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0:00:13,005 --> 00:00:16,045 想象你和一位朋友正漫步观赏 一个艺术作品展览, 2 00:00:16,045 --> 00:00:18,655 你被一幅引人注目的画作所吸引。 3 00:00:18,655 --> 00:00:22,085 醒目的红色在你看来象征着爱, 4 00:00:22,085 --> 00:00:25,445 但你的朋友坚持认为 这红色象征着战争。 5 00:00:25,445 --> 00:00:28,955 你看到星星在浪漫的天空下, 6 00:00:28,955 --> 00:00:33,787 而你的朋友将此理解为 全球变暖引发的污染物。 7 00:00:33,787 --> 00:00:37,407 为了解决争议,你上网查到 如下解读—— 8 00:00:37,407 --> 00:00:41,907 此画是艺术家复制自己 小学一年级时在美术课上的画作: 9 00:00:41,907 --> 00:00:46,746 红色是她当时最喜欢的颜色 那些银色的点是小精灵。 10 00:00:46,746 --> 00:00:51,328 你此时明白了这幅画的 确切创作意图。 11 00:00:51,328 --> 00:00:55,398 你对这幅画的解读 与其作者的创作意图不符,你欣赏错了吗? 12 00:00:55,398 --> 00:00:58,918 你知道了这一点,此时 你对此画作的欣赏减少了吗? 13 00:00:58,918 --> 00:01:01,038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到底能影响多少 14 00:01:01,038 --> 00:01:04,328 你对其作品的解读? 15 00:01:04,328 --> 00:01:06,278 这个问题已经被 16 00:01:06,278 --> 00:01:11,778 哲学家们和艺术评论家们 争论了几十年,仍未达成一致。 17 00:01:11,778 --> 00:01:13,479 在二十世纪中叶, 18 00:01:13,479 --> 00:01:17,989 文学评论家W·K·威姆斯特 与哲学家曼诺·比尔斯雷 19 00:01:17,989 --> 00:01:21,359 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无关其作品的含义。 20 00:01:21,359 --> 00:01:23,829 他们称之为意图谬误: 21 00:01:23,829 --> 00:01:28,149 倚重于艺术创作者的意图—— 这种看法是一种误导。 22 00:01:28,149 --> 00:01:30,269 他们的论点分为两部分: 23 00:01:30,269 --> 00:01:33,549 一方面,我们研究的 艺术创作者已不在世, 24 00:01:33,549 --> 00:01:35,449 这些艺术家从未留下 关于自己的创作意图的记录, 25 00:01:35,449 --> 00:01:39,599 即:他们的作品创作意图 根本没有考据。 26 00:01:39,607 --> 00:01:44,157 另一方面,即使有一大堆相关信息, 27 00:01:44,157 --> 00:01:45,597 威姆斯特和比尔斯雷相信 28 00:01:45,597 --> 00:01:49,087 这些信息会让我们这些观赏者分心 ——无法专注于作品本质。 29 00:01:49,087 --> 00:01:51,227 他们将艺术比作甜点: 30 00:01:51,227 --> 00:01:52,767 当你品尝布丁时, 31 00:01:52,767 --> 00:01:57,337 你是否喜欢其味道和质感 并不取决于厨师的意图。 32 00:01:57,337 --> 00:02:01,597 关键是布丁对胃口。 33 00:02:01,597 --> 00:02:05,677 当然,一个人觉得好吃, 另一个人也许觉得不好吃。 34 00:02:05,677 --> 00:02:09,018 既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鉴赏理解, 35 00:02:09,018 --> 00:02:13,268 画作中的银点 当然可以被理解成精灵、 36 00:02:13,268 --> 00:02:15,510 星星,或者 污染物。 37 00:02:15,510 --> 00:02:19,660 以威姆斯特和比尔斯雷的逻辑, 艺术家对其作品的诠释 38 00:02:19,660 --> 00:02:24,550 只是众多平等的可接受的 可能的诠释之一。 39 00:02:24,550 --> 00:02:26,202 如果你对这种观点存疑, 40 00:02:26,202 --> 00:02:30,292 你也许更支持史蒂文·萘普 和怀特·本·迈克尔, 41 00:02:30,292 --> 00:02:34,072 这两位文艺理论家反对 “意图谬误”。 42 00:02:34,072 --> 00:02:36,462 他们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43 00:02:36,462 --> 00:02:39,052 并不是 可能的含义之一, 44 00:02:39,052 --> 00:02:41,802 而是唯一可能的含义。 45 00:02:41,802 --> 00:02:44,492 比方说,想象你正在沿着海边散步, 46 00:02:44,492 --> 00:02:49,012 偶然看见沙子上有诗文的痕迹。 47 00:02:49,012 --> 00:02:52,221 萘普和迈克尔认为 如果你发现这些痕迹 48 00:02:52,221 --> 00:02:55,691 并不是出自什么作家的诗篇 那这首诗就毫无意义了, 49 00:02:55,691 --> 00:02:58,471 只不过是浪花造成的奇怪巧合而已。 50 00:02:58,471 --> 00:03:00,421 他们认为有意图的创作者 51 00:03:00,421 --> 00:03:04,591 才是赋予诗篇以内涵的关键。 52 00:03:04,591 --> 00:03:06,928 其他思想家倡导折中, 53 00:03:06,928 --> 00:03:11,818 即:意图只是一个更大的 难题中的一个小问题。 54 00:03:11,818 --> 00:03:15,258 当代哲学家诺儿·卡罗尔 持这个立场, 55 00:03:15,258 --> 00:03:18,928 他认为艺术家的意图与观众有关联, 56 00:03:18,928 --> 00:03:20,658 道理如同说者的意图 57 00:03:20,658 --> 00:03:24,158 与对话中的另一方是有关联的。 58 00:03:24,158 --> 00:03:27,098 想要理解意图是如何 在对话中起作用的, 59 00:03:27,098 --> 00:03:31,208 卡罗尔认为——想象某人 拿着一根烟要借根火柴。 60 00:03:31,208 --> 00:03:33,201 你递给对方一个打火机, 61 00:03:33,201 --> 00:03:36,251 因为你认为对方的动机就是点烟。 62 00:03:36,251 --> 00:03:39,102 对方问问题的用词的确重要, 63 00:03:39,102 --> 00:03:43,472 但是影响你去领会的 是问题背后的意图,最终, 64 00:03:43,472 --> 00:03:45,492 你做出反馈。 65 00:03:45,492 --> 00:03:48,518 那么,你对这一系列的观点 倾向哪一个? 66 00:03:48,518 --> 00:03:52,258 你是倾向威姆斯特和比尔斯雷 认为有关艺术创作意图 67 00:03:52,258 --> 00:03:53,998 可以用布丁的例子来证明? 68 00:03:53,998 --> 00:03:57,688 抑或,你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 69 00:03:57,688 --> 00:03:59,348 影响着其作品的含义? 70 00:03:59,348 --> 00:04:02,108 艺术解读 是个错综复杂的网, 71 00:04:02,108 --> 00:04:06,158 很可能永远不会有明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