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h Sze: 設計地鐵站] 傳統上藍圖是一個二度空間繪畫 它可以幫你了解三度空間 作為一個轉運點 我想讓不同的地鐵入口 映像出我們如何在空間中移動 這種移動的速度 將我們轉送到不同地點 我們將此視為理所當然而且我們不斷重複 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可以親眼看見一個新地鐵站 從鑽孔機開始形成 第二大道的地鐵延伸計畫 是大概從1920年就開始構想的計畫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計畫 所以成為計畫的一部份是很美好的事情 超越自己 成為一個大系統中的成員 我已經在這計畫中工作了近十年 從開始申請至今 我已經完成了許多大眾藝術工程 地鐵藝術與設計公司非常頂尖 他們超越藝術家 由無數的磁磚構成 非常高難度的安裝工程 每天必須做許多決定 在備受壓力的狀況下完成工作 但是想到我將有機會天天看到自己的作品 而且我的曾孫也可能看到今天的努力成果 (笑)你知道嗎? 這是以一種非常永恆的方式存在 [Sarah Sze: 景觀藍圖] [警員]這真的很美 [SZE]謝謝你 [警員]我可以和你拍張照嗎? [SZE]當然可以啊! [警員]一起把工作做好! 新手!把工作做好! [一起大笑] [SZE]地鐵站是你能找到最民主的地方 你可以有當地 或是全世界的觀眾經過 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 一個城市將經歷過的城市價值作為一種審美體驗 在每個出入口我開始對重力有不同的看法 這是我第一個設計 單一觀點 加速穿越空間 我想了很多關於 蘇俄構成主義 義大利未來主義 他們著迷於 時間的加速經驗 多數是經由轉運 從這個入口 你像是走入 城市地面的表皮 但是像在玩 像是潛入表面 或幾乎像是潛水 我拍攝了這個環境 而這也像是哈德遜城市廣場的開始 我經由這條路到工作室 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它呈現出手繪感 這樣就不會覺得是電腦產生的 不容易理解的是其構成 是你從這個層次看到的地鐵站 如果你從這邊出來而從這邊進去 你可以說出他們有何不同 這是西南出口 這是東北出口 就在找路的過程中 我想像垂直景觀 你會預期有機會看到其中的細節 然後你會經過一些空白的時刻 又再回到密集的設計 這就是夾層的概念 而他之所以有趣是因為 夾層是陸續在這幾年間完成的 他們說:“好這下我們有機會做夾層” 而我正好完成了三個台階 我想這裡是我可以 真正解釋事物如何在空間中移動 只需要用一些簡單 一個手勢 一張紙 然後映像出空氣流動的方式 就像火車進站時帶來的那陣風 當我們移動時,我們也震動了周遭的氣流 當我申請大學時 我用一篇文章來闡述一個事實 就是我想畫地鐵站裡的人物 所以我現在在地鐵裡作畫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