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出现, 估计一共有一千零八十亿人, 这个数字大约以每年0.8%的速度增加。 人类死亡后,他们的尸体到底怎么办? 地球会不会有一天没有空间来埋葬逝者呢? 当人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 身体在分解前要经历几个时期。 在死后的几分钟内, 血液开始在身体的底部沉积。 通常八到十二个小时后, 表面的皮肤会出现尸斑,或称死后污斑。 人体的肌肉在死亡时会完全放松 在前期肌肉萎缩的情况下 尸体会在两到六个小时后僵硬,也就是“尸僵” 这种僵硬通过肌肉扩展, 其速度与年龄、性别和周围环境有关 尸体的温度也会变化, 通常会降温至环境的温度。 接下来开始腐败, 这个过程就是细菌和昆虫分解尸体。 许多因素会影响分解快慢。 但是,环境对尸体腐烂的影响还是有规律的 它被称为卡斯波规律。 也就是,其它的因素不变 暴露在空气中的尸体的分解速度是浸入水中的两倍 是埋入土中的8倍。 土的酸度对骨骼的保留又很大影响。 PH值小于5.3的高酸度土 会迅速分解骨骼, 而中性土或PH值大于等于7的土, 骨架能很好地保留几个世纪。 不同的文化发展出独特的埋葬方式。 很久以前的穴居人的埋葬方式, 死亡伴随着一种仪式, 比如尸体的位置、染色和装饰。 在传统的基督教葬礼上,尸体穿上服装, 而传统的穆斯林葬礼, 尸体用仪式用织物包裹 面向麦加方向。 在传统的印度教葬礼上,会将尸体火化 索罗亚斯德教的教徒,最古老神教之一的追随者, 传统上,把尸体放到塔顶,由太阳暴晒 和任由鸟类啄食。 工业革命以前,埋葬是简单而容易的。 目前,人口密集地区的合适墓地已经快要用完, 购买私人墓地是非常昂贵的, 以至于很多人负担不起简单的葬礼。 甚至火化,世界上第二种最普遍的埋葬形式, 也需要很高的费用。 至于有没有埋葬空间的问题, 其实这与地球总体土地面积无多大关系 因为大量的人口集聚在城市内。 世界上的大部分大城市 在一个世纪内,合适的墓地就会用尽 对伦敦来说,甚至更快。 可能在2035就用尽了。 那么有可以替代传统埋葬的方式 能解决墓地空间问题吗? 在一些国家,出现了高楼墓地,可以垂直的埋葬更多逝者。 一些方法集中在尸体与环境的关系方面。 例如,专业的冻干和磨碎尸体, 做成粉末,和氧气与水混合 制成肥料 也有采用特殊材料的绿色埋葬, 比如生物降解骨灰盒, 可以长成树的骨灰瓮 可以生长蘑菇的骨灰装备。 “永生珊瑚礁”将这一想法带到了深海 用骨灰和水泥混合,可建造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死亡是人类无法回避的, 可是如何埋葬和处理尸体一直在发展 我们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信仰, 宗教, 或者实际的死亡方式, 可是,对于埋葬空间的持续需求 使我们对人生最后一阶段后 尸体的去处 有更多有创意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