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颗恒星消亡,宇宙将陷入永久的黑暗 小型恒星红矮星 不仅是最有希望找到外星生物的星球之一 而且很可能是人类在宇宙陷入黑暗前最后的家园 我们对红矮星了解吗?为什么说它们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宇宙中至少有70%的恒星是红矮星 它们是最小的恒星,大概只有太阳质量的7%到50% 不比我们的木星大多少,不过依旧不小 而且它们并不明亮 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 你无法在夜空中看到任何一个红矮星 即便使用最先进的技术, 我们也只能清晰的观测到临近的红矮星 地球周围大约有20到30颗红矮星 像所有的恒星一样,红矮星内部的氢元素核聚变成氦 然而当恒星将所有聚变成的氦堆积到核内时, 红矮星内则保持对流,这意味着氢和氦元素持续混合在一起 这使得红矮星在陨灭之前的燃料消耗极为缓慢 红矮星燃烧的如此之慢 使得它们的平均寿命达到1~10万亿年之久 相比之下,太阳只能再活50亿年 由于宇宙的年龄只有130.75亿年 因此目前还没有任何红矮星成长到老年时期 现存的上万亿颗红矮星们都还只是小宝宝 说到小宝宝,整个宇宙中最小的恒星也是红矮星 因为小红矮星恰恰符合恒星定义的最低标准 氢的质量哪怕再少一丁点,它也会被称为褐矮星 非恒星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核聚变反应 但这和外星生命或者人类新家园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我们的太阳终有一天陨灭,人类势必将去寻找一个新的家园 而适于居住的星球,也许会发现外星生命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至少半数的红矮星系内有岩质行星 这些行星的质量约有地球的一半到四倍不等 其中多数位于宜居区域,这指的是恒星周围存在液态水的区域 但是由于红矮星燃烧的温度比较低 行星需要非常接近红矮星才能位于宜居区域内 可能就像水星靠近太阳一般的距离,甚至可能更近 这样的距离同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 举个栗子,一个离恒星这么近的行星通常会出现潮汐锁定现象 这意味着行星正对恒星的总是同一面 正对恒星的这面会十分酷热,同时另一面则会异常冰冷 这使得生命很难生存 但如果行星上有足够巨大的海洋,也许能均衡恒星赋予的热量 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稳定 来自红矮星的引力不停的挤压行星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将行星上的水全部蒸发殆尽 这些行星的结局很可能像金星一般,变成一个炽烈燃烧的地狱 另外一个问题是许多红矮星输出能量时会变幻不定 恒星黑子有时会覆盖其表面,使得红矮星的光芒最多减少40%,为时数月 这会造成行星上的海洋冰封 而有时红矮星又会产生威力巨大的耀斑 突然爆发出极为剧烈的能量 这些红矮星会在数分钟内爆发出成倍的光亮 造成行星大气层被大片剥离并燃烧殆尽 行星转眼成不毛之地 但是另一方面,它们极长的寿命却是一大优势 能量处于平稳状态的红矮星 则会是行星孕育生命的绝佳之处 地球上的生命存活了约四十亿年 在太阳爆燃之前我们还剩下十亿年的存活时间 到那个时候,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将变得不复存在 我们要么死去,要么离开地球去寻找一个新的家园 我们可以用数万亿年的时间重建人类文明 前提是在红矮星周围有这样一个恰好的宜居区域 银河中约有5%的红矮星系也许存在与地球大小类似的宜居行星 候选行星总共超过四十亿颗 可是生命也许并不需要一个像地球一样的行星 供生命存活的候选星球也可能是环绕在气体巨星周围的卫星 也叫做超级地球,即质量巨大的岩质行星 加起来预计有超过六百亿适于居住的候选行星 围绕在红矮星周围,这且仅是银河内的估算 事关我们未来的生存,红矮星因此会变得非常重要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走到终点的那一刻,红矮星也不例外 当上万亿年过后,宇宙中最后一个红矮星走向灭亡 它绝不会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大事件 当氢用尽,红矮星收缩成为蓝矮星,剩余的燃料开始充分燃烧 当燃料耗尽,蓝矮星变成白矮星 白矮星与地球一般大小,十分致密 由简并气体构成,其中多为氦-4原子核 能量的耗尽,使得白矮星缓速降温 经过上万亿年的演变,走向它的最终形态:冰冷的黑矮星 白矮星和黑矮星都是十分迷人的星球,值得单独做视频介绍它们 不管怎样,距离宇宙中最后一颗恒星消亡还有很多时间 值得振奋的是,假如人类成功进军太空 在宇宙变的黑暗之前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 我们能制作这些视频得益于您在Patreon.com网站的支持 如果你愿意帮助我们制作更多视频,我们将不胜感激 (翻译by Phoebe盛@慌得要死野生字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