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 年清晨, 世界上第一條, 倫敦尚未啟用的地鐵系統 讓整個城市一片譁然。 在城市底下挖個洞,然後放進鐵軌, 似乎是天方夜譚。 酒吧常客嘲笑這想法, 一名當地官員指控鐵路公司 試圖打開地獄之門。 多數人只是覺得這個耗費 折合今日超過一億美金的計畫 不會成功。 可是它成功了。 1863 年 1 月 10 日, 三萬人鼓起勇氣走進地下, 搭乘世界最早的地鐵, 一條倫敦四英里長的路線。 建造三年及經歷一些挫折後, 大都會鐵路準備開展生意, 市府官員鬆了口氣, 他們急著要找到方法 減緩路上嚴重的堵塞問題。 當時世界最大且最繁榮的城市倫敦 處於困局中: 手拉車、 蔬果販、 牛 和通勤者一起塞在路上。 查爾斯.皮爾遜是維多利亞時代 一位有遠見的人, 他是首位想到讓鐵路 在地下運行的人。 在 1840 年代,他遊說眾人 地下火車的點子, 但反對者覺得這點子不實際, 因為當時鐵路只在經過 山丘時有短隧道。 該怎麽做出穿過市中心的鐵路? 答案是一個很簡單的系統, 稱為「切割和覆蓋」。 工人要挖出一個巨大的地溝, 用磚造拱門做出一個隧道, 最後重填含有隧道的地溝。 因為這是破壞性的, 並且需要拆除隧道上的建築, 大多數的路線都依循既存馬路。 當然,過程有意外。 其中一件是,一場暴雨 淹沒附近的排水溝, 然後蔓延,突破了挖掘工程, 使得計畫延遲了數月。 但當大都會鐵路開始營運, 倫敦人爭相使用新的鐵路系統, 「大都會」很快成為倫敦 交通系統的重要角色。 其他路線很快開始建造, 新郊區在地鐵站附近開始發展, 大型百貨公司在地鐵沿線開幕, 鐵路公司甚至創造新景點, 像伯爵府一座三十層樓高的 摩天輪,遊客由地鐵運來。 三十年間, 倫敦地鐵總長度 80 公里, 市中心的路線在地下, 而郊區的則在平面,通常沿著堤岸。 但倫敦仍在成長, 且所有人都想被地鐵網連結。 到了 1880 晚期, 這個城市變得太壅擠, 有太多大樓、下水道及電纜, 「切割和覆蓋」不再實用, 因此必須設計新方法。 使用一種稱為巨盾的機器, 只要 12 人的團隊, 就可以鑽鑿土壤, 在倫敦底下的泥土建造地底隧道。 這些新路線被稱為「管子」, 深度各不相同, 但通常比用「切割和覆蓋」的 路線深 25 公尺, 這表示建造時不會影響地表, 且可以在建物底下挖掘。 第一條管線是城市及南倫敦線, 1890 年開幕,大大成功, 所以接下來 20 年中建造了 六十幾條新路線, 這聰明的新技術甚至被用來 挖掘倫敦泰晤士河下的幾條路線。 20 世紀早期, 布達佩斯、 柏林、 巴黎 和紐約 都各自建造了地鐵, 今日,超過 55 個國家的 160 個城市 使用地下鐵路系統對抗壅塞, 人們要感謝查爾斯.皮爾遜 和大都會鐵路 使我們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