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互動(HCI)這個領域是如何開始的? 1945年7月是一個很好的故事,當時Vannevar Bush寫了一篇文章 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裡的一篇文章叫做「隨你所願」(As We may Think),後來出版成冊 到了今日,科技在很大的程度上強化了人類的實體能力 Bush強調資訊科技拓展人類資訊能力的遠景 這個人是誰?他想要做甚麼?是甚麼東西導致他的迫切遠景? Bush在30年代曾任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副校長、MIT工程學院院長 順帶一提,他是Fred Terman的顧問 Fred Terman後來成為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院長 也是眾多人眼中的矽谷之父 Vannevar Bush在1939年搬家遷至華盛頓 他是一位頂尖的科學政策制定者 他主導了許多政府出資案 也確時創造了有助於大學大規模研究的相關規定&規格 這些行政上的努力最終造就了國家科學基金會(類似台灣的國科會)和美國高級研究計畫署(ARPA) 促使政府出資的科學研究機構化 這篇在二次世界大戰最後幾個月寫好的文章目的在詢問: 「受政府出資的科學家們能夠創造哪些有益於和平時期的產物?」 而他的預想強烈地以人為中心 Bush文中提到了未來的互動桌(interactive desk);他稱呼該系統為memex 這個概念為全世界的資訊可呈現於知識工作者的桌面 memex的關鍵在於有效的使用者介面對於資訊儲存與取回的功能 要知道,當時是1945年,並沒有數位電腦 第一台如房間般大小的數位電腦才正在打造中 而這個概念是利用縮影單-高濃度影片-做儲存的動作 更令人驚艷的是,Bush的memex預想促成超文本(hypertext)的發明 他認為人們能透過資訊儲存共同創作 存儲以備後續使用,分享給其他人 但是你不會永在書桌前是吧?你希望科技可隨時在你身邊 而知識工作者同時生產、使用資訊這方面的內容 此外,這個世界並非只有文字化(的資訊);還有視覺類的資訊 所以Bush想像再將來,你會戴著一付照像機 就在你的額頭正中央,像是第三個眼睛,藉以捕捉影像 而他也設計出可讓該照像機容易拍照的方式 不需要任何撥號或設定去達成(拍照的目的) 和memex桌相比,兩者在細節上頗有差異;但核心的預想皆正中目標(target) 今日,舉例來說,人們帶著數以百萬計的照像機在身邊 可程序化的數位電腦隨之而來,就像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ENIASC) 是一個重大的科技領先突破 但是,當你看到圖片中的線路,可以發現使用者介面仍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一個有效的電腦使用介面的想法有著長久且著名的歷史 故事緣於早期50年代Grace Hopper所發明的第一台編譯器 這件事讓我感到鼓舞的是她概念化了 一個進步的工具如何讓更多人得以接觸運算 這幾年來,好的編碼環境對桌面(desktop)與網路(Web)來說 促使眾多開發者創造了有益於被放置在個人電腦桌面裡的內容 這是一條很長得途徑,從Grace Hopper的編譯器到使用者圖形介面 我想在這邊跟各位分享上述所說的三個關鍵事件 直接操作的初始概念被Ivan Sutherland帶入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 這種使用者圖形介面的重要創新在於使用者將其輸入 直接導入於系統的輸出 這種輸入到輸出的直接性使該介面更易於了解,更具直覺性 這種輸入到輸出的直接性使該系統更易於了解,也更加直觀 在Sutherland的畫板案例中,輸入是一隻光筆,而輸出是示波器 現在要播放的是一個該系統使用中的短片 你們可以看到,我們這裡有數種不尋常的輸入-輸出設備 We have a scope, and these are unusual at the time 再按下按鈕,旋轉切換器 我們有些許相關設備 在1961年,這讓TX-2成為畫板發展的重要指標 我將所說畫出成型,圖像強化了我內心所想 這就是一般的設計過程 下一個重要階段則是滑鼠與超文本的創造 這些是網路世界的基本 1945年,Doug Engelbart是海軍雷達技師 Engelbart在菲律賓度過單調無聊的歲月 在圖書館裡,他發現一本雜誌;裡面有著當時Bush在大西洋月刊的文章 Johb Markov當時寫道,這個裝置的想法將能延伸人類心志的力量 這讓Engelbart感到震驚 他有了個願景。這花了他很長的時間,但最終他籌備資金執行他的願景 Engelbart想到的是,他在1968年向全世界展示了這段著名的短片 我將向大家說明這個研究程式可快速特徵化 如果你,在辦公室裡,做為一個知識工作者,擁有電腦螢幕 整天擁有電腦 且無限制地持續回應著你的要求 你能從中獲取多少價值? 而在幾秒內你將從螢幕中看見這些運作 這種方法將畫面中黑點的移動和滑鼠的移動結合在一起 Engebart發明的滑鼠透過兩個呈直角的滾輪運作 每個滾輪都有著電位計,做為可調整的電阻,如同喇叭上普遍有著音量調節鈕 當你(用滑鼠)做300度旋轉時,畫面中即出現(300度旋轉的效果) Its usable parameter provided about 5 inches of motion in each direction. 在這個1968年的demo後,Doug開始了一連串的展示 他帶著16釐米的Bell&Howell投影機環遊全國 Ivan Sutherland當時加入了猶他大學的教學行列 Doug前往參觀並將他的發明予以展示,Ivan有個博士班學生,Alan Kay也在觀眾群裡 Alan一直夢想著個人電腦(的時代) 他看到Engelbart的影帶時,眼睛彷若脫窗而出-他們有著相同的夢想 完成他的博士學位後,Alan到了史丹佛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where John McCarthy’s group has an early time-sharing system, 也許在那個地方,每個人都有一台電腦(終端機) 他到全錄PARC,也是他產生Dynabook構思的地方 這是Alan在1970年代早期的原型照片 圖中的電腦並非一台可實際運作的電腦主體 這台原型機由硬紙板所組成;一個被設計出來傳達該構想的原型機 有了這個概念想法,Alan Kay和他在全錄PARC的同事開始建構 第一個實際的使用者圖形介面的基礎 這花了他們十年左右的時間才成型 全錄在1981年發表了STAR運算系統 這個系統標榜著二元地圖圖示,一個以windos為基礎的使用者圖形介面、圖像、資料夾 滑鼠、乙太網路、檔案伺服器、列印伺服器、和電子郵件 下一張投影片是他們努力的成果 這個畫面述說著工作環境,我們稱呼為"桌面(desktop)" 透過移動鍵,你可以將桌面上的圖像自由調整 複製空白文件就像是turning a sheet off a pad of paper. The [inaudible] of users to make their own form pads 是一個將可用性導入系統的案例 而畫面展示的大小也和列印文件大小相似 當我複製該文件上半部,新的圖表就呈現在這裡 這個小視窗可以讓我設定圖表的眾多參數值 當STAR被發表時,距離V.Bush提出的願景已經有了40年左右 距離G.Hopper發明的編譯器則是30年左右,距離D.Engelbart第一個運作系統則是20年左右 距離A.Kay建構電腦的程序則是10年的時光 這就是Bill Buxton所稱呼的"創新的長尾" 早期在新技術典範背後的想法 通常在商業化採用前早已播下了(成功的)種子 我在此說明這段歷史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閱讀期刊讓我想起好的概念想法通常前人已經有所發現 第二,如Johnny Lee和Bill Buxton所言,假如你在尋找一個好的未來商品 這些前人已發現的概念想法正等著你來讓他們發光發亮 最後,我認為這些早期的系統真的很讚,也非常具有啟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