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日 - 讀經班 ] 佛陀的話語【第五講】 你們要聽鬼故事嗎? 那是個陰沉暴風雨的下午 一個英國女孩子去旅遊 ... 不是, 是一個澳洲女孩子去英國旅遊 你們已經聽過了嗎? (有些人說:已經聽過) 那麼我講另一個故事 很多年前, 我的朋友在倫敦買了一棟很好的房子, 有三四層樓高 他付出的價錢很低。 為什麼? 地產經紀很坦白和他說, 有人報告這棟房子裏面有鬼 在英國那些古老大屋有很多鬼魂 真的? 不過我的朋友不相信有鬼, 不管怎樣他要買下它 他喬遷入伙那天的晚上, 傢俬尚未曾運到 所以他就用一張露營床, 睡在地下一樓 到半夜, 他醒過來, 有聲音: 瀝…瀝…瀝…瀝… 他想, 那是什麼東西?他以為自己在幻想 所以反過身來, 再去睡覺, 但他又再聽見, 瀝…瀝…瀝…瀝… 他就起來,檢查所有的窗戶, 都是關起來的, 所有門也是關閉的 因為這間房子打理的功夫很好, 應該不會是老鼠 他想不出有合邏輯的理由, 會在房子裏產生那些聲音 所以他想, 一定是幻想而已, 又回去再睡覺 不久他聽到更響的聲音: 瀝…瀝…瀝…瀝… 聲音是從二樓傳下來的 他走上二樓, 開著燈, 他以科學根據, 四處尋找聲音的來源 他找不出任何東西, 這一次他開始有點擔心 你知道, 當你放棄的時候, 幻想力會作弄你 接著他聽到十分大的聲響, 從樓頂傳下來: 瀝…瀝…瀝…瀝… 他又走到三樓, 把燈打開, 這時他有些少恐懼發抖 人人都說他們不會害怕 當超自然異常的事情發生時, 人人都一定會有多少害怕的 他把三樓詳細檢查過, 都找不到聲音的來源, 完全沒有邏輯 當他正在要回到樓下, 他聽到最大的音響, 瀝…瀝… 是從最頂閣樓傳來的 因為閣樓是沒有電燈的, 所以他跑到樓下拿手電筒 爬上閣樓要用小梯子, 他爬上閣樓之後, 用手電筒照射 (delete) 閣樓堆滿了垃圾, 塵埃及蜘蛛網, 他尋找聲音的來源 突然間, 聽到聲響在他身後面, 比以前更大聲: 瀝…瀝…瀝…瀝… 他扭轉身用電筒一照, 他看到了 原來是一張瀝青紙 吹動發出的聲音 這真是很窩囊的笑話 … 瀝青紙!發出的聲音: 瀝… 瀝… 希望剛才未接駁上網到海外, 有沒有?我的天, 很抱歉! 是他們要我講的, 不是我的錯 好的, 再過一兩分鐘我們就開始 我丟失了一個和尚, 他去哪裏了? 不要緊, 他一定會找到我的 一定是覺得難為情, 受不了我的幽默, 他要躲開 時鐘顯示已經三點鐘, 我們可以開始了 先朗誦皈敬三寶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sa Buddham, Dhammam, Sangham namassami. 這是每兩星期一次的佛經閱讀班 除了結夏安居時期, 在每月的第二, 第四個 星期日上課 以前由資深和尚, 挑選一篇經來討論 現在的課程不是選讀某篇經, 很多已經討論過, 網上可以找到 利用這一堂課的機會, 我和大家讀重新翻譯的 [佛陀的話語] 這本書, 最早是用德文出版的 最近我翻查資料, 第一版是1906年出的, 1907年翻譯成英文 這舊英文翻譯本, 需要修訂更新。促使修訂有幾個原因: 首先, 舊翻譯的文字及用詞, 有點過時了, 生硬刻板, 難於了解 第二, 英文翻譯可以改良, 補充第一次從巴利文翻譯的不足 第三, 我學習巴利文時, 從 A.K. Warder 教授那裏學回來 (他也是個劍橋學者, 所以一定有點分量) 他教我不要一個字, 一個字地翻譯 而是一片語一片語, 或者一句一句地翻譯 因為言語文字的單元, 是一片語, 不是一個單字 一個單字的意義, 依上文下文而定, 故此千萬不要逐個字地翻譯 不過, 許多人都是逐個字翻譯 必須是逐句, 或逐一片語地翻譯。 這是我重新翻譯的根本原則 所以這翻譯本, 和你們過去讀的不同 到此為止, 反應良好, 很多人說這新翻譯更容易了解 很多重複的文字刪除了, 新翻譯讀起來, 對理解比較有效 (delete) 因為你不會被重複的文字分心 不會被怪異的文字困擾, 而分散注意力 新翻譯用2017年 普遍通用的文字 這些都是我重新翻譯的緣故 我要為第一次來的同學一提: 這本書的內容, 來自佛陀所教的經典 這本佛經選集, 從佛經挑選出一段一段經, 依佛法大綱, 匯編而成 佛法的大綱是 [四聖諦], 從 [四聖諦] 開展, 第四諦是 [道諦]:八正道 [八正道] 是這一堂課的主題 我們差不多讀完 [八正道] 的第一部分, [正見] [正見] 的內容很廣 現在我們要探討的部分, 有關一個能徹底地了解 [正見] 的人 達到 [正見], 經中說: Diṭṭhipatho; diṭṭhi 指 [正見] patho 是 [成就] 如果你是徹底了解 [正見] 的人, 就是 [入流初果] 聖者 這是非同小可的, 徹底地修正錯誤的見解, 這修行人就成就 [入流初果] 現在討論 一個入流初果聖者的正見 (Sotāpanna 須陀洹 , 初果) 【中部22經-蛇譬喻經】 我會給你們參考資料, 以便比較其他的翻譯本 例如: 菩提比丘 (Bhikkhu Bodhi) 的翻譯本, 比較有學術味道 最好是閱讀原來的巴利文經典, 如果你能夠學巴利文更好 【當你這樣審察思維 在思維 [無我] 之前, 要做準備功夫 【當你這樣審察思維, 就捨棄 [下三分結使] 結使的意思, 有如警察把你帶上手鐐, 鐵鏈, 鐵球, 腳鐐, 把你束縛 這意味你的行動受到障礙, 奪去你的自由 【當你這樣審察思維, 就捨棄 [下三分結使] 【(1) 執著有 [永恆自性] 的見解, 即靈魂, [我見] [永恆本性] 指身心的根本質素, 是你認同的, 能從一生輪迴到下一生 捨棄這 [永恆自性] 的見解, 就成為 [入流初果] 【(2) 懷疑的心態 [疑見] 【(3) 信仰跟隨宗教儀式, 遵守戒律禁忌, 足以得到覺悟 [戒禁取見] 【破下三分結者, 成就入流初果, 不再輪迴墮入 [下三途] 【一直趨向圓滿覺悟 (1) [我見] 執著有永恆自性的見解, 是必需要破除的核心錯誤見解 (2) [疑見] 懷疑的心態, 只有靠個人直接親歷經驗, 才能破除 [疑見] 並非單靠信仰 [無我] 的概念, 就可以破除 佛教的信仰, 不同 [耶穌] 或 [阿拉真神] 之類的信仰 [無我] 必須是個人直接的經驗, 摧毀所有的懷疑, 所有的猶豫不決 這必然是十分強烈的經驗, 並非得到些少理解而已 這經驗的來源, 一定是透過佛教特殊的訓練, 觀察種種現象, 包括 [五蓋] [五蓋] 是阻擋智慧生起的障礙 由於克服壓抑 [五蓋] , 智慧生起 [五蓋] 的翻譯相當好, 所障礙掩蓋的是什麼?它們阻擋掩蓋的是智慧 由於 [五蓋], 如霧裏看花, 所見十分模糊 故此, 對治克服 [五蓋], 是修深禪定的目的, 能見清楚現實 一旦達到 [未到定] 或 [禪定] 之後, 觀察清楚, 不再有懷疑, 破 [疑見] 這是十分強力的經驗 (3) 相信宗教儀式, 遵守戒禁, 足以得到覺悟 有人會奇怪: 為什麼 [戒禁取見] 被視為 [結使] 或 [邪見]? 我們在西方社會大多數的人, 沒有太多宗教儀軌 不過即使現今, 仍有很多人, 相信遵守宗教儀式, 唱誦, 做種種儀軌 就足以有什麼成就, 可以達到入流初果, 等等 當然, 入流初果 不是遵守戒禁, 奉行儀式而能達到的 有許多宗教儀式, 如結婚典禮, (結婚典禮 已是其中最好的) 不過, 達到入流要超過宗教儀式, 覺悟需要透過深禪定 以上是要捨棄的 [下三分結], 最重要的, 是捨棄 [永恆的自性], 靈魂 能夠破除 [下三分結] 的人, 就是 [入流初果] 他們不再輪迴墮落 [下三途], 即是不會投生 [畜生道] 或 [餓鬼道] ... 就不會半夜三更弄出 瀝…瀝…怪聲... 也不會投生在 [地獄道] ... 雖然他過去可能做過惡業 在佛陀時候, 有一個連環兇殺手, 名叫 [央掘魔羅] 但他終於能逃避謀殺罪的業報, 不墮落 [下三途] 這引出一個疑問, 我們必需要考察, 解答 [業報] 是重要的佛法思想, 為什麼 [業報] 會是這樣的呢? 你們都知道, 做了惡業, 就必須承擔惡業的後果 為什麼一個入流者, 能夠拿到出監獄卡 (勾銷過去的惡業)? 這問題, 我在很多講座提出過, (不是這篇經說的, 是我個人的觀點) 這是因為當你仍有 [我] 的感覺, 當你未親自見到 [無我] 你就必然懷抱著罪惡感, 內疚感 如果你認為有 [真我] 存在, 要 [寬恕自己], 是十分困難的事 [罪惡感] 是 [自我認同] 的問題 [罪惡感] 的來源, 是你有根深蒂固的 [自我認同感] 你認為過去做惡業的你, 直到如今, 是延續不變的主體, 需要受懲罰 我說過很多次: 佛法有一個奇妙的地方 因為佛陀見到 [無我], 佛法中沒有懲罰的概念 你沒有懲罰自己的必要, 你無需去賠償 很久以前做的惡業 雖然無必要, 絕大多數人仍舊會這樣做, 因為未能徹底認知 [無我] 當你如實知, 如實見真理 了解並無永恆的自性, 就容易放下過去一切 雖然那做惡事的人, 和你同名同姓, 不要執著認為這是 [屬於你的過去] 這就解決了罪惡感, 你能放下罪惡感 換句話說, 真正能寬恕自己, 就沒理由要送自己 投生下三途受懲罰 有人會問: 下三途, 地獄, 天堂... 不都是古老 [一神教] 的教義嗎? 不都是神話虛構嗎? (Abrahamic religions 指: 猶太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當你明白這些地方實在是什麼, 就會了解它們並非虛構 天堂與地獄, 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 它們並非世界上, 如巴厘島, 或倫敦, 等待你去旅行的地方 這都是心識所造成的境界, 當你一旦了解心識的力量 透過精進禪修, 你能明白, 心識如何創造這些境界 心識為你自己度身訂做, 隨你要怎樣懲罰自己 這些境界所生的痛苦, 都是自己做給自己的 或者你認為自己應該得到報酬獎勵, 認為你一生是個好人 你就為自己度身創造出一個天堂 這樣的話, 輪迴再生, 墮落下三途, 就和你絕緣, 你不再需要它 你會一直朝向圓滿覺悟 或者問: 成為入流初果之後, 仍要輪迴多少次呢? (Nicholas 不准你回答這問題, 因為你已經知道答案) 有些人說七番生死, 有些人說六番生死 說七番生死的請舉手 說六番生死的請舉手 如果你說是六番生死的, 也許你以前聽過我的解釋 因為以佛法的計算, 這一生是第一次輪迴再生 所以仍然有六次輪迴再生 如果你是亞洲人, 或者有亞洲朋友, 這是亞洲的計算法 依照澳洲的計算法, 我是 1951年8月 出生的, 今年 65歲半 不過依照亞洲的計算法, 我今年66歲, 第66年 所以你在亞洲, 可以提前一年退休, 提早一年拿駕駛執照 早一年去酒吧……(你不可以?!) 亞洲的計算法提早一年, 你一出生就已經是一歲 佛法的計算亦一樣 成就入流初果的時候是第一生, 故此最多只有六番生死 有些人問: 如果你是個入流初果, 最多只有六番生死 如果你發大慈悲, 你不想六番生死, 你要600番生死 你要做菩薩 (回小向大), 不急求取證涅槃解脫, 度化眾生 (留惑潤生) 你們認為如何? Ananda 你怎麼說? Ananda : 不可能 正是如此, 不可能。因為入流聖者沒有 [自我] 可以作決定 這完全是一個自動的過程, 你不能拖延, 亦不能速成, 你不能做什麼 如果我明天早上去堪培拉 當我飛去堪培拉, 我通常乘搭藍天處女航空飛機 因為藍天處女航空, 對和尚頗為適合 (哈哈笑聲) 如果我對飛機師說: 我想去鳥瞰看看 艾爾斯岩石 你可否飛近一點, 在岩石旁邊飛過, 在那裏打幾個轉, 讓我看看 他們會答應嗎?當然不會, 因為他們有飛行時間表 他的目的地是堪培拉, 不可能為我而改變航線 拖延涅槃解脫亦同一道理 一旦成為入流初果之後, 希望拖延已經太遲, 完全不可能延期 你的 [自我感覺] 已經消失, 你無力控制, 太遲了 不管你意欲如何, 最多只有六番生死 因為這一課的主題是 [佛陀的話語], 通常很少選讀 [論註] 不過菩提比丘寫的 這篇論註, 極之精闢 他解釋開悟的聖者 和 [十個結使] 的組合關係, 我們來讀這篇論註 【當修行人進入不可逆轉之道階, 趨向覺悟涅槃 是不可逆轉的, 一入流後就不能回頭, 沒有司機的巴士, 不能掉頭 【當修行人進入不可逆轉之道階, 趨向覺悟涅槃 【就成為神聖尊貴的人 (ariyapuggala) Ariya 指修行達到尊貴的成就 puggala 的意思是人 德國納粹黨, 挪用 ariyan 作為 [雅利安人] 給它加上不應有的意義 他們甚至挪用印度的吉祥圖案, 把它反轉來, 作為納粹黨的黨徽 卍 故此有時看到 Ariya 這個字, 有人會問: 你們究竟幹什麼? Ariya 是一個很古老的字, 意思是高尚尊貴的人 在這裏, 它特別指一個已經證得 [入流初果] 或以上的人 ariya 在這裏形容: 靈修達到尊貴的成就 為了要令你確實了解, 為什麼我們永不告訴人家, 誰是入流果 誰是一還果, 不還果, 或 阿羅漢, 因為是違背出家戒律的 你們問過我很多次, 我都不會回答, 不能回答這種問題, 都是秘密 原因是為了防止分裂僧伽團體, 分僧伽為兩種階級 證果的僧伽高人一等, 其他都當作下等痞子 如果你們知道在 [覺智寺] 的和尚或比丘尼, 哪一個是阿羅漢 哪一個是入流初果, 哪一個是混蛋 如果其中一個混蛋和尚 來給你們講佛法, 你就會想: " 我不要去聽他講什麼, 他只是個混蛋和尚 " 這還不止, 我在泰國第一年出家的時候, 食物糟透了 一朝早,一架運貨車來了, 車後面是一煲煲食物 在食堂已經可以聞到食物的香氣 我從窗口看到貨車來了, 就這樣想: 今天可以吃一頓好的 因為我們每天只吃一頓飯, 只有一次機會 貨車司機下車, 進入寺院的大堂 那是42年前, 包括阿姜查在內, 當時大概有50或60個和尚住眾 司機進來後, 他問: " 阿姜查今天在不在?" " 阿姜查不在, 他在一個信徒家中給他們祝福 " " 他今天不在 ? " 我說: " 不在 " 他回到他的貨車, 開車走了, 帶來的食物一點都沒有留下 當你只是23歲, 又十分肚餓, 那真是折磨 那是因為信眾, 從來沒有考慮到, 供養食物給年青和尚 有很多功德 當然供養 阿姜查 功德更大, 他們希望投資得到更大的回報 這其實是真的, 所以我們都不會說出來, 誰是入流果 如果說出來, 引起僧團分裂, 會形成兩類和尚, 普通和尚, 和聖者和尚 那就不是 Aristocracy 貴族階級觀念, 而是 Ariyastocracy 聖者階級觀念 所以我們不會說出來, 保持平等尊重, 一視同仁 所以請你們在家眾, 也同樣遵守奉行 不要四處跟人家說: "我是個入流初果" "那算什麼, 我兩年前已經證入流了, 我是一還果 " "算什麼!我是不還果" "毫不足道, 我是 阿羅漢" "那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我有神通!" 有什麼了不起 … 千萬不要養成 修行的增上我慢 要保持沉默, 因為果位不是什麼成就 你的 [我慢], 自我中心感, 要漸漸修微弱, 不應加強 你如果真實見到 [無我], 就不會認為值得傲慢 【當進入不可逆轉之道階, 趨向覺悟涅槃 【就成為入流聖者 (ariyapuggala - Ariya 指修行達到尊貴的成就) 【聖者有四大類, 每一類可以分為兩階段層次, 叫做 [道] 和 [果] 【在 [道] 的階段, 修行的目標, 是得到下一個 [果] ( [道] 或叫做 [向] ) 【在一生之中, 一定會成功達到的 【在 [果] 的階段, 完成所修, 確立果位 【四大類聖者, 包括 [四雙] 的 [向 與 果], 總共成為 [八輩] (或八類) 【[四雙八輩] 就是: 【[1] 修行趣向初果 (須陀洹向), [2] 得入流初果 (須陀洹果) 【[3] 修行趣向一還果 (斯陀含向), [4] 得 一還果 (二果, 斯陀含果) 【[5] 修行趣向不還果 (阿那含向), [6] 得不還果 (三果, 阿那含果) 【[7] 再修行, 四果向 (阿羅漢向), [8] 覺悟解脫, 得四果 (阿羅漢果) 【最初七類, 統稱為 [有學人] (sekhas), 或訓練者, 高層次的修行人 【阿羅漢叫做 [無學人] asekha, 超越修行, 一切訓練完滿 (覺行完滿) 為什麼這樣去描述這些聖者呢? 如果你們用巴利文, 唱頌讚嘆三寶: "Itipi so Bhagava" (如是者,世所尊佑) 當你唱頌, 讚嘆僧伽部分的第三句 (善於持戒的佛陀僧伽弟子) 'Supat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ngho' 下面跟著是: 讚嘆八輩 'Esa Bhagavato sāvakasangho' 'cattāri purisa yugāni, Attha purisa puggalā': 這句是什麼意思? 四雙, 八輩 (cattāri purisa yugāni) 是 四雙 (Attha purisa puggalā) 是 八輩 四雙八輩, 就是唱頌文的來源 入流初果, 一還果, 不還果, 阿羅漢果 每一果, 分成四雙 (四對), [向] 與 [果] 【劃分四果的定義, 有兩種方法: 【[1] 從修行所清除的不善法 (結使), 達到 [果位] 來劃分 【[2] 從證果聖者, 死後的去向而劃分 換句話說, 依已捨棄的結使,或, 死後發生的事而劃分 【入流初果 已經捨棄 [下三分結]: 【(1) 執著有靈魂的見解, 即是執實有 [永恆自性] 【以為自性等同五蘊, 或自性與五蘊的存在相關。即是 [身見] 基本上, 不論在五蘊之中, 或 在五蘊相關之處 都找不到 覺得的自我 或 永恆的自性 【(2) 對 佛,法,僧 及 修行方法有懷疑 [疑見] 【(3) 錯誤的執著戒律, 遵守禁忌 【相信以為僅僅依靠外在的宗教行為, 儀式 【靠自虐苦行, 足已達到覺悟解脫。[戒禁取見] 佛經中有一個 [戒禁取見] 的例子, 我以前未提過這篇經 【中部57經-守狗戒者經】 有一次佛陀遇到兩個修苦行的人 一個修行 [守牛戒], 一個修行 [守狗戒] 修行 [守牛戒] 的人, 以四肢投地走路 食草, 和牛一同睡覺, 發出牛聲 修行 [守狗戒] 的人一舉一動, 學狗一樣 他們是氣味相投的朋友, 這一生兩個都生為人類, 一同來見佛陀 如果你去過印度, 你會見到這類的苦行人, 不得不信有這種修苦行的 ... 有人告訴我們, 這種修行是十分困難的... 可以想像, 他們怎樣堅持這種戒禁生存下去) 他們問佛陀: 我們死後會怎樣? 我們作這麼大的犧牲, 會不會得到 阿羅漢果? 佛陀的回答是:你不要問我 不過他們苦苦追問, 佛陀就說: 如果你們的行為是這樣的話 你們死後, 一個會投生為狗, 一個會投生為牛 佛陀的回答, 他們聽不入耳, 很不高興 有些人修戒禁, 修儀軌, 的確是這樣, 以為這種修行會帶來成就 入流初果, 放棄這些宗教戒禁, 教條 及 儀軌 【他們最終必定得到徹底解脫 【或在再生人間, 或再生在天界, 頂多只會再輪迴六次 【入流初果, 不會再輪迴第八次, 這一生, 算作是第一次輪迴 【入流初果, 永遠不會再生於下三途: 地獄道, 餓鬼道, 畜生道 要記得, 這是菩提比丘的總結 【一還果 (斯陀含, sakadāgāmī) 無需另加破除其他結使 【證入初果時, 已經破了下三分結 【一還果的修行, 繼續削弱三不善根 【希求, 厭惡, 妄想 (即是三毒: 貪, 嗔, 癡) 如是者, 他的希求慾望及厭惡心,十分淡薄, 但尚未完全捨棄 【令 [貪,嗔,癡] 減少生起, 或生起時, 比較減低 情不自禁的力量 【人如其名, 一還果 只會輪迴再生於人世間一次,就證入苦滅涅槃 【不還果 (阿那含, anāgāmī) 清除捨棄 [下五分結使] 我叫 [下五分結] 為 [根本結使], 因為它們是導致輪迴再生的根本 【除了入流初果, 已經破除的 [下三分結] 【 [不還果] 另加破除兩種結使 : (4) 貪著 [五欲] 結使 五種官感的欲貪, 色 聲 香 味 觸, 完全捨棄 【破除 [5] 瞋恚 (厭惡, 憎恨, 惡意) 結使 【因為 [不還果] 已經破除染著五欲, 已斷絕這個世界(欲界) 的束縛 【死後生於 [清淨天] (suddhāvāsa 是 [不還果] 才能生之境界) 這些天界, 都是心識所生起的境界, 他們仍有心識 【就在那 [清淨天] 入涅槃, 不復還來, 再生五欲 的 [欲界] 【但 [不還果] 仍受到 [五上分結] 的束縛: (6) 執著色界禪定 (色界愛) 我承認, 執著禪定之樂是有的, 不過, 只是修行未達到最後一步而已 不還果, 最後一定成就阿羅漢果。 這是其中仍然存在的一個執著 但修行到了這個階段, 執著禪定之樂, 已經不值得去討論 遲一些, 到你修行達到 [不還果], 我們可以再討論 不過, 當你仍未達到 [不還果], 你必須要執著禪定之樂 【(7) 執著無色界禪定 [無色界愛 結使] (這也是由於禪定之樂) 【(8) [我慢] 結使, conceit 來自 巴利文 (māna) 不過, 這 [我慢] 的概念, 和 英文的 conceit [傲慢], 意思不同 當 [這是我] , [這是我所認同] 的念頭生起 [我慢] , 以為 [我比你優勝], 或 [我比你差劣], 或 [我和你平等] 遲一些, 我會舉一個例子去說明, 解釋它究竟是什麼意思 現在先繼續下去 【(9) 蠢蠢不安 (掉舉) 結使 (10) 錯誤的思想 和 認知 (無明) 結使 當你的觀點角度都修正了, 指錯誤的見解概念, 及 認知 基本上都是舊習慣, 長久以來的觀點角度 【斷除 [五上分結], 再沒有輪迴的繫縛, 得阿羅漢果, 斷盡一切煩惱 【透過終極的智慧,而得到圓滿解脫生死 現在加插一篇經文補充, 因為剛才說, 執著禪定會有問題 其實, 它是特殊的情況, 只障礙修行到最後的一步 指從 [不還果] 更進一步, 到達 [圓滿解脫] 不過這種執著, 亦有一個好處, 就是 [禪定所生的 不還果] 巴利文是 Jhāna anāgāmī 這是從 [入流初果] 直至 [圓滿覺悟] 的一條捷徑 【增支部3.94經 - 秋經】 現在參考這篇經 【猶如在秋天, 天空晴朗無雲 【當太陽上升天際時, 光輝照亮, 光芒四射, 擊破空中一切黑闇 【同樣的, 當聖弟子的意識, 遠塵離垢, 法眼生起時 【連同 [如實見] 生起, [下三分結] 被捨斷: 【(1) 執著永恆自性見 [身見],(2) 懷疑 [疑見] 【(3) 執著遵守戒禁,儀式 [戒禁取見] (上面佛陀的描述, 有點詩意) 【進一步, 約束 (4) 慾貪 與 (5) 瞋恚 【全部遠離,捨棄 官感五慾, 令 [五蓋] 不起 (離不善法) 【他進入 [初禪], 安住一段時候 【因為五官感受, 停止作用, [喜], [樂] 生起 【同時, 心識靠向極樂 (有尋), 穩持極樂 (有伺) 【就這樣, 他進入 [初禪] (下面是重要的一關:) 【如果那時在 [禪定] 中, 聖弟子死了 【那個聖弟子, 消除了回到這個世間的結縛, 結使 以下是菩提比丘的註釋: 【這階段, 通常是描述進入 [不還果] 的境界 【不過論書中指出, 這修行人是一個 [依靠禪定的不還果] Jhānānāgāmī 【即是說: 得到 [禪定 的 入流初果] 或者 [一還果] 【雖然尚未能完全捨棄 [慾貪] 與 [瞋恚] 兩個結使 【(他死時) 透過禪定力量, 一定投生在色界的清淨天 【就在那裏證入涅槃, 無需再往生 [欲界] 換句話說, 如果你是 [入流初果] , 你能進入 [禪定] (在另一篇經說, 如果時常修 [禪定] ) 而在 [禪定] 之中死亡, 作用就相當於升級為 [不還果] 死後往生禪定境界, 繼續存在禪定中 當禪定力退減消失時, 這修行人也同樣消失了 在禪定境界中, 證入涅槃, 大功告成, 這是很妙的 當你能如實知見 [無我], 兼且常修 [禪定], 就一了百了 死後, 也不知經過多少劫, 在禪定極樂之中 當禪定力量, 衰減消失, 這修行人亦隨之消失, 就證入涅槃 這是 [禪定不還果] Jhānānāgāmī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沒有了輪迴再生的去處 所有都盡力放下了, 一切束縛消除, 自由自在 禪定力量消失之時, 你亦隨之而消失 現在問, 證入 [不還果] 有什麼感覺呢? 他們已經見到 [無我] 不過剛才亦提過, 有些時候, 仍然有這 [我慢] [我慢] 的來源, 是過去的習慣思維, 認知模式 【相應部22.89經 - 差摩經】幸而有這一篇經的解釋 有一個和尚叫做差摩 Khemaka, 他是一個 [不還果] 有些和尚問他, 證入 [不還果], 基本上有什麼感覺呢? 你已修行到這地步, 為什麼仍未多走一步, 得到圓滿覺悟解脫? 這裏佛陀曾經用過一個比喻, 我把它改編過, 但保留了基本的意義 叫做 [我是] 的氣味, 或者 [我認同] 的氣味 當時這個 [陀裟] 和尚 問他的同伴 [差摩]: 【差摩學友, 當你說: [我是] (我所認同), [我是] 是什麼意思? 【學友!我不認同 [我是] 我的身體 (色,相狀,物質) 【學友!我也不認同 [我是] 可以離開我的身體 (色,物質) 【學友!我不認同 [我是] 我的經驗感受 【我的 認知作用(想),我的 意志(行),我的 六識(識) ... 【...學友!我也不認同 [我是] 可以離開六識(識) 的 我不是在 [五蘊] 裏面,我也不是在 [五蘊] 之外 【學友!雖然 [我是五蘊] 的念頭 在我心裏 仍未消滅 【相對 五蘊 而言, 我不認同 我就是 五蘊 之中任何一蘊 [差摩] 舉一個比喻: 【學友!猶如蓮花的香,如果你說, 【香是屬於花瓣的, 或香是屬於花梗的,或香是屬於花蕊的 【這樣說對嗎? 不對,學友! 【學友!應該怎樣回答,才是正確的回答? 【學友!回答應該是, 香是屬於花的 【同樣地,學友!我不認同 身體 (色, 物質) 就是我 【我也不認同 我是可以離開 身體 (色, 物質) 的 【我不認同 經驗感受(受)…認知(想)…意志(行)…六識(識) 就是我 【...我也不認同 我是可以離開 六識(識) 的 【學友!雖然相對 生命的五個組織部分 而言 【[我是五蘊] 的念頭 在我裏面 仍未消滅 【我不認同 我就是 五蘊之中 任何一蘊 (下面有一個更好的比喻) 【學友!即使聖弟子的 [五下分結] 已被捨斷了 【但相對這五蘊而言 (生命的五個組織部分) 【仍有殘餘 [我是] (我認同) 的念頭 【我是 (我認同) 的欲念、我是 (我認同) 的傾向潛勢 【這些都尚未曾根絕 【過些時候, 他在 生命的五個組織部分, 增強觀察 五蘊 生滅的因緣 【像: 這樣是身體 (物質,色),身體的產生組合(集), 身體的滅沒 【像: 這樣是經驗感受(受)……像這樣是認知(想)…… 【像: 這樣是意志(行)……像這樣是六種識 ... 【像: 這樣是六種識的產生組合(集),像這樣是六種識的滅沒 【當他在生命的 五個組織部分, 觀察 五蘊 生滅的因緣 【那仍有殘餘的 我是 (我認同) 的念頭、欲念、傾向潛勢 【如果尚未根絕的,也就到此根絕 下面是我改編的一個很絕之比喻: 【猶如把污垢的衣服, 放入洗衣機, 以清水沖洗, 瀝乾水, 放入乾衣機 【即使那衣服 洗得清淨皎潔, 仍會有殘餘的洗潔精氣味 【將它掛在陽光底下風乾, 過一段時間, 殘餘的洗潔精氣味也就消失 如果你讀原來經文中的比喻 【洗衣婦拿衣服到河邊洗, 以鹼,或以牛糞踩踏 古時就是這樣洗衣服的, 即使衣服洗清潔, 仍有殘餘的 鹼味,牛糞味 用這樣的比喻, 對很多的聽眾 整個比喻的意義, 都會被這古怪的洗衣法 淹沒壓到 我改為現代的洗衣方法, 仍然保留比喻的意義 你們都用過洗衣機洗衣服, 洗完後仍然有洗潔精的氣味 這就如大部分的不善法已經清除, 不過仍有 [我是] (我認同) 的氣息 這就是 [不還果] 的感覺 【同樣地, 學友!即使聖弟子捨棄 [五下分結], 已經清除乾淨 【在 [五蘊] 上, 仍有少許殘餘的 [我是] (我所認同) 之念頭 【我是 (我所認同) 之欲念, 我是 (我所認同) 之傾向潛勢 【仍然未曾根絕。 【當他在生命的五個組織部分, 觀察五蘊生滅的因緣 【那殘餘的 我是(認同)之念頭, 欲念, 傾向潛勢 【如果尚未曾根絕, 也就根絕 這是有關殘餘的習氣和傾向的解釋 我也說過其他的比喻, 這些習氣案例我見得多 有人說: 抽煙的人雖然知道對健康有害, 亦有正確見地, 知道香煙的危險性, 不過戒不掉煙癮 戒煙需要一段時候 直至他們的見解能 深入打擊他們的習慣 完全滲透他們的認知及思想 否則, 有時仍有些少縈繞未盡的抽煙欲念 不過當他的見解, 深入意識中, 知道抽煙危險 以及令人討厭 他就不可能再抽一支煙, 他完全捨棄這習慣 所以當你一旦能將見解矯正, 你能夠明白了解 又例如: 酒精對你有害, 等等 這不代表你能夠馬上放棄壞習慣 那些壞習慣會徘徊逗留一段時間 要等新的正確見解, 增強足夠力量 才能掃清舊見解和舊習慣 留下的感覺, 或氣息 我希望你們能夠清楚了解這一點, 因為非常之重要 你們對有關 覺悟過程以及階段, 有沒有什麼問題? 有問題? 問: 一個入流初果, 即使在 過去世曾經謀殺過人 再不會輪迴生於下三途, 因為他已經破除 [我見](身見) 可否肯定他未來一定不會再殺人? 阿姜 : 入流初果的確如是 (再不會輪迴生於下三途) 這引起另一個問題 … 是誰問過我的? 記得應該是 錫蘭長老 Bhante G. 長老要考驗我, 他問我: 一個入流初果會不會犯五戒 ? 我的答案是: 會的, 不過他們馬上就察覺自己犯了戒 他們不能隱藏, 他們不能含混地否認 他們仍然有舊時的壞習慣 這些過去的壞習慣, 即如你曾見過的例子 抽煙或飲酒, 是有害的 但不等於你能夠馬上停止戒掉 因為重新訓練你的認知及思想, 需要相當時日 問: 這是否說, 得到 認知 [無我] 的成就 就好像 [排洩乾淨] 壞惡行為的力量? 說得好, 這就 [排洩乾淨] 它的力量, 不過, 如同排洩清理儲水缸 要一段時間, 才能把積水都漏出來, 到最後, 仍會有一小點水在缸裏 即如我們清理覺智寺的儲水缸, 就要這樣做, 先把積水都漏出來 大儲水缸需要一日的時間, 才能把水全部排洩出來 到最後你要爬入水缸裏面, 用海綿弄乾積水 清洗裏面的污垢, [排洩乾淨] 是很好的比喻 問: 那些 [禪定不還果], 他們臨死的時候 修行的是 [色界四禪] 抑或是 [無色界四禪], 才能往生到禪天 而不是往生天界眾生所居之處? 阿姜: 其實他修到什麼禪定的層次都可以 當然, 越深的禪定, 越快速達到, 因為有更多的捨棄放下 不過, 任何禪定的層次都可以 這是相當異乎尋常, 而了不起的事情 當你了解 [禪定] 是什麼, 你就會明白很重要的一點 因為在 [禪定] 之中, 根本就沒有 [我] 的感覺 你的確能夠感覺到, 或者看到, 你已經消失了 這其中的一個道理, 我記得幾個星期前, 和這裏的和尚提過 在宗教歷史上有兩個天主教的出家人, 一男一女 當我讀他們的傳記, 他們似乎是達到 [初禪] 一個是 [阿維拉的特蕾莎] 修女, 她可以飄浮空中 (Theresa of Avila) 另一個是 [十字架上的聖約翰] St. John of the Cross 如果單從書上看他們說什麼, 很難了解, 因為書是英文翻譯本 不能肯定說的是什麼的意思, 但有蛛絲馬跡, 他們似乎是進入禪定的 其中一個理由, 可以支持他們能進入禪定 就是他們的修行方法: 他們相信要絕對地降服於神 而且是百份之百的投降, 一點都不能夠有保留 他們完全屈服投降了,他們全部捨棄放下自己的意志 因為他們的信仰是, 交託於主, 上帝接管一切 這樣的完全捨棄放下意志, 我能了解, 是可以令一個人修到 [初禪] 的 不過這禪定的力量, 不足以打破他們的見解 當定力消失後, 他們的見解依舊一樣, 亦沒有其他辦法 更進一步 我可以了解, 這種捨棄放下意志, 是可以進入禪定的 當你已經在禪定的境界中, 沒有了 [獨立我] 的感覺 他們解釋這經驗為 [與神合一], 他們感覺自己完全消失了 所以你們亦可以了解, 在禪定中, 再沒有[我]的感覺 所以, 你不能用意志造作的心態, 進入禪定境界 因為那有太多 [我慢自大], 太多自我,太多造作 禪定過程, 有不同階段, 逐漸捨棄造作和意志 放下產生意志的我, 要十分的靜止沉寂 在這種境界之中, 誠然你未能完全捨棄慾望及惡意 不過你已經能大部分鎮壓它 當你從禪定出來之後, 基本上沒有什麼力量 能令你輪迴再生 覺得合理嗎? 還有什麼問題? 問: 是不是所有的造作, 都增強 [我的感覺]? 阿姜 : 對的 問: 所以(造作)是沒有用的? 阿姜: 正是如此, 謝謝, 我要反覆說明這一點, 已經花了三十年的時間 好的, 後面有人有問題 … 問:... 如果心識因為過去作的惡業,要懲罰自己 因此輪迴再生於下三途。 往生天界亦一樣… 如果你想再生為人, 又要怎樣做? 阿姜: 如果你想再生為人, 又具備足夠再生為人的業力 你就會隨著業力而生在人類中 舉一個例子: 你打算去孟加拉國的首都 達卡 你需要兩個因緣條件, 才會去孟加拉 首先, 你發心要去孟加拉, 其次, 你有錢及入境簽證 如果這兩個條件具足, 你就會去到孟加拉 如果你沒有要去的意念, 雖然你可能有錢和簽證 不過你不想去, 你當然不會去到孟加拉 如果你想去 不過你負擔不起, 你也不會去到孟加拉 故此希求願望, 以及業力資源 這兩者因緣具足, 你才能輪迴再生在那裏 ... 還有一個問題 ? 問: 我覺得 [成就感] 亦需要打消? 阿姜:確實如此。 阿姜查常常說 我們修禪定是要拋棄放下, 不是要獲得什麼東西 不是要追求成就, 而是要放棄一切 如果真正了解這個道理, 就永不會以為是成就 不會說: 我是入流初果, 看看我, 我是入流初果 我比你們這些流氓痞子要強! 這種心態是 [精神物質主義], 很討厭 很嘔心 也不知道他們是弄什麼的, 因為他們不能真正了解 禪定是漸次捨棄的過程, 漸次消失 我要感謝阿姜 Brahmali 因為我寫的書 [消失的藝術] 是我幾本書之中 最喜歡之一本, 裏面有我的演講 他選這個書名 [消失的藝術], 我覺得太棒了 因為這就是修習禪定, 修八正道的目標:不見了, 消失 故此當我寫 緒論 和 序言 我說這本書是關於丟棄東西, 不是取得東西, 或什麼成就 所以我最後的一句話是 [祝福你們都失蹤!] 這是我預先祝賀你們! 我以為出版商不會明白這書名, 不過他們馬上就懂了 他們說: 這書名真棒! 他們沒有要求刪改 所以這就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但願你們都失蹤!] 但願你們都是大輸家! 靈性修養上的輸家,不是贏家! 有時一字兩用,十分搞笑 現在我們讀下一節, 澄清純屬臆測的概念和觀點 我們繼續讀有關 [正見] 的經 【中部72經 - 婆蹉火經】 【那樣的話,佛陀 持有任何臆測, 推斷的信仰嗎?] 譬如: 臆測信仰有外星人 你親眼看見過外星人嗎? 你只可以臆測推斷 宇宙之大, 一定會有外星人的, 或者在座之中就有外星人, 天曉得? 臆測推斷的信仰思想, 都是一般人喜歡的 好似: 宇宙的最初是什麼? 最初一點, 在什麼地方?都是臆測,推測 【臆測, 推斷的信仰, 對佛陀而言, 已被去除 【因為佛陀已經如實知, 如實見:不外是基本的五蘊, 這是重點意義 【這樣是 物質形相(色),是它的生起, 是它的滅沒; 【這樣是 經驗(受),是它的生起, 是它的滅沒; 【這樣是 認知(想),是它的生起, 是它的滅沒; 【這樣是 意志(行),是它的生起, 是它的滅沒; 【這樣是 六識(識),是它的生起, 是它的滅沒; 這都是有關五蘊的討論, 事實上他們無一是永恆的 他們的生起是因為其他的因素 當生起的因素消失後, 他們亦都隨之而消失 認知作用, 經驗感受, 心意識, 無一不是變遷無常的 他們生起之後, 過一段時間, 就完全地消失 【因此, 我說: 當一切 蔓延的念頭 【都被摧毀、淡出、停息、放棄,捨離, 巴利文 papañca 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字: [蔓延的念頭] 當我們剛想起一個念頭時, 它又不知向哪裏跑了 就像花園裏面的野草 像身體裏面的病毒 或者電腦傳染到的惡意軟件, 它們蔓延, 傳染到其他地方, 擴散 所以被稱為 [蔓延的概念] 或者我們可以叫它是 [概念病毒] 描述他們的感染性, 輾轉不斷 所以我們的胡思亂想, 是沒完沒了的 哲學理論化是無窮盡的, 都是概念的擴散蔓延 停止胡思亂想,只是觀看, 不用思維, 不去盤算 只是觀察 存在的五個組織部分, 看清楚沒有任何東西存在 【當一切蔓延的概念, 都被摧毀, 淡出, 停息, 放棄, 捨離, 【一切哲學理論思考, 一切 [自我的建立] 我們構造自我, 造成自我的概念 【[我所]: 建立我所擁有的概念 【執著有永恆自性(真我) 的潛在傾向 這潛在傾向 (隨眠), 是我們一向的所作所為, 養成習慣 我們都是在 無中生有, 以為在什麼地方有一個 [真我] 的存在 【佛陀以耗盡 推動輪迴的燃料 (執取) 而解脫生死 我喜歡這個翻譯: [推動輪迴生死的燃料] 你的汽車, 引擎中沒有了汽油, 它就不能動。 沒有辦法輪迴生死。那個燃料就是執著見解: 認為有一個人, 有真我 是與生俱來的自性, 並非無常變遷的心識 是一些東西, 一些靈魂, 是有情眾生的根源 這種觀念見解就是 推動輪迴生死的燃料 當你消耗盡這些燃料, 你再不能生起有 [我] 或者 [我所擁有] 的概念 所以, 佛陀再沒有 純屬臆測的概念和觀點, 他看穿一切 【增支部3.136-出現經】一切存在的三個特徵 (三法印) 【不論諸佛陀出現, 或不出現世間 【一切定律, 真理法則 持久安住、穩定、決定不移: 【(1) 一切由因緣關係生起的現象(行), 是無常變化的 【(2) 是苦 (不可靠, 不安穩) 的 (3) 是無永恆自性的 (無我) 由因緣生起的現象 (行)是無常變化的。 換句話說, 凡是從因緣而生, 亦必然可以消失 (諸行無常) 能導致於苦惱 (諸受是苦), 並非永恆的自性 (諸法無我) 【佛陀醒覺, 開悟這些真理, 打破迷執, 貫徹了解之後 【解釋, 教導, 宣說, 安立, 開顯, 解析, 闡明 換句話說, Nicca 是有穩定常規的, 不是無常 Anicca 是常 Nicca 真理法則是持久穩固的 【相應部22.94經-花經】 【凡世間有智慧者, 他們認為它是不存在的,我也說它不存在 【(就像) 恆常的, 穩定的, 永恆的, 不變易的物質身體 【世間有智慧者, 認為它是不存在的, 我也說它不存在 【(就像 ) 恆常,穩定,永恆,不變易的 經驗感受…認知…意志…六識… 【世間有智慧者, 認為它是不存在的, 我也說它不存在 【增支部1.268經-不可能經】 【佛陀說: 一個已經進入修行解脫道, 或已經覺悟的人, 【他不可能, 亦不可思議他, 會認為一切因緣所生起的現像, 【 是永恆的, 是可意的,是有靈魂的, 這是無可能的。 【不過,一個未曾開悟的普通凡夫, 他可能認為因緣所生的現像 【是永恆的, 可意的, 有靈魂(我)的, 這是可能的。[常,樂,我,淨] 這樣就弄出一個靈魂來, 一個 [原人] 有情眾生的根源, 本質,本性, 佛性, 或其他東西 這是人類的普遍傾向, 為自己找一個究竟的退休養老院 【故此, 不論任何物質體… 經驗感受… 認知(想)… 意志… 意識… [心, 意, 識] 是 [意識] 的同義詞 【或過去, 或未來, 或現在, 或自己的, 或他人的, 【或粗略的 或微妙的, 或優異或惡劣, 或遠或近, 【所有的物質形狀… 經驗感受… 認知… 意志抉擇… 意識… 【皆應以正確的智慧, 如實見 【都不是我所擁有的, 不是我要認同的, 不是我的永恆自性 現在讀我最喜歡的一句援引 這一句話, 雖然不是佛陀親口所說 我們加插在這裏讀, 因為它實在是很棒 這是 [清淨道論] 很出名的一句話 【有苦的感受, 而沒有受苦的人; 有作業這一件事, 而沒有作業的人 如果你能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 你就不會覺得需要受懲罰 ... 有作業這一件事, 而沒有作業的人 【有涅槃, 而沒有入涅槃的人 不是某一個生命, 不是心識, 不是你。涅槃: 一切都消失 最後一句:【有修行之道, 而無修行道上之人可見 換句話說, 你雖然在修八正道, 你去不了什麼目的地, 你最後要消失 如是者, 八正道就如同 20條車線的大公路那麼闊 甚至更寬闊, 你是不可能走失的 不過當你跟著八正道走, 修禪定, 這樣做的話, 那條道路也消失了 有修行之道, 而無修行道上之人可見; 有涅槃, 而沒有證入涅槃之人 不是真的進入涅槃, 不可能的, 你要消失,無影無蹤! 你越能消失, 你越近解脫 我十分喜歡這段描述。 有什麼問題嗎? 問: 一個入流初果已經沒有了 我見 (身見) 他們沒有一個自我去接受懲罰, 不過如果他以前殺了一個人 不論他們是否用心識創造出地獄, 他們仍然要接受殺人的惡報嗎? 阿姜: 他們要不要受業報?他們也是有業力的 如果一個入流初果 或者二果, 諸如此類, 殺了人就要去坐監 根據澳洲的法律, 你不可以引經辯護 不可以引用佛經說: 入流初果無需受懲罰 在陪審員或法官的裁判制度之下, 這種辯護是行不通的 不是的, 他們的行為是有後果的 不過他們要承受的後果, 不在下一生才發生 以央掘魔羅為例, 他出家後被人擲石頭, 嗔罵 他亦要因為惡業而承受苦, 不過他不會受未來世的苦 所以他不是自己懲罰自己, 是其他人懲罰他 問: 入流初果會不會在 六番或七番生死之中 因為惡業, 而輪迴三惡道中過一段時間? 阿姜: 絕對不會, 因為並沒有其他的人, 把你送到下一世 是你自己送自己去的, 實在說, 是你自己選擇 你下一世去什麼地方 但有時我們做愚癡的選擇 因為我們沒有智慧, 一般的人認為自己值得受到懲罰 可以問心理專家, 即使在現在一生 一個有強烈內疚罪惡感的人, 他們剝奪自己的快樂和成功 問: 但業力不是會拖這入流初果去惡道 ? 阿姜: 不會。業力純粹是個人的, 在不同角度, 你是自己業力的主人 好,繼續 … 問: 多種的意識, 究竟是什麼意思? 阿姜:多種的意識…, 我強調加上眾數, 在翻譯時, 要依照字的定義 每當佛陀用意識 viññāna 這個字, 他指出有六種識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知道) ; 有這六種意識 我強調用眾數, 增強正確了解 不是我在修改佛法, 是根據字的原來意義去翻譯 六種不同的識, 就是另一番看法 並非只有一個意識, 以為就是我, 我的本性,本質 人有六種識。 佛陀說: 你認為哪一個識才是你呢? 當你見到一個識在那裏, 其他五個識就不見了 識是依因緣條件而生, 第六種識是意識 ( 同義詞是 [心] citta ) 每一個識的生起, 要靠不同的條件, 當條件消失, 那個心(識)也消失 在四念處, 心識是第三個要注意的地方: 觀察心識的生與滅, 生起, 然後消滅, 故此不可能是永恆的存在 我剛才讀出所有不同的識, 包括所有的心(識), 應如是觀察: 過去,未來,或現在, 自己的,或他人的, 粗顯的,或微妙的 惡劣的,或優勝的, 遠的,或近的 所有的意識, 包括所有的精神, 心, 應該要如實觀察了解: [非我所認同的, 非我所擁有的, 非真我] 這是要進入聖者之流, 成為入流初果的必須條件 若未能得到這了解, 你就不能算是入流初果 Sue 問: 阿姜, 對不起, 剛才 John 說, 業力是否產生自己 我剛剛想到, [我見] 自我的感覺, 有點像太空黑洞, 它有強大的力量 它創造出種種的境界, 包括地獄界, 創造出可以想像的一切 沒有了 [我見] 一切隨之而融化, 吸引執取的力量就消失了?對嗎? 阿姜: 對的, 就是這個道理。你要把自己融化 整個修行的目標, 就是要把自己弄走 弄走Sue 你自己, 自我的感覺, 我見 目標是減少 (損減), 不是增加 (增益) 不是要自我改良, 被人稱為聖者, 你看我多麼偉大! 那邊有人發問 問: 輪迴再生, 究竟是怎樣的?是不是有一種 [能源] energy 當輪迴再生時, [能源] 放射出空間? 阿姜: 並不是一種 [能源], 不是時間上延續的東西 輪迴再生, 是因與果的作用 下面有分說, 我們看看下面 接著是佛陀解釋 [緣起法], 就會回答你的問題 不過我們只可以繼續看些少, 因為今天的時間不夠了 接著剛才 [清淨道論]: 有道可修, 而無修道上之人 【相應部44.4經-舍利弗與拘絺羅經第二】 【不能如實了解物質外相(色)之人 【不能如實了解, 照見它的生起, 消滅, 和它的消滅過程, 道跡 【他會想: 覺悟解脫者(阿羅漢), 死後仍然存在, 或者: 死後不存在 【或者: 死後亦存在, 亦不存在 【或者: 死後既不存在, 也非不存在 【不能如實了解、照見經驗感受(受)... 【不能如實了解、照見認知(想)... 【不能如實了解、照見意志(行)... 【不能如實了解、照見六識 (識, 包括 精神, 心) 【不能如實了解, 照見它的生起(集), 消滅, 和 導向滅的過程 (道跡) 【他會想: 阿羅漢, 圓滿覺悟者, 死後仍然存在 或 死後不存在; 【或 死後存在 亦 死後不存在; 或 死後非存在 亦 死後非不存在 時常有人問這種問題: 阿羅漢死後是怎樣的? 以下是這問題, 最佳, 最清楚的回答 【一個人, 如實知, 如實見 生命的五個組織部分 (五取蘊) 【如實知見, 五蘊 生起 (集), 消滅, 和導向它的消滅過程 的因果條件 【他不會想這兩種可能性: [存在] 或 [不存在] 【他不會想: 覺悟解脫者, 死後, [存在] 或 [不存在] 【或 死後存在 亦 不存在。 或 死後, 非存在 亦 非不存在 這是一篇十分美妙的經: 【相應部22.85經 - 焰摩迦經】 【尊者舍利弗說: [焰摩迦學友!你怎麼想: 【你認為 身體, 經驗, 認知, 意志, 六識, 就是覺悟解脫者嗎? 【不,學友! 【你認為 覺悟解脫者在身體中, 在經驗感受中, 【在認知(想)中, 在意志(行)中, 在六種識中嗎? 以為一個覺者, 就包含在五蘊之中 【不,學友! 【你認為 覺悟解脫者在身體以外, 其他之處嗎? 【…在經驗感受以外…… 在認知(想)以外…… 在意志(行)以外…… 【... 在六種識以外 的其他之處嗎? 在心識以外, 在五蘊以外的其他之處…… 【你認為 覺悟解脫者在 [五蘊]以外 的其他之處嗎? 【不,學友! 【你認為 身體, 經驗, 認知, 意志, 六識, 合起來 就是覺悟解脫者嗎? 【不,學友! 【你認為覺悟解脫者, 【他沒有身體, 沒有經驗感受, 沒有認知, 沒有意志, 沒有六識 嗎? 【不,學友! 【焰摩迦學友!在你此生中,當一個覺悟解脫者, 尤其是佛陀 【他就在你眼前, 而未被你認知,當作是真實的, 實際的覺者 【你有資格宣稱: 我了知覺悟解脫者, 身體崩解, 死後就不存在嗎? 覺者並非化為烏有, 因為現在也是空無一物 在此時此地, 覺者, 只是一個過程 你不能見到 有什麼實質的東西, 什麼本質本性 , 什麼佛性覺性 覺者並非是五蘊其中之一, 或者在五蘊之中, 或在五蘊之外, 或者是五蘊的共同組合。 【焰摩迦學友!如果他們這麼問你: 【覺悟解脫者, 其身體崩解, 死後會怎麼樣? 一個阿羅漢死後, 發生什麼事情? 【我會這麼回答: 學友!身體(色)是無常的 【凡無常者都是苦的, 凡苦者都被滅而消失, 只此而已 【經驗感受是無常的, 凡無常者都是苦的, 凡苦者都已被滅而消失 【認知(想) 是無常的, 凡無常者都是苦的, 凡苦者都已被滅而消失 【意志(行) 是無常的, 凡無常者都是苦的, 凡苦者都已被滅而消失 【六識 是無常的,任何一識, 如心識一樣, 是無常的 【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凡苦者, 都已被滅而消失 這個過程已經停息了, 並無什麼得到覺悟, 並無什麼斷滅, 化為烏有 只是一個過程, 它停止了 【舍利弗尊者說: 焰摩迦學友!好!好! 這針對當有人說: 離開五蘊之外, 離開生命的五個組織部分, 有一個我的自性存在 這是一個最強而有力的反駁, 十分清楚。 答案是沒有,是空的 具足極大智慧的佛陀, 他把所有辯論的退路都封鎖了 為了維護生存, 人都是要找一些漏洞的, 幸好佛陀有無匹的智慧 【相應部12.35經 - 無明為緣經】 【如果認為 靈魂和身體 是無分別的, 是相同的 【則無靈性修行 (梵行) 的生活 因為如果你死了, 靈魂也死了, 那麼修行有什麼用呢? 【如果認為 靈魂和身體是各自獨立的, 亦無靈性修行的生活 這樣的話, 做什麼都沒有作用, 靈魂是獨立的, 與你修行做什麼無關 【不轉向這兩個極端,佛陀處在中間說法: 【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 我記得在年青學生時代, 曾經讀過印度教的 [薄伽梵歌] 書中好像是 [黑天] 對 [阿朱那] 說話 當時 [阿朱那] 不願意去打仗, 因為打仗是去殺人的 但 [黑天] 對他說: 你不能殺什麼人, 你只不過是殺他的身體而已 你不能殺靈魂, 靈魂是獨立的, 你不能用刀劍去阻擋靈魂 你要知道, 當時我對印度教是萬分反感, 這麼不真實 [你沒有辦法殺什麼人, 因為靈魂是不能毀滅的] 我覺得這是毫無道理的 這並不是要貶低印度教, 因為這只不過是印度教 很小的一部分 不過我記得: 無論如何不能接受 如果靈魂和身體是各自獨立的話, 無論你做什麼 你不能殺或傷害靈魂, 身體與靈魂是各自獨立的 故此佛陀在這裏說: 這樣的話, 修行就沒有作用了 故此如果靈魂和身體 是各自獨立, 或者靈魂和身體無二無別 修行亦是徒勞無功的 【不轉向這兩個極端, 有第三條路徑, 佛陀處在中間說法: 【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 【中部28經 - 象足跡譬喻大經】 正見的定義, 在另外一篇經也見到 【 [凡見緣起者, 則見法 (真理): 凡見法 (真理) 者, 則見緣起] 所以你不能說:差不多見到 [無我] 就足夠 你要透徹了解一般人所認為的 [真我] 是什麼 這就需要了解 [緣起法], 這就能回答你剛才所問的問題 輪迴再生是怎樣發展的呢? 沒有什麼東西在輪迴再生, 不是能量 (主體) 輪迴, 只是因果關係 【相應部12.1經 - 緣起經】 【以不了解 (無明) 為因緣條件, 而有意志 (行) 尤其是對 [我] 的不了解, 只要有 [我見] 的存在, 就有 [我] 的造作 當你消失, 你的意志也走了 因為你的意志, 有所作為的人作抉擇 這都是 [我] 的象徵, 一切造作都有 [我] 在後面 【以意志 (行) 為因緣條件, 而有六識 [意識] 常常在你的未來世存在 【以六識為因緣條件, 而有六識的對象 (名色 / 身心) [識] 和 [名色] 就如兩根蘆葦互相依傍 舊日的農夫, 為了要弄乾蘆葦, 或弄乾草 收割後綁成一捆一捆, 用兩捆蘆葦, 或草, 互相依傍豎立 那一束拿走, 另外一束就會跌倒 識 和 識的對象 (名色) 亦一樣, 他們互相依靠而存在 如果沒有 意識的對象 (名色), 意識 就消滅 如果沒有 心識的對象 (名色), 心就消滅, 消失 這是 [相應部] 的 [緣起章] 中記載的 【以身心 (名色) 為因緣條件, 而有六種官感 (六根, 六處) 【以六種官感 (六處) 為因緣條件, 而有官感的接觸 (觸) 【以官感的接觸 為因緣條件, 而有經驗感受 不過這並不意味, 由 [A] 引起 [B] 幾秒鐘之後, 生起 [C] 他們要同時 [和合而生] 【以經驗感受 為因緣條件, 而有希求 (渴愛) 【以希求 (渴愛) 為因緣條件, 而有燃料加油 (取) 【以燃料加油 為因緣條件, 而有 存在的境界 (有) 存在的境界 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因為做出可以去的地方, 就引起輪迴 【以輪迴再生 為因緣條件, 而有老, 死, 愁, 悲, 苦, 憂, 絕望的生起 【這樣, 生起 這整個 [苦] 的積聚 (集) 【Vism-19 -清淨道論-第十九 說度疑清淨品】 【沒有神 (天) 與梵天, 為輪廻的創造者 【空虛不實的現象, 但依賴因緣條件, 繼續輾轉生起, 這是因與果的關係, 是空虛不實的因緣條件 並非一個人, 並非能量, 並無實質, 是空虛的因緣條件 【相應部12.51經 - 審慮經】 【當禪修者的 無明 已被捨斷, 真實的智慧 (明) 被激發生起 【以 無明 的褪去, 真實的智慧 (明) 生起 【他不造作福行 (善業), 也不造作非福行 (惡業), 中和性的也不造作 完全沒有做作, 因為並無一人去做什麼, 因此有真實的智慧生起 有時我聽到有人說: 依緣起法, 截斷彼和此 兩件事情間的因果關係 這是胡說八道 gomayam ! 你們記得巴利文 gomayaṃ 嗎? go 是牛, mayam 的意思是牛後所出的東西 佛陀從未這樣說。 關鍵是無明, 破除無明之後, 因果關係就停止 【相應部12.1經 - 緣起經】 【當 [無明] 無餘褪去與消滅, 意志作用 (行) 也消滅 這是十分轟動的宣稱 當你了解並無一個真實的人存在, 你就能停止意志作用 以前你只是壓制意志 不過當你見到並無人真實存在, 沒有什麼可以推動意志作用的 所以一個入流初果, 因為意志退失了, 不會有很多次輪迴再生 【以意志作用 (行) 消滅, 而意識滅 這是指下一生, 沒有能夠引起輪迴再生的因緣條件 【以意識消滅, 而意識的對象 (名色) 滅 【官感(六處); 觸; 經驗感受; 希求;燃料(取); 生存的境界; 輪迴再生; 【這樣, 整個苦蘊消滅 【Thag.2:32 長老偈 Sivaka】房屋建造者 很多比丘和比丘尼, 都引用 [長老偈] 這一段經文 【房屋建造者!你已經見到,你不會再建房子 【你的椽子都拆毀,你的山牆脊柱已摧塌 【心(識) 於此處, 破壞無餘, 拋離世間的軌道 【毫無懷疑地, 心識: 你一定會被毀滅 心識, 就是房屋建造者 你一旦能見到這事實: 你, 不是你想像的你 心識, 意識, 只是空無實質的現象 不斷地流轉變化 這是從 [長老偈] 出來的 【房屋建造者!你已經見到,你不會再建房子了 【你的椽子都拆毀,你的山牆脊柱已摧塌 【心識拋離世間的軌道, 於此處心識破壞無餘 心意識,就是房屋建造者。 再沒有輪迴生死 好的, 這就告一段落, 這就結束了大爆炸性的 [正見] 基於 [佛陀的話語] 看來我們有些海外寄來的問題 先打發這些問題, 然後再答這邊的發問 第一個問題… 馬來西亞的問題: 阿姜, [做功德] 和 [做業] 有分別嗎? 阿姜 : [做業] 包括 [做功德(善業)] 和 [做惡業] 關於業力, 你可以做功德(善業), 你亦可以做 壞功德(惡業) 做功德相當於積聚好業力 所以善業是功德, 惡業相當於記過分 demerit 譬如在西澳洲, 長週末犯過失, 減分, 交通犯規就雙倍減記過分 所以根本上, 業力, 就是加分和減分 美國 Santa Barbara 問: 有沒有方法打消惡業的果? 例如透過教育了解。 抑或受苦是無可避免的? 阿姜: 如果有信心, 你可以減輕惡業的後果 有一點我本來不想說, 我要承認, 是佛陀曾經說過的 有另一個方法對付惡業, 不是打退它, 而是把它沖淡 為什麼我不想說呢?因為有很多和尚和寺廟, 用這個理由去籌錢 有時和尚及寺廟太過富有了, 尤其在泰國, 現在有一寺廟被政府封閉 佛陀曾經說鹽的比喻 : 如果你放一茶羹鹽在這杯水裏面 把它攪勻之後, 你不能喝 因為太鹹了 不過如果將它倒進一千升, 大儲水缸裏面, 把它攪勻 你飲一杯水, 簡直沒有鹹味, 因為已經沖淡很多 佛陀說這和惡業差不多 如果你做過惡業, 只是做過些少善業, 你就真會嘗到惡業的味道 不過如果你做很多的善業, 把它沖淡, 你可能完全不覺得它的味道 有些不法的和尚, 對信眾說: [你做了惡業, 可以捐一千元去比丘尼的寺院, 你就可以把惡業沖淡] 這就大開不如法之門, 所以你要知道, 做善業就夠了 不要只是希望, 想打消惡業 有些人會這樣做: 星期六晚上出去胡混, 星期日早上去寺廟 希望沖淡星期六晚的惡業, 這真有點問題, 不過這是事實 你不能完全取消惡業的果, 不過做很多善業, 確能沖淡惡業 最好是能夠 成為入流初果 馬來西亞檳城問 : 一個人能不能確實知道, 自己是入流初果? 這是一個十分好的問題, 有很多人, 一看就知, 不是入流初果 不過, 如果真是入流初果, 你看不出來的, 故此, 很多人自己騙自己 因為過份迫切, 渴望得到 初果, 二果, 或三果, 自己騙自己 慾望和渴愛是 [五蓋] 之一, 這是說, 他們看事情看不清楚 這裏的和尚已經聽過我說這個故事: 很多年前在泰國我去拜見 Ajahn Thate 長老阿姜帖 當我排隊等候和他談話時, 他和一個極之富有的印尼女士談話 她告訴阿姜自己的禪修經驗, 她說: 我在禪坐的時候, 我的心平靜不動,一片空白,一切在意識中消失 我是不是已經進入四禪了? 當時阿姜和她說: 不是的, 你只是在昏沉睡眠狀態之中 她繼續說: 開始是有昏沉, 不過跟住我應該就是 進入了四禪, 對嗎? 阿姜說: 不是,不是,不是。 但她仍舊繼續問,她這樣問了四, 五次, 我是不是已經進入四禪了? 阿姜說: 不是,不是,不是,不是。 我在旁邊就是聽, 她仍舊是這樣的問。 到最後, 阿姜 說: 哎… 她就很開心的笑, 走出去了 後來她和其他的人說: 阿姜肯定證實了我的禪定! 阿姜帖 說:哎… 他的意思是對了, 真是四禪。 這是我親眼見到的, 很多人的問題, 是他們這麼迫切地追求得到成就 他們渴望有其他高人, 證明他們的成就 有這樣的一篇經, 阿難尊者問佛陀 有這麼多的人來拜見你, 最偉大的導師, 他們對佛陀充滿信心 他們自稱是入流初果, 一還果, 不還果, 阿羅漢 他們自稱的成就是真的嗎? 佛陀的回答 : 有些是真的,有些不是 我從讀這篇經的結論是: 即管是佛陀, 亦不能說服這些自己欺騙自己的人 由此可見這些愚癡無明多麼強力 這些人自以為是入流初果, 一還果, 甚至阿羅漢 佛陀亦不能 移動改變他們這種執著 自我感覺的力量, 可以產生, 操縱擺布, 以及推開否定的判斷 他們說: 不,不,不, 我仍是入流果 我仍是一還果, 這是十分危險的 所以, 首先, 你不要告訴其他人 你有什麼成就 因為你的結論可能是錯的, 其次需要找到證實: 只有佛陀所說是可靠的, 佛經的記載是權威的說法 不要問我, 不要問其他比丘或比丘尼, 以佛陀的教導經典的記載為準 最基本的考驗, 入流初果 不能仍有自我的感覺 要觀察一個人是不是[不還果] 容易得多 因為 [不還果] 已經完全消除了 欲望 和 惡意 你不能令一個 [不還果] 發脾氣, 發怒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去試驗他 如果一個人說他是 [不還果] Mahesha 在那邊笑, 我記得我曾經告訴 Mahesha 如果你說: 你是[不還果] 我會說: 一個錫蘭女是 無可能成為[不還果]的 絕對不會。或者下一輩投生為男性, 才有可能... 當然你們都了解我, 我不會說這種話 我這樣說只是試驗,激怒她, 令她不開心, 找她的缺點 如果她的反應: 你這個歧視厭惡女人的東西 我這麼相信你, 以為你對人一視同仁, 是個摩登和尚 那對不起, 你的測試失敗了 所以你可以找他們的弱點, 嘗試激怒他 如果他們發怒, 就測驗完畢 今時今日我不介意透露...因為你們很容易找出來 有一種測驗入流初果的方法 是在一本論裏面找出來的, 我要讀這一段論註 如果一個和尚或者比丘尼, 說他們是入流初果, 而其實並未證入 如果他們明知而說謊, 如果他們只是自誇而並未入流 就犯了很嚴重的戒律, 是要還俗的 所以有時我們要知道如何測驗他們, 判斷是否屬實 其中有一個小測驗, 你問兩個問題 考驗是不是入流初果 問他: 什麼時候 和在哪裏 證入流果的? 什麼時候? 一天之中什麼時候? 在哪裏? 你當時在做什麼? 因為這是一件大事, 不是漸漸進入的 你不可以說: 我現在對[無我] 極之有信心 不過我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或者說: 對了, 我剛剛才知道。 成就入流初果是一件大事, 這個經驗是十分強烈的 我現在已經給你們揭開這內幕消息, 因為如果你們想假裝入流初果 你就會說: 那是在澳洲珀斯的寺院中 當時阿姜為我們講解 [佛陀的話語] 故此另有方法去考察他... 這個測驗可以確實證明: 在什麼時候發生? 在哪裏發生的? 忠實地對照佛經作為印證, 調查經中有沒有一個[我] 的說法 指出 心, 自性, 或任何其他的東西, 能夠在 阿羅漢 死後繼續存在 這就完結了[正見], 善哉 今日我要早一點結束 因為今日是月圓日, 我要回到去寺院, 參加背誦戒律 明朝一早我要去坎培拉 下一堂課要讀 [八支正道] 的 第二支, 你們在報告板上可以看到 現在的翻譯, 不是 [正志] (Right Intention) 我現在的翻譯是 [正動機] (Right Motivation) 我堅持這個新翻譯 是根據原文巴利文 Saṅkappa, 它要闡述的意思 翻譯是依據它的定義 而不是它之詞源 換句話說, 不是抽出這個字 拆開字的組織, 比較在其他經文中如何用 而是在這裏闡述 八正道的第二支, 又如何用: 是 [正動機] 這樣的翻譯, 開顯在八正道之中, 比較更有意思 不過要再等兩個星期, 或者四個星期 才復課 因為再過兩個星期 我要去香港 不過, 這是下一堂課的內容 現在 [正見] 這一段已經結束, 希望你們都欣喜 錄影會放在網上, 你可以去重溫一次 或者上網去再聽錄音, 再深入一點思考 多謝你們在聽講 善哉!善哉!善哉! Sadhu Sadhu Sadhu 好的,我們現在歸敬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