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高興能來到這裡。 你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這並不是陳詞濫調, 各位真的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你們每個人內心深處, 有著人類都知道的最強大工具, 那就是「想法」。 光是一個人的想法, 就可以帶起一股巨浪, 它可以是一項運動的引發點, 它也真的可能重寫我們的未來。 但如果這個想法只留在你的腦中, 它就沒有任何力量。 如果你從未把那想法講出來 讓其他人了解, 它會跟你一同死去。 也許有些人試過把想法傳播出去, 但它沒有被採用,被拒絕了, 被採用的卻是其他 二流的、一般的想法。 而兩者之間的差別只在於溝通的方法。 因為如果你用能共鳴的方式 來溝通想法, 改變就會發生,你就能改變世界。 我們家收集這些復古歐洲海報。 每次我們去茂伊島 都會去找一個業者, 他會翻這些很棒的大海報讓我們挑。 我很喜歡它們。 每一張都有個中心思想,並且 以清楚的視覺呈現效果來傳遞那想法。 它們約和床墊一樣大,真的很大。 它們沒有床墊那麼厚,但很大。 老闆在翻的時候會講故事。 有一次,我被我的兩個孩子圍著, 他翻了頁,下面有張海報, 當我傾向前,說: 「喔,我的天,我愛這張海報。」 這時我的兩個孩子同時跳起來,他們說: 「喔,我的天,媽,那是你。」 就是這張海報。 (笑聲) 你看,像不像我在說:「衝啊!」 我喜歡這張海報的一點是它的諷刺。 這個女子很激動, 準備去打仗,以掌旗手身份, 但她另一隻手上拿著的是 一罐小小的 Suavitos 調味料, 似乎是很不重要的東西, 但她卻願意冒險,出生入死, 只為了推銷這東西。 如果你把這小小的調味料換掉, 換成簡報── 是的,那人就是我,非常激動。 我以前做簡報時都很激動, 當簡報不夠酷的時候, 我在簡報時會很激動的。 我真的認為如果你能 有效地透過簡報來溝通, 它們就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改變世界很難。 光是一個人有一個想法 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想法必須散播出去,不然不會有效果。 它必須要從你開始散播出來, 開放出去讓人們能看見。 最有效傳遞想法的方式, 就是透過故事來傳遞。 數千年來, 未受教育的世代 把他們的價值觀與文化 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傳承下來的東西都很完整。 所以,故事結構一定 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可以讓說故事的人 與聽故事的人 消化並回想起來。 基本上,故事會讓你產生生理反應, 你的心跳速率飆升,眼睛擴張, 你可能會說:「喔,我背脊發涼。」 或「我連胃窩都感覺到了。」 當別人說故事時, 我們真的會有身體反應。 在講台上也是一樣的, 也可以說故事, 但一說到簡報,就會讓人想睡著。 我想要弄清楚為什麼。 為什麼在聽故事的過程中, 我們會全神貫注, 但在簡報時就沒有了? 我想探究要如何把故事併入簡報中。 我們店裡有數千個簡報, 其實有數十萬個簡報, 所以我知道很糟的簡報是什麼樣子。 我決定要研究電影和文學, 深入探索,去找出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會沒有用。 所以,我想分享一些發現, 這些發現讓我揭開了 簡報形式的面紗。 很顯然要從亞里士多德開始, 他有個三幕結構: 開端、中段、結尾。 我們研究了詩學和修辭, 很多簡報連最簡單的形式都沒有。 接著我繼續研究主角原型, 我想:「好,簡報講者是主角, 他們站在台上,是表演的明星。」 身為講者,你很容易 會覺得你是表演的明星。 我馬上了解到,這是行不通的。 因為我有個想法,可以講出來, 但如果觀眾不注意聽、不重視它, 這想法哪兒都去不了, 世界也不會改變。 所以,現實中,講者不是主角, 觀眾才是我們想法的主角。 如果你去看約瑟夫坎伯的 《英雄的旅程》, 只要看前半部, 裡面就有些很有趣的真知卓见。 平凡的世界裡有個討喜的英雄, 被召喚去冒險, 世界有點失衡。 一開始他們抗拒, 說:「我不知道是否想淌這混水。」 接著出現了一個導師, 協助他們從平凡的世界 移到一個特別的世界。 導師就是講者要扮演的角色。 你要當一位導師,而不是 天行者路克,你要當尤達。 你要協助觀眾從一件事情 移到你的特殊新想法上, 那就是故事的力量。 所以,最簡單的結構 是個三部份的故事結構。 你有個討喜的英雄,他有一渴望, 在路上遇到障礙, 最終突破困境、轉變, 那就是基本的結構。 直到遇見古斯塔夫·弗賴塔格 金字塔,我才── 他在 1863 年畫了這個形狀。 他是位德國劇作家, 他是位德國劇作家, 他相信好故事有五幕結構, 包括開頭介紹、情節加溫、 高潮、收尾淡出、結局, 這五個架構貫穿、表達整個故事。 我喜歡這形狀。咱們就來談談形狀。 故事有個弧,弧是一種形狀。 我們說古典樂線條勻稱,形狀優美。 我就想,嘿,如果簡報有個形狀, 那會是什麼形狀? 最偉大的溝通者怎麼用那個形狀、 或者他們是否用到形狀? 有個星期六的早晨讓我永生難忘。 在研究所有這些之後, 好幾年的研究之後, 我畫了一個形狀。 我說:「喔,我的天, 如果這個形狀是真的, 我應該能夠拿兩個 完全不同的簡報來試, 把它們疊在一起, 看看形狀是否相似。」 所以我挑了明顯的例子, 我拿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想」演講, 和賈伯斯 2007 年 的 iPhone 發表演說做比較, 我重疊它們,結果真的一樣。 我就震驚地坐在我的辦公室裡。 我其實還哭了一下, 我說:「我得到了這個恩賜的禮物。」 就在這裡, 這就是偉大簡報的形狀。 很令人吃驚是吧? (笑聲) 我那時在哭。 我想解釋給你們聽,它相當驚人。 有著開端、中間、和結束, 我想要帶大家走一遍。 因為史上最偉大的溝通者── 我研究演說、所有的東西── 都能疊上這個形狀。 甚至林肯的蓋茲堡演說 也符合這個形狀。 所以,任何簡報的開始, 你先要說明談什麼主題。 現狀是這樣,正在發生的事情有哪些。 接著就要比對,描述即將會如何。 你要把這個落差盡可能拉大, 因為現狀是平淡無奇的陳詞濫調, 你需要拿它和你的崇高想法做比對。 像這樣:這是過去,這是現在, 但,看看我們的未來。 問題在這,但看看問題被除去之後會怎樣。 這是障礙,咱們來突破這些障礙。 你需要強化這個落差。 就像電影劇情中的高潮迭起。 這個時候,觀眾會進入你的故事情境, 思索你剛剛丟出來的東西: 「哇,我要不要認同它?」 而簡報的剩下部份 就應該用來支持那想法。 所以中段的部份會來來回回, 在「現在是如何」跟「即將會如何」 之間不斷反覆。 因為你在試圖做的是 是要讓現況以及一般狀況 顯得很沒吸引力, 而你要把觀眾都拉進到 一旦你的想法被採納後的未來世界。 在你打算改變世界的 過程中,人們會抗拒。 他們並不會興奮, 他們可能喜歡世界現在的樣子。 所以你會碰到抗拒。 那就是為什麼你得要來來回回, 就像是在行船。 當你逆風航行,就會有風阻, 你得不斷來來回回駛你的船, 這樣做你才能捕捉到風。 你得要真的在航行時捕捉到 朝你而來的抗拒。 有趣的是,若你正確地捕捉到了風, 航線也設定正確了, 你的船航行的速度會比風還快。 這是一種物理現象。 藉由鋪陳故事, 你講的雖然是「現在如何」 與「將來會如何」, 但其實已經把聽眾拉進到你的想法, 這比你不這麼做時還拉得更快。 在你「現在如何」 與「即將會如何」之間來來回回之後, 最後的轉捩點就是呼籲行動, 簡報都該有它,但要放在最後。 你得把世界描述成一個新的祝福。 「採納我的想法, 就會有這個烏托邦。」 「世界將會變成這個樣子, 如果我們能攜手合作 解決這個大問題。」 你得要用那樣的話來收尾, 用很有詩意和戲劇性的方式做結束。 有趣的是,當我大功告成, 我說:「你知道嗎?我可以 把這個拿來當分析工具。」 我真把演說抄寫下來, 也真的對應看看 它們有多符合這個工具。 今天我想來分享其中一些, 我想從我一開始談到的兩個人 來當作例子。 這是賈伯斯先生, 他完全改變了世界。 改變了個人運算的世界, 改變了音樂產業, 現在他正準備要改變行動裝置產業。 所以他絕對算是改變世界的人。 這形狀來自他在 2007 年 發表 iPhone 時的演說, 演說九十分鐘長, 他的開頭正是「是什麼」, 中間來來回回, 最後就是「即將會如何」。 我想放大來看這個部份: 白線是他在說話。 等下跳出來另一個顏色的線, 表示他切到影片的時候。 另外他在展示過程中 還有加入了一些變化。 所以不是從頭到尾都只有他在說話。 圖上用這些線來表示。 結尾,你會看到藍線, 表示客座講者。 所以,有趣的是這個: 這些勾號表示他讓觀眾笑的時點。 下面這些勾號則是 他讓觀眾拍手的時點。 觀眾都相當投入, 他們的生理反應賈伯斯說的話, 真的很神奇, 因為你知道你已經掌握了你的觀眾。 接著,他開始「即將會如何」的部份: 「我期待這一天的來臨 已經兩年半了。」 所以他在發表產品, 他熟悉這個產品好幾年了, 對他來說這不是新產品。 但看看這個, 他做了另一件事:他驚嘆。 他驚嘆他自己的產品。 他驚嘆他自己, 多過觀眾的笑聲或掌聲。 他說:「這不是很棒嗎? 這不是很美嗎?」 他把他希望觀眾感受到的, 直接示範出來。 他其實是在強迫觀眾 以某種特定的方式來感受。 他的「即將會如何」的部份 是這樣開始的: 「每隔一段時間,會出現一個 革命性產品,改變了一切。」 他是用這樣的方式 開始他的新產品介紹。 剛開始這一段,他沒拿出手機。 可看見這個時點之前線都是白色的, 他在兩者之間來回, 「這是新手機,這是很爛的競爭者。 這是新手機,這是很爛的競爭者。」 然後,大約在這裡他有個亮點, 也就是會讓我們一直記得的那一刻: 他開了手機。 觀眾第一次見到捲軸畫面, 可以感受到現場觀眾的氧氣 都被吸光了,他們倒抽一口氣, 真的能聽見。 他創造了一個觀眾永生難忘的時刻。 我們延著這個模型移動, 可以看見藍色, 這時是外部的講者在說話, 到右下方的時候,線斷了, 那是因為他的遙控器失靈了。 那他怎麼做? 他想要保持高漲的興奮情緒。 就在科技(遙控器)失靈的那個時刻 他講了一則個人的故事。 所以說他是個溝通大師, 他改成說故事,讓觀眾能保持投入。 到了右上角這個時間點, 他用新的祝福來作結尾。 他向觀眾許諾, 蘋果會持續打造革命性的新產品。 他說: 「韋恩格雷茨基有句老話我很喜歡: 『我會溜到冰球將會到的位置, 而非它已經去過的位置。』 蘋果的產品一開始 就已經是這樣的定位, 而且將來也是。」 所以他用新的祝福來作結。 咱們來看看金恩博士。 他是個了不起 又有遠見的神職人員, 一生致力追求平等。 這是「我有一個夢想」演講的線形。 他從「是什麼」開始, 在「現在是如何」跟 「將來會如何」間來回, 最後是非常有詩意的新祝福, 也就是我們聽過最知名的那部份。 我在這裡要把它再攤開來一些, 為各位展開, 我在此把他說的話 用文字轉錄謄寫在上面。 我知道字太小看不見。 但在每條線的結尾地方, 我會把線斷開, 因為他會吸口氣並做一下停頓。 他是美南浸信會的牧師, 大部份人沒聽過, 所以他的節奏對 那裡的觀眾來說是新的。 我想用一個長條柱 把這些文字線給蓋住, 因為我想用這長條柱 當作資訊的工具。 我們來走一遍, 看他如何對這些人演說。 藍色長條代表他正在使用 一種修辭方法:重覆。 他在重覆自己說的話, 他會用同樣的字眼和句子, 讓觀眾能記住並回想起來。 他也用了很多的隱喻和視覺性文字。 這種方式可以把非常複雜的想法 變得比較好記憶且容易讓人理解。 他其實創造了非常── 他說的話像是有畫面一樣, 觀眾能想像出他在說什麼。 他還用了很多大家熟知的 歌曲和聖經經文。 你現在看到的是前端部份。 然後他引用了很多政客的言論, 比如對人民做出的承諾。 我們來看看「是什麼」的第一個結尾, 在「是什麼」的結尾, 是觀眾第一次拍手和大聲吼叫的時候。 在「是什麼」的結尾,他說: 「美國給了黑人同胞一張空頭支票, 這張支票因為資金不足而被退回。」 大家都知道銀行帳戶中 沒有錢會是什麼狀況。 所以他用的隱喻是大家熟悉的。 但觀眾真正激動起來, 他們第一次真正大叫是因為這段: 「所以我們必須讓這張支票兌現, 這張支票能兌現我們的訴求, 給予我們充足的自由以及公正的審判。」 台下觀眾開始拍手叫好。 他比較目前的狀況和「即將會如何」。 我們隨著模型再繼續看下去, 會看到來來回回, 越來越激昂的語調。 他不斷來來回回,再繼續來來回回。 現在觀眾處在瘋狂狀態。 他們都很興奮, 你真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 來讓觀眾保持在高度的興奮狀態。 他說:「我有一個夢想, 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能站起來, 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 『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 所以他用這些橘色的文字 來提醒觀眾這個由政客或 這個國家所對他做出的承諾。 接著他在當中來來回回, 「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 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 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 最後變得非常有意思。 因為他用…可以看到 這四塊綠色的部份, 那邊有很多的藍色,也就是重覆, 他把重覆的感覺再提升。 綠色部分是提升歌曲 和聖經經文的感受。 所以在第一組的綠色部份, 是來自以賽亞書的經文。 第二組的綠色部份是 「我的國家屬於你」。 那是首耳熟能詳的歌曲, 對於那個時代的黑人來說, 這首歌有特別的意義, 因為他們選這首歌, 並改寫歌詞做為抗議用, 用來說明國家的承諾都沒有兌現。 第三組的綠色部份,是出自 「我的國家屬於你」的詩句。 第四組則是黑人的靈歌。 「終於自由了!終於自由了! 感謝上帝,我終於自由了!」 他所做的,是深入到觀眾的心中。 他從經文取材,這點很重要。 他從歌曲取材,他們一起唱著, 用來訴求對暴行的抗議, 他用這些做為連結觀眾 與觀眾產生共鳴的工具。 結尾擘畫出這新祝福的遠景, 用的是觀眾在心中已經 視為神聖的這些東西。 所以他是個偉人。 他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夢想。 這裡有非常多人, 你們真的有很大的夢想。 你們心中有著非常大的想法, 你們得把想法傳出來。 但你們知道嗎, 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 要改變世界並不容易; 是個大工程。 你們知道,他那時── 他的房子被炸彈攻擊, 他被用拆信刀刺傷, 最終,他丟了性命, 為他所在乎的事而死。 我們大部份人不需要 做出那樣的犧牲。 但可以看見的是, 基本上,這就有點像故事的基礎結構。 人生就像是那樣。 你們都是討喜的人物, 你們有渴望,你們會遇到障礙, 然後我們就停在那裡了。 我們會像是:「我有個想法, 但我不會把它傳出去。 它已經被拒絕了。」 我們破壞自己的想法, 我們碰到困難就停下來, 碰到困難就停下來 而不是選擇從掙扎中蛻變, 而不是選擇向前走、 擁有夢想並去實現夢想。 如果任何人── 如果我能做到, 任何人都能做到。 我成長的環境, 在經濟上和情緒上都很匱乏。 我第一次和妹妹跑去露營時,被打了。 那並不是我第一次被打, 只是那是最侵略性的一次。 我的父母──他們彼此結婚了三次, (觀眾低語) 是啊,挺混亂的, 而當他們不吵架時, 他們協助一些和我們同住的酒鬼清醒, 因為只有他們兩個是清醒的酒鬼。 在我十六歲時,我媽媽拋棄了我們。 我接下了照顧家庭和手足的角色。 我結婚了。我遇到了一個男人。 我戀愛了。我去上了一年大學。 我做了每位單身聰明的 年輕女孩應該做的事── 我在十八歲的時候結婚了。 你們知道嗎? 我知道,我知道 我的人生價值不只如此。 就在我人生故事的那個時點, 我有一個選擇, 我可以讓那一切把我打敗, 我可以讓我所有的想法 都在我心中死去。 我可以就這樣說: 要改變世界的人生太辛苦了。 就是太艱辛了。 但我為我的人生選了不同的故事。 (笑聲) 你們不知道嗎? 所以我覺得,在這間講廳中的人, 你們都有小小的 Suavitos 調味料, 你們會說:「那沒什麼大不了的。 我不能改變整個世界。」 但你們可以改變你們的世界, 可以改變你們的人生, 可以改變你能控制的人生, 可以改變你的環境。 我想鼓勵各位這樣做。 因為,你們知道嗎? 未來並不是我們走向的地方。 未來是你能創造出來的地方。 我想謝謝各位。願上帝祝福各位。 (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