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想换一种方式来做这个演讲
我不想很正式地站在这里讲,而是通过聊天
同时,给大家看一些图片
都是截自“第二人生”的很逼真的生活场景
所以,希望你们能喜欢
同时,我也会尽量把大家的注意力
从这些奇特图片上吸引过来
我想先谈一下关于这个(第二人生)的大的构想
然后我会请约翰回来,这样我们可以更加互动的交谈、
思考和提问
我想大家关心的第一个问题会是:
为何要建立一个虚拟世界呢?
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源于
我自己--一个疯狂到了一定程度
来发起这个项目的人
先介绍一下我个人的背景资料
以及那些从小到大
真正触动我去尝试创立这个项目的因素
我是个读书很多,很有创造力的孩子,最初迷上了电子设备
随后是电脑编程,那时我年龄还很小。
我总是尝试去动手做东西
沉迷于拆装物件
以及任何手工可以完成的,用木头
电子器件、金属等物品做的东西
举个例子:我有一间卧室(这很有第二人生的感觉)
大家知道,每个十几岁的孩子,都拥有自己栖身的卧室
但是我想让卧室门能够像《星际旅行》中一样
上升开启而不是正常打开,我觉得那将会很酷
因此我爬上天花板
穿过天花板搁栅,(这让我父母很生气)
把门拉了上来
我把一个车库的开门机器放在阁楼上
可以把门竖着拉上来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花费了我多少时间来改造这间房屋
还要平息父母的不满
这件事情对我启发最深的是:人们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有层出不穷的好想法
然而在真实的世界里,又通常无法真正实现
既无法凑齐所需的材料
也无法在实际执行阶段
来按照你脑海中的设计图来建造它
因此对于我来讲,互联网时代来临的时候
我正在编写电脑程序
努力运作我的小公司
我想应该通过互联网和电脑来做些事情
后来灵光一现,想到人们真正想使用
互联网和电脑来做的事情
是通过互联网和电脑
来模拟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重构了物理的法则
和世上万物相互联系的规则
也包括原子的概念和建筑的方法
一切都在电脑中实现,我们都可以进入那个世界,并创造一些东西
因此,这对于我来说相当诱人
我只想要有一个地方来供人们建设和创造
所以,我想你们都了解了“第二人生”
的来龙去脉,我认为这非常重要
我还认为,更普遍的来讲,作为创意和设计的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大趋势
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一般来说,技术只是用来让我们
一边创造,一边去交流和分享
我认为,“第二人生”乃至虚拟世界
代表了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最高水准
想象一下宇宙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将虚拟世界和宇宙空间联系起来
这点比较有趣,值得花时间讨论一下
如果你向往太空
很多的电影,很多的孩子
都梦想着遨游太空。为什么?
停下来反思一下,为什么大家都那样幻想?
为什么我们人类想要那么做?
我觉得原因有很多。正如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
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梦想
如果你进入太空,你将可能重新开始
你会变成另一个人
把你所了解的社会和生活都忘掉
旅程开始之后,你将不可避免的改变自己
而且这改变是不可逆的
另一个原因是那种真实的感觉
如果你旅行的足够远,你会发现
自己一旦到达太空中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那种不一样的感觉
与在地球上看到的完全不同
凡事皆有可能
因此,我们渴望着创造一个新的身份
生活在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我想,如果你真正坐下来想一想
虚拟世界,伴随着越来越先进的电脑技术
我们将走向何方,
它意味着空间探索
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如同太空,我们也能被虚拟世界所打动,
它们让我们重生自我,它们无所不包
蕴含无限可能
给大家一个规模的概念
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这就像是
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互联网
事实上,“第二人生”虚拟世界更像是“90年代早期互联网”
让所有人兴奋不已
每出现一个新概念,总有很多炒作和卖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狂热之后变成绝望
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情没有可能
“第二人生”,甚至更广义上的虚拟世界
现在的处境,早在90年代初期就出现过。
我们在办公室总做一个游戏,拿任何一篇文章
在里面找到“第二人生”替换为“网络”
找到“虚拟现实”并替换为“互联网”
你会发现完全相同的文章
在不同的时代被人们冠以不同的内容
我来给你一个规模的概念,“第二人生”目前由20000个CPU来运作
这相当于当前20000台电脑
通过三个中心相互连接
来模拟这个虚拟空间。并且在虚拟空间内部
每天有25万个人在畅游其中
在线的人数相当于一座小城市的人口
虚拟空间本身大约是旧金山的10倍大小
并且以同样的密度构造
这是它的规模。现在,这个虚拟空间正在快速扩张
服务器的数量每个月增长5%左右
当然,与真实世界迥然不同的是
所有的一切都像互联网一样
扩张的非常快,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因此,这样的空间探索
与“第二人生”里面的内容相匹配
并且我认为"内容"是关键
对于虚拟世界来说最重要的是
去创造一个无限可能的空间
人类对此非常敏感
当你看到它时,你就会明白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情
你也知道什么时候又不可以
今天的“第二人生”是这样的20000台机器
以及用户创造的1亿个物件所构成
一个物件就像是这样的东西,可能是互动性的
上千万种物件总在运转
它们内涵代码
从数量上来看它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世界了
这个规模很重要
如果任何人在玩"魔兽世界"之类的游戏
魔兽世界的容量也就是4张DVD大小
相比较而言,“第二人生”拥有大约10万个G
的用户数据,这让它会(比魔兽世界)大25000倍
如果拿互联网与美国在线相比
那时AOL的聊天室及其内容
与发生在这里的事情是非常不同的
因为人们可以做的事情
规模之庞大令人匪夷所思
最后一个主要的想法:几乎千真万确的
无论这个东西向着什么方向发展
虚拟世界的功能要比网络本身重要很多
下面我来做两个证明
笼统的来讲,我们使用网络是为了组织、交换
创造和使用信息
就像Irene谈到Google是数据驱动的一样
我认为世界是信息构成的
和我们互动的一切,经历的所有东西
就像航行在一片信息的海洋
只是以不同方式交流而已
网络将信息以文本和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
网络的拓扑结构、地理构成大都是文本到文本的链接
这是组织信息的一种方式
不过在虚拟世界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有非常重要的两种
比我们在网络中的方式更好
第一点是
虚拟世界的第一点不同就是
在虚拟世界中展现给你的信息
运用了最强大的视觉符号
这是人类世界最直观的东西
下面举个例子,C-H-A-I-R是一个英文单词,
但是一张椅子的图片是一个世界通用符号
所有人都知道它意味着什么。无需解释
如果给你这幅图片,和一张“C-H-A-I-R”的纸
图片的印象更加深刻
可以做一些测试
几天之后谈论起“椅子”,你会记得更牢
因此当使用记忆中的“符号”来组织信息时
那些生活中最常见的符号
会让你最大限度的兴奋、激动
并能够更好的回忆、传递和处理数据。
所以虚拟世界是我们对信息进行基本的
组织和体验的最佳方式
而且我认为有些事情人们已经讨论了20年
大家知道,3D,那些对我们来说
神奇而重要的仿真环境。
那么第二个因素,我认为这点不那么显而易见
就是在虚拟世界里创造、使用和探索信息的经历
本质上隐藏在社交活动中
你总是与其他人在一起
作为人类,我们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或者得益于,
享受着别人提供的信息
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基本的,没人可以例外
当你在“亚马逊”上寻找数码相机或其他什么商品时,
当你在网站上时,你与其他5000个人在一起
但是你不能跟他们交谈
你不能就这样冲着别人
和你一起数码相机的人,问道
“喂,你看上哪款了?我想买一台。”
这种经历就像是一起逛街,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这就说明了作为社会性生物
我们喜欢如何体验信息
因此,第二个因素,即我们一同体验信息
或希望一同体验信息
对于我们将要在哪里运用技术手段
开展人际互联的基本趋势非常关键
因此我再一次认为,也许在未来十年
就像人类使用互联网的电子设备一样,如果你愿意
与他人一起使用信息,虚拟世界将成为
你最常用的方式
大家知道,制作印度的地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工作过程中需要实时跟其他人讨论
寻求建议,而不是任何其他的方式
自己独立去画一张地图
因此我认为这就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我认为不管第二人生走到哪里
不管它是“第二人生”或是以后出现的技术
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出现的,更广义的东西
这是我们将看到互联网所能做的事情
也是全部流量和所有用户将要寻找的未来
这样互联网和它参考书目式的文本以及图形化的信息将变成一种工具
或信息使用模式的一部分
不过模式本身将很大程度上在这种环境(即“第二人生”)下运作
很大胆的想法,不过我认为非常值得支持
那么让我暂停一下并请约翰回来
可能我们会进行一次更长的对话
谢谢,约翰,非常精彩
(鼓掌)
约翰:为什么创造出“第二人生”?你的动力是什么?
难道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冲动么?
就像是19世纪
任何憧憬另一种世界的文艺作品
都很明显是在描绘乌托邦
菲利普:我觉得很好,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嗯。
虚拟世界是否可能成为一个乌托邦,我想从一个角度说明
就是否定的,我认为原因是由于
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网络本身是自下而上的构成的
无限可能性的想法,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魅力
只会发生在一种环境里
那就是你确信在这种环境里存在一种最基本的
在个人层面、由下而上的自由
只要你愿意,就能创建虚拟世界
你必须拥有那种程度的自由,因此我经常被问到,
是否存在一种乌托邦
或者“第二人生”是否有乌托邦式或类似的倾向,
这样你就将创造一个具有宏伟的乌托邦计划的世界?
那些自上而下的计划将疏远每个人
即使在你创建它们的时候你的初衷是很好的
另外,人类社会在被控制的时候
在你设置了一系列宏伟的规则和计划的时候
这种人类交互,或城市布局的新方式,或不管什么东西
绝对不会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我常常嘲笑——美国购物中心
那就像一块最大的中央式设计
建筑物
约翰:克里姆林宫就是相当巨大的
菲利普:是的,克里姆林宫。非常正确,那很复杂
约翰:给我讲一个关于你最初在
“第二人生”中创造的一件工具吧,你确信人们会使用它
创造“阿凡达”(在线角色)的工具
或人们实际上会说,不,我对这个工具一点都不感兴趣
然后再告诉我一个开始时并不存在
但是人们突然开始需要的东西
菲利普:我相信这两个问题我可以想到很多例子
讲一个我最中意的工具。我把它嵌入了“第二人生”
我真的对它充满了热情
这是一种走近某人并且跟他进行
更为私人的谈话的功能
但是这并不是即时通讯,因为你必须要跟别人先交朋友
就是这样一个想法,你能进行一次小小的私人谈话
这是一个由数据驱动的设计的例子
我觉得从我的角度看来,这是个很好的想法
但是它完全没有人用,我们最终
我们现在把这项功能关掉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我们最后放弃了,把这段代码剔除掉了。
但是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更普遍的例证
它跟乌托邦的想法非常相关
“第二人生”最初有16个模拟器。现在有20000个
当只有16个模拟器的时候
它仅仅有这个校园那么大
然后我们把它分区:我们设了一个夜总会
设了一个用来跳舞的迪斯科舞池
然后我们设了一个区域,如果你愿意,就可以在这里进行枪战
还有另外一个像木板路一样的区域,有点类似康尼岛
我们制定了分区
人们可以在“第二人生”里四处建设
从一开始最让人激动的就是
我们引入的这种最基本的分区的概念
立刻被彻底的忽视了
整个事情发生的两个月里
即使是“第二人生”时间,这也确实是很短的一段日子
我还记得那些使用“第二人生”的用户们
那些“居民们”找到我说,“我们想买下迪斯科舞厅
我们想买下这个岛屿,把它夷平
然后在上面盖房子。于是我就卖给了他们
这意味着,我们交换了所有权,他们有一大帮人
并且拆掉了整个建筑
我记得这是个很生动的事实,很能说明问题
你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
当你想到人们建造的那些流行事物
约翰:CBGBs(一个音乐俱乐部)不得不被永久的关闭。这是规律
菲利普:确实是这样。但是它基本上是在互联网时间的第一天关闭的。
大家知道,举个例子,怀孕
在“第二人生”里,你可以抚养孩子
它完全是运用“第二人生”里内嵌的一些工具来完成的
因此原来固有的怀孕和抚养孩子的概念
“第二人生”,处于一个平台层面和一个公司层面——即“林登实验室”
它无论如何都没有游戏的属性
没有任何去创造经历的企图
去让它变得更乌托邦一些
那么当然,我们从来不会加入抚养孩子或让两个“阿凡达”
结合的机制,或类似的任何东西
但是作为一种在“第二人生”中可以交易的经历
人们可以去购买“生孩子和抚养孩子的能力”
我的意思是,这是一个在整体经济活动中发生的
非常引人入胜的例子
当然, 这个经济体的存在性是另外一个话题
我没有谈论过这个话题,不过它非常关键
当人们在一个世界里拥有了创造的机会
那他们就真正想去做两件事
一件就是获得他们所创造的物品的公平所有权
第二件是——如果他们喜欢
虽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这样做,人们大都会
希望卖掉他们创造的东西
来获得利益
这在网络上是真理——在“第二人生”中也是
因此“经济”的存在性是很关键的
约翰:有提问的么?就是你了
(听众:嗯,首先我的意见是,你看起来像个游戏角色)
约翰:据观察,有人指责菲利普看起来像一个游戏角色
一个“第二人生”中的“阿凡达”
回应这个质疑,然后我们再听听剩下的问题
菲利普:但我看起来不像我的“阿凡达”
(笑声)
多少人知道我的“阿凡达”长什么样?
可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约翰:你在用其他人“阿凡达”形象吗?
菲利普:不,不,没有。我一个同事有一个非常棒的“阿凡达”
一个女性“阿凡达”替身——我以前曾在一段时间里使用过
不过我的“阿凡达”替身是一个穿着皮裤的家伙
尖尖的头发——比这个还尖,稍微有点桔黄色。
八字胡须,稍微有点像乡下人的角色
所以,很酷
约翰:那么你的问题是?
(听众:[不清楚]。)
约翰:他的问题是,在“第二人生”中出现一种文化微调的缺失
看起来它没有自身的文化背景
而在真实世界中文化间的差异
并没有反映在“第二人生”里面
菲利普:嗯,首先,我们这个东西还很幼稚
所以它只持续运行了几年而已
所以我们看到的和人类社会进化是一样的
那些慢慢出现的社会现象
因此现在有一种对于“第二人生”公正的意见,即
从文明的立场来看,它更像是西部故事,而不是罗马
也就是说,这种创造文明的微妙互动行为的进化
以现实世界10倍的速度发生着
如果你走进“第二人生”的一个酒吧,在这样的环境下
65%的人并不在美国
他们实际上都说着多种多样,不同的语言
实际上,一种在“第二人生”中赚钱方式
就是做那种非常酷的翻译器,你只要把它们拖拽的你的身上
就能跳到你的屏幕上
让你使用Google或Babelfish
或者任何一种在线文本翻译器来进行实时对话翻译
抱歉——我的意思是翻译人们打出来的文字
因此,发生于“第二人生”里的多元文化和
文化熔炉性是非常
了不起的。它比真实的人类社会
更容易实现文化的交融
所以,我觉得文化自身会微调,它会慢慢涌现
不过我们仍然需要几年来等待它的发生
就像你会自然而然的期望它发生一样
约翰:有其他问题么?就是你。
(听众:“第二人生”的人口统计数据是什么样的?)
约翰:人口统计数据是什么样的?
菲利普:嗯,问题是,“第二人生”的人口统计数据
那么,“第二人生”居民的平均年龄是32岁
然而,对“第二人生”的使用急剧增长
就像你的实际年龄的增长一样。所以,如同你从30岁长到60岁
有很多人60岁时在使用“第二人生”
这不是一个陡峭的曲线——它非常非常分散
一个从30岁长到60岁的人,从每周在线时间
增长率为40%,所以——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第二人生”
是某种在线游戏。作为游戏,它没有吸引力——
我只是从广义和批判的角度来讲——
对人们来说,它不如玩在线视频游戏更有吸引力,
因为其图像并不能与游戏相比
我的意思是,那里是有很漂亮的图片
但总体来讲,这些图像与那些你在《侠盗猎车手4》中看到的
经过修饰的图像并不能够相比
所以平均年龄:32。
65%的用户并不是美国人
用户的国家分布极度广泛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第二人生”的用户
其中的优势群体——如果把英国和欧洲算在一起
他们占了“第二人生”55%的用户基础
从消费心态的角度看
哦,还有男女比例:“第二人生”里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所以大概现在在线的45%的用户是女性
基于使用时间来看,女性对“第二人生”的使用
大约比男性要多30%-40%
这意味着更多的男性注册了账号
但更多女性登录并使用“第二人生”
所以,出现了另一个人口统计事实
从消费心态角度看,“第二人生”里的人
与你想象中的可能有显著的不同
当你进入“第二人生”与里面的人谈话、会面,那么我会
鼓励你去发现这一点
这里并不是一堆程序员
这并不容易以人口统计的角度来描述
如果我必须勾画出一个整体画卷,我会说,请想想
在eBay出现的最初几年里,谁是真正去逛eBay的人?
可能有一点点像这个:换句话说,那些早期应用者
他们是富有创造力的。他们是具有企业家式的开拓精神的
许多人——迄今为止大概55000人——是赚钱的
他们正在赚钱——我的意思是,真金白银
从他们在“第二人生”里所做的事情中赚钱,所以这是非常有建设性
非常有创造性、建设性的事情,创建你自己的事业
的方向。这就是“第二人生”
约翰:菲利普,你将自己描述成为从小就
喜欢去创造一些事物的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人
我的意思是,你很少听到人们把自己
说成是真正具有创造力的
我怀疑这只是一个在自己房间花费了很多时间的
成绩为C的学生的一种委婉的说辞,有这种可能么?
(笑声)
菲利普:我是——我有时成绩是C。你知道,这很有趣
当我读大学时——我学习的是物理学
我真的——这很有趣,
因为确切的来讲我是个不善交际的孩子,我总是在读书
我很害羞,我看起来不像现在这样,我很腼腆
到过很多个城市——也有这种经历
所以我觉得我是生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
而且很明显,这有助于你专注于你真正的兴趣
约翰:所以在这点上,你处于你的第五次人生中么?
菲利普:如果你数过,是的,5个城市。所以
我并没有——我觉得我在学校并没有做出应得的成绩。你是对的
我不是一个那种痴迷于得A的孩子
我想说,当我读大学时,我获得了
以前从未获得的社交经验
还有更多的兄弟般的情谊。在那里我遇到了同样学习物理学的6、7个人,
跟他们在一起我非常具有竞争性
那时我开始得A。不过你是对的:我不是一个A等生
约翰: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你
(听众:在小册子里,有一个声明——)
约翰:你先给大家重复一下问题好吗?
菲利普:好的,那么我来重复一下
你说在小册子里有个声明
就是相对于真实的自我,我们会更喜欢电脑中的自我
电脑中的自我可塑性更强、操控性更好
实际上,人类生活和经历的许多部分
会进入数字领域
那么当然,这是种很恐怖的想法
这是令人忧虑的变化和可怕的破坏
我想,你所询问的是,我对此怎么看?我怎样——
约翰:那么你对这种恐怖的事情有何看法?
(听众:如果某些人对你说,我发现这令我很困扰,
你的回答会是什么?)
菲利普:嗯,我会告诉他一系列事实。
一、这就像是互联网和电的出现一样令人困扰
就是说,这是一个大的变革,不可避免
所以,任何倒退、故意的行为
或政治行为都不能阻止技术变革
将人们连接在一起
因为人们最基本的动力——
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将以对网络同样的方式
将能量投入到这些虚拟世界中。
所以我相信,这个变革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变革。
很明显,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有坚定的信仰
不过我想——甚至是一个冷静的,最冷静的
独立思考的人,从这些角度来观察这个变化
看到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
也必定是一样的
翻天覆地的变化必将出现
这个变化是颠覆性的
对于人类现在的生存状态来说
相对于我们的身份也是一样
我们逃离不了这些变化
一般来说,我们在讨论这些——
在现在的虚拟世界里,面临新的问题,
在其中生存,甚至过上一个好的生活,可以这么说,
这是一个挑战。因为它的文化多样性,
因为那些语言,
和那些跳蚤市场的本性,如果你愿意(这么称呼的话)。
它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在很多方面比现在的自己做的更好
我们必须学习新东西,更加包容
更聪明、更有效率和创造力
相比从前的自己
我相信如果在虚拟世界里是这样
那些变革,即使令人生畏——不可避免
最终我们也会
更好的安全驾驭我们的生活
不过我想说——不仅仅是我,很多其他作家和演说家
都曾说过,系好你的安全带
因为变革就要来临,请做好准备!
约翰:菲利普·罗斯德勒,非常感谢!
(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