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在幫忙朋友辦派對
而他傳了封簡訊給你
要你「帶DJ小丑包柏」
你很意外
原來包柏如此多才多藝
但派對當天你才知道
原來他並非如此多才多藝
朋友是要你連絡三個不同的人
就在你和包柏坐在安靜
且無小丑餘興的派對上的同時
你想到:其實這個誤會
只要在DJ前加個逗號就不會發生
列表上的最後一個逗號
若是放在主要連接詞,像是和、或的正前方
若是放在主要連接詞,像是和、或的正前方
這個逗號就可稱之為系列逗號
或是牛津逗號
這個逗號一直讓文法控很苦惱
因為連各大語言機構
也對此事沒有定共識
有趣的是 牛津逗號的使用
其實在美國比較普遍
MLA論文格式、芝加哥格式手冊
以及美國政府印刷局
都建議使用牛津逗號
雖然美聯社格式書持相反意見
而在英國及其他英語系國家
多數的格式指南
則是不支持此逗號的使用
只有牛津大學出版社
因為名稱的關係 建議該逗號的使用
為什麼會建議不要使用系列逗號呢?
其中一個理由是說
連接詞基本上
就足以分隔兩個名詞
就算有時沒有辦法
例如你多舛的邀請名單
把名詞順序調一下通常就可以了
新聞記者也不喜歡牛津逗號
因為會占了寶貴的空間
且會讓文章版面零亂
且有時候,使用牛津逗號反而會讓人混淆
舉例來說
如果你朋友想要找包柏
「DJ包柏和小狗」
你可能就會知道
這是三樣不同的東西
小狗狗儘管可愛
但絕對不會是個好DJ
加了牛津逗號
你反而可能會想說
包柏是DJ
所以你只要找他和小狗
近年來 對於牛津逗號的爭論
雖然沸沸揚揚
但也似乎達成了某種停戰協議
普遍的共識是
該逗號的用法可彈性
端看它是否有助於
文義的釐清
其一
一旦你決定要使用或不使用
牛津逗號
你的通篇文章就應該統一用法
所以 只在必要的時候用
是不可能的
而且將文法規則彈性化
這個想法
本身就有點奇怪
想像你並沒有搞砸派對規劃
而隔天收到了一封簡訊 上面寫著:
忍者,海盜,維京人,老少
等大家都很在派對上玩得很開心
假設牛津逗號為標準使用方法
你會注意到這裡少了一個逗號
因此推測老少在這裡
應是在形容前面列出的這些客人
但目前的狀況
你一定還是會想
這是否代表
派對上也有一群普通且無趣的
小孩和老人
總之 系列逗號可能是
實用的、也可能是惱人的
而你對它的看法
就像很多可以選擇的事物一樣
會和你的生長背景有關
會和你的生長背景有關
你的高中老師如果偏好牛津逗號的話
你也很有可能如此使用
你的首任編輯討厭它的話
你也很有可能不太喜歡
而為了這個頁面上一個小小的撇
如此焦頭爛額
似乎有點蠢
畢竟
有太多更大的問題
要去擔心了
只是有時候
小東西是真的能造成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