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今天和往常來點不一樣的
我不打算做個很正式的簡報,而是透過聊天的方式.....
同時我們會單純地看到很多圖片
這些圖片都是「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真實場景
希望你們會喜歡
我會持續用這些顯示在那邊螢幕上其怪的圖片來
吸引你們的注意力
我想,就先從大架構開始談起
然後請John 回到台上,這樣我們可以較為互動的方式討論
多一點的思考及發問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
為什麼要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
這問題的答案....你可以說是
我應該是瘋了吧
才會有這個異想天開的構想
這得回溯到我的成長背景
及驅使我的動力。這一切得從我青少年時代說起
然後到我成年的時候,才去真正的建構這些東西
我小時候相當富有創意,也讀很多書。從電子產品開始切入
當我很年輕的時候,接著踏入電腦程式設計
從很小時,我就愛嘗試自己動手做東西
尤其沉迷在把東西開解後再進行組裝
只要任何手工或可以完成的
不管是木工,電子或金屬類的東西,我都愛
舉例來說,我的臥室,像是第二人生一樣
所有小孩在青少年時代都有自己的房間,一個可以避難的地方
但我想要一個可以往上開啟而不是單純旋轉開啟的門
像"星際爭霸戰"一樣,那有多酷!
我覺得這點子太棒了,所以我爬到天花板
鑿開支撐用的托梁(我爸媽應該快瘋了吧!)
把門從天花板往上拉
我也改了車庫的門
它可以穿過閣樓向上開啟
不難想像我花了多少時間做這些改造
和使我父母不高興
最令我不解的是,身為一個人
明明有很多我們喜歡做的事的點子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實際能做到事卻少又少
既不能湊齊所需材料
更遑論將腦海中的設計藍圖
變成具體執行的步驟
至於我,隨著網路逐漸普及
除了從事電腦程式設計的工作外
也想著如何利用網路及電腦
著手自行創業
突然有天靈光一閃
我最想在網路及電腦上做的事情
就是透過網路及電腦
去模擬創造一個虛擬世界, 這個世界不但有新的物理法則
也改變了萬事萬物的定律
就像是原子可以重組成新分子的概念
利用電腦建構這樣一個虛擬世界的想法
對我來說實在太誘人了
我只是想要一個地方能讓我自由創造
我相信現在你們了解了
"第二人生"的源起,這非常重要
普遍來說,網路科技的應用已提供一個
嶄新的創造及設計發展的平台
這是人類發展的一大突破
科技的應用使我們能夠建立
一個交流分享和社交的方式
而我相信,"第二人生"或其他虛擬世界
可說是目前網路科技應用的極致
換個角度來看
好比外太空
如果將虛擬的世界和宇宙空間結合
這很有趣,我想多談一些
試想如果你能進入外太空,那有多酷!
很多電影情節,很多小孩
多多少少都夢想過,這是為什麼呢?
停下來想想看, 為什麼人這麼想呢?
為什麼人類會想進入外太空呢?
原因很多, 正如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
進入外太空幾乎是人類共同的夢想
原因之一是當你進到太空中人生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
在某些面向來看,你在那個旅途中變成另外一個人
離開你所熟悉的環境
你的一切無可避免地都將改變
當你進入這個探索後你將無可避免的,無可復原的徹底改變
第二個原因是那種身歷其境的感覺
如果你走得夠遠,你會發現
你不知道你下一步會遇到什麼
一旦進入外太空
所有事情和這裡都不一樣
和我們所熟悉的地球完全不同
在這裡凡事都有可能
就是這種感覺,人們發展這一個概念
擁有有新的身份,進入新的地方,創造新的可能
我相信如果你真的坐下來認真思考
這虛擬世界
有著更多的電腦科技
實際上就像是
更真實的太空歷險
虛擬世界就像外太空一樣
可以重新改變自己
讓任何事都變得可能
說到規模
若拿外太空和第二人生相比,很多人不了解
這就好比90年代初期的網路
事實上,第二人生就像當時的網路一樣
讓人興奮不已
任何新的概念都容易引起話題
但一段時間過後,失望感油然而生
並且大家會認為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行
第二人生經歷過的所有事情
其他虛擬世界經歷過的,都和90年代網路萌芽時一樣
我們都玩過一種遊戲,隨便找一篇文章
把裡頭"網站"替換成"第二人生"
把"網路"替換成"虛擬實境"
結果發現
原先文章想表達的內容並不因此有所改變
再談到規模,"第二人生"目前由2萬個CPU來運作
意思是由2萬台電腦
透過三個中心相互連接
來模擬這個虛擬世界和自己的虛擬空間
在這裡每天平圴有25萬人駐足
上線人數相當於一個小型城市的人口規模
而這虛擬空間大約是舊金山的10倍大
而且用同樣的密度建造的
現在你可以想像它的規模,但同時它拓展的速度也很快
伺服器大約以每個月5%的速率持續擴充
當然, 這在實體世界無法想像
網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
一日千里的速度飛快成長
但要維持爆炸性成長的動能
取決於包羅萬象,多采多姿的內容
我覺得內容是關鍵
它是創造無限可能的關鍵
這在虛擬世界尤其如此
人其實很敏感的
初次接觸的剎那
就知道結果了
今天的第二人生雖然僅是這2萬台機器
它卻包含了1億個,由使用者開發出來的創意
這些創意可能像是這樣
同時可能有數仟萬人在想同樣的事
而僅僅以簡單的帳號及密碼,就能連結所有的人
虛擬世界的規模之大超乎你的想像
帶來的影響絕不可小覷
拿"魔獸世界"來說
約4片DVD的大小
而第二人生,則約有100TB由使用者建立資料的容量
整整比魔獸世界大了25,000倍
同樣地,拿網路和"美國線上"來說
在當時"美國線上"的聊天室或其他內容
和第二人生是很不一樣的
因為現在人們可以做的事情
種類之繁多令人眼花撩亂
最後一個想法,也可以說是事實
無論第二人生未來走向為何
虛擬世界的功能要比網路本身重要得多
我可以證明這兩個論點
一般而言,我們使用網路是為了組織,交換
創造及消化各類資訊
這好比Irene剛談到的,我們使用Google 來搜尋資訊
試著想像這世界係由訊息組成
我們所交流, 所經歷的每件事
就像是遊蕩在資訊大海中
只是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互動
網路用內容和影像呈現它要表達的訊息
網路的拓樸結構,地理結構是構成文對文連接最重要的部份
這也是組織資訊的一種方式
但在虛擬世界裡有另外二種方式
這也顯示為何虛擬世界是如此不同
且遠比和網路互動來得重要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如我之前提過的
虛擬世界的第一個不同
是它利用具強烈代表性的符號
具體呈現要表達的訊息
這在實體世界很難做到
比方說,椅子的英文拼音是CHAIR
而這圖案是全球通用的符號
所有人一看就知道,不需要任何的解釋
我先給你看圖案
和一張寫上"椅子"的紙
這已經使你印象深刻,你再試試看
幾天之後當我們再談起"椅子", 你會記得更牢
所以利用符號,利用記憶中的符號
利用這些充斥於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符號
能使得記憶,傳輸和處理數據
發揮和激盪出最大效益
因此虛擬的網路環境絶對是
幫助我們處理和體驗訊息最好的方法
雖然3D影像技術已經被談論將近20年了
但它所帶來的逼真虛擬實境
至今依然令人驚奇
第二個原因,可能沒那麼明顯
我們在創造,消化以及探索資訊的過程中
虛擬世界所隱含固有的社群經驗
不論何時何地,一定有人和你同時上線
人類是群居動物,必須要經由協助
我們需要與別人分享,互動來處理資訊
這很重要,你不能逃脫這個模式
當你上"亞馬遜"網站試著找一台數位相機
你可能發現同時有5000人在線上,也在這網站上
但你無法和他們交談
你無法和這群和你同樣在瀏覽著數位相機的人
並且問他們
"你有看過這款嗎?我想買耶!"
這種互動的經驗,簡單來說,像是一起逛街
是一種人與人間的交流
我們需要與人分享
所以第二點是, 我們與生俱來就和別人一起體驗資訊
或者想要一起體驗
基本上來說很難, 有點像是
我們要用這個科技把我們聯繫在一起的趨勢
而我想, 此外, 應該在下個十年左右
這些虛擬世界將會變成最頻繁的方式
就像是我們使用網路,你們也會
肩並肩,一起處理資訊
舉一個極為貼切的例子:為印度畫地圖
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能包含和現實世界的人交談
詢問相關建議,而非給予
技巧性的組織一個地圖的所有可能的方法
我認為這又是另外一個重點
我想不管這些事情怎麼去發展
不管是「第二人生」或其更寬更廣的衍生
都在全世界各個角落有著不同面向的發展
這正是我們要看網路使用的目的
和所有流量及各個獨一無二的使用者
因此網路中每組書目的文字及圖像的資訊
將會成為處理資訊的一部分或一個工具
但這種模式大部分會發生在網路這種環境裡
這一個好的想法,
就讓我停在這然後把約翰帶回來
或許我們可以有一個更長的談話
謝謝。約翰,這樣很棒。
(掌聲)
約翰●哈根培力(以下簡稱JH):為什麼是創造力創造了"第二人生"
而非烏托邦??
舉一個例子來說,在19世紀
為數可觀的文學作品想像另一個替代的世界
單純都是烏托邦
菲利浦●羅斯德(以下簡稱PR):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棒很深的問題
虛擬世界難道都像烏托邦一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於
網路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很深刻的例子
甚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這一個無窮的機會
只會在一個環境下發生
一個發自於底層自由的環境
在每一個獨立個體,在每一層樂高積木下
虛擬世界也因而建立
我常常要求說,你必須要擁有這些程度的自由
你想知道,是否存在類似烏托邦
或是有類似於烏托邦趨勢
並且在一個龐大的架構下建立的「第二人生」
這些由上而下的框架會漸漸地違背大家
即使你當初立意良善的建造
另外,在一個受到控制下的人類社會
當你設立出一系列規則
新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或是一個新的都市規劃等
這些東西在過育歷史上從未被料到
我常常笑著說,"The Mall of America"
就像是一大件經由統一設計規劃
已經建造完成的建築物
JH:克林姆林宮很大
PR:沒錯,整體上很大
JH:告訴我你當初是怎麼做出來的
在第二人生裡面你很篤定人們喜歡使用
當人們要製造呈現在虛擬世界的自己或是利用在溝通上面
但結果經由一些人使用後又完全對這些東西沒興趣
同時列出一些你當初沒有想到
但又有許多人很需要的東西
PR:我相信我可以找到許多關於這兩個問題的例子
舉一個在第二人生我做的東西當中我最喜歡的東西當例子
我對這樣東西充滿熱情
這個東西讓我們可以走向前靠近任何一個人
藉此可以擁有一個更私密的對談
但這又不像是即時通訊,因為你必須要先向對方示好
這就像進行一個私人的談話
那是一個資料驅動的設計
我想像這會是一個極為棒的想法
但他從未被實際運用
現在整個功能已被停用
我們終於放棄它,把它從原始碼中抽了出來
另外一個廣泛的例子
一個有輒烏托邦概念的點子
第二人生原本只有16組模擬器。現在他擴到了兩萬組
在只有16組模擬器的時代裡
它的規模就像這座大學校園
我們還規劃了夜店
並且放了讓大家可以跳舞的迪斯可
另外還有一個可以讓你和別人拿槍單挑的地方
還有另一個地方有著又長又寬的走道,有點像是康尼島
我們針對每一區大致上作了規劃,當然
人們也可以隨心所欲的在任何地方大興土木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想法
分區規劃的想法一剛開始
是全盤的被忽略的
最後我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一手打造這個分區的概念
說實在的兩個月的時間不是很長,就像是第二人生的時間一樣
我記得第二人生的使用者
這位居民向我想買下迪斯可的意願
他們想要買下那塊土地然後在摧毀再建
然後蓋一些房子在那邊。
轉交產權給他們
然後他們在摧毀整棟建築物
我這麼舉例只想讓你知道
你永遠不能預期即將要發生的事情
當其他人建造一些很受歡迎建築物的時候
JH:CBGB酒吧(被公認是龐克音樂的誕生地)最終還是不敵關門大吉的命運
PR:沒錯!在網路時間上它只關門一天
來舉個例子:懷孕
你可以在第二人生裡面生小來
這些可以藉由第二人生裡面的一些工具
這些懷孕生子的概念
在公司層面的第二人生平台,在蘭登實驗室
第二人生裡面沒有遊戲成分在
我們完全沒有想要有整個生小孩過程的嘗試
因此我們轉向放一些烏托邦概念進去
也因如此,我們不可能有生小孩的過程
也就是讓兩個虛擬人結合或是其它的
但是人們添加了擁有小嬰兒並照顧他的能力
當作一個付費的第二人生擴充功能
我覺得這是一個令人讚嘆的點子
整個消費上的制度和想法
當然經濟消費的另外一個想法
我在這裡不多做說明,因為他是一個棘手的制度
當人在這個世界上被賦予創造的能力
其中有兩樣事情他們想要
其中一個是對他們創造的東西有合理的所有權
另外一個是
雖然這可能不是一定會發生,但有時候
他們會想要隨時買賣創造出來的東西
作為一個維持他們生活的依據
不管事在網路或是第二人生這兩條準則都適用
也因此經濟活動的存在很關鍵
JH:有觀眾要問菲利浦●羅斯德問題的嗎?那邊那位
觀眾:據我觀察,擬向其中一位虛擬人物
JH:這位觀眾所做的觀察,菲利浦被說像是一個
在第二人生的虛擬人物
先讓飛利浦回答,等會再讓你問完問題
PR:但我和我的西你人物完全不像阿
(笑)
在座各位有誰知道我的虛擬人物長怎樣?
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吧
JH:你是不是會用別人的人物改造成自己的?
PR:不我不會。但我同事做了一個很炫的人物
我曾經用了一段時間的女性人物
但我的人物是一位穿著長布褲的男生
比我現在頭髮還尖刺的橙色刺蝟頭
並留著絡腮鬍。像是一位村民
哇真酷
JH:你的問題是
(聲音太小聽不見)
JH:問題是這樣的,就是說第二人生好像少了點文化元素
他好像並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化
像是世界上的文化差異性
好像並沒有在第二人生裡面出現
PR:首先
第二人生的成立只有短短幾年
所以我們看到的這些部分有點類似於在這社會中出現的
人類行為的演化
對於第二人生比較合理的說法我想
他在文化的角度來說比較像是西部大拓荒而非羅馬
文化之間細微的演變
正在以相較於現實世界10倍的速度進化著的
一個環境。當你走進一家酒吧
有6成5的人不是住在美國
事實上他們也說著各種不同的語言
在第二人生裡面賺錢的一個方法是
做出一個可以嵌入每一個虛擬人物的體中翻譯工具
基本上這工具會這麼運作:一個彈跳的視窗出現
讓你可以使用GOOGLE或是Babelfish(一個翻譯系統)
或是像那種線上翻譯系統的逐字翻譯
翻譯口語對談。抱歉,應該說是兩個人的文字對談
文化大熔爐的多元文化現象
正在第二人生進行著
這和現實生活世界有著
我們達成非凡的成就一樣
所以我認為文化的問題終究會出現
但我們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自然的等待文化發展
JH:還有任何問題嗎?那邊
觀眾:想詢問第二人生裡的人口資料
JH:第二人生裡的一些人口資料?
PR:所以問題是有關於人口資料
在第二人生裡面平均年齡大約是32歲
但是,使用率會隨著
使用者生理的年齡增加而急遽增加。所當你從30歲到60歲
有許多60多歲的人在使用第二人生
會均勻的分布沒有任何顯著的峰值
當你從30歲長到60歲
使用率,也就是每週使用的時間會增加四成
沒有很多人有著第二人生是個線上遊戲的錯誤認知
有些線上遊戲很難讓人感到很有吸引力的
我是以很廣泛的角度去討論的
網路遊戲缺乏吸引力的原因在於
因為線上遊戲的繪圖並沒有辦法比擬
那些很精緻的畫質
舉例來說線上遊戲的畫質沒有像
畫面經過優化的俠盜獵車手這一款遊戲來得好
平均年齡32歲
百分之65的使用者不是來自於美國
而是廣泛分布在不同的國家
使用者來自於可說是在第二人生理各個不同的國家
主要來自於英國和歐洲
那兩個地區加起來就超過5成5
從心理角度來觀察
舉性別比例來說。在第二人生裡面男女比例大概都差不多
也就是大約百分之45的女性正在使用第二人生
女性使用第二人生的時間
大概會比男性多了30-40%
意思是說男性的註冊人數較女性來的多
並且女性使用者教會留下來使用
這也是另一個
以心理度來看的人口資料。在第二人生裡面的人
和你想像中的會有很顯著的差異
當你進去並和他們面對面交談你就會得到這些資料
我很確定你這麼做就可以得到這些資料
但若不是一群程式設計者
要統計這些人口資料是很難的
如果要給一個較具體的概念,我會這麼說:
記不記得當人們當初碰觸到EBAY拍賣第一年的時候
就像這樣。換句話說,第一批使用者
他們很具有創造力,很具有企業的精神
目前約有5萬5千人有正的資金收入
他們正靠著他們在第二人生裡的活動
賺著真實世界的錢。擁有創造力,
建造出一個很新潮的建築物、經營自己的事業
就是這樣!
JH:試著形容一下很有創意
在年輕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時候的自己
我的問題是說,你很難聽到別人
形容自己很有創意
我懷疑那些形容自己很有創意的人很有可能分數都拿C
並且花很多時間在自己的房間裡。這有可能嗎?
(笑)
PR:好玩的是我曾經也是個分數拿C的學生
當我唸到大學主修物理
然後,這很可笑我知道
我那時候有點叛逆。但我常常閱讀
我那時候身性害羞,雖然現在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
也經歷過常常在搬家的時候
所以我可以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
當然這也幫助我探索自己真正喜愛的事物
JH:哦,所以你現在正過著第五人生是吧?
PR:哈,可能是吧
你剛說的沒錯,我不是很執著於分數的那種人
不是那種分數都拿A的人
但當我進大學讀書後
擁有有別以往不同的社交經驗
同時也認識的5.6位死黨
大家一起念物理,一起競爭
然後我的分數才拿A。但你沒錯,我不是為很好的學生
JH:最後一個問題。邊
觀眾:在小冊子裡面有一段陳述...
JH:菲利浦你在重新產觸一下這段好嗎?
PR:沒問題,我再重新說明一遍
所以你提到說在小冊子裡面的某一段敘述
就是我們可能比較傾向於數位的世界而非真實的世界
起因於數位身分相較於真實身分較彈性較易管理
同時在人類的世界有許多東西和經驗
將會被移轉到數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事實
一個恐怖的改變及分裂
我想你是想問我對於這個改變的想法?我怎麼去
JH:你要怎麼回應這些認為這些改變很恐怖的人?
觀眾:如果有人和你說,我覺得這個改變很煩
底的回答會和他一樣嗎?
PR:關於這個問題
第一,這惱人的程度就像網路和電力一樣
就是說,這是一個很劇烈無可避免的改變
所以沒有任何的政治力
來阻止或減緩這一系列用來連結我們
科技的改變
因為人個基本的動力:
創造力和企業家精神是用來
和網路一樣的驅使這一虛擬世界。
所以這些改變我相信是一個劇烈性的改變
很顯然地,我對於這些改驗抱持著一種樂觀的態度
但我認為身為一個旁觀者,大部分的旁觀者
和當事者分離,從旁觀的角度觀察
必須要藉由經濟的力量
的資料來做出結論
這些改變必然是個巨變
這些有關於我們的生活及行為模式的改變
將會是很劇烈地
同時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分
我不相信我們可以逃避這些改變
一般談論到這個
在虛擬世界中存在並且正在挑戰面對的改變
在虛擬世界裡面能夠存活,有一個好的生活
都是一個挑戰因為文化的多性
因為語言
因為一個類似於跳蚤市場的天性。如果可以,現今的虛擬世界
在面對這麼多挑戰當中,我們必須要多面向的強化自己
我們必須回會包容
並且相較於典型的生活
要更聰明更具有創造力
我認為這些在虛擬世界中也是適用的
這些無可避免的改變雖恐怖
但終究是往好的方向走
一個可以安全度過的好方法
這我可能和其他講者一致
就是準備好一竊,繫好安全帶
因為重大的改變正要發生。將會有一系列的改變
JH:謝謝你菲利浦●羅斯德,
(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