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Tony,這裡是幀影幀畫
有一些製片人的影響力之大
大到不管在哪部電影中,都可以找到他們的蹤跡
在威斯安德森的電影中,我看見了他的構圖
在成龍的影片中,看到他的雜耍絕活
在比爾墨瑞臉上,看見他的喜怒不形於色
他就是巴斯特基頓,默劇三巨頭的其中之一
我們會慢慢瞭解到,他是一位...
影史裡最偉大的小丑
然後在將近100年過後,我認為
他在視覺喜劇領域裡,仍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所以今天,我們來看看大師如何建構笑點
準備好了嗎?
...出發吧!
對於視覺喜劇你首先要有的認知
就是要用動作來說故事
基頓就是一個動作說書人
他不喜歡同期其他導演用字卡來敘事的手法
平均一部片大概用了240個字卡
-240是平均?
-是的,我最多只用了56個
他藉由聚焦在動作和默劇表演上,來避免使用字卡
這個鏡頭中,你永遠不知道他們的談話內容
但是卻可以從這張桌子、及他們的肢體傳達給你
-但是你要說的,
跟觀眾溝通的,只能透過一種方式.....
-透過動作
-是的,只要是可以由動作表達的
我們就會避免使用字卡
基頓深信每一個動作,都要有其獨特性
絕對不玩兩次一樣的把戲
每一次的跌落...
都是一個創造....
的機會....
了解表演動作後,第二個問題來了
鏡頭要怎麼擺設?
視覺笑點在某些特定鏡頭角度中效果最好
如果你轉換角度
笑點也會跟著變,反而有可能冷場
尋找對的角度,是個不斷嘗錯的過程
所以我們來看看,兩個不同角度狀況下的同一個笑點
這是第一個
這是第二個...
你會發現第一個角度中,車子佔據了大部分的畫面
在他轉身之前,我們看不清楚巴斯特的表情
但是在第二個鏡頭中呢,車子成了背景
然後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臉
在這半秒內,他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我們知道
這個角度明顯效果好很多
第一個角度裡,我們的注意力被構圖分散了
我們的目光想同時注意著他的表情、和告示牌
但是,重新構圖後....
我們的目光自然地望向他...
.....再來才是告示牌
....才回到他身上,好多了
現在來到我們的第三個問題:
影片中世界的準則是什麼?
巴斯特電影的世界是平面的,只遵循一種規則:
"如果攝影機看不到,那角色也看不到"
巴斯特的世界裡,角色侷限在鏡頭的方向
及只有觀眾能見到的事物裡
所以他才能做出視覺上合理....
...但邏輯上不合理的笑點
他大量的笑料都是和人在平面世界的動作有關
他可以到右邊...
到左邊...
上面...
下面....
遠離鏡頭....
或朝著鏡頭
看起來很熟悉嗎?
-"她被殺了,你認為是我殺的。"
-"嘿!"
像魏斯安德森一樣,巴斯特基頓在幾何學裡找到了幽默感
他通常會把攝影機架得更遠,好讓我們看到他的笑料的"形狀"
像是圓形...
三角形...
平行線...
還有當然,景框本身的形狀: 矩形
我認為這樣表演很好,因為這是在鼓勵觀眾
自己去找出畫面上的幽默之處
這個鏡頭中,想想你的眼睛在看哪?
現在他人呢?
一些他的笑料源自於雜耍
被設計像成魔術一樣的表演
如同所有偉大的魔術把戲
好玩之處,在於去猜想他是如何辦到的
基頓把這種笑料取了個名字,他稱之為"不可能的笑點"
這都是他最具創意、和超現實的笑料
但身為一個說書人,他發現了棘手的地方
這些笑點破壞了他世界的規則
-"我們別再玩不可能的笑點了,也就是所謂的卡通笑點"
-"在製作劇情片時,我們什麼都做不了"
-"它們必須具備可信度,否則故事無法成立
所以相反地,他專注在他所謂的"日常笑點"上
笑點會從角色身上、或情境中自然浮現
思考一下,他對這扇門做了什麼
基頓主張,要達到視覺喜劇的境界
必須讓自己保持即興發揮的態度
-"有多少是計畫好的,還有多少是當場做出來的?"
-"有多少是即興的,你知道嗎?"
-"這個嘛,就規則來說,大概有一半是..."
-"...在開拍前,你心中早就有個底..."
-"...然後另一半才是按照你規劃的在進行"
有時候他會找到他非常喜愛的笑點
稍後讓它們再次出現
但有時候事先計畫好的笑點,當下效果就是出不來
他就會捨棄掉不用
-"...因為如果效果沒出來,就是不好笑"
-"接著意料之外的事出現了..."
他本來應該要跳過去的
但既然他撲空了...
他決定把錯誤沿用,並繼續發展下去
-"很少在第二次拍時還能有這樣好的畫面"
-"通常來講只有第一次拍才有"
-"也許這...
-"...這造就了那天晚上,滿屋子裡的笑聲吧"
-"我的意思是,年輕人和我都有種感覺..."
-"我們眼前看的一切,當下正在發生! "
-"而且可能只有發生一次的機會"
-"...這並非事先就能套招、再套招的"
這引領我們來到了最後一件,和巴斯特基頓相關的事
還有他最出名的守則:
笑點絕對不能造假
對基頓而言,只有一個方法能說服觀眾
讓他們相信眼前所見是真的
他得真的去做出這些行為...
...不加以剪接
對這點他非常的嚴苛,還說出:
"要嘛我們一鏡就拍好...
...要嘛我們就把笑點去掉"
這也是他為什麼近100年來,仍保有地位的原因
他不只有技巧,還有踏實的態度
這就是他
而且是科技上再進步都模仿不來的
即便是今日,我們還是會為了拍片者"來真的"而感到驚奇
但是我認為他在九十五年前做得更好
所以無論多少次....
你看到了別人對他的致敬....
任何事物都比不過"玩真的"
(zh-Tw) Translated by Ching-Chang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