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57年,十月四號 在驚訝與恐懼中,全球目睹了 蘇聯成功發射史普尼克號 這是世界第一個發射到太空中的 人造衛星 這個小金屬球 直徑不到兩英呎 標誌著美國與蘇聯之間的 太空競賽的開始 這場競賽一共延續18年之久 並徹底改變了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 史普尼克號不是第一個 登上太空的人造科技 早在那之前,V-2火箭 被用於納粹德國展開的飛彈攻擊 來最後對抗同盟軍城市 這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年 但並不十分成功 相反的,戰爭結束後 美國與蘇聯各接收了其相關技術 與研究人員 並開始各自展開其研究計畫 於是於西元1957年,八月 蘇聯成功試射了 史上第一枚洲際彈道飛彈 R-7 並運用了相同的火箭技術 於兩個月後成功發射史普尼克號 關於史普尼克號,最令人驚恐的 不在於人造衛星本身 而是這項科技 也可用來發射核子彈頭攻擊任何城市 美國希望能急起直追 艾森豪總統命令海軍 加快腳步,完成計畫 並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發射人造衛星的目標 因此,於西元1957年,十二月六號 全國人民興奮的 觀看實況轉播 先鋒三號衛星緩緩起飛 但卻於兩秒後墜毀,掉落地面 先鋒三號發射失敗 帶給美國很大的羞辱 報紙頭版標題紛紛 大肆嘲諷失敗的衛星發射 蘇聯駐聯合國大使甚至嘲諷似的 建議美國應該接受外援 來發展國家 值得稱幸的是,美國陸軍同時也在發展另一個計畫 探險家號 並成功於西元1958年一月發射 雖然美國幾乎要趕上蘇聯了 隨即又被拉開進度 那是在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 成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類 時間是西元1961年四月 約莫一年之後 在許多蘇聯太空人 都已登上太空,成功返航 美國的水星計畫 才成功的於西元1962年二月 將太空人約翰•葛倫送上太空 經由這次事件,美國總統甘迺迪明白一點 如果只是單純的追趕 蘇聯的成就,並在幾個月後達成 是不足以停熄這場太空軍備競賽 美國必需在某些目標拔得頭籌 因此,於西元1961年五月 就在俄國太空人加加林登上太空一個月後 他宣布了一個計畫 要於1960年前 將人類送上月球 最後,在西元1969年,七月二十號 隨著尼爾.阿姆斯壯踏出那有名的一步 阿波羅計劃宣告成功 接著,雙方都將目標轉向 發展太空站 沒有人能預測 太空競賽還會延續多久 但由於雙方關係趨於和緩 在蘇聯總理布里茲涅夫 與美國總統尼克森持續溝通下 美蘇兩國由原本競爭關係 改為合作 成功的合作任務是 衆所周知的阿波羅-聯合測試計劃 美國阿波羅太空船 與蘇聯聯合號太空船在太空中接合 兩國太空人會面 握手 並交換禮物 這項任務的成功,在1975年宣告終止了太空競賽 到頭來 這整個太空競賽的重點是什麼? 難道只是單純的浪費時間? 兩大強權試圖於某些指標性任務 壓倒對方的過程 常常是昂貴且危險的 難道,資源不能投入其他地方 作更有效的運用? 在某方面來說,也許 但是,太空競賽所帶來最大收穫 不在於一個國家打敗了另一個國家 而是在於太空競賽期間 通常來說,所投入的教育研究 都會急遽增加 這也帶來很多收穫 是其他方面無法達到的 美國太空總署在太空競賽時所發展的科技 現在正廣泛的運用於我們日常生活 從記憶床墊 到冷凍食品 甚至是有機發光二極體運用於癌症治療 更不用說,衛星被用來 提供全球定位系統與手機通訊 若不是有太空計劃 這些科技不可能會產生 種種證據顯示 投入科技研究與創新帶來的回饋 往往是相當龐大 甚至遠超過當初研究的人們所能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