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多少人爱虫子?
举举手。
也不是指真正的爱了,喜欢虫子吧。
好的。知道了,大概十分之一的人。
差不多这样。不赖嘛。
我本人是一个昆虫爱好者。
但不是从小都是,顺便说一句。
这个爱好是后来养成的。
我那会儿刚读本科,
在特拉维夫大学主修动物学。
从那时起我算是喜欢上了昆虫。
之后我就选修了动物学当中昆虫学的课程。
之后我就选修了动物学当中昆虫学的课程。
之后我就选修了动物学当中昆虫学的课程。
那时我就问自己,如何才能学以致用,
或者对昆虫学有所增益呢?
所以我就转向了植物保护方向。
研究如何让植物免受昆虫、
害虫之害。
后来在植物保护领域里,
我又学习了害虫生物防治。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利用活体生物
来减少害虫的数量。
这个隶属植物保护的学科
旨在减少化学品的使用。
害虫生物防治,多说一句,
或者说利用益虫的办法,
几千年前就存在了,
其历史可谓悠久。
但只在过去的120年里,
人类才开始或者说越来越
了解如何去推进或者说利用生物防治现象。
实际上就是如何利用自然防治满足己需。
实际上就是如何利用自然防治满足己需。
因为生物防治现象吧,你在自己院子里就能找到。
拿个放大镜就行。看到我手里的东西了吗?
一个10倍放大镜。
只要打开镜盖,把叶子捋平,
你就能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里面充满微小昆虫和只有1到2毫米长的小蜘蛛。
你还能分辨出那些是益虫那些是害虫。
基本上可以说,生物防治现象随处可见。
这栋大楼前就有,我敢打保票。
看看植物就能发现。
虽然它随处可见,但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去利用它。
那不如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
那不如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
什么是害虫?
它到底会对植物造成怎样的损害?
而什么又是它的天敌,
即所谓的生物防治物或者说是益虫?
即所谓的生物防治物或者说是益虫?
大体上,我会讲讲昆虫、蜘蛛,
还有螨虫。
昆虫有六条腿,
而蜘蛛和螨虫则有八条腿。
我们来看看这个。
这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害虫,蛛螨。
因为它像蜘蛛一样会结很多网。
中间那个是虫妈妈,
左右两边的应该是虫宝宝。
右手边还有一颗虫卵。
这些就是它会造成的损害。
你右手边的是黄瓜叶,
中间的是棉花叶
而左手边带斑点的是番茄叶。
由于蛛螨会用嘴刺穿并吸食叶片,
这些叶子将由绿变白。
但大自然也赐予我们一种益螨。
比如捕食螨...它和蛛螨一样,
最大的也不过一两毫米。
它捕食、追逐起蛛螨来跑得很快。
右手边的这位“小姐”就是一只正在捕食的捕食螨。
左手边是一只刚刺破叶片,正在吸吮汁液的蛛螨。
五分钟之后,你就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具典型的害虫尸体。
吸干吃尽的蛛螨尸体旁是两只大饱口福的捕食螨。
吸干吃尽的蛛螨尸体旁是两只大饱口福的捕食螨。
顺便说一句,它们一天内,
会吃掉5只蛛螨害虫,
或者15到20枚虫卵。
再顺便说一句,它们饿得很快。
(笑声)
另一个例子是:蚜虫。
以色列现在是春天了。
气温骤升后,
植物上到处都是蚜虫这种害虫。
你那些沐浴在春风中
娇嫩柔弱的木槿和马缨丹都难逃其魔爪。
顺便说一句,蚜虫只存在雌虫。就像女儿国。
老雌虫生新雌虫,新雌虫再生小雌虫。
雄性蚜虫压根就不存在。
这也就是所谓的孤雌生殖。
显然,它们这样活得很惬意。
(笑声)
这就是蚜虫造成的损害。
这些蚜虫会分泌蜜露,一种粘稠的含糖液体。
它阻塞了这株植物的上半部分。
这张黄瓜叶的照片很典型。
由于黑色真菌和霉菌覆盖,它已经由绿变黑。
现在救星来了,那就是寄生蜂。
它并不是捕食虫,
而是一种寄生虫。
一种长有四对足而非双足的寄生虫。
一种长有四对足而非双足的寄生虫。
这张也是寄生蜂。
它纤细身体长2毫米,飞起来是又快又灵敏。
照片里寄生蜂正在捕食,
活脱脱像个杂技演员。
她正对着右手边的猎物当面拱腹而站,
她正对着右手边的猎物当面拱腹而站,
将一颗蜂卵植入蚜虫体液内。
将一颗蜂卵植入蚜虫体液内。
顺便说一句,蚜虫还试图逃跑呢。
她边踢边咬,还分泌出另外一种液体。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无用功。
寄生蜂最终会将虫卵会植入
蚜虫的体液内。
几天之后,具体时间取决于温度,
虫卵将会孵化,
寄生蜂的幼虫会从内而外地把蚜虫吃掉。
(笑声)
自然如斯,自然如斯啊。
不是瞎编,不是瞎编哈。
都在后院里,都在后院里呀。
(笑声)
(掌声)
蚜虫最终的下场就是变成木乃伊。
照片显示得就是一只死蚜虫。几分钟之后,
一只茁长成长的寄生虫幼虫就爬出一半来了。
生产基本算大功告成了。
再插一句,好多影片啊什么的都有记录,
这个过程一般只要几分钟。
如果是雌虫,她会马上和雄虫交配。
又由于寿命很短,她前脚交配完后脚就会走。
雌虫的寿命只有三到四天,
而她又需要生产出大约400枚虫卵。
这就意味着她需要将400枚虫卵植入蚜虫体液内。
这就意味着她需要将400枚虫卵植入蚜虫体液内。
当然了,这还没完。
蚜虫的天敌有千千万,
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接下来,我们讲讲蓟马。
接下来,我们讲讲蓟马。
顺便说一句,所有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
我没讲它们的拉丁语学名省得麻烦,
所以就用了俗称。
这种害虫性情温顺,身体修长,破坏力极强。
照片里的这些的青椒。
并不是什么用来观赏的舶来品种。
这些青椒已经没法吃了,
因为它得了一种由蓟马成虫传播的
病毒性疾病。
而这些是它的天敌小海盗虫...
加个“小”字是因为它真的挺小的。
照片里黑色的那只是成虫,还有两只幼虫。
同样的,它正在行动。
这只成虫刺穿了蓟马,
吸食几分钟后便转向下一猎物,
大杀四方一通。
如果我们将小海盗虫这种益虫,
移植到青椒作物上,
它们会爬向花。
看,花上爬满了捕食虫,都是些益虫。
它们赶跑了害虫,蓟马。
这种情形非常乐观。
对水果种植无害,对果田无害。
在这条件下一切都安好。
可问题是,你怎么知道
害虫和天敌之间的这种模式是一对一的?
我们工作其实就是研究这个。
以色列东北部的埃利亚胡集体社,
有一家机构就在批量培育那些害虫天敌。
换句话说,我们在那的工作就是要扩大这种
自然防治或者说是生物防治现象。
在这座占地三万平方米的国家级温室里,
我们批量培育了捕食螨、
那些小海盗虫、
寄生蜂和其他昆虫。
种类非常之多。
顺便说一句,那边风景很好。
那里依约旦山傍约旦河谷,
那里依约旦山傍约旦河谷,
冬无严寒夏有骄阳。
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批量培育昆虫。
顺便说一句,批量培育并不是基因操控。
我们不搞转基因啊之类的东西。
我们做的只不过是从自然中取得昆虫
并提供最佳的条件,
让它们在温室或控温室内
繁衍生息不断壮大。
这就是我们取得的成果。
这是一张显微镜下的照片。
你注意到左上角了吗?那有一只捕食螨。
而这是一大群捕食螨。
你看到这只玻璃管了吗?
这里装着一克的捕食螨。
而这一克中就有八万只虫。
一块四千平米的草莓田,
差不多全年中一整季的抗蛛螨害任务,
差不多全年中一整季的抗蛛螨害任务,
八万只捕食螨足以应付。
八万只捕食螨足以应付。
由此我们可以每年培育出,相信我,
数千克的捕食螨。
这就是我所说的扩大现象。
而且我们并没有打破平衡。
相反地,
我们将它传播到每一块
已经被化学品搞到失衡的农田中。
已经被化学品搞到失衡的农田中。
我们借这些害虫的天敌就是想稍微扭转一下局势。
我们借这些害虫的天敌就是想稍微扭转一下局势。
通过减少使用化学品,
为农田带来更多自然的平衡。
这就是总体思路。
而它的影响呢?
这张图表能清晰地告诉你
成功运用益虫自然防控带来的影响。
例如,我们在以色列种植了超过一千公顷,
也就是一万杜纳亩(以色列面积单位)
的青椒田。
在生物防控的保护下,
我们培育这些青椒时少用了75%的杀虫剂。
以色列草莓田里的效果更显著。
杀虫剂少用了80%,
尤其是那些针对草莓田中害虫螨的杀虫剂。
可以说影响是非常之显著。
而问题来了,
特别是对那些种殖户和农民来说,
为什么要选自然防控?
为什么要用益虫?
顺便说一句,
这些问题根本就没统一的标准答案。
但如果我们去到,比如说,以色列东南部,
非洲大裂谷前段的阿拉伯谷地区。
里是以色列农业,
尤其是温室农业和农业大棚的黄金地带。
如果你一路开到埃拉特,
你能在沙漠中心看到这种场景。
如果你走进大棚,
你一定会看到:
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
在播种益虫,那些害虫的天敌;
而不是穿着防护服戴着氧气面罩的人
在喷化学药剂。
就是说,就实际操作而言,
“安全”是我们从种殖户口中听到的
回答“为什么要选自然防控”最多的答案。
排名第二多的回答是,
种植户事实上饱受抗药性带来的苦恼。
害虫会对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就像人类,
我们用抗生素对付细菌时它也会产生抗药性。
两者一样,而且出现抗药性有时要不了多久。
幸运的是,不论生物防控还是自然防控,
出现抗药性的概率极低。
几乎就不可能发生。
因为它不像抗药性,
是演化形成的自然比,而非化学品带来的结果。
第三多的回答是公众的需求。
公众要求减少使用化学品的呼声越高,
种植户就越能意识到
他们应该尽可能地,
用生物防控代替化学药剂。
看这,有一位种植户对虫子很感兴趣,
什么是害虫啊什么是益虫啊。
她头上戴着放大镜,
无忧无虑地在农田里漫步。
最后,我想讲讲我的愿景,
或者说其实是我的梦想。
因为,如你所见,现实其实是这样的。
看看两者间的差距吧。
生物防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
的总营业额是两亿五千万美元。
的总营业额是两亿五千万美元。
再看看全世界内各式杀虫剂行业的总营业额。
再看看全世界内各式杀虫剂行业的总营业额。
我觉得差不多要高出100倍。
足足两百五十亿。
两者间差距显著。
所以我们到底能做什么呢?
我们如何追平,或者说缩小多年来形成的差距呢?
首先,我们要找到更加有效、
良好、可靠的生物解决措施;
我们要找出既可以批量培育,
又能在农田里存活的益虫。
其次,我们应促进公众对减少农鲜产品生产过程中
化学品使用产生更强烈、更明晰的需求。
最后,我们同样应该提升
种植者对这个行业潜能的认知。
而差距真的在缩小。
它的确在一点点地缩小。
整个演讲我从询问个人喜恶开始。
我想我就用一个人的安排结束吧。
我这周会去跑马拉松,
就在周四。
我和一帮很赞的人一起,
我们组织了一个远距离接力比赛。
全长210公里。
从黎巴嫩边境一路直到耶斯列谷。
有好几拨人会参赛。
8人、6人、4人、双人的甚至是单人的接力比赛。
跑的都是这个长度。
我发现这种比赛
与生物防控之间,
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为,首先,你得在大自然中进行竞赛。
而实际上大多数时候,
生物防控都需要我跑到大自然中,
去寻找益虫。
其次,接力竞赛是一项团队工作。
而生物防控,
也是一项团队工作。
许多人一起研究、调查,再付诸实施;
还要和种植者与公众打交道。绝对的团队合作。
最后,这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
马拉松也一样。
你会跌倒,再爬起来接着跑。
你知道为了推行生物防控,
我们会跌倒多少次吗?
但我们从未放弃。
所以我最后想说的是:
我们想说的…我们其实该大声疾呼的是…
给大自然一个机会。
我代表生控行业国内外所有的
从业者和推行者对各位说一句:
从业者和推行者对各位说一句:
真的给大自然一个机会。
谢谢大家。
(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