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先生" "好的,等會見,謝謝" 嗨,我是Tony,這是幀影幀畫 今天討論的主題是"一鏡到底",也稱之為"長鏡頭" 這可能是最被捧上天的拍攝技巧了 簡單來說它的定義是 以不間斷及單一鏡頭拍攝而成的完整場景 不得不承認,這真的頗屌的 我們都有各自的最愛 網路上列表出有用到這手法的電影至少有六打 因為我們總被那些高調使用此手法的作品吸引 所以今天我們跳過這些人 來討論這位也總是一鏡到底的導演 不同的是,他目的卻是潛跡遁形 這傢伙 老實說,史匹柏的一鏡到底時間都不長 通常控制在三分鐘內 事實上,他更喜歡維持在一到兩分鐘的區間 既可顧到整個場景 又可維持節奏輕快 其他導演似乎 也各自擁有其常用的一鏡到底技巧 如 魏斯.安德森 喜愛橫移 唯一能定義史匹柏一鏡到底風格的: 就是理應不被發現 所以我說它存在 聽起來可能像是在胡言亂語 為了配合解說,以下鏡頭我都有剪短 但是如果你對於完整鏡頭有興趣 我將它們放在下面兩個不同的連結中 首先,這是《法櫃奇兵》的場景 這是一個90秒的不間斷鏡頭 很高竿的地方在於它包含了四種拍攝手法 有推進、兩個對應的單鏡,還有插入鏡頭 史匹柏用單一移動主鏡頭融合了四種技巧 簡潔又優雅 而且說不定還幫拍攝省下不少時間 而且,它很適合這個場景 因為這場喝酒比賽中有著懸疑性 不管我重看多少次 因為總是無法感覺到時間流逝 所以每次看到這裡時,我都覺得很好笑 下一個是《關鍵報告》中的鏡頭 這一次他運用了攝影機穩定器 注意這裡鏡頭從來沒有無意義的移動 它總是緊隨著動作或行為 "請等我一下" 節奏控制得非常好 有著故事就在你眼前展開的感覺 而非單純攝影師側面拍攝而已 "你麻煩大了,約翰" 演員們的走位很流暢 然後鏡頭由賦予這位演員優勢 轉變為賦予另一位演員優勢 冷靜點,似乎我找到瑕疵了 回到過去,到《大白鯊》 這一段最棒的是由侷限產生出的效果 攝影師幾乎沒有動過 所有的移動都是演員的走位, 和高明的拍攝地點選擇所產生 在渡船上拍攝 史匹柏讓背景轉換保持節奏流動 讓我忘卻這整個鏡頭時間很長的一個原因就是 背景持續的移動 你一直有新的東西可以觀看 "你若是喊出 "鯊魚"" "今年國慶日就滿城人心惶惶" 下一個,《搶救雷恩大兵》 史匹柏招牌一鏡到底的特點之一 就是他總是將所有的特效 或是視覺技巧放在主鏡頭中 這一段很了不起 爆炸、 瓦礫、 塵土、 煙霧、 炮火、 爆破、 還有你知道的... 一台坦克 好傢伙 我還是要強調 這種用鏡不是史匹柏發明的 事實上,這技巧曾被大量使用 "你呢,帥哥?" "我有在哪裡見過你嗎?" 在40、50及60年代 導演們經常使用 適當長度的一鏡倒底技巧來推進故事 "你覺得這樣如何? 我快要沒藉口了" 但真的,由《奪魂鎖》及《歷劫佳人》開始 一鏡到底變的很浮濫 觀眾注意到了 影評、學生導演們瘋狂的吹捧 然後過去50年來,已經變的有點像是在競賽了 你的那段三分鐘? 我這段可有17分鐘 希區考克拍了部看似是全片一鏡到底的電影? 好,我們貨真價實整片一鏡到底 我不是說這些一鏡到底不好 它們大部分都有趣至極 但它們有點過於華麗 但曾經,這種拍攝技巧..至少在美國影史中是 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很紮實 很實用、有效、達到目的 觀看起來總會覺得有趣 但又不會喧賓奪主 你知道,很可靠 如今,狀況變的很兩極 有一派導演 熱愛快節奏、短剪接、混亂感 另一派則是故意的朝反方向操作 有些人還沒有選邊站 艾方索.柯朗就是其中之一 擅長置入一鏡到底手法達到戲劇化效果 但就算是艾方索也沒想讓這手法完全隱形 就算史匹柏有時也希望博取注意 這一個《關鍵報告》的鏡頭 基本上就是 狄帕瑪 或是 希區考克 經典角度 這個《飛輪喋血》的鏡頭... 幾乎是變態殺人狂電影的手法了 這是《直到永遠》的 一部很差勁的電影 這鏡頭跟著這台747同步完成 還有,還有 這個就太誇張了 除了這些,史匹柏其實是很低調的 這樣說很奇怪因為... 我們講的可是史匹柏 但是跟他的同行比較起來 40年來不斷精進此拍攝手法 讓他更能脫穎而出 "你..." "想坐哪一輛車?" "跟你坐同一輛" 所以我想的到最能定義史匹柏一鏡到底手法就是 它會盡可能的隱身匿跡 所以如果你是個導演 你想要來一段史匹柏牌的一鏡到底 有以下幾個簡單規則: 第一點,移動你的演員們 多動動他們 不要讓他們只呆站在原地對話 跟那些2014年的賣座片一樣 "別把他當一回事" "英式幽默?" "蘇格蘭威士忌喝多了" 第二點,緊隨著動態 鏡頭不一定只能直線前進 它可以擺動鏡頭 它可以反方向進行 它可以軌道橫移,都可以 但請配合場景擺放鏡頭 第三點,將場景拆解成 多種成份及各種小角度 你可以將五或六個獨立鏡頭 連結成單一的移動主鏡頭 所以你可以理解成將 固定、跟隨、插入、全景等鏡頭 匯流整合在一起 "阿,法蘭克" 如果你可以不移攝影機就完成拍攝 更厲害 "你們全部?" 第四點,如果有使用視覺效果或特效 或是任何想讓視覺魔術效果如靈活現時 使用全景 不要拼湊特寫或是旁跳鏡頭來作弊走捷徑 擺在全景裡,讓演員和它們互動 他媽別在用道具就可達到效果的地方使用綠幕 演員是否真的與人或物互動,觀眾是看得出來的 第五點,如果狀況需要,使用旁跳鏡頭 所有這個場景的鏡頭都沒有間斷 但是史匹柏可不笨 就算是原本一鏡到底已經達到效果 他還是常常加入插入鏡頭或旁跳鏡頭 這容許他在剪接時,更能擁有縮緊的空間 或是可以由一鏡到底鏡頭 藉此銜接到另一個 如果他需要演員 完成難度高的動作時也很有幫助 比如,讓這把槍落在完美的地方 我是個很小心的人 最後一點,簡潔有力 見好就收 史匹柏的一鏡到底的功能是進行快速場景轉換 並且保持節奏 你不應該花一整天 硬要拍出完美的鏡頭 這種電影才需要這樣搞 所以,結論是 我理解這種話題可能會引起爭論; 因為我們以嚴肅、藝術的角度來討論史匹柏 我是說,太煽情的作品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嚥 這裡不是在評論他的歷史地位 但是我覺得他的一鏡到底值得被傳頌 特別是這種用鏡技巧 常被主流導演們捨棄不用 取而代之的,不是 這種令人費解的垃圾 "太遲了!" 就是這些 拍的很不錯,但也過度高調的風格 諷刺的是,這傢伙 曾被指名要為毀掉70年代好萊塢製片負責 卻也可能是當今最偉大、碩果僅存 好萊塢經典傳統的實踐者 不知道他會不會覺得很悲哀? 去他的,他有錢的咧 請務必至http://www.patreon.com/everyframeapainting支持Tony繼續剖析電影! 翻譯:zass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