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開始時有一點不舒服
不久後就變成無法忽視的壓迫感
最後,尿急是唯一你能想到的事
並且非常急迫地
需要去尋找洗手間,直到 “啊”
人每天至少排尿 4 至 6 次
但現代生活的壓力迫使我們
有時候不得不憋尿
這種習慣有多糟糕,
而我們的身體能憋多久?
答案就在膀胱的運作原理
膀胱是骨盆內的一個卵圓形囊袋
環繞這個構造的還有其他器官
共同組成整個泌尿系統
兩個腎臟、
兩條輸尿管、
兩個尿道括約肌
及一個尿道
從腎臟持續徐徐流下的是
稱為「尿液」的黃色液體
腎臟從水和身體廢物
的混合物中製造出尿液
滴漏出這無用的液體
進入兩條肌肉管子 ── 即「輸尿管」
往下進入一個
稱為「膀胱」的中空器官
這器官的肌肉壁是由
「逼尿肌」的組織所構成
當尿液注入膀胱時,逼尿肌會放鬆,
讓膀胱能像氣球般膨脹
當膀胱脹滿,逼尿肌就收縮
尿道內括約肌會自然而然地張開
讓尿液排出
呼咻一聲,尿液向下流進尿道
在尿道外括約肌之前突然止住
這運作就像水龍頭
當想延遲解尿時,你就緊閉這括約肌
當要解尿時,
你可自主地打開水閘排尿
但怎樣才能意識到
膀胱滿了沒有
而知道何時去解小便呢?
逼尿肌的內層
有數百萬個「牽張接受器」
當膀胱填充時會被觸動
它們沿著神經傳送訊號
到薦椎區的脊髓
然後會有一個
反射訊號傳回至膀胱
使逼尿肌輕微地收縮
還有膀胱壓力增加,
使你感覺到它脹滿了
同時,尿道內括約肌打開
這稱為「排尿反射」
若現在不方便解尿,大腦能抑制這反射
傳送另一個訊號
使尿道外括約肌收縮
膀胱內尿量達到 150 到 200 毫升時,
就足以伸張膀胱的肌肉壁
讓你感受到有尿液在裡面
大約 400 至 500 毫升時,
尿意的壓迫感令人感到不舒服
膀胱可以繼續擴張,但是有極限
超過 1000 毫升就可能爆裂
大多數人在爆裂發生前,膀胱就會失控
但在極罕見的情況
例如一個人無法感覺需要排尿
這嚢袋可能會疼痛地破裂
而需要外科手術來修補
但在正常情況下
你要排尿的決定會阻止大腦
向尿道外括約肌傳送訊號
這使得外括約肌放鬆並使
膀胱內的尿液排光
尿道外括約肌是骨盆腔底的肌肉之一
它支撐尿道和膀胱頸
幸好有這些骨盆腔底的肌肉
因為當咳嗽、打噴嚏、大笑
或跳躍導致加壓於此系統時
會造成膀胱漏尿
而骨盆腔底的肌肉會密封此部位
直到你方便解尿為止
但憋尿太久、
排尿太快
或解尿時缺乏適當的身體支撐
久而久之
可能讓這肌肉懸帶衰弱或過勞
如此會導致骨盆底部過度活動、
膀胱疼痛、
尿急
或尿失禁
所以為了長期健康著想
憋尿不是好的習慣
但至少短時間來說,
身體和大腦會協助你
讓你能方便地選擇愜意解尿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