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網路之子:亞倫‧史瓦茲

  • 0:28 - 0:40
    [open]
  • 0:51 - 0:56
    世有不義之法
  • 0:58 - 1:01
    我們應當順服,
    亦或同時遵守並抵抗,直至成功修改,
  • 1:02 - 1:05
    還是直接整個推翻?
  • 1:05 - 1:08
    (語出亨利大衛梭羅)
  • 1:10 - 1:15
    社交新聞娛樂網站 Reddit 的創辦人之一,已確認身亡
  • 1:15 - 1:18
    他確實是個神童,雖然他本人並不認為如此
  • 1:18 - 1:22
    他對創業賺錢這件事
  • 1:22 - 1:25
    完全不感興趣
  • 1:25 - 1:30
    高地公園今日有個令人再難忘懷的場景
  • 1:30 - 1:33
    這裡是亞倫史瓦茲的家鄉
  • 1:36 - 1:39
    人們向最知名的網路明星之一告別
  • 1:39 - 1:43
    提倡自由、開放近用與電腦的人士,為其離去而致哀
  • 1:43 - 1:50
    認識他的人,都會說他有驚人的高智商
  • 1:50 - 1:55
    他是被政府所殺
  • 1:58 - 2:02
    而麻省理工學院也背棄了一切基本原則
  • 2:02 - 2:06
    他們就是想用他來殺雞儆猴
  • 2:06 - 2:09
    政府對於控制事物是貪得無厭
  • 2:09 - 2:12
    他很可能要面對 35 年牢籠生涯,外加一百萬美元罰金
  • 2:12 - 2:14
    我認為,對於原告熱誠而產生的問題是錯誤的
  • 2:15 - 2:20
    你是否有詳閱那特殊事件或達成任何共識?
  • 2:24 - 2:28
    長大後,我漸漸了解
  • 2:28 - 2:33
    我身邊所有的事
  • 2:33 - 2:36
    那些大家覺得再自然不過的事
  • 2:36 - 2:39
    其實並非自然,可以有所改變
  • 2:39 - 2:42
    而且有些重大錯誤根本是應當改變的
  • 2:42 - 2:44
    一旦了解這點,我就再也無法回頭了
  • 2:44 - 2:48
    網路之子:亞倫史瓦茲
  • 2:48 - 2:51
    來到了講故事時間
  • 2:51 - 2:53
    這本故事書的書名是「舞會裡的帕丁頓」
  • 2:53 - 2:56
    他在高地公園出生並且在這長大
  • 2:56 - 3:01
    亞倫有三位兄弟,每位都十分聰明
  • 3:01 - 3:06
    「噢,箱子翻倒囉」
  • 3:06 - 3:09
    我們都並不算是最乖巧的孩子
  • 3:09 - 3:11
    三兄弟總是跑來跑去、製造麻煩
  • 3:11 - 3:12
    「嘿,別這樣」
  • 3:12 - 3:15
    「亞倫!」
    「怎麼了?」
  • 3:15 - 3:17
    但我知道亞倫在年紀小小時,就明白怎麼學習了
  • 3:18 - 3:22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3:22 - 3:27
    「敲敲門」
    「誰呀?」
  • 3:27 - 3:33
    「亞倫」
    「哪位亞倫?」
  • 3:33 - 3:37
    「最有趣的那位」
  • 3:37 - 3:40
    他知道他要甚麼,也知道他要做什麼
  • 3:40 - 3:43
    並且總是能達成目標
  • 3:43 - 3:45
    他的好奇心是永無止盡的
  • 3:45 - 3:46
    「這裡有張行星圖像的圖片」
  • 3:46 - 3:50
    「每個行星都有他們的符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 3:50 - 3:55
    有天,他問蘇珊:「高地公園的免費家庭娛樂活動是什麼?」
  • 3:55 - 3:59
    「高地公園的免費家庭娛樂活動」
  • 4:00 - 4:05
    他那時才三歲
  • 4:05 - 4:09
    蘇珊說:「你在說些什麼?」
  • 4:09 - 4:12
    他說:「你看,就在冰箱上『高地公園免費家庭娛樂活動』」
  • 4:12 - 4:16
    她對於亞倫識字這件事感到震驚、驚訝
  • 4:16 - 4:23
    這叫做『我的逾越節家宴』
  • 4:23 - 4:27
    逾越節的夜晚跟其他夜晚皆不同
  • 4:27 - 4:31
    我記得有次我們在芝加哥大學圖書館
  • 4:31 - 4:35
    我把一本大概是 1900 年代的書拿給他看
  • 4:35 - 4:39
    我說「你看,這是個很了不起的地方」
  • 4:39 - 4:41
    我們都是好奇寶寶,但亞倫真的很好學也愛教
  • 4:41 - 4:43
    我們要學的是倒著念 ABC
  • 4:43 - 4:49
    Z、Y、X、W、V、U、T...
  • 4:49 - 4:52
    我記得他上了第一堂代數課以後回家
  • 4:52 - 4:56
    他說了「諾亞,我來教你代數!」
  • 4:56 - 5:00
    我說「什麼是代數?」
  • 5:00 - 5:04
    (兒語)
  • 5:04 - 5:09
    我們都有電腦,但艾倫真的很認真使用它們、認真研究網路。
  • 5:09 - 5:13
    - 你在用電腦工作嗎?
    - 不是...
  • 5:13 - 5:16
    「為何...媽咪,為什麼都沒有成功呢?」
  • 5:16 - 5:18
    他從很小就開始寫程式。
  • 5:18 - 5:22
    我記得跟他的第一個程式是用 BASIC 寫的
  • 5:22 - 5:24
    一個跟《星際大戰》有關的遊戲。
  • 5:26 - 5:30
    他跟我一起在放置電腦的地下室坐下,
  • 5:30 - 5:33
    花了幾個小時設計這個遊戲程式。
  • 5:35 - 5:39
    跟他一起,我一直面臨的問題是,沒有任何我想要完成的事情可以做完,
  • 5:39 - 5:42
    但對他來說,永遠都有事情做。
  • 5:42 - 5:44
    總是會有程式設計可以解決的東西。
  • 5:47 - 5:51
    艾倫永遠看待的方式是,程式設計是魔法。
  • 5:51 - 5:54
    你可以完成那些普通人類所不能達成的事情。
  • 5:54 - 5:58
    艾倫利用Macintosh電腦和一個紙箱製作了一個自動提款機。
  • 5:58 - 6:02
    有一年萬聖節,我不知道我想要扮成什麼。
  • 6:02 - 6:06
    然後,他想說如果我能打扮成他最近最喜歡的電腦,應該會很酷,
  • 6:06 - 6:09
    在那個時候,就是最原始的iMac。
  • 6:11 - 6:13
    我的意思是,他自己討厭為萬聖節打扮,但他熱愛說服別人
  • 6:13 - 6:16
    打扮成他想看到的東西。
  • 6:16 - 6:20
    「(我是)節目主持人艾倫,大家,來吧,看一下鏡頭!」
  • 6:20 - 6:23
    「蜘蛛人看鏡頭。」
  • 6:24 - 6:31
    他做了這個網站,稱為 The Info,訪客可以填入資料
  • 6:31 - 6:35
    我確信一定有人知道一切關於金、金箔的知識。
  • 6:35 - 6:39
    他們何不到這個網站寫上關於金、金箔的資訊?
    然後其他人之後就可以來看,
  • 6:39 - 6:43
    閱讀這些資訊,並編輯他們認為不好的部分。
  • 6:43 - 6:46
    跟維基百科沒有差太多,對吧?
  • 6:46 - 6:52
    而且這是在維基百科開始之前,由一個十二歲小孩發展出來的
  • 6:52 - 6:58
    在他的房裡,一個人,用著古老的科技跑這個小小的伺服器。
  • 6:58 - 7:01
    他其中一個老師的回應大概像這樣,
  • 7:01 - 7:07
    「這是一個差勁的構想。
    你不能放任隨便一個人編輯百科全書。
  • 7:07 - 7:10
    我們有學者存在的最重要原因,
    就是要幫忙寫這些書給我們。
  • 7:10 - 7:13
    你怎麼會有這麼差勁的想法?」
  • 7:13 - 7:17
    我跟我其他兄弟就想說,「啊,你知道,維基百科很酷,但...
  • 7:17 - 7:20
    我們家就有了,大概五年前。」
  • 7:21 - 7:26
    艾倫的網站,theinfo.org,贏了一個學校比賽
  • 7:26 - 7:30
    由一家位於劍橋的設計公司ArsDigita所主辦。
  • 7:34 - 7:37
    當他贏了ArsDigita獎時,我們都到了劍橋
  • 7:37 - 7:40
    然後我們對於艾倫在做什麼完全沒頭緒。
  • 7:40 - 7:44
    很明顯地,那個獎項真的很重要。
  • 7:44 - 7:47
    艾倫很快地開始參與線上程式設計社群,
  • 7:47 - 7:51
    然後參與為網路打造一個新工具的過程。
  • 7:51 - 7:55
    他跑來找我,然後說,
    「班,現在有個我正在進行的,很棒的計畫。」
  • 7:55 - 7:57
    「你一定要聽一下!」
  • 7:57 - 7:59
    「好啊,是什麼?」
  • 7:59 - 8:01
    「是一個叫做RSS的東西。」
  • 8:02 - 8:08
    然後他就開始向我解釋RSS是什麼。
    我就回他說,「艾倫,這為什麼有用啊?」
  • 8:08 - 8:11
    「有任何網站在用它嗎?我為什麼會想要用它?」
  • 8:11 - 8:16
    這邊有參與設計RSS的名單,更廣泛來說還有XML,
  • 8:16 - 8:21
    然後這裡有一位叫艾倫史瓦茲的人,
    非常好勝,但也很聰明,
  • 8:21 - 8:25
    他有很多很棒的點子,但是
  • 8:25 - 8:28
    他從未出席面對面的會議,於是他們說,
  • 8:28 - 8:31
    「你知道你什麼時候能來參加一次面對面會議嗎?」
  • 8:31 - 8:37
    他回答,「你知道嗎,
    我不覺得我媽會允許我去。我才剛滿十四歲。」
  • 8:37 - 8:43
    他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人,這位我們一起工作了一年的同事,
  • 8:43 - 8:46
    一開始一起工作時才十三歲,而他現在也才十四。」
  • 8:46 - 8:47
    他們的第二反應是:
  • 8:47 - 8:50
    「天啊,我們真的想見到他。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 8:50 - 8:53
    他是一起徵集RSS的委員會的一員,
  • 8:53 - 8:59
    他在做的事情是,幫忙替現代超級文本建造鉛錘。
  • 8:59 - 9:06
    他那時進行的部分,RSS,
  • 9:06 - 9:08
    是一個你可以用來獲取他人網站內容概要的工具。
  • 9:08 - 9:11
    更常見地,你會在部落格上用到這個。
  • 9:11 - 9:14
    你可能會有十或二十個想要閱讀的部落格。
  • 9:14 - 9:18
    你使用他們的RSS資訊,這些其他網頁內容的歸納
  • 9:18 - 9:22
    來建造一個涵蓋所有東西的統一列表。
  • 9:22 - 9:27
    艾倫年紀真的很小,但他了解這項科技,而且也看見它的不完美
  • 9:27 - 9:30
    並一直尋求方法來使它更好。
  • 9:36 - 9:40
    所以他媽媽開始把他送上芝加哥的飛機。
    我們會在舊金山接他。
  • 9:40 - 9:45
    我們會介紹他有趣的人來辯論,
    然後對他可怕的飲食習慣嘖嘖稱奇。
  • 9:45 - 9:51
    他只吃白色的食物,像是只吃蒸的飯,
    而不吃炸的飯,因為那樣就不會全白
  • 9:51 - 9:53
    還有白色的麵包之類的...
  • 9:53 - 9:58
    然後你就會對良好品質的辯論是從這提出的感到訝異,
  • 9:58 - 10:01
    顯然是從一個小男孩的嘴裡,
  • 10:01 - 10:04
    而且你會覺得:如果這孩子沒枉死的話,必定能走得很遠。
  • 10:04 - 10:07
    亞倫,換你說了!
  • 10:07 - 10:10
    我認為差異是,你現在無法成為像 dotcoms 那樣的公司
  • 10:10 - 10:15
    你無法讓公司透過網路賣狗食,或者透過電話賣狗食。
  • 10:15 - 10:18
    但其實這其中有很多的創新正在發展著。
  • 10:18 - 10:21
    如果你看不到這些創新,也許是因為你把頭埋在沙子裡。
  • 10:21 - 10:24
    他有一種典型的書呆子氣,
  • 10:24 - 10:28
    表現出「我比你聰明,因為我比你聰明,我比你厲害,
  • 10:28 - 10:30
    所以我能告訴你該做什麼。」
  • 10:30 - 10:35
    甚至會覺得,他表現的讓人討厭。
  • 10:35 - 10:38
    所以你把所有電腦集中起來,讓它們幫你解決大的問題,
  • 10:38 - 10:42
    例如尋找外星人、尋找癌症解藥。
  • 10:45 - 10:48
    我第一次是在 IRC 上遇到他,就是網路聊天室。
  • 10:48 - 10:53
    他不只是會寫程式,他還會讓人為他解的某個問題而感到激動。
  • 10:53 - 10:55
    他是一個橋樑。
  • 10:55 - 10:58
    自由文化運動中充滿他的能量。
  • 10:58 - 11:03
    我覺得亞倫想讓這個世界轉動,他試圖修補它。
  • 11:03 - 11:08
    他有種強烈的特質,有時候就會得罪人。
  • 11:08 - 11:13
    也不是說他無法融入這個世界,
  • 11:13 - 11:16
    有時候會覺得是這個世界與他格格不入。
  • 11:19 - 11:23
    亞倫念中學時對學校感到厭倦。
  • 11:23 - 11:28
    他就是不喜歡。他不喜歡上任何課,他也討厭老師。
  • 11:28 - 11:30
    亞倫知道如何取得知識。
  • 11:30 - 11:34
    他覺得:「我不需要跟著老師學習幾何。
  • 11:34 - 11:36
    我可以自己閱讀幾何書,
  • 11:36 - 11:41
    我不需要跟著這個老師去學他認知的美國歷史,
  • 11:41 - 11:45
    我有三份史料輯,我可以自己讀,
  • 11:45 - 11:49
    而且我對那些沒興趣啊。我只對網路有興趣。」
  • 11:49 - 11:53
    我對學校感到失望,我覺得那些老師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 11:53 - 11:56
    而且他們很愛指使人、控制別人,作業是一種手段,
  • 11:56 - 12:01
    把學生們都聚在一起、強迫他們瞎忙。
  • 12:01 - 12:05
    所以我後來開始去讀關於教育史的書
  • 12:05 - 12:08
    去了解教育系統如何發展的,
  • 12:08 - 12:11
    然後你就發現,真正能學到東西的方式
  • 12:11 - 12:15
    根本不是複述老師跟你說的。
  • 12:15 - 12:18
    我尋著這條思路開始學會質疑,我質疑我的學校,
  • 12:18 - 12:24
    我質疑建立學校的社會,我質疑學校教人們追求的事情,
  • 12:24 - 12:28
    我質疑建立這整套系統的政府。
  • 12:28 - 12:31
    他最熱衷的事情之一是著作權問題,特別是在早期。
  • 12:31 - 12:37
    著作權對出版業者跟讀者來說一直是一種負擔,
  • 12:37 - 12:44
    但它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嚴重的負擔。他本來是一個合理的制度,
  • 12:44 - 12:46
    用來保障著作人得到他的報酬。
  • 12:46 - 12:53
    但亞倫這個世代感受到的衝突,在於舊有的著作權制度
  • 12:53 - 12:56
    與我們正在建立美好新事物的網際網路。
  • 12:56 - 13:00
    這些事情互相衝突,搞的一團亂。
  • 13:02 - 13:05
    之後他遇到了哈佛法學教授勞倫斯‧雷席格,
  • 13:05 - 13:09
    該教授後來在最高法院挑戰著作權法案。
  • 13:09 - 13:13
    年輕的亞倫飛到華盛頓去旁聽最高法院的聽證會。
  • 13:13 - 13:18
    我是亞倫史瓦茲,我來這裡聽艾爾德案。
  • 13:18 - 13:23
    你為何大老遠從芝加哥飛來聽艾爾德案?
  • 13:23 - 13:26
    這是個好問題...
  • 13:29 - 13:33
    我不知道耶,不過能看到最高法院還蠻棒的
  • 13:33 - 13:37
    而且又是這麼有名的案件。
  • 13:42 - 13:47
    雷席格當時想要更進一步的定義網際網路上的著作權。
  • 13:47 - 13:49
    它被稱為創用 CC。
  • 13:49 - 13:53
    創用 CC 的想法很簡單,它就是想給人們,創作者們,
  • 13:53 - 13:59
    一個簡單的方式去對他們的創作標記賦予的自由。
  • 13:59 - 14:05
    所以如果傳統的著作權是「版權所有」,那麼它就是「部分版權所有」。
  • 14:05 - 14:09
    我想要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告訴你:「你可以對我的作品做這些事情,
  • 14:09 - 14:13
    但要做其他事情你需要事先徵得我的同意。」
  • 14:13 - 14:16
    亞倫負責電腦相關的部份。
  • 14:16 - 14:21
    例如,你如何建立一套簡單且容易理解的授權方式
  • 14:21 - 14:23
    並且寫出來讓機器能夠處理它呢?
  • 14:23 - 14:29
    有人質疑過:「你怎麼讓一個十五歲的小孩去寫創用 CC 的條款呢?」
  • 14:29 - 14:31
    「難道不覺得這是個大錯誤嗎?」
  • 14:31 - 14:35
    但勞倫斯認為:「不聽這孩子的想法才是最大的錯誤。」
  • 14:35 - 14:39
    他的身高勉強跟講台差不多高,
  • 14:39 - 14:42
    但尷尬的是講台不能調整,
  • 14:42 - 14:46
    所以當他把螢幕打開,大家都看不到他的臉。哈!
  • 14:46 - 14:51
    當你拜訪我們的網站,你可以到「選擇授權」這裡,
  • 14:51 - 14:57
    他會給你幾個選項,解釋他們什麼意思,然後你會被問三個簡單的問題:
  • 14:57 - 14:59
    「你想要求姓名標示嗎?」
  • 14:59 - 15:02
    「你允許作品被用在商業上嗎?」
  • 15:02 - 15:05
    「你允許你的著作被修改嗎?」
  • 15:05 - 15:11
    我真的目瞪口呆,非常驚訝底下的大人都認同他是個大人
  • 15:11 - 15:16
    Aaron 站在滿是觀眾的台前
  • 15:16 - 15:20
    然後開始談論他建立的創用 CC 平台
  • 15:20 - 15:23
    底下的觀眾也專心地聽他說,好像⋯⋯
  • 15:23 - 15:28
    我當時就站在後面,想著:他明明只是個孩子,為什麼大家都這麼認真聽他說話?
  • 15:28 - 15:29
    然而 Aaron 真的做到了⋯⋯
  • 15:29 - 15:32
    嘛,我不覺得我真的了解他
  • 15:32 - 15:37
    雖然批評家說,保障藝術家能夠得到一些報酬,創用 CC 只能說做了一點事而已
  • 15:37 - 15:40
    但創用 CC 真的是非常巨大的成功
  • 15:40 - 15:46
    最近在 Flicker 的網站上,就已經超過 20 億人使用創用 CC 條款
  • 15:46 - 15:56
    Aaron 用他的技術能力創建了創用 CC,但對他來說不僅僅只是技術的東西而已
  • 15:57 - 16:01
    他常常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下他的內心想法:
  • 16:01 - 16:06
    「我深入思考一些事情,也希望其他人跟我一樣
  • 16:06 - 16:11
    我會實踐信念,向他人學習。我不喜歡排擠他人。
  • 16:11 - 16:15
    我是個完美主義者,但我不會因為如此就阻礙出版事業。
  • 16:15 - 16:19
    除了教育或娛樂表演之外,
  • 16:19 - 16:21
    我才不會浪費時間在不會讓我有收獲的事情上。
  • 16:21 - 16:26
    我試著跟大家做朋友,但我討厭別人不認真對我。
  • 16:26 - 16:31
    我不會抱有惡意,那樣一點用也沒有,但我會從經驗當中學習。
  • 16:31 - 16:35
    我想讓世界變得更好。」
  • 16:40 - 16:46
    2004 年,Swartz 從 Highland Park 高中畢業後,便進入了史丹佛大學就讀。
  • 16:46 - 16:52
    他得了非常嚴重的潰瘍性大腸炎,我們很擔心他服用的藥物。
  • 16:52 - 16:56
    他已經住院了,必須每天服用一堆藥物
  • 16:56 - 17:01
    其中一種類固醇會影響他的生長發育
  • 17:01 - 17:04
    這會讓他感覺自己跟別的學生不同
  • 17:04 - 17:06
    我想 Aaron 準備申請史丹佛獎學金
  • 17:06 - 17:13
    結果他發現自己只是在給優秀高校生的幼稚園而已
  • 17:13 - 17:21
    在裡面的這些人,四年後將變成企業領袖及精英的一份子
  • 17:21 - 17:25
    而我想這就是讓 Aaron 抓狂的原因
  • 17:25 - 17:29
    2005 年,Swartz 只過了一年的大學
  • 17:29 - 17:36
    他就得到了 Paul Graham 的新創培育企業 Y Combinator 提供的機會
  • 17:36 - 17:39
    他好像是說,「挨挨,我有個架網站的好點子。」
  • 17:39 - 17:42
    結果讓 Paul Graham 對他感興趣,回他說:「噢,好啊。」
  • 17:42 - 17:46
    於是 Aaron 就這樣輟學了,然後就搬到這間公寓來
  • 17:46 - 17:49
    Aaron 自從搬來這裡後就一直住在這間公寓
  • 17:49 - 17:55
    我依稀記得我爸曾經告訴我,他要得到租賃關係非常困難
  • 17:55 - 17:58
    因為 Aaron 沒有貸款額度,而且還從大學輟學
  • 17:58 - 18:04
    Aaron 之前住在這裡,這裡現在被當作客廳了,這裡有些海報和雜物是他留下來的
  • 18:04 - 18:09
    然後是圖書室⋯⋯這裡有很多書,絕大多數是 Aaron 的
  • 18:11 - 18:17
    Aaron 在 Y Combinator 的網站叫 「Infogami」,它是一個架網站的工具
  • 18:17 - 18:20
    但 Infogami 一直沒什麼用戶
  • 18:20 - 18:25
    最後 Swartz 跟同是 Y Combinator 裡、也需要救助的公司合併了
  • 18:25 - 18:30
    那是 Steve Huffman 跟 Alexis Ohanian 一起維護的「Reddit」專案
  • 18:30 - 18:34
    我們白手起家,從沒有使用者、沒有錢、也有沒原始碼
  • 18:34 - 18:37
    一路成長到現在,變成非常受歡迎的網站
  • 18:37 - 18:39
    而且沒有要停下來的跡象
  • 18:39 - 18:44
    一開始我們有一千個用戶,然後遍一萬個,接著兩萬,然後再翻倍、再翻倍⋯⋯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 18:44 - 18:50
    Reddit 變得超巨大,在網路上也真是個怪咖地帶
  • 18:52 - 19:01
    那裡有很多詼諧創作、很多藝術創作、很多人聚集在這裡
  • 19:01 - 19:07
    然後這裡變成他們每天早上看新聞的主要地方
  • 19:07 - 19:12
    Reddit 某種程度上就像是混沌地帶
  • 19:12 - 19:19
    換句話說,一堆人在這裡討論每日新聞、科技、政治等等議題,
  • 19:19 - 19:25
    但也充滿了許多工作不宜閱覽、或充滿攻擊性的內容
  • 19:25 - 19:30
    Sub-Reddits 讓討戰的屁孩感覺溫腥
  • 19:30 - 19:34
    就這方面來說,因為這些原因,讓 Reddit 一直是戰地中心
  • 19:34 - 19:37
    就像是在混沌的邊緣一樣
  • 19:37 - 19:41
    Reddit 引起企業雜誌巨頭 Condé Nast 的關注
  • 19:41 - 19:43
    Condé Nast 出價想要買下整間公司
  • 19:43 - 19:47
    開價一大筆錢、大到我爸開始擔心一些問題
  • 19:47 - 19:51
    譬如說:「我要怎麼存我的錢?」
  • 19:51 - 19:54
    - 那還真是一大筆錢⋯⋯
    - 就真的是一大筆錢
  • 19:54 - 20:00
    好像超過一百萬元,我不知道確切數字
  • 20:00 - 20:03
  • 20:05 - 20:11
  • 20:11 - 20:14
  • 20:14 - 20:19
  • 20:19 - 20:20
  • 20:24 - 20:27
  • 20:27 - 20:29
  • 20:29 - 20:34
  • 20:34 - 20:36
  • 20:36 - 20:42
  • 20:42 - 20:48
  • 20:48 - 20:50
  • 20:50 - 20:52
  • 20:52 - 20:55
  • 20:55 - 20:58
  • 20:58 - 21:01
  • 21:01 - 21:04
  • 21:04 - 21:09
  • 21:09 - 21:11
  • 21:11 - 21:15
  • 21:15 - 21:18
  • 21:18 - 21:21
  • 21:21 - 21:25
  • 21:25 - 21:29
  • 21:29 - 21:31
  • 21:31 - 21:34
  • 21:34 - 21:38
  • 21:38 - 21:41
  • 21:45 - 21:50
  • 21:50 - 21:54
  • 21:54 - 21:57
  • 21:57 - 21:59
  • 21:59 - 22:02
  • 22:05 - 22:11
  • 22:11 - 22:15
  • 22:15 - 22:18
  • 22:18 - 22:21
  • 22:21 - 22:24
  • 22:24 - 22:27
  • 22:27 - 22:30
  • 22:32 - 22:38
  • 22:38 - 22:42
  • 22:42 - 22:47
  • 22:47 - 22:50
  • 22:50 - 22:53
  • 22:53 - 22:56
  • 22:56 - 22:58
  • 23:01 - 23:05
  • 23:05 - 23:08
  • 23:09 - 23:16
  • 23:16 - 23:22
  • 23:22 - 23:31
  • 23:31 - 23:36
  • 23:36 - 23:43
  • 23:43 - 23:46
  • 23:46 - 23:50
  • 23:50 - 23:54
  • 23:54 - 23:57
  • 23:58 - 24:02
  • 24:02 - 24:07
  • 24:07 - 24:13
  • 24:15 - 24:18
  • 24:18 - 24:22
  • 24:22 - 24:26
  • 24:26 - 24:29
  • 24:29 - 24:35
  • 24:36 - 24:40
  • 24:41 - 24:45
  • 24:45 - 24:51
  • 24:51 - 24:56
  • 24:56 - 24:58
  • 24:58 - 25:01
  • 25:01 - 25:02
  • 25:02 - 25:05
  • 25:05 - 25:08
  • 25:10 - 25:14
  • 25:14 - 25:17
  • 25:24 - 25:28
  • 25:28 - 25:34
  • 25:34 - 25:39
  • 25:39 - 25:43
  • 25:43 - 25:49
  • 25:49 - 25:53
  • 25:53 - 25:59
  • 26:03 - 26:05
  • 26:05 - 26:07
  • 26:09 - 26:12
  • 26:14 - 26:18
  • 26:18 - 26:24
  • 26:25 - 26:29
  • 26:29 - 26:33
  • 26:34 - 26:37
  • 26:37 - 26:41
  • 26:46 - 26:54
  • 26:54 - 26:58
  • 26:58 - 27:02
  • 27:04 - 27:11
  • 27:12 - 27:17
  • 27:17 - 27:24
  • 27:25 - 27:28
  • 27:28 - 27:34
  • 27:34 - 27:37
  • 27:37 - 27:44
  • 27:44 - 27:47
  • 27:47 - 27:50
  • 27:53 - 27:58
  • 27:59 - 28:02
  • 28:02 - 28:05
  • 28:05 - 28:08
  • 28:08 - 28:11
  • 28:11 - 28:15
  • 28:15 - 28:20
  • 28:20 - 28:24
  • 28:24 - 28:29
  • 28:29 - 28:35
  • 28:35 - 28:40
  • 28:40 - 28:44
  • 28:44 - 28:49
  • 28:49 - 28:54
  • 28:54 - 28:59
  • 28:59 - 29:01
  • 29:01 - 29:06
  • 29:07 - 29:11
  • 29:11 - 29:15
  • 29:15 - 29:21
  • 29:21 - 29:27
  • 29:27 - 29:33
  • 29:33 - 29:39
  • 29:39 - 29:43
  • 29:46 - 29:53
  • 29:54 - 29:59
  • 29:59 - 30:03
    是電子司法卷宗公共存取系統的縮寫
  • 30:03 - 30:07
    我開始用谷歌搜尋它 就這樣我遇上了卡爾‧馬拉默德
  • 30:09 - 30:15
    在美國,存取司法材料是個十億美元的大生意
  • 30:15 - 30:23
    PACER就是這麼項令人憎惡的政府服務 看一頁就要10美分
  • 30:23 - 30:27
    這是你見過的最無腦的代碼 在上面你沒法檢索 沒法做書籤
  • 30:27 - 30:32
    你得用信用卡去買 但這些都是公共記錄啊
  • 30:32 - 30:37
    美國的地方法院非常重要 我們許多具有開創性的訴訟就都始於那兒
  • 30:37 - 30:44
    有民權案件 專利案件 各種各樣的案件 記者 學生 市民 律師
  • 30:44 - 30:48
    都需要用到 PACER ,但是 PACER 方方面面都在妨礙這些人的使用
  • 30:48 - 30:55
    沒錢的人要想閱覽法律 就得比持有美國運通金卡的人費勁
  • 30:55 - 30:58
    這是司法制度的人頭稅
  • 30:58 - 31:04
    我們的民主立基於法律之上,然而你需要付費才能閱覽它?
  • 31:04 - 31:07
    我實在看不出這哪裡民主了
  • 31:07 - 31:12
    他們每年用 PACER 這系統賺了約有1.2億美元
  • 31:12 - 31:18
    而根據他們自己的記錄 其成本遠低於此 且事實上 它還是不合法的
  • 31:19 - 31:26
    在2002年頒行的《電子政府法案》規定 法院僅可收取必要之費用
  • 31:26 - 31:30
    以維持 PACER 的運作
  • 31:35 - 31:40
    作為 Public.Resource.Org 的創始人 馬拉默德想要抗議 PACER 的收費
  • 31:40 - 31:43
    他開展了一項 PACER 回收項目
  • 31:43 - 31:47
    讓人們把他們已購買過的 pacer 文檔上傳
  • 31:47 - 31:50
    到一個免費的數據庫裡供其他人使用
  • 31:50 - 31:55
    PACER 的人在公共存取的事情上受到了許多來自國會和外界人士的批評
  • 31:55 - 32:01
    所以他們在國內找了17家圖書館聯成一個系統 在這些館內能免費獲取 PACER 資源
  • 32:02 - 32:08
    大約每260萬平方米才有一座圖書館吧 所以這也不是足夠方便
  • 32:08 - 32:12
    我鼓勵志願者們加入所謂的U盤軍團
  • 32:12 - 32:17
    去能公共存取的圖書館下載文檔 然後上傳到 PACER 回收站點
  • 32:17 - 32:21
    人們帶個U盤進這些圖書館 他們下載一大堆文檔
  • 32:21 - 32:25
    並都發送給我 我說 這只是個玩笑
  • 32:25 - 32:29
    其實如果你點開U盤軍團的鏈接 那只有段《綠野仙蹤》
  • 32:29 - 32:32
    出現的是小矮人們唱著歌的視頻片段
  • 32:32 - 32:35
    “我們代表著棒棒糖協會...”
  • 32:35 - 32:39
    不過我倒是接到了史蒂夫‧舒爾茨和亞倫的來電 他們說
  • 32:39 - 32:43
    “哇 我們想加入U盤大軍”
  • 32:43 - 32:47
    “在那期間 我在一次會議上遇見了亞倫”
  • 32:47 - 32:52
    這件事真的少不了許多各式各樣的人們的通力合作
  • 32:52 - 32:53
    我走上前去並說
  • 32:53 - 32:58
    “嘿 我在想要如何切入 PACER 這問題”
  • 33:00 - 33:04
    舒爾茨已經開發了一套程序 能從那些試點圖書館
  • 33:04 - 33:06
    自動下載 PACER 的文檔
  • 33:06 - 33:09
    斯沃茨想看看那程序
  • 33:09 - 33:13
    所以我把代碼給他看了 我沒預想到接下來發生的事
  • 33:13 - 33:19
    後面我才知道 在會議的接下來幾個小時裡
  • 33:19 - 33:24
    他一直坐在角落上改進著我的代碼 並招來了他的一位住在
  • 33:24 - 33:32
    那些圖書館附近的朋友去進到館內 然後開始測試他改進後的代碼
  • 33:32 - 33:38
    後來某個時刻 法院的那些人意識到好像有哪裡不太對勁兒
  • 33:38 - 33:43
    數據開始傳入 接著傳入 繼續傳入
  • 33:43 - 33:48
    很快就有了760G的 PACER 文檔 大約是2千萬頁
  • 33:48 - 33:52
    利用從試點圖書館取得的信息
  • 33:52 - 33:57
    斯沃茨大規模自動化地從 PACER 系統並行下載
  • 33:57 - 34:04
    他取得了將近270萬份聯邦法庭文檔 幾乎是2千萬頁的文本
  • 34:04 - 34:10
    我承認2千萬頁文本也許超出了試獲取項目
  • 34:10 - 34:15
    先行參與者的期望 但驚起這個官僚體系也並不違法
  • 34:15 - 34:19
    亞倫和卡爾決定去跟《紐約時報》說明發生的這一切
  • 34:20 - 34:26
    他們也引起了FBI的關注 FBI開始監視斯沃茨父母在伊利諾伊州的住宅
  • 34:26 - 34:31
    我收到了他媽媽發來的推信 寫著 打我電話
  • 34:31 - 34:34
    然後我想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啊
  • 34:34 - 34:39
    最終我聯繫上了亞倫 亞倫的媽媽好像喊道 哦 天啊 是FBI FBI啊
  • 34:40 - 34:46
    一名FBI探員開車進了我家的車道 想看看亞倫是否在屋裡
  • 34:47 - 34:52
    我記得那天我在家 我還想著這輛車怎麼開進了我家的車道
  • 34:52 - 34:55
    然後又開了出去 真夠奇怪的
  • 34:57 - 35:05
    我在大約五年後讀到這份 FBI 檔案。天啊!車道上的那輛車裡面是 FBI 探員。
  • 35:05 - 35:08
    他覺得很害怕,真的嚇壞了。
  • 35:09 - 35:15
    讓他更害怕的是 FBI 還真的打電話給他。
  • 35:15 - 35:19
    想誘騙他到在沒有律師陪同的情況下去一間咖啡店。
  • 35:19 - 35:24
    他說他回到家之後就躲到床上,你知道的,顫抖到不行。
  • 35:26 - 35:30
    他那次的下載行為也揭發出法院文件大規模地侵犯了個人隱私。
  • 35:30 - 35:35
    最後,法院被迫修改了他們的做法,
  • 35:35 - 35:39
    而 FBI 也結束調查,並未對他做出指控。
  • 35:39 - 35:42
    直到現在,我都覺得奇怪的是,
  • 35:42 - 35:47
    FBI 的所有人,就算是最偏遠的辦公室
  • 35:47 - 35:51
    都覺得拿納稅人繳的錢,卻用竊盜罪來調查
  • 35:51 - 35:55
    推動法律公共化的人是合適的。
  • 35:55 - 35:58
    你又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個法律人,
  • 35:58 - 36:02
    還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推動法律公共化
  • 36:02 - 36:04
    是不對的?
  • 36:04 - 36:09
    Aaron 為了他的信想願意冒這個險。
  • 36:09 - 36:16
    受貧富差距的影響,Swartz 從技術領域轉往更廣闊的政治領域。
  • 36:16 - 36:22
    我去了國會,並且邀請他過來看看,在國會實習一陣子
  • 36:22 - 36:25
    這樣他就更能了解政治流程。
  • 36:25 - 36:31
    他在學習關於新社區、新技能、還有一些如何 hack 政治的東西。
  • 36:31 - 36:37
    看來可笑的是,礦工需要等到汗流浹背時才能放下十字鎬
  • 36:37 - 36:41
    他們知道要是膽敢停下不做,那今晚就不用吃飯了,
  • 36:41 - 36:46
    但我每天只要坐在電視前,就能賺到越來越多的錢。
  • 36:46 - 36:49
    很明顯這個世界是荒謬的。
  • 36:49 - 36:53
    所以我與別人共同成立了一個「漸進改變運動委員會」的組織,
  • 36:53 - 36:58
    我們所做的是嘗試將網路上關心進步政治,
  • 36:58 - 37:00
    並且推動國家進步的人組織起來
  • 37:00 - 37:03
    加入郵件群組、加入我們的活動
  • 37:03 - 37:06
    幫助我們讓全國各地的進步議員能夠當選。
  • 37:06 - 37:13
    這個團隊負責激發競選活動背後的草根力量,讓 Elizabeth Warren 能夠進入參議院。
  • 37:13 - 37:17
    他可能覺得這是個很蠢的機制,但他還是說「我需要了解這個機制,
  • 37:17 - 37:21
    因為這跟任何社會系統一樣都能被操縱。」
  • 37:21 - 37:25
    但他對知識和圖書館的熱情並未消退。
  • 37:25 - 37:31
    Aaron 開始更加仔細的研究出版學術期刊文章的機構。
  • 37:31 - 37:35
    作為美國一間重點大學的學生,我猜你能碰到
  • 37:35 - 37:38
    許多不同的學術期刊。
  • 37:38 - 37:44
    美國大部分的重點大學都會支付授權費給
  • 37:44 - 37:51
    JSTOR 或 Thomson ISI 這樣的機構,以取得其他人無法閱讀的學術期刊。
  • 37:51 - 37:57
    這些學術期刊是全人類的線上知識財,
  • 37:57 - 38:02
    許多是由稅金所支付取得,或是透過政府補貼所得到的,
  • 38:02 - 38:09
    但要閱讀他們,你常常得再付一次錢給 Reed-Elsevier 這類的出版商。
  • 38:09 - 38:15
    這些授權費實在太高,以至於美國以外的學生,例如印度學生,
  • 38:15 - 38:19
    就無法取得這樣的學術資源,他們被鎖在這些期刊的學術高塔之外。
  • 38:19 - 38:23
    他們也被我們所有的科學遺產拒於門外。
  • 38:23 - 38:27
    這些遺產中有許多文章都是啟蒙時代寫成的了。
  • 38:27 - 38:32
    每次有人寫了一篇科學論文,就會被掃描、數位化、放進收藏當中。
  • 38:32 - 38:40
    我們所得到的遺產是這些做著有意義的工作的人、這些科學家的歷史見證。
  • 38:40 - 38:43
    這種遺產應該是屬於大眾的,
  • 38:43 - 38:48
    但卻被鎖了起來,由極少數的營利企業放到網路上
  • 38:48 - 38:52
    並以這些遺產賺取最大的利益。
  • 38:53 - 38:59
    所以大學或人民付款給發表論文的研究者,
  • 38:59 - 39:02
    在過程的最後一步,也就是所有研究工作結束後、
  • 39:02 - 39:07
    所有思考、實驗、分析等原創研究完成後的最後一步,
  • 39:07 - 39:14
    得把著作權上繳給這些數十億美金的公司。
  • 39:14 - 39:18
    這很噁心。這完全是建築於志願勞動上的經濟,
  • 39:18 - 39:21
    而出版商位於頂端坐收漁利
  • 39:21 - 39:29
    談談一場騙局,英國的一家出版商去年賺了超過 30 億美金。
  • 39:29 - 39:30
    這真坑人啊!
  • 39:30 - 39:34
    JSTOR 在這當中只是個小小的玩家
  • 39:34 - 39:40
    但不知為何,Aaron 就是槓上了 JSTOR。
  • 39:41 - 39:44
    他參加過一些關於開放近用與開放出版的研討會,
  • 39:44 - 39:46
    我不知道來自 JSTOR 的人是誰,
  • 39:46 - 39:50
    但我覺得他們…
  • 39:50 - 39:54
    Aaron 突然問道:「永久開放 JSTOR 要花多少錢?」
  • 39:54 - 39:58
    他們大概是說…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兩億美金,
  • 39:58 - 40:01
    Aaron 覺得這個數字太可笑,完全無法接受。
  • 40:01 - 40:07
  • 40:07 - 40:12
  • 40:12 - 40:14
  • 40:14 - 40:20
  • 40:21 - 40:23
  • 40:23 - 40:27
  • 40:27 - 40:31
  • 40:31 - 40:35
  • 40:35 - 40:38
  • 40:38 - 40:40
  • 40:40 - 40:44
  • 40:44 - 40:46
  • 40:46 - 40:52
  • 40:52 - 40:55
  • 40:55 - 40:58
  • 40:58 - 41:02
  • 41:02 - 41:08
  • 41:08 - 41:13
  • 41:13 - 41:17
  • 41:17 - 41:20
  • 41:20 - 41:22
  • 41:22 - 41:27
  • 41:27 - 41:29
  • 41:29 - 41:33
  • 41:33 - 41:39
  • 41:39 - 41:43
  • 41:43 - 41:47
  • 41:47 - 41:51
  • 41:51 - 41:57
  • 41:57 - 42:02
  • 42:03 - 42:05
  • 42:05 - 42:09
  • 42:10 - 42:15
  • 42:15 - 42:19
  • 42:19 - 42:24
  • 42:24 - 42:25
  • 42:25 - 42:30
  • 42:30 - 42:34
  • 42:38 - 42:41
  • 42:41 - 42:46
  • 42:53 - 42:57
  • 43:05 - 43:11
  • 43:11 - 43:14
  • 43:14 - 43:22
  • 43:37 - 43:42
  • 43:42 - 43:44
  • 43:44 - 43:48
  • 43:49 - 43:55
  • 43:55 - 43:58
  • 43:58 - 44:02
  • 44:02 - 44:06
  • 44:08 - 44:15
  • 44:15 - 44:18
  • 44:18 - 44:25
  • 44:28 - 44:34
  • 44:34 - 44:37
  • 44:37 - 44:42
  • 44:42 - 44:46
  • 44:47 - 44:48
  • 44:48 - 44:56
  • 44:56 - 44:58
  • 44:58 - 44:59
  • 45:00 - 45:01
    特勤局表示,他們主要處理對經濟有影響的活動、
  • 45:01 - 45:02
    具有組織性的犯罪集團,或利用新技術圖謀不軌的犯罪。
  • 45:03 - 45:04
    特情局將 Swartz 的案子,轉交到波士頓國家檢察官辦公室。
  • 45:04 - 45:06
    在檢察官辦公室裡,有個人戴著這樣的頭銜:
  • 45:06 - 45:11
    「電腦犯罪部及特遣部隊先鋒」
  • 45:11 - 45:16
    我不知道他還做過麼,
  • 45:16 - 45:18
    但在缺乏電腦犯罪案件可供起诉的情况下,你肯定不夠格是「電腦犯罪檢察官」,
  • 45:18 - 45:22
    所以他跳出來,留住 Swartz 的案子,而非將案子交由辦公室或單位中的其他人
  • 45:22 - 45:24
    他是 Steve Heymann。
  • 45:24 - 45:29
    Heymann 檢察官在 Swartz 被捕後便從公眾視野中淡出。
  • 45:29 - 45:35
    但他曾經上過一集電視節目:《美國的貪婪》,
  • 45:35 - 45:37
    拍攝時間與 Aaron 被捕時相近。
  • 45:37 - 45:42
    他描述了以前對抗惡名昭彰的駭客 Alberto Gonzales 的案例。
  • 45:42 - 45:46
    這個案子使 Heymann 得到媒體的關注及讚譽。
  • 45:46 - 45:49
    Gonzales 策劃盜取超過百萬的信用卡卡號及 ATM 密碼。
  • 45:49 - 45:53
    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
  • 45:53 - 45:57
    Heymann 敘述 Gonzales 的事件,並對駭客的心態做出評價。
  • 45:57 - 46:02
    驅使這些人行動的東西和我們多數人追求的東西相同。
  • 46:02 - 46:05
    他們有自我,他們喜歡挑戰,當然,他們也喜歡錢,及任何能獲得錢的方法。
  • 46:05 - 46:10
    在 Gonzales 的案件中,另一位嫌疑人的是一名年輕的駭客 Jonathan James。
  • 46:10 - 46:16
    因為認為 Gonzales 的案件最終也會落到他身上,
  • 46:16 - 46:25
    在調查期間 James 自殺身亡了。
  • 46:25 - 46:30
    在初期公佈的一份以政府立場描述 Aaron Swartz 案件的文件中,
  • 46:30 - 46:33
    Heymann 的 上司:馬薩諸塞州地方檢察長 Carmen Ortiz 說道:
  • 46:33 - 46:36
    偷竊就是偷竊,不論你是用電腦指令或雪橇,也不分你是取得的是檔案、資料,或錢幣。
  • 46:36 - 46:41
    這是不正確的。明顯不正確的。
  • 46:41 - 46:46
    我不會說這是無害的,
  • 46:47 - 46:53
    我也不會說我們不該制裁資訊的竊取。
  • 46:53 - 46:56
    但你必須更為仔細的釐清
  • 46:57 - 46:58
    究竟哪種危害在這裡才是真正的有害
  • 46:58 - 47:06
    說到雪橇,若是我每次都用雪橇闖入某個地方,
  • 47:06 - 47:08
    那我就是在破壞。這毫無疑問的。
  • 47:08 - 47:15
    但 Aaron 寫了個腳本:
  • 47:15 - 47:19
    下載、下載、下載,每秒重複一百次,
  • 47:19 - 47:22
    這明顯對任何人都沒有危害。
  • 47:22 - 47:24
    如果他那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收集檔案供學術研究使用,
  • 47:24 - 47:28
    這絕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危害。
  • 47:28 - 47:31
    他並非在偷竊。他並未出售及散播他獲取資料。
  • 47:31 - 47:36
    就我所認為,他在申明一種立場。
  • 47:36 - 47:38
    這事件對 Swartz 造成了傷害。
  • 47:38 - 47:43
    他不願再談論此事。
  • 47:43 - 47:46
    他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 47:46 - 47:48
    如果你知道 FBI 會在任何一天到你家門口,
  • 47:48 - 47:50
    不論你是要下樓到客廳,甚至只是要洗個衣服,
  • 47:50 - 47:51
    他們都可能闖進你的公寓,因為你並未將門上鎖,
  • 47:51 - 47:56
    若是我……我會感到非常有壓力,
  • 47:56 - 47:59
    這很顯然,所以 Aaron 總是有點抑鬱。
  • 47:59 - 48:03
    他不肯透露任何關於這段期間他所在位置的敏感資訊,
  • 48:03 - 48:07
    因為他太恐懼 FBI 會等著他。
  • 48:07 - 48:13
    那是社會和政治活動空前的活躍時期。
  • 48:18 - 48:24
    後來《時代雜誌》公佈了在 2011 年度代表人物「抗爭者」。
  • 48:24 - 48:28
    那是一個滋長駭客活動的溫床。
  • 48:31 - 48:35
    《維基解密》已經公開了一系列珍貴的外交電報,
  • 48:35 - 48:42
    在 Manning 被逮補時,
  • 48:42 - 48:47
    還不能確定他是否就是泄密著。
  • 48:49 - 48:54
    Anonymous 就是一種抗議的集合體
  • 48:54 - 48:57
    其中許多的成員便是駭客,
  • 48:57 - 49:00
    他們掀起了各式各樣的熱潮。
  • 49:00 - 49:05
    如果你將那些與他所做的相比較,
  • 49:05 - 49:07
    他這件事原該交給麻省理工學院和 JSTOR 作為
  • 49:07 - 49:11
    個人或專業性的事件來處理。
  • 49:11 - 49:14
    它絕不該被納入犯罪的範疇。
  • 49:14 - 49:18
    它就不該在那。
  • 49:18 - 49:22
    在被起訴前, Swartz 拿到一份認罪協議
  • 49:22 - 49:28
    其中包括 3 個月的坐牢,這刑期還是折衷後的,
  • 49:28 - 49:31
    及一年的在家監禁,
  • 49:36 - 49:40
    並且全程禁止使用電腦。
  • 49:40 - 49:43
    協議的前提是 Swartz 承認其犯下重罪。
  • 49:43 - 49:45
    這裡我們面臨到:我們對政府的情況
  • 49:45 - 49:48
    一無所知,
  • 49:48 - 49:52
    而我們卻必須作出重大的決定
  • 49:52 - 49:57
  • 49:57 - 49:58
    我們所在的情況是
  • 49:58 - 50:02
    我們必須作出這個重大的決定
  • 50:02 - 50:06
    律師也催促我們這樣做
  • 50:06 - 50:10
    政府所給予的是沒有妥協空間的要求
  • 50:10 - 50:13
    你被告知勝算是相當小的
  • 50:13 - 50:18
    所以無論你是否有罪, 你最好接受他們的提議
  • 50:18 - 50:21
    波士頓擁有自己的電腦犯罪部門
  • 50:21 - 50:26
    擁有很多的律師, 甚至可能超過他們所需要的
  • 50:26 - 50:31
    所以你可以想像所有那些難以起訴的案子
  • 50:31 - 50:33
    例如犯人在俄羅斯
  • 50:33 - 50:36
    甚至犯人可能在一間大公司
  • 50:36 - 50:40
    僱傭了時薪500或700美元的律師
  • 50:40 - 50:44
    與你進行抗辯, 然後你也對這個孩子做了相同的事情
  • 50:44 - 50:48
    要提出他所做事情的證據是很容易的
  • 50:48 - 50:53
    因為他也被FBI當作麻煩製造者了
  • 50:53 - 50:56
    所以為什麼不用強硬的手段來對付他?
  • 50:56 - 50:59
    這樣對檢察官好 也可以對大眾交代
  • 50:59 - 51:02
    因為你的對象是被視為恐怖分子的人
  • 51:02 - 51:04
    我當時太害怕了
  • 51:04 - 51:06
    我害怕電腦被收走
  • 51:06 - 51:10
    害怕電腦被收走, 然後我因此入獄
  • 51:10 - 51:15
    我的電腦上有一些是屬於有關前工作上證人資料的文件
  • 51:15 - 51:21
    然後我的優先選項是保護證人的安全
  • 51:21 - 51:25
    我對於可能會發生在艾倫身上的事情感到害怕
  • 51:25 - 51:28
    艾倫告訴我們, 他們提供了一個協議
  • 51:28 - 51:33
    然後他說如果我贊成的話, 他會接受這份協議
  • 51:33 - 51:37
    然後我很靠近的跟他說, 接受這份協議吧
  • 51:38 - 51:43
    他曾提出了很強烈的政治訴求
  • 51:43 - 51:46
    那個時候
  • 51:46 - 51:51
    他才剛結束了創業生涯
  • 51:51 - 51:56
    然後在政治活動的參與上開啟了新生活
  • 51:57 - 52:04
    他認為不能夠承認犯罪之後繼續進行生活
  • 52:04 - 52:07
    當有一天, 我們經過白宮的時候
  • 52:07 - 52:11
    他對我說, 他們不會讓罪犯進去裡面工作
  • 52:18 - 52:22
    他是真的很想過那樣子的生活
  • 52:22 - 52:26
    他沒有殺了任何人. 也沒有傷害任何人
  • 52:26 - 52:28
    他也沒有做, 像是偷錢這樣的行為
  • 52:28 - 52:33
    他沒有做任何稱得上是犯罪的事情
  • 52:35 - 52:39
    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因為他所做的事情, 然後對他標上罪犯的標籤
  • 52:39 - 52:43
    對他剝奪該有的權利
  • 52:43 - 52:46
    对他所做的事情, 这些都太严厉
  • 52:46 - 52:50
    正常來講, 應該對他罰款
  • 52:50 - 52:54
    或者可以要求他不可以再回mit
  • 52:54 - 52:58
    但 需要讓他變成罪犯? 需要讓他進入監獄?
  • 53:01 - 53:04
    他拒絶了那份協議
  • 53:04 - 53:07
    海門開始變本加厲
  • 53:07 - 53:12
    海門繼續對我們全面的施壓
  • 53:12 - 53:15
    即使有了對亞倫的實際證據
  • 53:15 - 53:18
    像是acer的筆電以及USB
  • 53:18 - 53:21
    檢察官仍需要有亞倫動機的證據
  • 53:21 - 53:25
    為何亞倫想要從JSTOR下載文件?
  • 53:25 - 53:28
    他到底想要對這些文件做什麼?
  • 53:29 - 53:32
    政府宣稱亞倫想要對這些文件做發表
  • 53:32 - 53:36
    我們實際上不知道這是否是亞倫想做的事情
  • 53:36 - 53:43
    因為亞倫曾經有對大數據的論文進行分析的歷史
  • 53:43 - 53:45
    為了學習一些感興趣的事情
  • 53:45 - 53:48
    對這件事情最好的證據是他在史丹佛
  • 53:48 - 53:53
    他也下載了整個WESTLAW資料庫
  • 53:53 - 53:56
    在一個與史丹佛法律學生的計劃中
  • 53:56 - 53:58
    他合法下載了整個資料庫後
  • 53:58 - 54:02
    他發現贊助者與正向的論文結果, 有不法連接關係
  • 54:02 - 54:04
  • 54:04 - 54:07
    他對了獲利公司進行分析
  • 54:07 - 54:11
    這些公司對法律教授進行私下交易
  • 54:11 - 54:15
    讓教授在論文上對公司進行美化, 例如對埃克森漏油事件有利的論文結果
  • 54:15 - 54:19
    所以這是一個腐敗的贊助生態, 這些論文結果是毫無價值的
  • 54:19 - 54:23
    史瓦茲從來沒有將這些文件進行發表
  • 54:23 - 54:26
    理論上, 他可能對jstor資料庫進行同樣的事情
  • 54:26 - 54:27
    這樣的事情是可以接受的
  • 54:27 - 54:33
    但如果, 他想要創建一個對JSTOR互相競爭的服務
  • 54:33 - 54:35
    就像我們去創建我們自己的系統
  • 54:35 - 54:39
    去獲取哈佛法律的論文進行收費服務
  • 54:39 - 54:42
    這就比較像是一個犯罪行為
  • 54:42 - 54:45
    因為你對這些文件進行商業上的使用
  • 54:45 - 54:48
    但這對他來講是令人難以相信的事情
  • 54:48 - 54:54
    但這邊有一個情況, 他是否想要對這些文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開放?
  • 54:54 - 54:57
    但根據他所做的事情, 他產生了一個從法律觀點上不一樣的事件
  • 54:57 - 55:01
  • 55:01 - 55:04
    就像它是一起的商業刑事犯罪案件,
  • 55:04 - 55:07
    和竊取大量信用卡電磁紀錄一樣的犯罪行為。
  • 55:07 - 55:10
    我不知道他要如何處理那個數據資料庫,
  • 55:10 - 55:13
    但我聽艾倫的朋友說艾倫曾告訴他,
  • 55:13 - 55:18
    他打算為了調查受企業資助而做出偏頗結論的氣候變遷研究計畫分析那些數據,
  • 55:18 - 55:24
    我對此深信不疑。
  • 55:25 - 55:29
    當我被告知史蒂夫想見我一面時,
  • 55:29 - 55:33
    我心想這是一個脫離目前困境的辦法,
  • 55:33 - 55:35
    只要能脫離目前的情況...
  • 55:35 - 55:38
    我並不想活在「我的電腦被沒收」的恐懼裡。
  • 55:39 - 55:43
    我不想活在因為無視法庭的判決
  • 55:43 - 55:46
    「要求我解密我自己的電腦」而被捕入獄的恐懼裡,
  • 55:46 - 55:50
    當他們找上我並說:「史蒂夫想和你談談。」
  • 55:50 - 55:52
    那聽起來很合理。
  • 55:53 - 55:57
    他們給諾頓一封信,提出一個被稱作「一日女王」的提議,
  • 55:57 - 56:01
    這個提議允許檢察官向諾頓詢問有關亞倫的案件的問題,
  • 56:01 - 56:04
    諾頓能獲得不起訴的豁免,
  • 56:04 - 56:06
    並不需要擔心她在訊問中提供了什麼資訊。
  • 56:06 - 56:09
    我不喜歡這樣。我不斷告訴我的律師,
  • 56:09 - 56:13
    這有點詭異,我不喜歡這樣,我也不要豁免。
  • 56:13 - 56:16
    我又沒做任何事,我並不需要豁免,
  • 56:16 - 56:18
    但他們一直不斷對我施加壓力,
  • 56:18 - 56:21
    他們不希望我在沒有得到豁免的情況下會見檢察官。
  • 56:21 - 56:24
    (訪問者)我們來釐清一下,這是一個被稱為「一日女王」的交易、一個提議,
  • 56:24 - 56:25
    沒錯,一封提議信件。
  • 56:25 - 56:30
    ─基本上就是要你提供資訊來跟檢察官換得不起訴的豁免。
  • 56:30 - 56:35
    嗯,其實它不完全是「提供」資訊。至少在我看來,
  • 56:35 - 56:38
    這比較像是「討論」,或是接受他們訪問。
  • 56:38 - 56:40
    ─所以,他們有問妳一些問題...
    他們確實問了我一些問題。
  • 56:40 - 56:42
    ─他們能問任何他們想問的...
    ─對。
  • 56:42 - 56:45
    ─即使是他們已經知道的...
    ─我真的...
  • 56:45 - 56:50
    他們並不能起訴妳。
    沒錯,我一直不斷想說清楚!
  • 56:50 - 56:53
    我一直不斷、不斷地想拒絕這項提議。
  • 56:53 - 56:56
    那時候我生病了,又不斷被我的律師們施加壓力,
  • 56:56 - 57:01
    我很迷惑,做得不是很好。
  • 57:01 - 57:06
    為此我感到很沮喪、很害怕,我並不清楚我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 57:06 - 57:09
    我對我為什麼會處在這種情形裡絲毫沒有頭緒。
  • 57:09 - 57:13
    我從沒做過任何有趣的事情,更別說是錯的事情。
  • 57:13 - 57:15
    我們腦袋一片空白。
  • 57:15 - 57:19
    艾倫顯然因此非常煩躁。我們都對此感到非常煩躁。
  • 57:19 - 57:21
    艾倫的律師團也是。
  • 57:21 - 57:23
    我們試過讓諾頓更換她的律師團。
  • 57:24 - 57:28
    當我在房間裡面對他們嚴陣以待、不斷告訴我我在說謊、我一定做過些什麼,
  • 57:28 - 57:33
    我感到非常不自在。
  • 57:34 - 57:37
    我告訴他們,
  • 57:37 - 57:41
    那些他們指控的事情並不是犯罪,
  • 57:41 - 57:43
    我告訴他們,他們正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
  • 57:43 - 57:47
    我用了那句諺語。「你們正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
  • 57:48 - 57:53
    他們卻看起來很無聊,甚至毫不生氣。他們看起來就是感到無聊。
  • 57:53 - 57:57
    這情況讓我發覺到我們之間並沒有共識。
  • 57:57 - 58:02
    我的意思是,我告訴他們許多像是「為什麼人們會下載期刊文章」的事情,
  • 58:02 - 58:06
    甚至提到了──我忘了是怎麼提起的──
  • 58:06 - 58:11
    我提起了亞倫曾寫過的部落格文章「游擊式開放存取宣言」。
  • 58:13 - 58:16
    這就是「游擊式開放存取宣言」,
  • 58:16 - 58:20
    大約在2008年七月於義大利寫的。
  • 58:20 - 58:25
    『資訊就是力量。但也如同所有力量,許多人只想將之據為己有。』
  • 58:25 - 58:30
    『人類社會的科學和文化遺產,已經透過書本和期刊累積了好幾世紀,』
  • 58:30 - 58:34
    『卻逐漸被一些私人公司數位化並封鎖起來,將這些知識掌握在他們手裡。』
  • 58:34 - 58:38
    『但同時,被鎖在門外的人們並沒有袖手旁觀。』
  • 58:38 - 58:40
    『你們偷偷穿過洞穴、越過藩籬,』
  • 58:40 - 58:44
    『解放那些被出版商封鎖的資訊並和你們的朋友們分享。』
  • 58:44 - 58:48
    『但這些行動必須在黑暗中、藏在地下進行。』
  • 58:48 - 58:51
    『這樣的行為被叫做偷竊或盜版,』
  • 58:51 - 58:55
    『分享大量知識的行為竟如同劫持一艘船、殺害整艘船員般地不道德。』
  • 58:55 - 58:57
    『但分享行為並非不道德的──這是一個道德使命。』
  • 58:57 - 59:02
    『只有那些被貪婪蒙蔽雙眼的人才會拒絕讓朋友拷貝知識。』
  • 59:02 - 59:04
    『遵從不公平的法律毫無正義可言。』
  • 59:04 - 59:08
    『是時候讓我們步入陽光下,依循公民不服從的精神,』
  • 59:08 - 59:12
    『向那些竊取公共文化資產的小偷提出反抗。』
  • 59:12 - 59:19
    這篇宣言據說是由四個人起稿,諾頓也有參與編輯,
  • 59:19 - 59:21
    最後由艾倫簽署發布。
  • 59:21 - 59:29
    當與檢察官的會面結束後,我馬上跑去找艾倫告訴他每一件我能記得的事,
  • 59:29 - 59:31
    之後他變得非常生氣。
  • 59:35 - 59:38
    我做的事情不應該是這種結果...
  • 59:40 - 59:46
    我沒有做錯任何事,每件事卻變得更糟,
  • 59:47 - 59:50
    但我從來沒有...
  • 59:57 - 60:00
    我很生氣
  • 60:01 - 60:07
    我很生氣
    你盡己所能幫助這些人做正確的事
  • 60:07 - 60:09
    結果他們全部與你作對
  • 60:09 - 60:13
    而且他們會用任何方法傷害你
  • 60:16 - 60:19
    這時候
    我開始後悔當初我說我做了什麼
  • 60:20 - 60:24
    但是我更後悔的是
    我們還是接受了這些事
  • 60:24 - 60:26
    後悔我們覺得這樣沒有關係
  • 60:26 - 60:28
    後悔我們不覺得這樣的司法系統有什麼問題
  • 60:28 - 60:30
    而這樣的系統正在愚弄大眾掉進各種小圈套裡面
    進而毀掉我們的生活
  • 60:30 - 60:33
    唉,所以我希望我從來沒說過那樣的話
  • 60:33 - 60:36
    但是我更更生氣的是,這就是我所處的環境
  • 60:36 - 60:41
    就是我們,大眾們,覺得這樣子沒有關係
  • 60:43 - 60:48
    我想他們用盡各種他們所能想到的方法
  • 60:48 - 60:53
    來讓她提供不利於亞倫的資訊
  • 60:53 - 60:57
    可以用來起訴亞倫的資訊
  • 60:57 - 61:00
    但是我不認為她擁有對政府有利的資訊
  • 61:02 - 61:07
    幾個月過去了,亞倫的朋友和家人等著起訴書送到
  • 61:08 - 61:12
    當時,亞倫已經是各種網路方面議題的專家
  • 61:12 - 61:17
    [RT 記者] ...再問你一個問題:你認為網路是一種
  • 61:17 - 61:20
    人類的基本權利
    一種政府不應該可以隨便從你身邊收走的權利嗎?
  • 61:20 - 61:25
    是的,肯定的,我是說
    這種因為國家安全而關閉網際網路的概念
  • 61:25 - 61:30
    正是我們所聽到
    埃及和敘利亞和其他這些國家會做的事
  • 61:30 - 61:34
    是啊,沒錯
    像是維基解密這種網站會放上一些讓政府極度尷尬的資料
  • 61:34 - 61:39
    然後大眾會開始集會抗議
  • 61:39 - 61:43
    然後試著去改變他們的政府
    這是件好事
  • 61:43 - 61:46
    這是第一修正案所保證的言論與結社自由
  • 61:46 - 61:50
    所以這些想要試著關閉網路的想法
    我認為大大的違反了基本的美國信念
  • 61:50 - 61:55
    我想,這個信念,是我們的國父所相信的
  • 61:55 - 61:58
    如果當時就已經有網際網路的話
  • 61:58 - 62:00
    憲法裡面寫的就不會是「郵局」,而是「網路供應商」了
  • 62:00 - 62:04
    [RT 記者] 是滿有趣的如果...
  • 62:04 - 62:06
    亞倫遇見示威者 Taren Stinebrickner-Kauffman
    然後他們開始約會
  • 62:06 - 62:11
    [亞倫] 我們需要全球的大規模公開抗議
  • 62:11 - 62:12
    [Taren] 如果沒有全球的大規模公開抗議
    就不會有任何改變
  • 62:12 - 62:15
    你知道嗎
    四個人在這個城市應該要引起全球性的大規模公開抗議
  • 62:15 - 62:19
    我們要連署
  • 62:19 - 62:22
    他沒有跟她多說細節
    但是警告她他有參與一些事情
  • 62:22 - 62:25
    他只說是「不好的事」
  • 62:25 - 62:28
    然後我有了一些瘋狂的想法,像是
    也許他曾經與 Elizabeth Warren 有婚外情還是什麼的
  • 62:28 - 62:33
    我也曾懷疑 Hillary Clinton 和 Elizabeth Warren
    可是...
  • 62:33 - 62:38
    大約是七月底,亞倫打電話給我
  • 62:38 - 62:42
    我接起來,然後他說:「明天『不好的事』也許會上新聞
  • 62:42 - 62:47
    你要我現在跟你說,還是明天自己從新聞看?」
  • 62:47 - 62:50
    然後我說:「我想聽你親口跟我說」
  • 62:50 - 62:52
    亞倫說:「嗯,就是,我被逮捕了
  • 62:53 - 62:58
    因為下載太多學術期刊的文章,然後他們想要殺雞儆猴」
  • 62:58 - 63:03
    然後我說:「就這樣?這就是你要說的事?
    聽起來不像是什麼很大的事情」
  • 63:04 - 63:11
    2011 年七月十四日,聯邦檢察官以四項重罪起訴了亞倫
  • 63:11 - 63:17
    他被起訴的當天
    還有其他兩個人在英格蘭的 LulzSec 也遭逮捕
  • 63:17 - 63:24
    還有一些其他真駭客也是
    亞倫只是一個看起來像是駭客的人
  • 63:25 - 63:30
    足夠他們,你知道
    把他的頭放在板子上然後掛在城門示眾
  • 63:30 - 63:35
    亞倫向當局自首,然後被逮捕
  • 63:35 - 63:38
    然後他們搜查他
  • 63:39 - 63:42
    拿走他的鞋帶,拿走他的皮帶
    然後把他留在個人囚房
  • 63:43 - 63:48
    馬薩諸塞州美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發出聲明稿
  • 63:50 - 63:55
    上面寫「亞倫將會面臨最高 35 年的刑期
  • 63:55 - 63:58
    隨後是三年的假釋
  • 63:58 - 64:01
    須負責恢復狀,沒收,以及高達一百萬美元的罰款」
  • 64:01 - 64:06
    他以十萬美元保釋出獄
  • 64:06 - 64:09
    同一天,此案的主要受害者 JSTOR
  • 64:09 - 64:12
    正式提出撤銷所有對亞倫的罰款
    並不繼續追究此案
  • 64:12 - 64:18
    JSTOR--他們不是朋友
    他們不曾對我們提供協助或釋出善意
  • 64:18 - 64:21
    他們只是認為「我們不想被牽扯進來」
  • 64:21 - 64:23
    JSTOR 還有他們的母公司 ITHAKA 也迴避跟公司對話的要求。
  • 64:23 - 64:25
    但是在那個時候,他們釋出一份聲明稿
  • 64:25 - 64:31
    「是否要起訴是政府的決定,不是 JSTOR 的」
  • 64:31 - 64:34
    所以我們認為根據這個聲明,這個案子就會這樣結案
  • 64:34 - 64:38
    我們應該可以讓 Steve Heymann 撤銷告訴
    或是用比較合理的方法來解決
  • 64:38 - 64:43
    但是政府拒絕了
  • 64:43 - 64:48
    [Narrator] 為什麼?
  • 64:49 - 64:51
    我覺得他們想要用亞倫當作一個範例
  • 64:51 - 64:53
    他們說他們想要...他們之所以要堅持
  • 64:55 - 64:58
    重罪判決及監禁處分
  • 64:58 - 65:02
    是因為要用此案作為威攝用的案例 他們這樣告訴我們
  • 65:02 - 65:05
    - 他們真的這麼說嗎?
    - 沒錯
  • 65:05 - 65:13
    - 要將此案成為案例典型?
    - 對
  • 65:13 - 65:15
    - 把亞倫標籤為負面教材?
    - 是
  • 65:15 - 65:17
    海曼確實這麼說過
  • 65:17 - 65:20
    但要威懾誰?難道外面還有其他人盤算著登入JSTOR
  • 65:20 - 65:22
    然後下載期刊文章作為政治表態嗎?他們究竟能威攝誰?
  • 65:22 - 65:26
    如果是其他情況就比較容易理解
  • 65:26 - 65:30
    歐巴馬政府對於威攝的支持態度
  • 65:30 - 65:35
    情境像是假如有個部門
  • 65:35 - 65:37
    被起訴為可以說是
  • 65:37 - 65:41
    本國百年來最大的經濟犯罪
  • 65:41 - 65:44
    並將導致華爾街的金融危機
  • 65:44 - 65:46
    你一旦開始
  • 65:46 - 65:50
    進行針對性威懾
  • 65:50 - 65:53
    並不准異議時
  • 65:53 - 65:57
    你就無法冷靜判斷何為違法
  • 65:57 - 65:58
    進而開始決定去濫用執法資源
  • 65:58 - 66:02
    在政治意識形態的影響下更是如此
  • 66:02 - 66:07
    這不僅是不民主的 也不應該是美國的
  • 66:07 - 66:10
    檢察官史蒂芬·海曼後來據稱對MIT的外聘律師說過
  • 66:10 - 66:16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草是
  • 66:19 - 66:24
    史瓦茲創立的組織「求進會」所發表的一份新聞稿
  • 66:24 - 66:27
    根據MIT的解釋 海曼回應了那份簡短的支持聲明
  • 66:27 - 66:31
    他稱之為「野蠻的網絡活動」及「愚蠢的舉動」
  • 66:31 - 66:36
    使此案從兩人對抗的層面上升到了制度層面
  • 66:36 - 66:40
    屋漏偏逢連夜雨 一位不願失去顏面的檢察官
  • 66:40 - 66:44
    他也許已經要走上仕途了 並且還不打算放棄此案
  • 66:44 - 66:49
    你用了那麼多稅款來逮捕一個從圖書館帶出過多書籍的人
  • 66:49 - 66:53
    好就此鞏固自己在法院裡的位置?離譜至極!
  • 66:53 - 66:58
    我後來試了各種方式向MIT施壓
  • 66:58 - 67:01
    希望他們向政府請求停止起訴
  • 67:01 - 67:06
    MIT有什麼反應?
  • 67:06 - 67:11
    MIT有什就當時來看 他們毫無反應麼反應?
  • 67:11 - 67:15
    MIT沒有為亞倫辯護
  • 67:15 - 67:19
    在MIT裡的人們眼裡看來根本離譜
  • 67:23 - 67:26
    因為MIT算是全世界最鼓勵駭客活動的地方了
  • 67:26 - 67:30
    在MIT逛逛那些一般不允許進入的房頂和隧道
  • 67:30 - 67:36
    不僅是學生的成人禮 更是就學必經之舉
  • 67:36 - 67:41
    MIT在冬季還有開鎖課程
  • 67:41 - 67:46
    他們具有道義權威來阻止起訴繼續
  • 67:46 - 67:50
    但MIT卻沒挺身向聯調局說「別這麼做」
  • 67:51 - 67:56
    「我們不希望你們這樣做」「你們反應過度了」「鬧太大了」
  • 67:56 - 68:02
    ...我是這麼想的
  • 68:02 - 68:06
    他們的行為就像那些企業 他們... 他們幫助政府
  • 68:06 - 68:08
    除非他們別無選擇 否則就不會幫助我們 他們從未試著去阻止此事
  • 68:08 - 68:14
    MIT一再拒絕就此發表評論
  • 68:14 - 68:21
    但他們後來發布了一份報告表示想要保持中立態度
  • 68:22 - 68:25
    他們相信海曼和檢察官辦公室不會在意MIT對這案子的想法和說法
  • 68:25 - 68:30
    MIT的行為實在是不符校風
  • 68:30 - 68:36
    你可以硬說MIT睜隻眼閉隻眼也沒做錯什麼
  • 68:36 - 68:42
    但採取這種立場... 採取中立立場本身就是在支持檢察官
  • 68:42 - 68:47
    看看史蒂夫·賈伯斯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
  • 68:47 - 68:53
    他們賣藍盒子起家 那是種用來欺騙電話公司的工具
  • 68:53 - 68:56
    再看看比爾·蓋茲和保羅·艾倫
  • 68:56 - 69:01
    他們在哈佛時用學校電腦開闢生意
  • 69:02 - 69:05
    那明顯也是違反校規的
  • 69:05 - 69:08
    亞倫和上述那些人之間的區別
  • 69:08 - 69:11
    就在於亞倫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而不是只想著賺錢
  • 69:11 - 69:13
    史瓦茲依然對網際網路各種議題直言不諱
  • 69:13 - 69:18
    網際網路之所以得以運行 是因為它有著各種思想的碰撞
  • 69:19 - 69:23
    而我們亟需爭取的是獲取更多與我們政府相關的資訊 更多准許
  • 69:24 - 69:29
    更多討論 更多爭辯 但似乎國會正反過來要阻止這些權利
  • 69:29 - 69:33
    亞倫認為只要向人們解釋清楚這世界 他就能夠改變這世界
  • 69:33 - 69:38
    火焰病毒確實可以接管你的電腦並藉此監控你
  • 69:39 - 69:44
    歡迎 亞倫 很高興你回到節目現場
  • 69:44 - 69:49
    就像以前間諜用監聽器監聽人們的對話一樣
  • 69:49 - 69:52
    他們現在則用電腦做著同樣的事情
  • 69:52 - 69:56
  • 69:56 - 69:59
    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一項用來壓抑網路隱私的法案 這法案正送到國會中
  • 69:59 - 70:02
    這法案稱「SOPA(Stop Online Piracy Act,禁止網路盜版法案)」
  • 70:02 - 70:07
    社會運動參與者如彼得 艾克史雷認為這項法案的權利會無限上綱
  • 70:07 - 70:09
    並會威脅到網路本身的技術完整性
  • 70:09 - 70:13
    艾克史雷:「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亞倫」
  • 70:13 - 70:16
    然後說道:「我們能發動一個大型的線上抵制活動嗎?」
  • 70:16 - 70:18
    「這不僅僅牽涉到盜版」
  • 70:18 - 70:22
    「不是嗎?」
  • 70:22 - 70:24
    「不」他說道:「這牽涉到我們連網的自由」
  • 70:25 - 70:26
    我繼續聽著
  • 70:26 - 70:30
    他對此思考了一會兒然後說道「是的(這牽涉到連網的自由)」
  • 70:30 - 70:32
    接著他建立「求進會」
  • 70:32 - 70:36
    求進會是一個網路運動組織 現在就已經有約一百五十萬的成員
  • 70:36 - 70:38
    才在2010年的秋天成立
  • 70:38 - 70:44
    亞倫就是這個組織社群中表現最突出的成員之一
  • 70:44 - 70:47
    協助領導組織關於社會正義的議題 這個議題的層級到全美聯邦層級
  • 70:47 - 70:50
    SOPA法案是用來抑制線上音樂和電影的盜版
  • 70:50 - 70:55
    但事實上這是一個殺雞卻用牛刀的法案
  • 70:55 - 71:01
    如果通過了 法案將會允許一家公司跳過正當法律程序來切斷一個網站的資金
  • 71:01 - 71:07
    甚至能強迫Google刪除網站的搜尋結果
  • 71:07 - 71:13
    只需要一紙版權聲明就可執行上述事項
  • 71:13 - 71:16
    這紙法案將會讓傳統媒體陷入和現今混合複雜文化的對抗
  • 71:16 - 71:21
    這會讓每個網站營運者都成為戰戰兢兢的警察
  • 71:21 - 71:27
    如果他們沒有好好確認 每個訪客在他們營運的網站上做的所有事情
  • 71:27 - 71:30
    即使是有可能違法 網站就能未經審判然後直接被關站
  • 71:30 - 71:34
    這真是無限上綱的法案 我覺得這真是一個災難
  • 71:34 - 71:39
    這個法案嚴重地威脅到人們在網路上的言論和公民自由
  • 71:39 - 71:43
    只有曲指可數的我們幾個人在說 「看著,我們不只是談論隱私權的問題,
  • 71:43 - 71:52
    這根本在摧毀現今網路的架構、
  • 71:52 - 71:56
    網址域名系統以及更多可以打擊隱私免費和公開的資訊服務
  • 71:56 - 72:00
    是亞倫找到了這個痛點
  • 72:00 - 72:06
    憲法保障人民的自由
  • 72:06 - 72:07
    如果此法通過將會摧毀美國為人民所建立的自由權
  • 72:07 - 72:12
    如此一來 新科技將不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自由 而是扼殺我們最基本的權利
  • 72:12 - 72:14
    這是我們原生的權利
  • 72:14 - 72:19
    通話那天我意識到這個嚴重性 並告訴彼得這件事絕對不能發生
  • 72:19 - 72:21
    SOPA法案在 2011 年 10 月被提出 當時被認為是不可撼動的
  • 72:21 - 72:27
    當法案提出時 我們的策略是拖延它一下而已
  • 72:28 - 72:33
    可能只是削弱這個法案
  • 72:33 - 72:37
    根本沒想到我們可以停止這個法案的通過
  • 72:37 - 72:41
    如果你曾在華盛頓特區工作過 你會學到在華盛頓特區
  • 72:41 - 72:45
    都是各種不同有錢的利益團體 彼此對抗如何讓他們有利的法案通過
  • 72:46 - 72:51
    通常的做法就是回避對提案的攻擊然後通過法案
  • 72:51 - 72:58
    其中最針鋒相對的時候時兩個大型的利益團體在彼此攻防法案
  • 72:58 - 73:02
    兩個利益團體必然非常有錢 而且在周旋議員和政治獻金上都旗鼓相當
  • 73:02 - 73:07
    這才是最激烈的提案競爭
  • 73:07 - 73:11
    而一般的提案別說彼此競爭
  • 73:11 - 73:13
    通常傳統的情況 有錢的聚在一邊 所有的公司組織聚在另一邊
  • 73:13 - 73:16
    最後數以百萬的人名在最後一邊
  • 73:16 - 73:21
    在我參與公共服務期間 PIPA(保護知識產權法案)和SOPA法案是唯一
  • 73:21 - 73:24
    由超過四十位美國參議員連署提案的法案
  • 73:25 - 73:30
    他們已經長期準備這個提案
  • 73:31 - 73:37
    並準備了六十張投票權來清理這個提案所有的障礙物
  • 73:37 - 73:41
    在那段對抗的艱難時期 我甚至常懷疑自己
  • 73:41 - 73:44
    史瓦茲和求進會透過傳統的方式來爭取大量民眾的支持以抵抗提案
  • 73:44 - 73:48
    透過網路電話(VoIP)的方式 這些民眾非常容易打電話到國會
  • 73:48 - 73:53
    我還沒有看過任何人像他一樣
  • 73:53 - 73:59
    同時在技術端和社會運動端都能組織地如此有水準
  • 74:00 - 74:04
    數以百萬的民眾聯絡國會並簽署反對SOPA法案的請願書
  • 74:04 - 74:08
    國會簡直措手不及
  • 74:09 - 74:13
    就看著那些無能的國會成員辯論著這個法案
  • 74:13 - 74:15
    看著他們堅持能夠規範網路
  • 74:15 - 74:20
    而一群阿宅卻妄想阻止他們
  • 74:20 - 74:23
    我不是阿宅
  • 74:23 - 74:25
    我還不太算是個阿宅
  • 74:25 - 74:26
    或許我們要咨詢阿宅們來為我們詳細講解一下(笑聲)
  • 74:26 - 74:28
    讓我們開個聽證會,有請阿宅們...
  • 74:28 - 74:31
    (笑聲)
  • 74:31 - 74:33
    真要這樣?
  • 74:33 - 74:36
    (笑聲)
  • 74:36 - 74:38
    「阿宅?」
  • 74:38 - 74:40
    (笑聲)
  • 74:40 - 74:41
    我想要找的人應該是「專家」吧...
  • 74:41 - 74:42
    (笑聲)
  • 74:42 - 74:46
    來開導大家 不會讓法律適得其反(觀眾笑和拍手)
  • 74:46 - 74:47
    並破壞網際網路
  • 74:47 - 74:52
    我們使用並接受「技客」這個詞彙 因為我們就是技客
  • 74:52 - 74:53
    事實已經存在這麼久了 但他們就是們咨詢過任何技術型專家
  • 74:53 - 74:57
    這反映了「這裏」是有問題的
  • 74:57 - 75:02
    我在找有誰能站到我身前 並在聽證會上作證說 這就是他們為什麼錯了
  • 75:02 - 75:05
    曾經有個辦公室是提供科學和技術建議的
  • 75:05 - 75:12
    能讓他們去求助說 幫我解釋下 X Y Z 吧
  • 75:12 - 75:15
    但金裡奇關掉了它 他說那是在浪費錢
  • 75:15 - 75:19
    從那以後 國會就陷入了黑暗時代
  • 75:19 - 75:22
    我覺得沒人真的認為《禁止網絡盜版法案》能被打敗 包括亞倫
  • 75:22 - 75:26
    雖然值得一試 但那是沒有勝算的
  • 75:26 - 75:30
    我記得 大概過了幾個月 我記得他來找我 好像是說
  • 75:30 - 75:35
    "我覺得我們可能要獲勝了"
  • 75:35 - 75:39
    我說 "如果是真的就太好了"
  • 75:39 - 75:41
    對國會的籲請還在繼續
  • 75:41 - 75:43
    當域名託管網站 Go Daddy成為這法案的支持者後
  • 75:44 - 75:46
    成千上萬名用戶轉移了他們的域名以示抗議
  • 75:46 - 75:50
    不到一週 反省過後的 Go Daddy轉而反對《禁止網絡盜版法案》
  • 75:50 - 75:55
    當國會裡的那些支持唱片和電影產業的人們
  • 75:55 - 76:00
    意識到反對過於強烈後 他們將法案稍稍地收斂了下
  • 76:00 - 76:06
    你可以看到有了曲線型的變化 看到我們的觀點開始產生了共鳴
  • 76:06 - 76:10
    就好像是亞倫劃燃了一根火柴 然後它開始熊熊燃燒
  • 76:10 - 76:16
    再劃燃一根 再次熊熊燃燒
  • 76:16 - 76:19
    最終他燃起的星火足夠匯成火焰了
  • 76:19 - 76:21
    然後它燒成了現在的這團烈焰
  • 76:21 - 76:24
    2012年1月16日 白宮發表了一份聲明
  • 76:24 - 76:26
    稱他們並不支持此項法案
  • 76:27 - 76:31
    隨後發生的是
  • 76:31 - 76:34
    我十分相信我們應該處理盜版問題
  • 76:34 - 76:36
    我們應該嚴肅對待那些盜版者 但這法案並非是正確的法案
  • 76:36 - 76:40
    當吉米‧威爾士讓維基百科黑屏閉站以示支持時
  • 76:40 - 76:45
    這家全球第五熱門的網站
  • 76:45 - 76:49
    其點擊量佔全互聯網點擊量的7%
  • 76:49 - 76:52
    維基百科關站了
  • 76:52 - 76:59
    Reddit 關站了
  • 76:59 - 77:00
    Craigslist 關站了
  • 77:00 - 77:02
    國會山上的電話線都快被打得熱熔了
  • 77:02 - 77:03
    國會議員開始爭著發表聲明 收回對這項法案的支持
  • 77:03 - 77:06
    他們推行這法案也就幾天前的事兒
  • 77:06 - 77:11
    24小時之內 國會裡反對《禁止網絡盜版法案》的議員數量
  • 77:11 - 77:13
    從31名
  • 77:14 - 77:18
    升到了101名
  • 77:18 - 77:19
    看到國會議員和參議員在網絡大黑屏的一天內逐漸改變立場
  • 77:19 - 77:21
    實在難以置信
  • 77:23 - 77:30
    約有百來名議員被撼動了
  • 77:30 - 77:31
    在當時我仍然不敢相信 飽經千辛萬苦
  • 77:31 - 77:35
    我們總算贏了
  • 77:35 - 77:39
    一件每個人都說不可能的事
  • 77:39 - 77:41
    一件世上最大的一些公司認為是白日做夢的事
  • 77:41 - 77:42
    成真了
  • 77:42 - 77:46
    我們做到了
  • 77:46 - 77:48
    我們贏了
  • 77:49 - 77:50
    這是互聯網政治上 甚至是美國政治上 歷史性的一週
  • 77:51 - 77:53
    我們聽那些在華盛頓特區的人們說 那些在國會山上的職員說
  • 77:55 - 77:59
    他們在黑屏日收到的郵件和電話之多
  • 77:59 - 78:04
    是前所未有的
  • 78:04 - 78:09
    我想這是個極其令人激動的時刻
  • 78:09 - 78:11
    在這一刻 互聯網在政治上成長起來了
  • 78:11 - 78:13
    這太令人振奮了 很難相信它真的發生了
  • 78:13 - 78:18
    很難相信背後有著那麼多財團支持的法案
  • 78:18 - 78:21
    竟然沒在國會順利通過
  • 78:21 - 78:25
    且先不說順利 它連通過都沒有
  • 78:25 - 78:29
    有時人們很容易就有一種無力感
  • 78:29 - 78:32
    就像是 你走在大街上高聲喊叫 卻又沒人能聽到
  • 78:34 - 78:36
    但我今天在這裡告訴你們 你們是強而有力的
  • 78:36 - 78:41
    [眾人歡呼]
  • 78:41 - 78:43
    是的 也許有時你會覺得沒人在聽你說些什麼 但我在這裡告訴你 有人在聽的
  • 78:43 - 78:46
    你的聲音能被聽到 你在改變著這個世界
  • 78:46 - 78:51
    只要你不停地抗爭 你就能阻止這項法案
  • 78:51 - 78:53
    [眾人歡呼]
  • 78:53 - 78:57
    阻止《保護知識產權法案》
  • 78:57 - 79:00
    阻止《禁止網絡盜版法案》
  • 79:00 - 79:01
    [眾人歡呼]
  • 79:01 - 79:03
    某些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說穿了 如果他們的
  • 79:03 - 79:04
    小型競爭對手受到了審查 那他們是能受益的
  • 79:04 - 79:07
    我們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 79:07 - 79:11
    對他來說,能夠確定自己能造成一點小改變,
  • 79:12 - 79:15
    比起在大的改變裡擔任小角色還來的重要。
  • 79:15 - 79:20
    但是 SOPA 比較像是在大的改變過程擔任了重要的角色,
  • 79:20 - 79:23
    所以對他來說,這有點像是驗證了他的概念。
  • 79:23 - 79:28
    像是,「好,我真的很想要把我的一生投注在改變世界這件事上,
  • 79:28 - 79:31
    這能夠科學的驗證我的作為的影響力,
  • 79:31 - 79:35
    而且證明這是有可能的。」
  • 79:35 - 79:40
    「窮極一生的試著改變世界是有可能的。」
  • 79:40 - 79:43
    「我證明了我可以做到,
  • 79:43 - 79:46
    我,Aaron Swartz,可以改變世界。」
  • 79:46 - 79:49
    對一位從不認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的人,即 Aaron 來說,
  • 79:49 - 79:51
    那是一個可以發現他真的
  • 79:51 - 79:58
    做了某件好事的時刻,
  • 79:59 - 80:04
    感覺就像在他在某個通往勝利的道路上。
  • 80:04 - 80:07
    大家都說我們不可能能夠阻止 SOPA 立法。
  • 80:07 - 80:12
    而我們卻成功了。
  • 80:14 - 80:16
    這是三個不可置信的成功,而那年卻還沒結束。
  • 80:16 - 80:17
    我想說的是,如果要對事情保持樂觀,現在是個好時機。
  • 80:17 - 80:22
    你懂,他在被逮捕的一年之後成功的阻止了 SOPA。
  • 80:22 - 80:26
    這並不是不可質疑的歡樂時刻,畢竟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忙。
  • 80:27 - 80:30
    他了解如何參與政治過程,你無法停止他。
  • 80:30 - 80:33
    Swartz 所創立或是共同創立的組織非常眾多,
  • 80:33 - 80:40
    在 Edward Snowden 洩密,曝露全球網路監控問題的前一年,
  • 80:40 - 80:44
    Swartz 早就已經開始擔心了。
  • 80:44 - 80:48
    問責的制度竟然如此驚人的鬆散
  • 80:48 - 80:51
    他們竟然沒有任何基本的統計數據可以知道監聽計畫到底有多廣泛。
  • 80:51 - 80:55
    而且如果答案是:「啊,我們監聽很多很多人,多到我們根本就數不清。」
  • 80:55 - 81:00
    那受監聽人數真的是糟糕的多。
  • 81:00 - 81:04
    如果他們是說「嗯,我們不知道有我們監聽多少電話,
  • 81:04 - 81:06
    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實際的人與那些電話有關」那就算了。
  • 81:06 - 81:10
    但他們卻說「我們完全無法透露任何統計數據」。
  • 81:10 - 81:12
    那真的有夠——嚇人。就是嚇人。
  • 81:12 - 81:16
    然後他們對他施加難以置信的壓力,拿走所有他賺到的錢。
  • 81:16 - 81:19
    然後他們,你也知道,威脅剝奪他的人身自由。
  • 81:19 - 81:26
    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你知道嗎?為什麼他們要追殺吹哨者?
  • 81:26 - 81:30
    為什麼他們要追殺暴露真相的吹哨者們,
  • 81:30 - 81:34
    暴露關於從銀行內控、戰爭真相、到只是政府透明度的真相?
  • 81:34 - 81:38
    所以機密只為有權利的人服務,
  • 81:38 - 81:46
    而我們活在一個機密和政府作為相符的時代,而且,
  • 81:46 - 81:50
    很多作為大概是非法或是違憲的。
  • 81:50 - 81:55
    所以,這裡兩個東西並不相符。
  • 81:55 - 81:59
    非常明確的,這個技術不是為了海外的小國家開發的,
  • 81:59 - 82:01
    而是在這裡,為了提供給美國政府,在美國國內所使用。
  • 82:01 - 82:04
    問題在於這些監聽計畫是某種默默長期擴長的過程。
  • 82:04 - 82:10
    從尼克森總統時代就開始,
  • 82:10 - 82:14
    然後明顯的在後 9/11 的小布希時代擴大,
  • 82:14 - 82:17
    接著奧巴馬政府繼續擴大監聽,問題也就慢慢的越來越糟,
  • 82:17 - 82:20
    但你無法指出某個關鍵時刻,然後說,
  • 82:20 - 82:24
    「就是現在,我們要激化反對力量,因為今天不反對,明天就來不及了⋯⋯」
  • 82:24 - 82:26
    檢方,據我估計,針對 Aaron Swartz,想給對於歐巴馬政府
  • 82:26 - 82:32
    有政治威脅的這群人傳達一個明確的訊息,
  • 82:32 - 82:39
    那群人基本上就是,駭客們、資訊開放、民主運動人士,
  • 82:39 - 82:45
    而歐巴馬政府想要對這個群體傳達的訊息就是,
  • 82:47 - 82:51
    據我估計,「我知道你們可以對目前的體制搞麻煩,
  • 83:04 - 83:09
    而我們要拿 Aaron Swartz 來殺雞儆猴,
  • 83:09 - 83:13
    來嚇你們,盡可能讓你們不要再來找麻煩。」
  • 83:14 - 83:17
    而且政府說:「喔,讓機密監聽計畫合法化
  • 83:17 - 83:20
    的那些法律解釋也是機密,
  • 83:20 - 83:24
    所以我們不會告訴你基於哪條法律我們有權監聽你。」
  • 83:24 - 83:26
    他們總是能說「喔,又發生了一次電子戰了,
  • 83:26 - 83:30
    那些電子犯罪集團就攻擊我們了。我們有危險。我們都在被攻擊的威脅下。」
  • 83:30 - 83:34
    然後他們就用這個藉口繼續推動更加危險的法律。
  • 83:35 - 83:40
    [訪問者] 追加問題——對您個人來說,您認為目前的抵抗進行的怎樣?
  • 83:41 - 83:42
    這要看你!
  • 83:42 - 83:46
    ——我知道。就像是我們要⋯⋯,那個,
  • 83:49 - 83:53
    這是某種朝像兩個極端的觀點,對吧,
  • 83:53 - 83:57
    一個觀點是網路很棒,它創造了這個自由空間,而且每件事情都會很了不起
  • 83:57 - 83:59
    或是網路會很糟,
  • 83:59 - 84:01
    它成為了一個可以用來監控與壓迫人人,
  • 84:01 - 84:04
    或是控制我們的言論的工具。
  • 84:04 - 84:06
    但現實是,這兩者都可能同時為真,對吧?
  • 84:06 - 84:10
    網路已經同時達成了兩者,而兩者都同等的驚奇與驚人,
  • 84:10 - 84:13
    而長期來說哪邊會贏,要看我們。
  • 84:13 - 84:17
    要說「喔,其中一個方向比起另一個來說還要好」並不合理,因為兩者都是現實。
  • 84:17 - 84:21
    要看我們來決定要強調什麼來導致哪個方向會被彰顯
  • 84:21 - 84:24
    因為兩者都同時存在,且兩者都同時永遠會存在。
  • 84:29 - 84:35
    2012 年 9 月 12 日,聯邦檢察官提出了對 Swartz 更新起訴書,
  • 84:35 - 84:40
    加上更多的通訊詐欺,未授權使用電腦設備,與電子詐欺的指控。
  • 84:40 - 84:46
    因此,比起原本面臨 4 項重罪指控,Swartz 目前面臨 13 項。
  • 84:46 - 84:49
    檢察官的籌碼戲劇性的增加了,
  • 84:49 - 84:52
    Swartz 的潛在的罰金與徒刑時間也增加了。
  • 84:52 - 84:56
    他們又起訴了一次,加上更多指控,
  • 84:56 - 85:02
    他們有個理論,關於一個行為可以成立多個聯邦法重罪,
  • 85:02 - 85:06
    而且根據法律,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條款能夠附加在這上面
  • 85:07 - 85:11
    因此越來越多的起訴案例對艾倫不利
  • 85:11 - 85:14
    其中的法律條款是在1986年制定的
  • 85:14 - 85:17
    稱為“電腦濫用與詐騙條款”
  • 85:17 - 85:18
    這個電腦濫用與詐騙條款
  • 85:18 - 85:22
    是受到馬修.不魯德里克“戰爭遊戲”的啓發,是部很棒電影
  • 85:22 - 85:23
    搞定了
  • 85:23 - 85:28
    在電影中有個小孩能夠穿越這個神奇的電腦網路
  • 85:28 - 85:30
    並發動一場核武的攻擊
  • 85:30 - 85:34
    [導彈發射]
  • 85:34 - 85:38
    你知道這不可能會發生的,尤其是在80年代的時候
  • 85:38 - 85:41
    但很明顯的這部電影驚動到了國會
  • 85:41 - 85:45
    而因此通過了電腦濫用與詐騙條款
  • 85:45 - 85:49
    這是一個跟不上時代的法律條款,例如說要處罰
  • 85:49 - 85:54
    一種違反服務條款的行為,你可以在
  • 85:54 - 86:01
    eHarmony 或是 Match.com 上看到這些條款和一些自大的人
  • 86:01 - 86:06
    某些擁有司法權的人和檢察官的決定,能夠很快的
  • 86:06 - 86:08
    讓其他人陷入一場困境與麻煩當中
  • 86:08 - 86:10
    我們都知道什麼是使用者條款,
  • 86:10 - 86:14
    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去閱讀它們,但若不尊守表示
  • 86:14 - 86:16
    你正在犯重罪。
  • 86:16 - 86:19
    網站的服務條款通常會說:
  • 86:19 - 86:22
    「彼此友好」或者「不要做任何不合宜的動作」。
  • 86:22 - 86:27
    如果在刑法上有提到任何關於這些違法的行為
  • 86:27 - 86:30
    我想很多人會被逼瘋的。
  • 86:30 - 86:33
    有些例子更是"瘋狂“
  • 86:33 - 86:39
    直到2013年三月被修改前,Hearst集團《17歲》網站上的使用者條款
  • 86:39 - 86:43
    你必須年滿十八歲才能閱讀。
  • 86:43 - 86:47
    我必需要說如果按照司法部門所解釋的<電腦濫用與詐騙條款>,
  • 86:47 - 86:49
    我們可能都違法了。
  • 86:49 - 86:55
    模糊且容易誤用的<電腦濫用與詐騙條款>已經變成一種處理
  • 86:55 - 86:57
    廣泛的電腦相關紛爭的萬用藥。
  • 86:57 - 87:00
    所以儘管這不是在他的案子的唯一因素,
  • 87:00 - 87:05
    在亞倫的十三項指控當中有十一項涉及了電腦濫用與詐騙條款
  • 87:07 - 87:12
    在亞倫的故事當中存在著太多的“為什麼?”了
  • 87:12 - 87:16
    到底是什麼讓政府有這麼強烈的動機,還有這件案子將會如何發展下去?
  • 87:16 - 87:19
    司法部門拒絕回答這些問題
  • 87:19 - 87:24
    但奧林克爾教授是一位研究本案的退休檢察官
  • 87:24 - 87:28
    我認為基於某些原因,在這件案子上我跟其他人有些不同的觀點
  • 87:28 - 87:31
    我在司法部門擔任聯邦檢察官有三年之久
  • 87:31 - 87:34
    在我教書之前,政府都是
  • 87:34 - 87:38
    基於這些起訴書,找出這些罪犯所犯下了哪些罪行
  • 87:38 - 87:42
    就像一般的律師一樣,看看一些先例、法規
  • 87:42 - 87:46
    還有歷史或是那些已審判過的案例
  • 87:46 - 87:49
    我認為從這方面看,這是一份公平的起訴書
  • 87:49 - 87:51
    你可以去思考一下,他們是否該起訴此案
  • 87:51 - 87:57
    有相當多的爭論,有些人是站在”開放取用“的一方,有些不是
  • 87:58 - 88:03
    我認為政府對於亞倫的”游擊式開放取用宣言“是相當認真的
  • 88:04 - 88:10
    我覺得政府認為他是因為道德驅使之下所犯下的行為
  • 88:10 - 88:15
    去打破與推翻這些亞倫認為不公平的法律
  • 88:15 - 88:21
    在民主國家,如果你認為某個法律是不公平的,是有辦法去改變它的
  • 88:21 - 88:25
    你可以去找國會,像是亞倫巧妙的對”禁止網路盜版法案“做事那樣
  • 88:25 - 88:28
    或是你可以用違法的方式嘗試去廢除它
  • 88:28 - 88:34
    我認為驅使這個起訴案持續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能感受到亞倫的堅定意志
  • 88:34 - 88:40
    不只是打破法律而已,還要確保這項法律真的被廢除了
  • 88:40 - 88:44
    讓所有的人在某些方面都可以存取這些公共文獻
  • 88:44 - 88:47
    如同你不可能夠把擠出的牙膏放回去一般
  • 88:47 - 88:51
    這將會被實現,支持亞倫的一方終會勝利
  • 88:52 - 88:56
    這是否是不公正的法律,目前社會還是有很大的分歧,
  • 88:56 - 89:00
    而最後這得要美國人民透過國會來作決定。
  • 89:00 - 89:04
    再來第二個問題是,我認為我們仍試著去找出:
  • 89:04 - 89:08
    輕微違法與嚴重違法的界限在哪?
  • 89:08 - 89:12
    我們現在進入一個不同的電腦環境與電腦濫用狀況,
  • 89:12 - 89:17
    我們沒有足夠強的概念去判別出這個界限,
  • 89:17 - 89:19
    因為我們還在摸索。
  • 89:19 - 89:22
    在本案幾乎很少使用起訴裁量。
  • 89:22 - 89:26
    司法部用來恐嚇嚇人的鐵錘,
  • 89:26 - 89:29
    變得愈來愈大,
  • 89:29 - 89:33
    所以大部分的人,你知道的,你無法拿生活來冒險。
  • 89:33 - 89:35
    我們應該竊聽別人的電話麼?我們應該拍攝他們麼?
  • 89:35 - 89:39
    我們應該策反他人來指証別人麼?
  • 89:39 - 89:42
    那就是聯邦探員和檢察官所認為的
  • 89:42 - 89:45
    他們建立案件,他們製造出了這些案件
  • 89:47 - 89:51
    亞倫被捲入了一個殘忍且不可挽回的司法體系當中
  • 89:52 - 89:57
    這個體系也使得美國成為世上入獄率最高的國家
  • 89:57 - 90:03
    在這個國家,我們允許自己在政府恐懼與怒氣當中
  • 90:03 - 90:08
  • 90:08 - 90:14
  • 90:14 - 90:20
  • 90:20 - 90:23
  • 90:23 - 90:28
  • 90:28 - 90:33
  • 90:33 - 90:35
  • 90:35 - 90:40
  • 90:40 - 90:46
  • 90:48 - 90:51
  • 90:51 - 90:54
  • 90:54 - 90:57
  • 90:57 - 91:03
  • 91:03 - 91:07
  • 91:07 - 91:09
  • 91:10 - 91:16
  • 91:16 - 91:21
  • 91:22 - 91:24
  • 91:24 - 91:27
  • 91:27 - 91:32
  • 91:32 - 91:36
  • 91:36 - 91:38
  • 91:38 - 91:41
  • 91:41 - 91:44
  • 91:44 - 91:48
  • 91:48 - 91:49
  • 91:49 - 91:53
  • 91:53 - 91:57
  • 91:59 - 92:03
  • 92:03 - 92:05
  • 92:05 - 92:07
  • 92:07 - 92:10
  • 92:10 - 92:13
  • 92:13 - 92:17
  • 92:17 - 92:22
  • 92:33 - 92:34
  • 92:34 - 92:39
  • 92:39 - 92:44
  • 92:46 - 92:50
  • 92:50 - 92:51
  • 92:51 - 92:54
  • 92:54 - 92:57
  • 92:57 - 93:01
  • 93:01 - 93:05
  • 93:05 - 93:11
  • 93:11 - 93:14
  • 93:14 - 93:19
  • 93:19 - 93:24
  • 93:24 - 93:26
  • 93:27 - 93:31
  • 93:31 - 93:33
  • 93:33 - 93:37
  • 93:37 - 93:40
  • 93:41 - 93:47
  • 93:47 - 93:49
  • 93:49 - 93:55
  • 93:57 - 94:01
  • 94:01 - 94:04
  • 94:04 - 94:07
  • 94:07 - 94:14
  • 94:14 - 94:17
  • 94:17 - 94:23
  • 94:24 - 94:29
    知名社群新聞網站 Reddit 的創辦人被發現陳屍於布魯克林的家中
  • 94:29 - 94:32
    警方研判今年 26 歲的 Aaron Swartz 死因為自殺
  • 94:32 - 94:34
  • 94:37 - 94:47
    我覺得我們失去了這個世代最具創造力精神的人
  • 94:47 - 94:50
    在那刻我覺得世界徹底的崩解
  • 94:57 - 95:00
    這是我這輩子感到最痛苦沮喪的一晚
  • 95:00 - 95:05
    我只是大喊「我聽不到!你說甚麼?我聽不到!」
  • 95:08 - 95:09
    我沒辦法繼續下去,就談到這裡吧!
  • 95:09 - 95:11
    [訪問者]好的
  • 95:20 - 95:23
    呃…就是這一切都說不通
  • 95:23 - 95:25
    到現在還是這樣
  • 95:25 - 95:28
    我當時非常沮喪、憤怒
  • 95:33 - 95:36
    [嘆氣]
  • 95:38 - 95:42
    我試著跟我的孩子們解釋這件事
  • 95:43 - 95:48
    三歲的那個跟我說醫生可以修好他
  • 95:52 - 95:57
    我認識的人之中有很多已經過世,但沒有一個人是像他這樣離開
  • 95:57 - 96:04
    因為所有人都認為,我也覺得,有太多事我們本來可以做、卻沒有做
  • 96:05 - 96:11
    我完全不知道他當時處在那麼糟糕的狀態。我不知道他深受煎熬而且‧‧‧
  • 96:11 - 96:13
    他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 96:17 - 96:21
    我只希望這不是真的,然後‧‧‧
  • 96:24 - 96:29
    然後我去維基百科查他的介紹,我看到簡介寫著:
  • 96:33 - 96:41
    "卒於2013年"
  • 96:58 - 96:58
    亞倫史瓦茲走了
  • 97:12 - 97:19
    我的第一個念頭是:會不會根本沒人注意到他離開了?
  • 97:19 - 97:24
    因為我當時還不知道他多麼出名
  • 97:24 - 97:30
    我從沒見過這麼大規模的世界盛事
  • 97:30 - 97:32
    整個網路被點燃了
  • 97:32 - 97:38
    每個人都想用自己的方式解讀這件事,但在此之前我從未看過
  • 97:38 - 97:40
    人們在推特上集體哀悼
  • 97:40 - 97:42
    網路上到處可見有人為他哀悼
  • 97:46 - 97:49
    他是網路之子
  • 97:49 - 97:53
    是這個陳腐的世界殺了他
  • 97:55 - 98:00
    這是一個對重大不法行為袖手旁觀的時代
  • 98:02 - 98:06
    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被總統奉為座上賓
  • 98:06 - 98:14
    在這個時代,政府會將像亞倫這樣想法的人起訴
  • 98:14 - 98:17
    這真是荒謬,如果不是悲劇的話
  • 98:17 - 98:23
    我們該問的是:事已至此,我們能夠做甚麼
  • 98:23 - 98:26
    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 98:26 - 98:28
    然後如何將它傳承下去
  • 98:28 - 98:30
    這是人類唯一該問的問題
  • 98:33 - 98:37
    世界各地都開始舉行駭客松、聚會
  • 98:37 - 98:43
    可以說是亞倫史瓦茲引出人類最好的一面,因為他一直試著問我們:
  • 98:43 - 98:46
    要怎麼讓這世界更好?
  • 98:47 - 98:52
    依我個人淺見,他是這個國家所培育的
  • 98:52 - 98:55
    真正超凡入聖的革命家之一
  • 98:55 - 98:59
    我不知道亞倫算是成功還是失敗
  • 98:59 - 99:06
    但人們無疑都受到他努力爭取的那些事影響
  • 99:06 - 99:12
    當我們將法律的槍口指向渴望廣啟民智的一般市民
  • 99:12 - 99:17
    我們就違反了法律的準則 褻瀆了神聖的公理正義殿堂
  • 99:17 - 99:20
    亞倫史瓦茲不是一個罪犯
  • 99:20 - 99:22
    [鼓掌]
  • 99:22 - 99:26
    革命不會自己發生
  • 99:26 - 99:30
    要持續爭取才能成功
  • 99:30 - 99:33
    亞倫真的有魔力
  • 99:33 - 99:36
    我會奉獻一生確保他的魔法不會因他的離開而消失
  • 99:36 - 99:41
    他相信他可以改變世界,他是對的
  • 99:41 - 99:45
    從上週開始、從今天開始,鳳凰已浴火重生
  • 99:45 - 99:45
    [鼓掌]
  • 99:47 - 99:52
    自亞倫辭世,美國國會議員 柔伊 羅夫格和 參議員 朗 懷登
  • 99:52 - 99:55
    已開始推動新法來改革"計算機詐欺與濫用法案"
  • 99:55 - 100:00
    對亞倫的指控主要都根據這個過時的法案
  • 100:00 - 100:03
    這叫做 Aaron 條款
  • 100:03 - 100:07
    Aaron 相信每個人必須不停的詢問自己
  • 100:07 - 100:11
    究竟在這世界上我能做的到底是什麼?
  • 100:11 - 100:13
    如果你現在沒這麼做,那為何不試看看?
  • 100:13 - 100:15
    (抗議者)這就是民主的樣子
  • 100:15 - 100:18
    (群眾)我們就是人民
  • 100:18 - 100:21
    當網路自由備受威脅時,我們該做些什麼?
  • 100:21 - 100:22
    當網路自由備受威脅時,我們該做些什麼?
  • 100:24 - 100:25
    站起來反擊吧
  • 100:25 - 100:30
    嘿…嘿…吼…吼,Carmen Ortiz 該離開了
  • 100:34 - 100:37
    我希望我們能夠改變過去,但是我們無法
  • 100:37 - 100:40
    但是我們能夠改變世界,而且必須如此
  • 100:40 - 100:43
    我們必須這樣做,不只是為了 Aaron 也是為了自己
  • 100:43 - 100:49
    我們能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個更加人道的地方
  • 100:49 - 100:54
    這個地方存在公平正義且獲取知識成為每個人的基本權利 (鼓掌)
  • 100:54 - 101:02
    然後在二月的時候,有個來自巴爾的摩的十四歲小孩
  • 101:02 - 101:09
    他有了接觸 JSTOR 的權限,他在 JSTOR 中探險並閱讀文章
  • 101:09 - 101:15
    他發現一個對胰腺癌初期的檢查方法
  • 101:15 - 101:19
    胰腺癌之所以致命,是因為當我們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太晚
  • 101:19 - 101:23
    等我們能偵測到胰腺癌時,早已無能為力
  • 101:23 - 101:28
    而他寄信給整個約翰霍普金斯的腫瘤部門
  • 101:28 - 101:31
    你知道他們大概有數百個人,而每個人都……
    (問):你說他十四歲?
  • 101:31 - 101:35
    是的,他十四歲,在那個部門多數人無視這封信,只有一個人回信給這個男孩
  • 101:35 - 101:38
    信上寫著:「這想法並非毫無建樹,你要不要來這裡看看?」
  • 101:41 - 101:43
    當我二月看到這個新聞時,這個孩子已經跟著學者一起工作了好幾個夜晚跟週末,
  • 101:43 - 101:48
    而那時正好是 Aaron 剛離開的幾個禮拜,當時關於 Aaron 的新聞非常多
  • 101:51 - 101:54
    不好意思…
  • 101:54 - 102:00
    他說他們上新聞的原因是他們已經完成工作
  • 102:00 - 102:03
    且開始施行初期胰腺癌檢查,而這將拯救許多生命
  • 102:03 - 102:10
    而他說:「這正是為什麼 Aaron 所作的一切如此重要的原因。」
  • 102:10 - 102:15
    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對吧?制定政策的人無法理解這些事
  • 102:20 - 102:26
    這是避免你的孩子因胰腺癌離開這個世界
  • 102:26 - 102:32
    如果不得其門而入時,你手上雖握有數據,卻可能永遠找不到答案
  • 102:36 - 102:45
    他睡得很好,他沒有滾下來(兒語),甚至當他夢到他回到宇宙飛船上
  • 102:48 - 102:51
    (Aaron 父)非常棒, Aaron ,真的很好唷! Aaron
  • 102:51 - 102:54
    好,現在是唱歌時間
  • 102:57 - 103:12
    ♪ ♪ ♪
  • 103:26 - 103:32
  • 104:44 - 104:45
Title:
網路之子:亞倫‧史瓦茲
Description:

本片描述程式神童,同時也是資訊運動者的亞倫史瓦茲(Aaron Swartz)的故事。他協助制定網路的基本協定 RSS 規格、成立 Reddit,足跡遍足整個網際網路。但也正因為史瓦茲在社會正義與政治組織的努力,結合對於資訊取用的積極作為,讓他陷入兩年的法律噩夢中。這場法律戰爭在他選擇結束自己僅僅 26 年的生命後劃下句點。

亞倫史瓦茲不僅在他本是名人的網路社群間發酵,更牽動許多人的神經。這部影片是他的故事,請您一同了解在我們對科技無知之下失去了什麼,以及其與公民自由的關聯。

Film by Brian Knappenberger - Luminant Media
http://www.takepart.com/internets-own-boy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26788492/aaron-swartz-documentary-the-internets-own-boy-0

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未移植版授權大眾使用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Duration:
01:45:00
  •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1. 順時間,包括分拆、組合句子
    2. 修改錯誤
    3. 統一詞彙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vA5oXrPd5mzZQj5e2p-g5WT5IGYsTk8qLCaCMPvcHVA/edit#gid=456620909

    另感謝 Ken Liao 提供 0:25:00 ~ 0:29:59 初稿翻譯

  • v49:時間軸00:00:00~00:10:04調整

  • 8:53

  • 我這邊有在編修,不幸該軟體儲存的 ssa 無法為 Amara 接受。我再試試,或者最後再手動整理格式 upload 上來。

  • 我目前編輯進度會先放在這裡: https://github.com/bobchao/theinternetsownboy-zhtw

  • 先根據 https://github.com/bobchao/theinternetsownboy-zhtw/commit/fe285f77c08c70e9ebd6794a8163563b922d8b8a 匯出 SRT 上傳了一版。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Incomplete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