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瑞典大学生讲授全球发展 之前的20年我一直在非洲研究饥饿问题 所以大家以为我对世界有些了解 在我们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我开设了一门本科生课程“全球健康” 刚开课的时候我还有些紧张 因为来听课的都是瑞典大学的优等生 他们或许早已了解我准备教的内容 于是在第一堂课里,我作了一个小测试 其中有一道题让我受益匪浅 下列5对国家中,哪一个的儿童死亡率高于另一个? 我所选择的配对国家都是 一个的儿童死亡率是另一个的两倍 数据本身的不确定性可以忽略不计 今天我不会拿这来考大家 土耳其,波兰,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南非 这是瑞典学生的测验结果 让我高兴的是 5题中平均答对的只有1.8题 我这个教授还有这门课 因此都有了存在的必要 但后来有天深夜,当我写总结报告的时候 我突然有了新的发现 瑞典大学的优等生们对世界的了解 竟然还不如黑猩猩 (笑声) 因为黑猩猩们至少能蒙对一半 在两个选项旁边各放一根香蕉,就有一半的几率答对。 这些优等生们却做不到。这不是由于知识缺乏 而是他们先入为主的错误理念 我还把这个测试拿去 给卡罗林斯卡学院的教授们做 (笑声) 他们每年负责颁发诺贝尔医学奖 结果教授们和黑猩猩半斤八两 (笑声) 我意识到很有必要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因为多数人并不知道 世界各国的儿童健康的改善 我们作了一个软件,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国家 这个是中国,这个是印度 小球的尺寸代表该国的人口,X轴是生育率 我曾问过学生们 如果让你们来审视这个世界 你们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其实这些教科书上都是丁丁历险记(带有殖民主义思想的漫画)的人物 (笑声) 学生们回答 世界是由“我们和他们”组成的 “我们”指西方世界 “他们”指第三世界 我又问 “什么是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寿命长且家庭小; 第三世界寿命短而家庭大。” 那么一起来看看 X轴是生育率,每个妇女的育儿数 从每人1,2,3,4胎,到8胎 我们有1962年之后的各国家庭大小的可靠数据 数据误差相当小。Y轴是平均寿命 从30岁到70岁不等 1962年的时候 的确有一群国家在上面 这些是发达国家,他们家庭小,寿命长 而这些则是发展中国家 他们家庭大,寿命也相对短些 从1962年到今天 世界有什么变化吗? 我们来看看 学生们正确吗?国家还是分为2类吗? 或者发展中国家的家庭变小(这些小球)移动到了左边? 或者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寿命变长(这些小球)移动到了上面? 这些数据都来自于联合国 大家看到没有? 这个是中国,他们在往上移动,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这些绿色的拉丁美洲国家 正朝向小家庭的方向移动 这些黄色的小球是阿拉伯国家 寿命在变长但家庭规模不变 非洲国家是下面的绿球,他们一直在下面 这个是印度 印度尼西亚的移动速度非常快 (笑声) 80年代的时候 孟加拉国仍然和非洲国家在一起 但是80年代的奇迹发生在孟加拉国 妈妈们开始宣传和普及计划生育 他们向左上角移动 90年代恐怖的艾滋病流行 导致非洲国家的平均寿命缩短 而其他国家都向左上角移动 大家都有了长寿命和小家庭,而世界也焕然一新了 (掌声) 现在我们对比一下美国和越南 1964年的美国家庭小寿命长 越南的家庭大而寿命短。这是后来的变化 越战时期的数据显示,尽管战争造成伤亡 越南人的平均寿命仍有提高 70年代末期 越南的计划生育减小了家庭规模 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 而家庭规模不变 到了90年代 越南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 其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社会的发展 今天(2003)越南人的平均寿命和家庭规模 已经和越战结束时(1974)的美国一样 如果没有看到这些数据的话 我们会低估了亚洲的巨大变化 这些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变革 下面我们换个视角 X轴显示了全世界的收入分布 每天收入1美元,10美元和100美元 富与穷之间的鸿沟几乎消失了,简直是个奇迹 这里还有一个很小的峰,但总体上是均数分布的 我们看看收入的分配情况 这代表全世界人民每年的全部收入 最富有的20%那部分人 得到了全部收入的74% 最贫穷的20%那部分人 只得到2% 可见发展中国家的理念 极其的不确切 我们总以为最富的人应该给最穷的人提供援助 其实中间这部分才是世界人口的主体 而他们仅得到全部收入的24% 这是个老问题了,中间这些人是谁? 他们在哪些国家?先看非洲 非洲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多数是穷人 这个代表富裕的经合组织成员国,联合国俱乐部的会员 他们在这边,很小一部分与非洲重叠 这是拉丁美洲,他们可以代表全世界 从最贫穷到最富有的人都在那里 再往上是东欧,东亚还有南亚 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果我们回到1970年,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峰 这些绝对贫困的人群中 大多数是亚洲人 那时世界的问题就在于亚洲的贫穷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 数以亿计的亚洲人摆脱了贫困 另外一些人却陷入贫穷,这就是今天的世界 而这是世界银行对未来最乐观的预测 世界再也不是贫富悬殊的,大多数人拥有中等的收入 当然这是指数幂分布的图 因为经济的增长是用百分比来衡量的 我们用百分比的变化来评估经济增长 下面把X轴改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个人的数据转为各大洲的数据 球的大小代表人口的多少 这个是经合组织国家,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们把阿拉伯国家 从非洲和亚洲单独分出来 然后把X轴延伸一下 再加上一个新的维度 一个有社会价值的参数 儿童生存率 X轴代表经济 Y轴显示儿童存活的比率 一些国家的99.7%的小孩 可以活到5岁以上 另一些国家只有70% 很明显可以看到 经合组织成员国 和拉丁美洲,东欧,东亚 阿拉伯国家,南亚 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差距 儿童生存率和经济之间 联系非常紧密 下面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分解成各个国家 分布靠上边的国家 拥有更高的健康水平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是如此分布的 小球的尺寸代表该国人口 塞拉里昂在下边 毛里求斯在上边 毛里求斯是第一个消除了贸易壁垒的国家 他们的蔗糖和纺织品的贸易协定 与欧洲和北美一样 但是非洲内部的差异非常巨大 加纳在中部 塞拉里昂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乌干达则需要发展援助 在加纳可以进行投资了 毛里求斯则可以去度假 非洲内部的差异之大确实很惊人 而我们却总以为 非洲国家都差不多 下面分解南亚各国 印度是中间的蓝色大球 而斯里兰卡和阿富汗有着巨大差异 把阿拉伯世界分解来看 尽管是相同的气候,相同的文化 相同的宗教 却有巨大的差异 也门在打内战 邻国阿联酋却躺在钱堆里 而且(阿联酋的)儿童健康数据 包含了所有的外籍劳工 大家总说数据不准确 数据其实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 数据是有误差 但柬埔寨和新加坡的差距肯定远大于数据的误差 再看东欧 在苏联经济模式下发展了多年 但在过去10年 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当今的拉丁美洲 古巴再也不是唯一的健康国家了 几年后智利的儿童死亡率将低于古巴 这些是经合组织成员国 这里显示的就是我们的世界 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形 如果我们回到过去 看看世界是怎样的 从1960年开始 1960年(中国有)毛泽东 他给中国带来了健康 他去世后邓小平给中国带来了金钱 同时把中国带回到世界的主流当中 其他国家的移动方向也不尽相同 很难找出哪个国家 能代表全世界的发展模式 我们回到1960年做个比较 先选中韩国(左边的小黄球)巴西(右边的黄绿色大球) 乌干达(Y轴上面的小红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 韩国的发展速度非常非常快 巴西就慢得多 我们再回到过去 给每个球画出运动的轨迹 可以看到,发展速度的差距非常大 虽然各国的经济和健康 发展的轨迹大同小异 但是健康水平起点较高的国家 发展速度远超过经济水平起点高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 我们看看阿联酋 他们从这里出发 一个资源型国家 他们靠石油大把赚钱 但健康绝不是超市里的货物 需要卫生方面的投资 需要提高儿童的教育水平 需要培训卫生工作者 还要教育民众 Sheikh Sayed 干的非常漂亮 尽管油价下跌了 他仍改善了阿联酋的健康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世界发展的主流 各国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都比过去合理的多 这里大家看到各国的数据 基本上都是平均数 但是用平均数可能会很危险 因为国家内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们看这里 今天的乌干达和1960年的韩国差不多 如果把乌干达分解开 可以看到内部的明显差异 乌干达最富有的20%在右边 最贫穷的在左下边 如果把南非分解开 尼日在下边 他们刚遭受一场恐怖的饥荒 最贫穷的20%的尼日人在最左边 而最富有的20%的南非人在最右边 今天我们仍然在讨论 什么方案能解决非洲的问题 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非洲都有 我们不可能讨论出一套通用方案 既能解决这些地方的艾滋病问题 同时也适用于这些地方 世界的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来分析 仅从各大洲的水平上来分析是不够的 当学生们接触到这个软件的时候 他们都非常兴奋 此外,政策制定者,各企业部门 都会想知道世界的变化 但为什么大家仍然不知道(世界的变化) 为什么我们无法使用已知的数据呢 我们的联合国,国家统计部门 学院还有非政府组织都拥有数据 但数据被隐藏在底层的数据库里 而公众在上面(太阳)互联网在这里(地平线)并未得到有效的使用 之前我们看到的 关于世界变化的信息 并不包括公众资助的统计数据 的确有一些网站依靠数据库的营养而存在着 但这是要收费的 还有愚蠢的密码和讨厌的统计表格 (笑声,掌声) 这个是行不通的 我们需要什么? 数据库是现成的 不需要新的数据库 我们有很好的视觉软件 还将有更多的问世 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机构 我们称之为“数据与图样的联结” - Gapminder 灵感来自伦敦地铁(他们提醒乘客“小心列车与站台间的缝隙”) 而且我们制作了一个软件 把数据和图样联结起来 这个并不难 需要几个人花几年时间 建立数据库后大家就能看到动画 我们正尝试解放联合国的数据库 少数联合国机构和几个国家已经开放了数据库 但我们最需要的是数据搜索引擎 依靠搜索引擎 我们先把原始数据复制成可搜索的格式 再把数据发布到全世界 外界对这个设想的反应如何呢? 我尝试跟几个大型统计机构交涉 所有人都说这是不可能的 “这行不通,我们的信息很独特, 不可能像其它数据那样检索的出来 我们也不能免费把数据开放 给全世界的学生们和企业部门使用。” 但这正是我们期望看到的,不是吗? 下边是公众资助采集的数据 我们希望互联网上长出美丽的花朵 关键的一步 是让这些数据可被搜索到 并借助软件实现动画的演示 我有个很好的消息要告诉大家 新上任的联合国统计部门的领导 并没有说这是不可能的 他只说“我们不能这么做。” (笑声) 他很聪明吧 (笑声) 未来几年中 我们将会看到数据库的变化 我们会用全新的视角 来看收入的分配 这是1970年中国的收入分配 这是1970年美国的收入分配 几乎没有重叠 后来呢? 中国在增长,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平等了 它出现在右边,俯视着美国 是不是像个鬼一样 (笑声) 很吓人吧 我认为这些信息很重要 大家很有必要看到这些 另外我最后要给大家展示 每千人中的网民数量 这个软件能让我们很容易的看到 全球各国的近500个参数 通过点击坐标轴 你能轻易改变参数的设定 我们的初衷是 数据免费下载且易于查找 然后再点一下鼠标 数据就成为图表的形式 那样大家就可以 立刻看明白这些数据了 统计学家们不喜欢这样子 他们认为这不能准确地反映事实 传统的统计和分析方法是不能取代的 但数据动画可以帮助提出假说 最后我们看一下当今的互联网世界 网民数量不断向上攀升(X轴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互联网是一项新技术 但令人惊讶的是 它的普及和国家的经济水平极其一致 这也解释了100美元电脑的重要性 但这是很好的趋势 世界各国的差距将会缩小,不是吗 这些国家的互联网普及速度 超过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我也希望大家都可以 自由使用公众资助采集的数据 非常感谢! www.gapmin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