53
    生活,沒錯,佔總人口數的“70%”
  • 4:53 - 4:56
    歐克斯范恩(Oxfam)與蘇唯士黎(Swiss Re),結合羅克費勒(Rockefeller)基金會
  • 4:56 - 5:00
    正在幫助那些農夫們建築如圖中的這個山坡露台來儲存雨水
  • 5:00 - 5:03
    以及尋求其它保存水源的方式
  • 5:03 - 5:07
    當乾旱來襲時,他們也提供農業風災險給農夫們
  • 5:07 - 5:09
    這個保障給予農夫們更多的
  • 5:09 - 5:11
    自信去投入更多作物
  • 5:11 - 5:13
    它給予他們負擔的起的貸款
  • 5:13 - 5:15
    讓他們能夠更有效率
  • 5:15 - 5:19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可以在不依靠外力的幫助下自行負擔的起農業風災險
  • 5:19 - 5:21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且成功的經驗是可以被複製到
  • 5:21 - 5:24
    所有發展中的國家
  • 5:24 - 5:27
    在歷經了1995年致命熱浪侵襲後
  • 5:27 - 5:29
    它將那些在芝加哥美食慶典的冷藏車
  • 5:29 - 5:33
    轉換成臨時搭建的停屍間
  • 5:33 - 5:35
    芝加哥成為大家公認的綠能都市的領導者
  • 5:35 - 5:38
    將原本熱浪對衝擊現代都市
  • 5:38 - 5:40
    藉由開放的冷卻中心
  • 5:40 - 5:43
    延伸到較易受到熱害影響的社區,藉由種植樹木
  • 5:43 - 5:46
    建造不易吸收熱的冷白屋頂及散熱較佳植物綠化能屋頂
  • 5:46 - 5:49
    照片上是市政府的綠能屋頂旁邊這張圖則是庫克(Cook)郡市府[一部分]的屋頂
  • 5:49 - 5:53
    沒覆蓋到綠化屋頂的表面溫度相較之下高了華氏77度
  • 5:53 - 5:57
    華府在去年帶領全國打頭陣安裝了
  • 5:57 - 6:00
    新綠化屋頂並且投入政府資金在安裝綠化屋頂上
  • 6:00 - 6:04
    感謝五美分塑膠袋稅政策
  • 6:04 - 6:06
    它們分擔了住戶及建商安裝綠化屋頂的
  • 6:06 - 6:08
    部分成本
  • 6:08 - 6:11
    綠化屋頂不只緩和熱島效應的衝擊
  • 6:11 - 6:13
    並且節能、節約
  • 6:13 - 6:15
    減少造成氣候變遷二氧化碳排放量
  • 6:15 - 6:18
    它們也降低了雨水的流失
  • 6:18 - 6:23
    所以那些用來解決熱島效應的方法達成了三贏局面
  • 6:23 - 6:26
    最後一個範例,如何適應持續上升的海平面
  • 6:26 - 6:30
    海平面的升起威脅到沿岸的生態系統、農業、
  • 6:30 - 6:33
    甚至一些沿岸主要城市。照片裡的是媚公河三角洲在海平面
  • 6:33 - 6:36
    從一公尺上升到兩公尺後的樣貌
  • 6:36 - 6:39
    那個區域也就是半數越南米的來源
  • 6:39 - 6:42
    基礎建設也將受到影響
  • 6:42 - 6:45
    在世界上大多數的機場都遍佈在沿海都市
  • 6:45 - 6:46
    這樣也應該是合理的吧? 在那邊有很多空曠的空間
  • 6:46 - 6:49
    利於飛機的起降
  • 6:49 - 6:52
    不用擔心製造噪音或是撞到高樓大廈
  • 6:52 - 6:55
    我來給大家舉個例子,在舊金山機場
  • 6:55 - 6:57
    海平面上升了16吋或是有更多的洪水來襲
  • 6:57 - 7:00
    請各位想像一下為了保護這重要的設施而建造
  • 7:00 - 7:04
    堤防在它周遭那成本是多麼駭人
  • 7:04 - 7:05
    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你無法想像
  • 7:05 - 7:08
    的改變在發生。舉例來說,
  • 7:08 - 7:10
    飛機起飛時需要更多的跑道來起飛
  • 7:10 - 7:14
    因為熱空氣造成空氣密度下降提供較少的爬升空間進而需要更多的跑道空間
  • 7:14 - 7:18
    舊金山市花了4000萬美金
  • 7:18 - 7:21
    在重新思考與建設新的下水道系統
  • 7:21 - 7:24
    就如同圖中這個會被海水倒灌而淹沒的排水口一樣
  • 7:24 - 7:27
    造成抽水系統的啟動,破壞到可被用來
  • 7:27 - 7:29
    分解廢料的益菌
  • 7:29 - 7:31
    所以我們重新打造這些出水口管
  • 7:31 - 7:34
    讓它們可以被用來阻隔海水倒灌到其它下水道系統
  • 7:34 - 7:37
    除了這些技術上的解決之道外,我們也鼓勵在
  • 7:37 - 7:39
    喬治城氣象中心(Georgetown Climate Center)的人員
  • 7:39 - 7:43
    去檢閱現有的法律及政策
  • 7:43 - 7:46
    是否能夠加入新的法規及條例
  • 7:46 - 7:49
    舉例來說,在沿岸土地的使用上哪些部份可以
  • 7:49 - 7:52
    加蓋防波堤又或者是
  • 7:52 - 7:56
    藉由改建增高原本的建築物或是
  • 7:56 - 7:59
    將原本的建築物撤出重要的自然生態環境
  • 7:59 - 8:01
    像是濕地跟海灘
  • 8:01 - 8:04
    來看看其他的例子。在英國,
  • 8:04 - 8:07
    泰唔士水閘保護倫敦免於暴風潮的迫害
  • 8:07 - 8:10
    亞洲氣候[變遷]適應脈絡網(The Asian Cites Climate [Change] Ressilience Network)
  • 8:10 - 8:13
    正在回復那些重要的生態環境像是紅樹雨林
  • 8:13 - 8:16
    那些不單單只是對它們自身重要的生態系統
  • 8:16 - 8:20
    但也是可以用做保護島嶼群的緩衝區
  • 8:20 - 8:24
    紐約市是非常容易受暴風侵襲的都市
  • 8:24 - 8:28
    你可以從圖中發現很明顯的當海平面的上升
  • 8:28 - 8:31
    及暴風潮來襲時造成地下鐵淹水
  • 8:31 - 8:34
    從地面上,這些突起的地下鐵通風口
  • 8:34 - 8:37
    不只可以達到通風舒緩淹水還非常美觀
  • 8:37 - 8:39
    事實上呢在紐約,
  • 8:39 - 8:43
    舊金山和倫敦,有些設計師已經想像在未來
  • 8:43 - 8:46
    將氣候變遷的因子納入設計考量的一部分
  • 8:46 - 8:48
    將設計跟自然生態做更佳的結合
  • 8:48 - 8:51
    我覺得這些有啟發性的範例告訴我們是有能力可以讓這個世界不一樣
  • 8:51 - 8:54
    當我們帶著使命感去面對這些氣候的變遷
  • 8:54 - 8:57
    但是現在我想給大家一個警訊
  • 8:57 - 9:00
    關於適應氣候變遷,它實在太重要不能只靠專家來解決問題
  • 9:00 - 9:03
    為什麼呢?是的,因為專家根本不存在
  • 9:03 - 9:07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未知的領域,而目前我們
  • 9:07 - 9:10
    所謂的專長與系統都是建構在已知得過去
  • 9:10 - 9:13
    "平穩性概念" 可以讓我們根據過往的經驗
  • 9:13 - 9:16
    來預測未來且根據不同的預測結果來計劃準備
  • 9:16 - 9:18
    在使用上我們應用了很多在我們的工程學上
  • 9:18 - 9:21
    包含了重要的基礎建設、都市水道系統、
  • 9:21 - 9:26
    建築物法規,甚至連用水權及其它已知法律先例
  • 9:26 - 9:29
    但我們不能夠僅僅依靠著那些已建立的規範
  • 9:29 - 9:33
    我們所面臨的情況是當CO2濃度遠遠超出
  • 9:33 - 9:38
    地球幾十萬年前的數值
  • 9:38 - 9:41
    我在這邊想強調的是
  • 9:41 - 9:45
    我們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 9:45 - 9:48
    我們知道我們的家園及社區哪裡最脆弱最需要被保護
  • 9:48 - 9:51
    進而對症下藥,不只是求生存而是要鞏固它
  • 9:51 - 9:54
    事在人為,全看我們要如何計劃跟準備
  • 9:54 - 9:56
    並且我們要呼籲政府要求他們
  • 9:56 - 9:59
    也要做好萬全的準備,雖然現階段他們
  • 9:59 - 10:02
    還停留在強調造成氣侯變遷的原因
  • 10:02 - 10:03
    解決氣候變遷沒有速解法
  • 10:03 - 10:07
    也沒有絕對解
  • 10:07 - 10:09
    我們只能在行動中學
  • 10:09 - 10:13
    但開始做就是好的開始
  • 10:13 - 10:15
    謝謝(鼓掌聲)
  • 10:15 -
    (鼓掌聲)
Title:
Vicki Arroyo: 迎戰新氣候
Speaker:
Vicki Arroyo
Description:

政治放一邊: 資料顯示現在氣候變遷正已可感測到的速度發生中。就像Vicki Arroyo所說的,現在該是我們有效的面對節節高升的洪災、乾旱及不安威脅。在此充滿激情演說中,她藉由循序漸進的圖例說明世界上先驅城都市所使用的大膽工程創新-- 本土實例的創新思維。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4:36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