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明快、愉悦。 这是18世纪早期所有音乐中相当为人熟知的一首。 它曾出现在无数电影和电视广告中, 但它叫什么?又为人们让人产生这种感受呢? 这是《四季》协奏曲中《春》的开头, 由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创作。 《四季》享有盛名一方面因为它美妙悦耳。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 它其实在讲述一些故事。 1725年《四季》在阿姆斯特丹首次发行时, 是配有诗歌的, 诗中描绘了维瓦尔第试图用音乐 传递的季节景色。 为器乐提供对应的情节内容, 在这方面,维瓦尔第领先了几个时代。 如果你在读这首诗的同时听音乐, 你就会发现 诗里的场景巧妙地同步于音乐画面。 我们读到鸟儿唱着欢快的歌谣迎接春天, 音乐表达的正是这一感觉。 但是,很快一阵雷雨爆发。 音乐里不仅有雷电, 还有更多的小鸟, 它们湿漉漉的,没精打采,受到了惊吓。 在《夏》里,斑鸠用意大利语吟唱自己的名字“tortorella” 之后一阵雹暴侵袭田野。 《秋》是猎人们热切地追捕猎物。 《冬》的协奏曲则以牙齿冻得打颤开头 然后人们开始烤火取暖。 随后又是一阵暴风雨 人们在冰面上滑倒、摔跤。 在冬天的头几周,旧年即将结束, 维瓦尔第的四季音乐探索之旅也随之结束。 直到19世纪早期 这类表达丰富的音乐 才流行起来。 那时,乐团的规模变大,乐器种类增多, 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一起描述故事。 但是维瓦尔第仅用一把小提琴、弦乐器和一架大键琴就完美演奏了整个故事。 与同时代的巴赫不同, 维瓦尔第对繁杂的赋格曲并不很感兴趣。 他更喜欢用平易近人的音乐愉悦听众 这些旋律又拼在一起 提醒我们身处怎样的音乐场景。 所以,《春》的第一章节以春天一景开始 又以之结束,与开头略有不同。 这是一种极具创意的吸引听众的方式, 而维瓦尔第 被认为是18世纪早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提琴家, 他知道吸引听众的重要性。 他常常在音乐会上亲自当首席小提琴手。 有些音乐会的首席小提琴手则由皮耶塔学校的年轻音乐家担任。 皮耶塔是一所大多数学生都是孤儿的威尼斯女子学校。 维瓦尔第在那做音乐总监。 音乐训练不仅是一种适合年轻女子的社交技能, 也是一种潜在职业, 对于那些可能无法谋得良缘的女生。 甚至在维瓦尔第所处的时代, 他的音乐就服务于所有人群, 而不是专供富有的贵族。 300年后,这一方法依然行之有效, 维瓦尔第的音乐听起来仍然像欢快的马儿在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