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紀數學家羅伯特 · 雷科爾德
寫了一本書叫「礪智石」
教英國學生代數
但是他厭倦了一遍又一遍地寫「等於」
他怎麼解決呢?
他用兩條水平的平行線段取代這詞
因為他認為沒有其他兩物更平等了
他可以用四條線段代替兩條嗎?
當然可以
他可以使用垂直線段嗎?
其實真有人這樣做
沒有理由等號非得是今天這個樣子
它起步的時間點恰好,有點像是模因
(meme:一種文化傳播形式)
越來越多的數學家開始用它
最終它成為等於的標準符號
數學裡充滿著符號
線、點、箭頭
英文字母、希臘字母
上標、下標
看似難以辨認的大雜燴
覺得這麼多符號很嚇人是正常的
想知道它們的起源也是
就像雷科爾德他自己提到的等號一樣
有時符號和它所代表的內容相當一致
另一個例子是「加號」
起源於縮簡的拉丁字 et
意思是「和」
有時候符號是任意選的
例如數學家克里斯蒂安 · 克蘭普
採用驚嘆號代表階乘
只因為他需要階乘的速記表達方式
事實上所有這些符號的發明或被採用
是因為數學家想要避免一再地重複
要不然就得用很多字來表達數學想法
許多被使用的數學符號是字母
通常來自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
字符經常被發現用來代表未知的數量
和變量之間的關係
它們也代表經常出現的具體數字
但以十進制形式完整地寫出來
很麻煩或是不可能
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
一組數字和整個方程式
其他的符號被用來代表運算
其中一些作為簡寫特別有價值
因為重複的操作被壓縮成
單一的表達式
重複加相同的數字用乘號來簡寫
就不會佔用更多的空間
數字自乘用指數
來表示重複操作了多少次
一連串的連續加法
濃縮成大寫的 Σ(sigma)
這些符號把冗長的計算
縮短成簡短的術語
因而更容易操作
符號也可以提供
如何執行計算的簡潔指示
考慮以下的數字操作
拿一些你想到的數字
乘以二
減去一
把結果自乘
把那結果除以三
然後加一,得出最終的結果
若沒有慣用的符號
我們將看到這堆文字
用了符號就會有精簡優雅的表達式
有時候和等號一樣
這些符號通過形式來表達意思
然而有許多符號是任意選定的
所以了解和記住它們的意思
並在不同的情況下應用它們
直到熟稔,就像學任何語言一樣
如果我們遇到外星的文明
他們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符號集
但如果他們的思維與我們類似
他們可能也會有符號
甚至他們的符號能夠直接對應我們的
他們會有自己的乘法符號
pi (π)的符號
當然還會有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