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要讲述的方法 被称为“一切秘密背后的秘密”, 它是通往三摩地的绝密智慧。 三摩地是一切灵性活动的目标, 它指的是与源头的合一, 是关于自我本质的终极实相。 它超越了一切受限的头脑活动, 因此也无法被这个受限的头脑所认识。 静止或者宁静, 无法通过任何行动来达到。 要了悟这个超越了一切思想的宁静, 就要放下对于任何思想或者觉受的兴趣, 放下任何偏好, 任何由头脑和感官编织出来的现象, 和纯粹的觉知呆在一起。 在每一个当下 都存在着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不断变化的现象维度 和躲在现象背后的,恒常的维度。 思想和觉受 就是一个现象不断变化的场域。 而恒常不变的 是对这个变化的场域的觉知。 我们习惯于沉浸在变化的场域中, 注意力被锁定在事物上面, 以至于完全忽略了觉知,那个恒常的维度。 因此,我们的探索始于 对觉知本身的觉知, 对意识本身的意识。 让我们无法长期处于 觉知之中的原因, 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培养出 足够的专注力与平等心 安住在觉知当中。 我们对舒适的感受上瘾, 我们受限的头脑总是想要 从觉知的习练中逃跑, 它觉得这个习练让它不适 于是会制造各种各样的 障碍和干扰。 两个最主要的障碍 使得我们完全认同于小我的幻象, 它们是身体总是贪着舒适 和头脑总想要知道。 如果我们不停寻找身体舒适的感受, 不停寻找头脑层面的, 概念上的知道, 就永远无法超越 这个受限的身体和头脑。 我们就好像群居的动物, 总是在无意识地追求快感,逃避痛苦, 无止尽地对外在刺激作出习惯性的反应, 无止尽地在行动, 以至于觉察不到那个不动的,存在的维度。 要觉察到存在本身,就要对当下的一切发生 保持全然的觉知,直接的觉知, 不受来自小我的制约,不带任何概念, 不试图去控制、影响、改变当下, 不带任何来自这颗 受限的头脑的滤镜, 不带任何分别心地安住于当下。 不对当下作任何取舍, 也就没有一个作取舍的“我”。 每一次无意识的头脑活动, 甚至那些最微小的活动, 都源自这个自我结构 的限制和过滤。 这条道路通向的是 这个不间断的头脑漩涡的止息, 从而看清自我的每个层次都是空性。 我怎样才能放下一切行动, 怎样才能放下一切的头脑活动? 仔细听,这是一个悖论。 小我受限的头脑听到这个问题, 就想要知道该怎样做, 但是它根本无法通过这个受限的头脑做到。 头脑会在任何想要到达静止的企图中失败, 因为头脑就是运动。 头脑本身就是运动, 它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行动过程。 我们必须从行动模式 转换到存在的模式。 你所以为的那个自己 只不过是不停歇的一连串行动, 一堆的习性模式而已。 这个自己必须死去。 想要了悟三摩地, 自我病态的模式必须止息。 让它一点点地沉淀消失… 灵性导师们给出了 到达三摩地的直接方式, 宁静并觉知。 成为宁静,以觉知到不变的真我, 也就是超越了你的名字和形式的原初意识。 成为宁静,以觉知到你作为神的存在。 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那个成为宁静的究竟是什么? 一个人的肉体显然不可能 变得彻底的宁静, 因为它受限于时空之中。 而时空本身就是运动。 时空就是思想,这个宇宙 就是非个体化、普遍的思想,即逻各斯。 赫耳墨斯主义第一原理指出 一切都是思想,宇宙是精神性的。 如果宇宙就是思想,而思想就是运动, 人又怎么可能宁静并觉知呢? 你所处的这个星球, 每小时不仅要自转一千里, 还要绕着太阳公转六万七千里, 同时绕着银河系运动五十万里, 你又如何能够静止不动? 你的心脏在跳动,细胞在你体内运动, 消化系统在工作着,大脑不断产生脑电波。 血液在你全身流淌,能量随时都在运动, 你又如何能够静止不动? 当灵性导师们说“宁静并且觉知”时, 一定是在说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一个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东西, 一个超越了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存在。 宁静指代的那个东西, 无法在现代的语言系统中被准确表达。 然而在梵语中, 这个瑜伽士们使用的语言中, 有词汇精准地指向了这个非二元的存在。 'shunyata' 常常被翻译为空性, 虚空或者宁静。 它经常与'anata', 也就是无我、佛性的了悟, 连在一起使用。 宁静,或许是最接近它的英文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