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要讲述的方法
被称为“一切秘密背后的秘密”,
它是通往三摩地的绝密智慧。
三摩地是一切灵性实践的目标,
它指的是与源头的合一,
是关于自我本质的终极实相。
这个本质超越了一切受限的头脑活动,
因此也无法被这个头脑所认识。
这个静止的本质,
无法通过任何运动来达到。
要了悟这个超越了一切思想的宁静,
就要放下对于任何思想或者觉受的兴趣,
放下任何偏好,
任何头脑或者感官编织的现象,
安住在纯粹的觉知之中。
在每一个当下
都存在着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不断变化的现象维度
和躲在现象背后的,恒常的维度。
思想和觉受
组成了一个现象不断变化的场域。
而恒常不变的
是对这个变化的场域的觉知。
我们习惯于沉浸在变化的场域中,
注意力被锁定在事物上面,
以至于完全忽略了觉知,那个恒常的维度。
因此,我们的探索始于
对觉知本身的觉知,
对意识本身的意识。
让我们无法长期处于
觉知之中的原因,
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培养出
足够的专注力与平等心
安住在觉知当中。
我们对舒适的感受上瘾,
我们受限的头脑总是想要
从觉知的习练中逃跑,
它觉得这个习练让它不适
于是会制造各种各样的
障碍和干扰。
两个最主要的障碍
使得我们完全认同于小我的幻象,
身体总想要舒适
和头脑总想要知道。
如果我们不停寻找身体舒适的感受,
不停寻找头脑层面的
概念上的知道,
就永远无法超越
这个受限的身体和头脑。
我们就像被圈养的动物,
无意识地追求快感,逃避痛苦,
无止尽地对外在刺激作出习惯性的反应,
无止尽地行动,
以至于觉察不到那个静止的,存在的维度。
全然地觉察,
觉察当下的一切,
不经由自我的选择,不经由任何概念,
不试图去控制、影响、改变当下,
不带任何来自这颗
受限的头脑的滤镜,
也就是不带取舍,安住当下。
不对当下作任何取舍,
也就没有一个作取舍的“我”。
每一次无意识的头脑活动,
甚至那些最微小的活动,
都源自这个自我结构
的限制和过滤。
这条道路通向的是
这个从不间断的头脑漩涡的止息,
从而看清自我的每个层次都是空性。
我怎样才能放下一切行动,
怎样才能放下一切的头脑活动?
仔细听,这是一个悖论。
受限的头脑听到这个问题,
就想要知道该怎样做,
但是它根本无法通过这个受限的头脑做到。
头脑会在任何想要到达静止的企图中失败,
因为头脑就是运动。
头脑本身就是运动,
它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行动过程。
我们必须从行动模式
切换到存在的模式。
你所以为的那个“我”
就是永不停歇的一串行动,
一堆旧有的习性模式。
这个“我”必须死去。
想要了悟三摩地,
自我病态的模式必须止息。
让它一点点地沉淀消失…
灵性导师们给出了
到达三摩地的直接方式,
静止并觉知。
静止,以觉知到不变的真我,
也就是超越了你的名字和形式的原初意识。
静止,以觉知到你作为神的存在。
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那个静止的究竟是什么?
一个人的肉体显然不可能
彻底静止,
因为它受限于时空之中。
而时空本身就是运动。
时空就是思想,
宇宙就是非个体化、普遍的思想,即逻各斯。
赫耳墨斯主义第一原理指出
一切都是思想,宇宙是精神性的。
如果宇宙就是思想,而思想就是运动,
人又怎么可能宁静并觉知呢?
你所处的这个星球,
每小时不仅要自转一千里,
还要绕着太阳公转六万七千里,
同时绕着银河系运动五十万里,
你又如何能够静止不动?
你的心脏在跳动,细胞在你体内运动,
消化系统在工作,大脑不断产生脑电波。
血液在你全身流淌,能量随时都在运动,
你又如何能够静止不动?
当灵性导师们说“静止并觉知”时,
一定是在说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一个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东西,
一个超越了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存在。
“静止”指代的那个东西,
无法在现代的语言系统中被准确表达。
然而在梵语中,
这个瑜伽士们使用的语言中,
有专门的词汇指向这个非二元的存在。
shunyata,常常被翻译为空性,
虚空或者宁静。
它经常与anata,也就是无我,
与对佛性的了悟,
连在一起使用。
宁静,或许是最接近它的英文词汇,
然而宁静并不能准确描述出
这个不属于二元世界的存在。
这个可以被意识到的存在,就是原初的意识,
它超越了静止和运动的二元对立,
超越了时间。
它就是永恒,一切存在的基石。
一切现象背后的本质,
它从不改变。
事实上,它超越了变化与不变的二元对立。
当了悟了这个我们的真实本质,
就会发现,
静止与运动,宁静与喧闹,
只是头脑制造出来的对立,它们本来就不存在。
一切的现象,都已然包含在了
这个原初的意识中,
静止,与这个世界的变化,并无差异。
静止,并觉知着,
活动,并觉知着。
一切都是空性在起舞。
这不是哲学,
而是完全不同的
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事实上,它是彻底放弃接入世界的接口,
放弃自我结构这个安全阀门,
不再通过头脑的限定和过滤,
而是去直接经验你的真实本质。
意识到了空性,你就超越了
这个所谓的外在世界,
它已然被包含在了空性之中。
动与不动的二元对立被瓦解了。
意识到三摩地,这个重要的觉醒
只是整个旅程的开始。
帕坦伽利说
瑜伽的所有努力
都是为了止息头脑制造的漩涡,
'Chitta vritti nirodha'。
你也可以说,这是业的止息,
在许多个不同层面上运作的
无意识模式的止息。
当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真实本质,
会暂时停止对身份的认同
和对头脑思想的反应。
就好像拔下了电扇的插头。
拔下插头后,
电扇叶片的惯性
会使它继续旋转,
只要我们不再把插头插回去,
电扇会最终停止运转。
业就只是能量的惯性,
能量倾向于沿着建立好的模式运动。
当意识重新回到这些模式中,
就好像给电扇重新插上了插头。
能量跟随意识,
重新注入这些旧有模式之中。
我们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描述它,
类比于物理学上的惯性定律。
一个运动着的头脑会保持运动,
除非有外力作用在它之上。
在这个被称为宇宙的,
由受限的头脑组成的矩阵中,
能量和思想循环往复,
就好像在一个连续体中运行的分形迷宫,
运行在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次上,
无休止地分叉,无休止地蔓延。
一切灵性实践,
就是用来干预头脑运动的外力,
让注入限制性模式中的
能量转向的意识。
你需要有足够的意愿,去改变你的生活。
有些人可以完成
这个世界上一切类型的冥想,
然而如果还是活在旧有的模式中,
旧有的习性中,
那么来自过去的制约依然还在。
我们无意识的深层次动机
必须被发掘出来并且直接面对。
如果通过长期的决心和毅力,
我们不再给这个头脑风扇插电,
那么一切细微的头脑活动,
一切心理状态就会止息。
一个不可思议的寂静,
将从自我结构的限制中诞生。
每当我们对任何头脑制造的偏好
产生认同或者起反应,
就会重新接入电扇的插头。
越是长时间地处于存粹的觉知中,
就有越多的业,越多的心理印记被净化。
电扇就会运转得越慢,
这个称为“人”的容器,
会更多地对意识变得透明,
更多地从自我的制约中得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