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to Video

扎根大地的文學 | 吳明益(Ming-Yi Wu)| TEDxTaipei 2013

  • 0:16 - 0:18
    很高興今天能夠來這邊演講
  • 0:18 - 0:20
    我是 1971 年在台北市
  • 0:20 - 0:23
    這棟非常知名的建築物出生的
  • 0:23 - 0:24
    它叫中華商場
  • 0:24 - 0:27
    它從 1961 年一直到 1992 年
  • 0:27 - 0:31
    成為台北市最繁榮的地方
  • 0:31 - 0:35
    它總共一千多公尺長
    有一千六百個店鋪
  • 0:35 - 0:36
    我家在一頭
  • 0:36 - 0:38
    李國修老師家在另外一頭
  • 0:38 - 0:40
    這是我家當時的鞋店
  • 0:40 - 0:43
    我們的每一間店大概只有兩坪大
  • 0:43 - 0:45
    但是我家有七個小孩子
  • 0:45 - 0:48
    所以我們就是九個人
    睡在兩坪大的空間裡面
  • 0:48 - 0:51
    當然我們的浴室就在店裡面
  • 0:51 - 0:53
    我們的廚房也在店裡面
  • 0:53 - 0:56
    那我從小受這個教育長大
  • 0:56 - 0:57
    我曾經想過畫畫
  • 0:57 - 1:00
    想過拍電影 想過當攝影師
  • 1:00 - 1:02
    但是都被我父親否決了
  • 1:02 - 1:06
    我小時候最大的挫折
    就是我發現兩件事情
  • 1:06 - 1:08
    一件就是我色盲
  • 1:08 - 1:09
    所以我不可能畫畫了
  • 1:09 - 1:12
    一件事情就是在我這樣的家庭裡面
  • 1:12 - 1:15
    我爸爸不容許我畫畫
  • 1:15 - 1:19
    那很幸運的是
    我念了大學之後一直到研究所
  • 1:19 - 1:22
    開始迷上了到野地攝影這件事情
  • 1:22 - 1:26
    然後這件事情又跟我喜歡寫作
    這件事融合在一起
  • 1:26 - 1:29
    變成我人生裡面很重要的一部分
  • 1:29 - 1:30
    那漸漸漸漸地
  • 1:30 - 1:34
    我在當時從事過一些解說員的活動
  • 1:34 - 1:36
    所以我就一面寫小說一面寫散文
  • 1:36 - 1:39
    過去那些曾經被我的家庭
  • 1:39 - 1:41
    被我的教育制度否決的事情
  • 1:41 - 1:43
    終於重新回來
  • 1:43 - 1:44
    而在我們小時候
  • 1:44 - 1:45
    如果你跟老師說
  • 1:45 - 1:47
    你要做一個作家 做一個畫家
  • 1:47 - 1:50
    他都會認為這是一個浪漫的想像而已
  • 1:50 - 1:53
    對於我這樣一個生意人的小孩子
  • 1:53 - 1:54
    更是這樣子
  • 1:54 - 1:55
    我媽媽常說
  • 1:55 - 1:58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說謊
  • 1:58 - 2:03
    做生意沒有說謊是不可能成功的
  • 2:03 - 2:04
    那這件事情
  • 2:04 - 2:08
    一直跟我的學校教育是背馳的
  • 2:08 - 2:10
    但是經過四十年之後
  • 2:10 - 2:11
    我現在四十幾歲了
  • 2:11 - 2:13
    我知道我母親是對的
  • 2:13 - 2:16
    人生必須要靠謊言來建立
  • 2:16 - 2:17
    那這是我畫的一些圖
  • 2:17 - 2:21
    這是我後來畫圖
    把中華商場重新畫出來
  • 2:21 - 2:24
    我記得我小時候 我姊姊大我十八歲
  • 2:24 - 2:26
    所以我姊夫來找她約會的時候
  • 2:26 - 2:28
    都會站在街角
  • 2:28 - 2:30
    因為怕被我爸看到
  • 2:30 - 2:32
    他不敢到我家找我姊姊
  • 2:32 - 2:34
    我有時候跟我姊夫聊天的時候說
  • 2:34 - 2:36
    哎你最喜歡什麼東西
  • 2:36 - 2:40
    他跟我說他最喜歡福特的野馬跑車
  • 2:40 - 2:41
    後來我畫這張圖的時候
  • 2:41 - 2:46
    就在街角畫了一輛
    福特的野馬跑車送給他
  • 2:46 - 2:50
    這棟建築在台北市歷史
    雖然已經逝去了
  • 2:50 - 2:52
    可是對我而言
    它是一個非常珍貴的地方
  • 2:52 - 2:54
    因為在那個地方
  • 2:54 - 2:59
    我媽媽常說你去客家人那邊理頭髮
  • 2:59 - 3:02
    你可能去樓上一個老公公
  • 3:02 - 3:07
    講著我聽不懂的
    福州話的人那邊買雞蛋
  • 3:07 - 3:10
    那是一個非常族群融合的地方
  • 3:10 - 3:13
    那後來我寫作這件事情
  • 3:13 - 3:14
    我媽媽從反對
  • 3:14 - 3:17
    到後來她現在床頭擺著一排我的書
  • 3:17 - 3:20
    而我很幸運地在我父親過世之後
  • 3:20 - 3:21
    我媽媽還在的時候
  • 3:21 - 3:23
    她已經漸漸接受
  • 3:23 - 3:26
    我成為一個寫作者這樣一件事情
  • 3:26 - 3:31
    那其中有幾本書很幸運地
    在後來被翻譯到外文去
  • 3:31 - 3:34
    特別是中間第二本書
  • 3:34 - 3:35
    叫《複眼人》這本書
  • 3:35 - 3:37
    成為台灣第一本
  • 3:37 - 3:41
    被版權交易到藍燈書屋
  • 3:41 - 3:43
    全世界最大的出版社藍燈書屋下面
  • 3:43 - 3:45
    翻譯出來的一本書
  • 3:45 - 3:46
    可是我寫作到現在
  • 3:46 - 3:48
    我常常回想起來
  • 3:48 - 3:51
    我最重要的人生啟蒙
  • 3:51 - 3:53
    不是在書桌前面
  • 3:53 - 3:56
    當然這些前輩作家對我影響非常大
  • 3:56 - 3:59
    但對我能夠繼續走這條路下去的
  • 3:59 - 4:00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 4:00 - 4:02
    還是因為野地
  • 4:02 - 4:04
    就是我從大學畢業之後
  • 4:04 - 4:09
    當兵退伍之後所迷戀上的野地
  • 4:09 - 4:13
    我還記得第一次進到野地的那種心情
  • 4:13 - 4:14
    它是一個純粹美學的
  • 4:14 - 4:16
    我也有很常一段時間
  • 4:16 - 4:19
    跟台灣很多環境運動團體 賞鳥人一樣
  • 4:19 - 4:22
    喜歡蒐集看到的鳥的數目
  • 4:22 - 4:24
    或者看到的蝴蝶的數目
  • 4:24 - 4:25
    可是我漸漸知道
  • 4:25 - 4:27
    在野地裡最複雜的東西
  • 4:27 - 4:31
    就是人跟自然相處的倫理性
  • 4:31 - 4:34
    比方說一開始我迷戀蝴蝶這件事
  • 4:34 - 4:36
    到現在變成我的噩夢
  • 4:36 - 4:38
    因為我現在自己也耕種
  • 4:38 - 4:40
    像剛剛吳先生所講的
  • 4:40 - 4:43
    我是農業一點零的耕種用戶
  • 4:43 - 4:46
    我常常想說在學術或寫作上面
  • 4:46 - 4:48
    大概有三個條件你可以成功
  • 4:48 - 4:49
    一個是苦功夫
  • 4:49 - 4:51
    一個是持續保持敏銳度
  • 4:51 - 4:54
    第三個是你的心態跟角色定位
  • 4:54 - 4:55
    在我進入學院之後
  • 4:55 - 4:57
    我感到最惶恐的
  • 4:57 - 5:01
    就是學院裡面的
    教授的心態跟角色定位
  • 5:01 - 5:04
    跟我當初投身寫作的差異性實在太大
  • 5:04 - 5:08
    他們必須花費漫長的時間等待升等
  • 5:08 - 5:10
    而在升等跟教育的過程中
  • 5:10 - 5:14
    把自己年輕時候的熱情磨損殆盡
  • 5:14 - 5:18
    各位看到現在這個畫面
    就是我拍的一些少數的蝴蝶
  • 5:18 - 5:20
    因為台灣有四百多種蝴蝶
  • 5:20 - 5:24
    你們待會兒在投影片上
    只會看到其中的六十六種
  • 5:24 - 5:27
    不知道台下有沒有人可以看到一張圖片
  • 5:27 - 5:29
    就告訴我這是什麼樣的蝴蝶
  • 5:29 - 5:32
    我記得我剛接觸野地的時候
  • 5:32 - 5:35
    常常有聽我解說的年輕人問我說
  • 5:35 - 5:40
    這些蝴蝶的名字跟我有什麼關係
  • 5:40 - 5:42
    可是各位要記住一件事情
  • 5:42 - 5:44
    在生態保育的過程當中
  • 5:44 - 5:46
    你不認識的動物
  • 5:46 - 5:50
    通常人們就比較不關心牠
  • 5:50 - 5:53
    在很早很早以前
  • 5:53 - 5:57
    大部分的人是沒有看過藍鯨的
  • 5:57 - 5:59
    所以如果你不認識藍鯨的話
  • 5:59 - 6:03
    要談藍鯨的保育就變得非常的困難
  • 6:03 - 6:05
    那台灣這塊土地上有很多的生物
  • 6:06 - 6:08
    我們連牠的生物名都不曉得
  • 6:08 - 6:10
    各位恐怕都是因為狂犬病的關係
  • 6:10 - 6:14
    才知道台灣有一種哺乳動物
    叫做鼬獾是嗎
  • 6:14 - 6:18
    對我來說在我的寫作過程當中
    最迷人的那種
  • 6:18 - 6:20
    就是介於兩個學科之間的人類
  • 6:20 - 6:22
    比如說像珍古德這樣的人
  • 6:22 - 6:25
    珍古德在 1964 年拍了一張照片
  • 6:25 - 6:29
    她當時對黑猩猩的研究
    在科學界是被否定的
  • 6:29 - 6:32
    因為她替黑猩猩取了名字
  • 6:32 - 6:36
    替黑猩猩取名字這件事情
    使很多科學家不認同她
  • 6:36 - 6:38
    但是那張照片
  • 6:38 - 6:41
    當時攝影師雨果拍的那張照片
  • 6:41 - 6:45
    總讓我聯想到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
  • 6:45 - 6:48
    《創世紀》是神把祂的形象帶給人
  • 6:48 - 6:52
    可是未來數十年我想是人類開始要思考
  • 6:52 - 6:54
    他要以什麼樣的形象
  • 6:54 - 6:57
    在眾多動物之間扮演一個角色
  • 6:57 - 7:00
    那這個角色是人既是動物
  • 7:00 - 7:04
    人也是最有能力改變生態環境的動物
  • 7:05 - 7:10
    我常常想這種介於科學
    跟文學之間的形象
  • 7:10 - 7:12
    它需要靠兩種努力
  • 7:12 - 7:14
    我們說朝向對手學科的努力
  • 7:14 - 7:19
    一個文學家 一個藝術家
    必須要努力吸取科學知識
  • 7:19 - 7:21
    那一個科學家或者物理學家
  • 7:21 - 7:23
    他必須要有耐心
  • 7:23 - 7:25
    知道這世界上有很多事
  • 7:25 - 7:27
    我們沒辦法探究的事
  • 7:27 - 7:28
    有很多感覺
  • 7:28 - 7:30
    是必須靠直覺
  • 7:30 - 7:33
    必須靠一些抽象的語言去描述
  • 7:33 - 7:36
    我覺得文學可以喚醒我們的審美能力
  • 7:36 - 7:40
    而且它有助於建立
    一些新信念跟新倫理
  • 7:40 - 7:42
    特別是人類的反省
  • 7:42 - 7:44
    各位可以在你的腦中想像一下
  • 7:44 - 7:46
    過去我們的國文課本選得並不好
  • 7:46 - 7:49
    我們國文課本選的文章大部分並不好
  • 7:49 - 7:52
    你只要想一下世界上的著名文學
  • 7:52 - 7:55
    有哪一些是描述人類的光明面
  • 7:55 - 7:56
    各位就可以知道
  • 7:56 - 8:00
    文學家常常扮演走入黑暗的角色
  • 8:00 - 8:02
    有時候我們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
  • 8:02 - 8:04
    我會覺得終於
  • 8:04 - 8:07
    特別看國外自然寫作者的作品的時候
  • 8:07 - 8:11
    我看到我被那些科學家打動了
    而不只是說服了
  • 8:11 - 8:15
    比如說我們常常在台灣看到的鷺鷥
  • 8:15 - 8:17
    我們可以用這樣子的講法
  • 8:17 - 8:20
    這個就是我們常常到野外去解說的講法
  • 8:20 - 8:22
    就是鷺科全世界有 62 種
  • 8:22 - 8:23
    牠為什麼腳比較長
  • 8:23 - 8:25
    牠為什麼翅膀比較長
  • 8:25 - 8:27
    為什麼牠飛行的時候拍翅比較慢
  • 8:27 - 8:30
    為什麼牠的頸部會彎曲往後縮
  • 8:30 - 8:34
    為什麼牠會棲息於沼澤河口沙洲水田
  • 8:34 - 8:36
    為什麼
  • 8:36 - 8:39
    除此之外呢 其實我們
    也可以用另外一種說法
  • 8:39 - 8:41
    這是美國的自然寫作者
  • 8:41 - 8:43
    奧爾多‧李奧帕德是我的偶像 他寫的
  • 8:43 - 8:44
    他說在每個轉彎處
  • 8:44 - 8:47
    我們看到白鷺站在前方的水池中
  • 8:47 - 8:51
    一尊尊白色的雕像都有一個白色的倒影
  • 8:51 - 8:55
    當一群白鷺在遠處一棵綠柳樹上棲息時
  • 8:55 - 8:59
    牠們看起來就像一陣太早來臨的暴風雪
  • 8:59 - 9:03
    我常常希望有一天
    在台灣的野外的解說員
  • 9:03 - 9:05
    他能夠兼具兩者
  • 9:05 - 9:07
    另外我也希望我自己
  • 9:07 - 9:09
    成為一個我不可能做到的作家
  • 9:09 - 9:11
    這就像卡爾維諾講的
  • 9:11 - 9:14
    他認為寫作者
    他通常是寫自己不知道的
  • 9:14 - 9:17
    他想寫的是因為這世界總是
  • 9:17 - 9:21
    有那麼多不知道的事情
    要靠我們來為它表達
  • 9:21 - 9:24
    但是我經過很長時間的步行在野地
  • 9:24 - 9:26
    或者回到我的書桌前面
  • 9:26 - 9:31
    我有時候覺得我也應該
    成為一個多元的行動主義者
  • 9:31 - 9:32
    這是前年的時候
  • 9:32 - 9:34
    我們去包圍環保署
  • 9:34 - 9:36
    為了國光石化的案子
  • 9:36 - 9:39
    這件事情最終居然阻擋下了一個
  • 9:39 - 9:42
    五六千億台幣的投資案
  • 9:42 - 9:44
    這是我的學生
  • 9:44 - 9:48
    他們都睡在騎樓下面
  • 9:48 - 9:50
    當我到那些現場的時候
  • 9:50 - 9:52
    我發現一件事情
  • 9:52 - 9:54
    就是在這個棄絕野地價值的都市裡面
  • 9:54 - 9:56
    我重新看到那些不同的臉
  • 9:56 - 9:59
    從小我是一個都市長大的孩子
  • 9:59 - 10:01
    我不曾注視的這種臉
  • 10:01 - 10:05
    這些臉重新喚起我對這些故事的感動
  • 10:05 - 10:07
    所以我想再重新到現場去
  • 10:07 - 10:12
    把這些沒有被一般人
    聽到的聲音跟意見表達
  • 10:12 - 10:14
    我在花蓮大概溯了十幾條溪流
  • 10:14 - 10:16
    每一條溪流溯到最上游
  • 10:16 - 10:19
    你就會看到這樣子的情形
  • 10:19 - 10:22
    這是萬華半夜睡著的遊民
  • 10:22 - 10:23
    我們居然有議員
  • 10:23 - 10:26
    阻止社福團體發便當給他們
  • 10:26 - 10:29
    純粹只是因為他們會丟便當
  • 10:29 - 10:30
    他沒有想到
  • 10:30 - 10:34
    我們可以讓他們用舊便當盒換新便當
  • 10:34 - 10:35
    我自己也耕作
  • 10:35 - 10:37
    我剛剛說過我是農夫一點零
  • 10:37 - 10:41
    所以我永遠是用
    我的鋤頭和鏟子去工作
  • 10:41 - 10:44
    那我自己也是一個教育工作者
  • 10:44 - 10:46
    還在大學裡面教書
  • 10:46 - 10:48
    這幾件事情我想
  • 10:48 - 10:51
    才連構成我想要努力的
  • 10:51 - 10:53
    所謂寫作
  • 10:53 - 10:56
    這是法國的小說家莫泊桑
  • 10:56 - 10:57
    講過的一段話
  • 10:57 - 10:59
    他說寫作者必須有這個能力
  • 10:59 - 11:01
    就是站在一團火跟一棵樹前面
  • 11:01 - 11:04
    最後用你的文字告訴別人
  • 11:04 - 11:07
    這團火跟這棵樹跟別團火別棵樹
  • 11:07 - 11:09
    有什麼不同
  • 11:09 - 11:11
    我想更接近文學一點點
  • 11:11 - 11:13
    因為文學這個詞
  • 11:13 - 11:16
    既可以超越人性也可以反映人性
  • 11:16 - 11:18
    它甚至可以革一個國家的命
  • 11:18 - 11:19
    一個時代的命
  • 11:19 - 11:22
    我甚至希望能夠像迪諾布扎第講的
  • 11:22 - 11:26
    就是有一天這個可悲的世界
    都沒有辦法阻止我
  • 11:26 - 11:27
    可是作為一個文學作者
  • 11:27 - 11:29
    每次談到環境議題的時候
  • 11:29 - 11:32
    比方說我們談到核能議題的時候
  • 11:32 - 11:34
    我們就會遇到專家跳出來說
  • 11:34 - 11:36
    你根本不是一個核能專家
  • 11:36 - 11:39
    你憑什麼對這個議題表達意見
  • 11:39 - 11:43
    所以我必須花非常多時間
    到第一現場去
  • 11:43 - 11:46
    我必須花非常多的時間重新認識
  • 11:46 - 11:49
    我過去拋棄我的學科
  • 11:49 - 11:51
    科學是怎麼一回事
  • 11:51 - 11:53
    到現場去的時候
  • 11:53 - 11:55
    你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 11:55 - 11:57
    不一樣的角度不一樣的感受
  • 11:57 - 11:58
    這是梨山
  • 11:58 - 12:00
    全世界最醜的高山
  • 12:00 - 12:05
    但是是台灣人最喜歡去的
    清境農場的所在地
  • 12:05 - 12:07
    這是我們一點零農業的田園
  • 12:07 - 12:10
    每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的農民
  • 12:10 - 12:14
    至少要灑八到十次的除草劑
  • 12:14 - 12:16
    那這是我們反核遊行的現場
  • 12:16 - 12:21
    在十年前我們沒有想到
    有一天連反核這樣的議題
  • 12:21 - 12:24
    終於可以成為這個社會裡面
  • 12:24 - 12:26
    比較正面的力量
  • 12:26 - 12:28
    這是台東非常美麗的一片海灣
  • 12:28 - 12:32
    可是你遠遠就可以看到
    一棟非常醜陋的建築物
  • 12:32 - 12:34
    叫做美麗灣
  • 12:34 - 12:39
    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
    我們都沒有辦法坐在書桌前面
  • 12:39 - 12:41
    寫抒情詩而已
  • 12:41 - 12:43
    你都必須到現場去
  • 12:43 - 12:45
    我有時候面對這些事情
  • 12:45 - 12:48
    會產生一些迷惘與哀傷
  • 12:48 - 12:49
    有時候會陷入迷惘
  • 12:49 - 12:52
    跟海浪一樣沒有辦法被記憶的哀傷
  • 12:52 - 12:53
    偶爾會陷入迷惘
  • 12:53 - 12:56
    跟飛魚眼珠那樣半透明的哀傷
  • 12:56 - 12:57
    我們有時候會陷入迷惘
  • 12:57 - 13:00
    跟飛魚眼珠那樣帶著膠質的哀傷
  • 13:00 - 13:03
    我的責任就是替那些
    跟我有相同感受的人
  • 13:03 - 13:05
    用文字跟詩
  • 13:05 - 13:09
    包裹我們那些非常微小的悲傷
  • 13:09 - 13:14
    這是我認為從文學出發的
    自然寫作者最艱難的挑戰
  • 13:14 - 13:16
    也是我未來
  • 13:16 - 13:18
    我一生中唯一可以去做的事
  • 13:18 - 13:20
    我唯一能做的事情
  • 13:24 - 13:26
    回到這個議題上 我剛剛講
  • 13:26 - 13:29
    文學作者永遠是一個反對的倡議者
  • 13:29 - 13:32
    我非常受不了今天的
    與土地和解這樣的題目
  • 13:32 - 13:36
    因為人到底有什麼立場
    可以跟土地和解呢
  • 13:36 - 13:39
    自然界對人沒有愛也沒有恨
  • 13:39 - 13:42
    如果你常常到野外行走的時候
  • 13:42 - 13:43
    我的朋友都不能理解
  • 13:43 - 13:44
    為什麼會有個題目
  • 13:44 - 13:46
    叫做與自然和解
  • 13:46 - 13:48
    這是陳有蘭溪在 1996 年
  • 13:48 - 13:51
    賀伯颱風上面的龍華國小
  • 13:51 - 13:53
    整個被掏空以後倒塌
  • 13:53 - 13:57
    請問一下這是誰的惡意
  • 13:57 - 13:59
    這是誰的善意
  • 13:59 - 14:00
    沒有人
  • 14:00 - 14:03
    自然界天災 土石流 颱風 地震
  • 14:03 - 14:05
    它永遠在
  • 14:05 - 14:07
    自然界本來就是人類的養育者
  • 14:07 - 14:09
    它同是人類的施暴者
  • 14:09 - 14:12
    所有的生物都可能被自然界奪去生命
  • 14:12 - 14:17
    當然在此刻它有時候又變成受害者
  • 14:17 - 14:21
    問題 我認為最終的根源
    不在於和不和解
  • 14:21 - 14:23
    問題在於為什麼
  • 14:23 - 14:26
    我們老是無視於這些自然環境的條件
  • 14:26 - 14:30
    為什麼我們要在人文經濟上
    追求一致的價值
  • 14:30 - 14:31
    在國光石化的期間
  • 14:31 - 14:34
    我到芳苑訪問這些蚵農
  • 14:34 - 14:37
    這個阿婆告訴我她一天剝蚵子
  • 14:37 - 14:40
    只能收入大概五百塊到一千塊
  • 14:40 - 14:44
    我們問她說那為什麼
    你不希望石化工廠來呢
  • 14:44 - 14:48
    她說因為那個時候
    我只能到工廠掃廁所
  • 14:48 - 14:52
    但是現在我可以
    跟朋友邊聊天邊剝蚵仔
  • 14:52 - 14:55
    這兩者的價值是不能等同的
  • 14:55 - 14:58
    這讓我想起梭羅臨死前跟他的姨媽
  • 14:58 - 15:00
    他姨媽問他說你跟上帝和解了嗎
  • 15:00 - 15:04
    梭羅說我從來沒有跟祂吵架
  • 15:04 - 15:07
    為什麼要跟祂談和解的問題呢
  • 15:07 - 15:09
    現在我們最重要的責任
  • 15:09 - 15:13
    是更瞭解我們所居住的土地
  • 15:13 - 15:15
    更瞭解我們所在的土地
  • 15:15 - 15:18
    這是我 2003 年
    到花蓮東華大學的時候
  • 15:18 - 15:19
    第一天開始
  • 15:19 - 15:22
    我就每隔一段時間站在同一個地方
  • 15:22 - 15:24
    拍攝同一個角度
  • 15:24 - 15:27
    因為我的背後是偉大的中央山脈
  • 15:27 - 15:28
    偉大的中央山脈
  • 15:28 - 15:30
    每天帶給我們不同的雲
  • 15:30 - 15:33
    但是同樣在東華大學
    這個校園裡面的人
  • 15:33 - 15:35
    大部分的人不曉得
  • 15:35 - 15:38
    什麼叫作層雲 不曉得什麼叫作積雨雲
  • 15:38 - 15:42
    不曉得什麼叫作低雨雲
  • 15:42 - 15:45
    但是透過不斷重複的觀察
  • 15:45 - 15:47
    有點無聊的
  • 15:47 - 15:50
    有點無心的動作
  • 15:50 - 15:53
    最後你才會看到
    事情背後的一點可能性
  • 15:53 - 15:57
    這是我很崇拜的一位作家
    約翰‧伯格他講的
  • 15:57 - 16:00
    他說因為上帝的評判太遙遠了
  • 16:00 - 16:02
    所以我們需要寫作
  • 16:02 - 16:05
    語言的評判才是立即的
  • 16:05 - 16:07
    這麼多年來我都希望
  • 16:07 - 16:09
    我能夠秉持這段話
  • 16:09 - 16:13
    來靠著寫作 靠著語詞
  • 16:13 - 16:15
    去找到希望
  • 16:15 - 16:19
    因為唯有我們訴說出來了
    我們陳述出來了 我們寫下來了
  • 16:19 - 16:23
    才有可能留下痕跡
  • 16:23 - 16:26
    成為打動別人的力量
  • 16:26 - 16:29
    那最後請容許我
    為各位念我寫的一首詩
  • 16:29 - 16:31
    這是今年美濃的黃蝶祭的時候
  • 16:31 - 16:34
    主辦單位邀請我去黃蝶祭
  • 16:34 - 16:35
    我寫的一首詩
  • 16:35 - 16:38
    當時林生祥替我伴奏
  • 16:38 - 16:41
    如果有人要送我一座山
  • 16:41 - 16:43
    我願意付給他所有蝴蝶的名字
  • 16:43 - 16:46
    但是我並不知道所有蝴蝶的名字
  • 16:46 - 16:48
    為了償還我得尋找牠們
  • 16:48 - 16:51
    蝴蝶的名字是陰影 夢想
    神祕主義和形式
  • 16:51 - 16:54
    每找到一個就會在山裡
  • 16:54 - 16:57
    忘記自己的名字一點點
  • 16:58 - 17:00
    為了找到蝴蝶的名字
  • 17:00 - 17:04
    你得找到滿山跑動的山豬肉鼠李
  • 17:04 - 17:07
    會飛的尖尾鳳鷗蔓
  • 17:07 - 17:10
    隱士般的懸鉤子筆羅子
  • 17:10 - 17:12
    可以寫在童話裡的忍冬
  • 17:12 - 17:15
    山螞蝗食茱萸楓寄生
  • 17:15 - 17:17
    你會想遇到穗花山奈
  • 17:17 - 17:20
    並且在溪邊撿到鬱金
  • 17:20 - 17:22
    我們的憂鬱如金
  • 17:22 - 17:26
    而馬藍賽山藍火炭母在陽光裡
  • 17:26 - 17:28
    九重吹在風裡
  • 17:28 - 17:30
    如果有人要送我一座山
  • 17:30 - 17:32
    所有的水都會來自溪流 天空
  • 17:32 - 17:35
    砂和砂之間的縫隙以及吻
  • 17:35 - 17:38
    水庫是不會實現的假設語句
  • 17:38 - 17:41
    而且我會允許你流淚
  • 17:41 - 17:43
    如果你給我的那座山啊
  • 17:43 - 17:45
    都是檸檬色的遷徙者
  • 17:45 - 17:48
    你會走到哪裡都想念那座山
  • 17:48 - 17:50
    因為這世界每個人都在路上
  • 17:50 - 17:52
    扛著你的鐵刀木啊在路上
  • 17:52 - 17:58
    想念故鄉的山就往心口砍一刀
  • 17:58 - 18:02
    這裡檸檬色的遷徙者指的就是淡黃蝶
  • 18:02 - 18:05
    因為牠的英文名字就叫檸檬色的遷徙者
  • 18:05 - 18:08
    如果有人要告訴我所有蝴蝶的名字
  • 18:08 - 18:10
    請原諒我狠心地拒絕
  • 18:10 - 18:12
    因為山總是借來的
  • 18:12 - 18:14
    而我想忘記自己的名字
  • 18:14 - 18:17
    剛剛那首詩裡面中間有一段
  • 18:17 - 18:20
    我用了非常多種蝴蝶的食草
  • 18:20 - 18:23
    包括馬藍 賽山藍
  • 18:23 - 18:25
    包括懸鉤子 筆羅子
  • 18:25 - 18:27
    都是蝴蝶的食草
  • 18:27 - 18:29
    那我想以這首詩
  • 18:29 - 18:33
    也為我今年參與的美濃黃蝶祭作紀念
  • 18:33 - 18:37
    因為美濃的黃蝶翠谷是世界上現存的
  • 18:37 - 18:40
    僅有的罕見的生態型的蝴蝶谷
  • 18:40 - 18:44
    而且它也是孕育我寫作的地方
  • 18:44 - 18:47
    而請容我把最後一句詩念一遍
  • 18:47 - 18:49
    當作今天的結束
  • 18:49 - 18:52
    如果有人要告訴我所有蝴蝶的名字
  • 18:52 - 18:55
    請原諒我狠心地拒絕
  • 18:55 - 18:57
    因為山總是借來的
  • 18:57 - 18:59
    而我想忘記自己的名字
  • 18:59 - 19:00
    謝謝大家
  • 19:00 - 19:02
    (掌聲)
Title:
扎根大地的文學 | 吳明益(Ming-Yi Wu)| TEDxTaipei 2013
Description:

吳明益是小說家、環境運動參與者,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有時寫作、畫圖、攝影、旅行、談論文學,副業是文學研究。他的作品已售出英、美、法、日多國版權。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xTalks
Duration:
19:07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