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容易忘記海洋是何等的浩瀚深淵。 事實上有 60% 的海域 是既寒冷又黑暗, 被稱為深海 (deep ocean)。 它有 11,000 米之深。 而這遙遠的海域 卻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棲息地之一, 藏有極繁多的豐富生命, 有巨型魷魚與哥布林鯊, 也有小於一毫米的微小動物。 這麼多的物種 如何在海底世界茁壯生長? 這幾十年來 無畏的科學家到海底冒險找答案。 他們向下行駛通過水層, 壓力增強並且光線開始減弱。 海面下 200 米處,光合作用停止了, 而溫度低於海面溫度 20℃ 以上。 在 1000 米處 太陽的光線完全無法照到。 我們以為沒有光線 生命就不可能存在, 這就是為什麼在 1844 年 博物學家愛德華·福布斯 寫出他的「無生命理論」 (Azoic Theory), 無生命 (Azoic) 是指沒有動物。 福布斯確信 在 600 米以下沒有任何生命, 因為缺乏光線之故。 當然,深海物種的發現證明他是錯的。 福布斯未考慮到一種東西 叫做 海洋雪 (marine snow), 這名字聽起來比它本身美多了。 海洋雪基本上是有機物, 像是藻類、植物與動物的殘骸微粒, 緩緩沈向海底深處 成為深海動物的食物。 主要歸功於海洋雪, 大量生命得以在黑暗中生存, 牠們適應了 只有奇麗動物能存活的惡劣環境。 有些魚嘴又深又大, 尖齒從牠們的上下頜突出, 並有類似燈狀物 從牠們的頭部向外伸出, 像鮟鱇魚, 牠使用迷惑的光來引誘獵物。 許多海洋生物已有完善的照明技巧, 稱為 生物發光 (bioluminescence), 用以引誘獵物, 迷惑掠食者, 或者吸引配偶。 有些動物用它來偽裝。 在某些水層 只有淡淡的藍色光可穿透, 動物會發出一樣的淡藍光, 掠食者或獵物從低處仰望這光, 就會被這偽光所欺騙 因此無法看見動物的輪廓。 這超凡的演進 也源於捕捉獵物的需求, 要在食物漂走前抓住牠。 有些海洋動物如水母、 櫛水母與樽海鞘 可在不同的深度間移居, 部分是因為 牠們 90% 是由水組成, 這讓牠們經得起巨大的水壓。 但牠們是與眾不同的, 絕大多數的深海動物 是被局限在一個狹窄的水層中, 那地方營養物質稀少, 因為食物從海面漂下 迅速沉至海底。 再一路往下, 我們發現更多奇異的生物。 有些已侏儒化, 這特質將牠們 演化成陸地動物的縮小版。 一般認為是因缺乏食物 導致牠們縮小, 只有一小部份的食物 能從海面到達海底, 侏儒化的動物能量需求少, 這也是個適應的優勢。 但海底也是巨獸的世界, 這裡巨大的魷魚長達 18 米, 疾走在海底的等足類動物 就像是巨大的木蝨子。 這裡也有日本高脚蟹, 還有皇帶魚,身體可長達 15 米。 這種巨型化趨向的特質還是個謎, 有人認為高含氧量 可驅使某些物種極度發育, 且較冷的溫度 又促使牠們更加長壽, 讓動物有機會發育巨大。 許多這些奇異的海獸 永遠不會體驗到陽光, 有些會冒險往上穿過水層找食物, 並且有少數甚至會到達海面。 這提醒在陸地上的我們, 海洋最深處的棲息動物 擁有著極妙的生存技能。 人類仍有驚人的 95% 海洋有待探索, 因此那些深處仍是一個很大的謎團。 還有什麼未知的驚奇在這深處下, 哪一個又是我們下一次會發現的呢? 翻譯:Jessica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