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這個劇院有燈光所需的電力 剛剛才從發電廠產生 依目前電力使用的狀況 電力需求必須與電力供應 持續取得平衡 如果在我走上台的這段時間 數百兆瓦的風力發電 停止輸送給輸電網路的話 這個不足 該由其他的發電機立刻補上 但是火力發電廠 核能發電廠 都不能立即增產做出反應 巨大的電池卻可以 用巨大的電池儲能 可以讓我們解決風力及太陽能發電 這種間歇性發電法 所產生的供電波動的問題 進而達到跟火力 天然氣 及核能一樣可以持續供電 你看 電池 在這裡是個關鍵 使用電池儲能 即使沒有太陽光 我們仍可使用太陽能所產生的電力 而這將改變一切 因為這麼做 使得可再生能源 像是風力及太陽能 不再是配角 而成為主流 今天我要介紹一種新裝置 叫做液態金屬電池 這種新型態的能源儲存技術 是我及我在麻省理工學院的 學生和博士後研究團隊 發明的 今年的TED研討會的主題為全光譜 牛津英語詞典對光譜一詞的定義是 所有波長範圍的 電磁波 涵蓋從波長最長的無線電波到最短的伽瑪射線 而可見光 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今天我在這裡 不僅要告訴你們 我在麻省理工的團隊 如何解決這個世界最大的問題 我還要全方位解說 發展此項新科技 的過程 我們發現了幾件令人驚訝的事實 與一般認知相異 可以為發明家的鑑鏡 的確是值得傳播的好點子(TED標語) 眾所皆知 如果我們要解決這個國家所面對的能源問題 我們不能只靠節約能源 我們不能只靠鑽探能源 我們也不能只靠開採能源 我們要用傳統的美國作法 我們要攜手合作 發明能源 (掌聲) 言歸正傳 電池是在約200年前 由亞力山卓伏特教授所發明 他當時在義大利帕度亞大學任教 他的發明孕育了一門新的科學 即電化學 以及像電鍍這樣的 新科技 綜觀歷史 伏特發明電池這件事 也許也是第一次證明了 教授的用處 (笑聲) 在伏特發明電池以前 沒有人知道到底教授有什麼用處 這個世上最早的電池 用銅板 鋅板 及銀堆疊而成 其中夾著浸鹽水的紙板 這是電池設計的 起始點 兩端電極 在這裡是兩種不同的金屬 以及電解質 在這裡是鹽水 科學原理就是這麼簡單 我承認我省略了一些細節 我之前已經說了 電池的科學原理其實很簡單明瞭 而我們對電網層級的大型儲電系統 需求很大 但事實是 現今沒有任何電池科技 能達到 電網所需的儲能負載條件 就是要能負載非常高的電力 要有很長的使用壽命 及極低的成本 所以我們要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就是規模要大 價錢要便宜 所以就讓我們捨棄 先找出最酷的化學方程式 然後希望以大量生產的方法 來降低成本這種思維 反之 讓我們發明 以現有電價就能負擔的材料 但如此一來 週期表裡的某些元素 就理當排除在外了 這個電池需要 用藴藏豐富的元素來製造 我是說 如果你要製作像土一樣便宜的東西 就用土來做吧 (笑聲) 最好是找 當地出產的土(美國人對有機農業的笑話) 而且還要用最簡單的科技 及最簡單的工廠來製造這個東西 不要花很多錢 所以大約六年前 我開始思索這個問題 為了要得到新的觀點 我從蓄電學以外的地方尋求靈感 事實上我從一個跟蓄電或發電 一點都沒關聯的科技來看這件事 這個科技反而還消耗 大量電力 我指的是煉鋁工業 煉鋁法是在1886年 由兩位22歲的人 美國的霍爾及法國的赫魯特所發明 之後短短幾年 鋁就從 跟銀一樣貴的貴金屬 變成再普通不過的結構材料 你現在看到的是一座現代煉鋁廠的電解車間 約50呎寬 延伸約半哩遠 一排又一排的電解槽 裡面的結構就像伏特的電池 但又有三個重要的不同點 伏特的電池在室溫下運作 使用固體電極棒 電解質為鹽及水組成的水溶液 而霍爾--赫魯特電解槽 在高溫下運作 這個溫度高到 可以讓鋁金屬變成液態 而電解質 不是由水及鹽組成的水溶液 而是熔化的鹽 這種由液態金屬 熔鹽及高溫的組合 可以讓高電流通過這個電解槽 今天我們可以從礦砂直接生產鋁金屬 每磅成本低於50分美元(約15元台幣) 這就是現代電氣冶金術 創造的經濟奇蹟 也就是這項製程吸引了我的注意 到了著迷的地步 我一心一意要發明 這種具強大經濟效益的電池 而我的確做到了 我製造了全液態電池 兩端電極均為液態金屬 使用熔鹽作電解質 現在就來看看過程 我把低密度 液態金屬放在上端 高密度的液態金屬放在底端 兩者之間放熔鹽 問題來了 要怎麼選金屬 對我而言 設計這門功課 永遠從這裡開始 就是拿出這張 由另一位有用的教授 門德列夫所發表的週期表 這世上的一切 都由週期表上的元素 以不同的組態組合 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 我還記得那天 我在找一對金屬 一對合乎 藴藏量大 密度相反 相互反應性高的條件 當我知道我快要找到答案時 我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驚喜 鎂在頂層 而銻 放在底層 你知道嗎 我一定要告訴你 作教授的好處之一就是 你可以用彩色粉筆 (笑聲) 為了製造電流 鎂失去兩個電子 成為鎂離子 移動通過電解質 從銻那一端接受兩個電子 然後與銻形成合金 電子是真正 產生電流的物質 使我們的儀器有電 現在要使電池充電 我們把電池接上電源 電源可以是風力發電廠 然後我們讓反應倒過來 這使得鎂離開合金 回到上端的電極 使電池回到原來的組態 電流穿越兩極之間 產生足夠的熱能以維持溫度 很酷吧 至少理論上聽起來是如此 但是要怎麼實際運作呢 所以接下來該做什麼 我們去作實驗 我聘請了資深的研究人員嗎 沒有 我找了一個學生 而且親自指導他 教他如何從我的觀點 來看這個問題 然後就放牛吃草 這就是那位學生 大衛布萊德威 他在這張相片裡 看起來不太相信這個東西能成功 我那時沒有告訴大衛 就是我自己也不太相信這能成功 但是大衛年青有為 而且他想拿博士 他開始 (笑聲) 他開始製作 第一個用這個化學理論為基礎 所創造的液態金屬電池 大衛的結果看起來前景大有可為 本來這項實驗的原始經費 是由麻省理工的種子創投基金所支付 我因此可以藉著這個結果吸引更多的 私人企業及聯邦政府 來投資這項計劃 這也讓我能擴充研究團隊至20人 包括研究生 博士後研究 甚至還有一些大學生 我可以吸引到很棒很棒的人 這些人跟我一樣 對科學及對服務大眾充滿熱情 這些人唸科學不是為了發展自己的事業 如果你問這些人 為什麼要研究液態金屬電池 他們會借用 甘乃迪總統在1962年 對萊斯大學的演講來回答 甘乃迪說 容我篡改一下 我們選擇做這項電網級大型儲電計畫 不是因為它很簡單 而是因為它很艱難 (掌聲) 以下是液態金屬電池的演進過程 我們從這個一瓦時的電池開始 我稱它為小酒杯 我們把400個小酒杯放在一起運轉 充分利用化學的多元化來找最好的反應組合 而不是只限於使用鎂及銻 然後我們造了一個20瓦時的電池 我稱之為冰上曲棍球 我們得到的結果一樣驚人 然後是這個茶盤 200瓦時的電力 這個科技本身證明了 這個電池堅固耐用及可擴展性 但是我們對發展的速度不滿意 所以一年半前 大衛和我 以及其他研究人員 成立了一間公司 來加速製造過程 加速產品商業化 所以現在液態金屬電池公司 製造直徑16英寸大 儲電容量一千瓦時的電池 是那個原始小酒杯 的一千倍 我們叫它比薩 現在四千瓦時的電池快要造好了 它的直徑將達36吋 我們說它是個小餐桌 不過這還不能端上檯面來看 這項科技的變化之一 是把這些小餐桌堆成模組 然後將這些模組聚合成一個巨大的電池 可以塞在一個40呎的貨櫃裡 運到發電廠 這個大電池的儲電容量為二兆瓦小時 也就是兩百萬瓦時 這樣的電力 足以維持200個美國家庭 每日所需 所以我們有了電網級大型儲電系統 安靜 零排汙 沒有會動的機件 還可以遙控 以目前的電價就可使之運轉 不需政府補助 所以我們從中學到甚麼? (掌聲) 所以我們從中學到甚麼? 讓我與在座各位分享 一些意外發現 與公認事實大庭相逕 這些事實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 在溫度方面 一般都認為反應要設在低溫 最好是在室溫下 然後要架一個系統來控溫 不要讓溫度失控 但是液態金屬電池是設計在高溫下運作 沒有甚麼溫度限制條件 這個電池可以忍受因突波電流 所產生的急劇增溫現象 在規模方面 一般都認為 要大量生產來減低成品 但液態金屬電池減低成本的方法 是少量生產但產品本身很大 最後在人力資源方面 大家都說 你要聘請電池專家 資深的教授來參與 所以你可以借鑒他們豐富的經驗和知識 但在發展液態金屬電池這個計劃上 我找了學生及博士後研究員 還親自指導他們 在製作電池時 我絞盡腦汁讓電池的電力發展到極致 在指導學生時 我則絞盡腦汁讓他們的潛力發展到極致 所以你看 發展液態金屬電池這件事 不是只有 發明新科技而已 這還是個藍圖 讓我們全方位培養發明家 (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