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大家都非常熱愛它 因為它對於我們很重要。 假如你不只是作為一名聽眾,而且還能親自參與創作,那麼音樂會對你更具影響力 所以,這是我要講的第一點。在最近5-10年裡頭 有個著名的莫札特效應, 講的是只靠聽音樂,或者是給胎兒播放音樂, 就可以使我們的智商提高10%到30%, 這真是個好主意,但是根本行不通。 因為只是聽是不夠的,你還必須設法創作音樂。 而且,我還要說,這不僅僅是這樣, 我們每一個人、世界上的所有的人, 都具有能力去創作,並以動態的方式讓自己和音樂融為一體, 這是我所從事的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這段時間裡,我和我的同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裡, 致力於發展主動音樂。 藉由任何我們可以想到的可行的途徑, 使得人人都可以融入音樂體驗, 而且不只是聽音樂,還能創造音樂。 一開始,我們製造樂器給馬友友 Peter Gabriel,Prince等人, 而我們稱這些由管絃以及搖滾樂團製作的樂器為超級樂器(Hyper Instruments), 這種樂器具備多種感官感應器, 用來感知我們是如何演奏的。 所以,我只要稍微改變我的演奏方式以及情感 我可以把我的大提琴演奏聲轉變成和諧的人聲,一個樂團的協奏, 或者是大家從未聽過的天籟之音。 當我們開始製作時,我開始思考 為什麼我們不能創造出一個完美的樂器,使得平凡人 而不僅僅是馬友友或者Princes所演奏的? 所以,我們製作的一整個系列的樂器。 我們統稱它為「頭腦歌劇」。 這整個管絃樂隊大概有100個樂器 都是以平常人的自然演奏方式去設計的。 所以,你可以一邊玩遊戲,"駛"過一段音樂 用你的肢體語言去控制大量的聲音 觸碰一個特別的介面去製造旋律,用你的聲音去製造整個氛圍。 當我們製作頭腦歌劇時,我們邀情一邊大眾加入 去體驗這些樂器並且和我們合作, 舉辦了多場的頭腦歌劇。 我們巡迴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現在,在音樂之都維也納, 我們還建造了一個永久性的博物館。 這些促使吉他英雄(Guitar Hero)的誕生,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知道這些都源於我們的實驗室。 我從我兩個小女兒和大多數在MIT實驗室裡的學生身上, 得到證實。就是,只要你提供適當的交界面, 人們就會真正的融入音樂 而且對這樣的演奏方式樂此不疲。 所以,這樣的模式是可行的,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我的第二觀點是, 僅用"吉他英雄"這類的東西來做音樂是不夠的。 音樂不僅非常有趣,而且也頗具變化性。 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 音樂可以改變你的人生,勝過任何其他東西。 它可以改變你和其他人溝通的方式, 還能改變你的身心靈。所以我們嘗試突破 也就是想在"吉他英雄"這類東西的基礎上做些什麼。 我們深入到教育界,開展了一個長久的計畫 稱為「玩具交響樂」(Toy Symphony)。我們製作各式各樣好玩的樂器 但是是給小孩子的,期望他們會愛上演奏音樂, 想要在這方面投入時間,而且渴求學習樂理知識, 以及如何演奏,如何創造音樂。所以我們製做一個可捏的樂器, 比如說這個可以測量你指尖的電流的音樂塑型機(Music Shapers) 又如這個敲擊節奏的節拍蟲子(Beat Bugs),你可以用他們來蒐集節奏, 傳遞這個節奏就像是傳送熱洋芋給你的朋友, 他們需要模仿你,或者對你的動作做出回應 再來就是製造一個稱為"超級樂譜"(Hyperscore)的軟件。可以讓大家用線條以及顏色 去創造一個複雜的音樂。其操作容易,一旦你上了手 你可以應付任何曲風的音樂。最後只要按下按鈕, 這些音樂就會自動轉換成樂譜,以便音樂家來演奏你創作的樂曲。 這個軟件,在全世界各地的孩子以及不同年齡層的人身上, 都得到了非常良好、顯著的效果。 所以,我們樂於將這類的創意 加入到更廣泛的人群之中, 讓那些沒有機會進行音樂創作的人也能積極參與。 其中,我們的實驗室正在著手一個領域 叫做音樂、心靈、健康。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奧利佛 薩克斯(Oliver Sacks')的新書 《腦袋裝了兩千部歌劇的人》,這是一本正在熱賣的好書。 如果你還沒看過,那我推薦你讀一讀。書的作者是一個鋼琴家, 他在書中詳細地記錄了自己職業生涯中所觀察到的事實, 那就是音樂在非常狀態下的人身上(殘疾 /重症病人),所能發生的不可思議的效應。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 音樂是老年癡呆症病患晚期能做出回應的最後一件事情。 也許不少人在摯愛身上發現這點, 他們無法在鏡子中認出自己、分辨自己的家人, 但你仍然能找到一段音樂, 讓他們從病床上驚醒,並且輕聲唱和。正是藉由這種方式, 你可以喚回一些他們的記憶以及自我意識。 對於中風所導致的失語症,以及帕金森氏症所導致的運動功能喪失, 音樂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它對抑鬱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病症都頗具療效。 所以我們正在探索其背後的原理, 並展開一系列的活動,用音樂來改善人類的健康。 我們採取了很多方式,和各類醫院有著合作。 其中有一家就是離美國波士頓不遠的圖斯伯里醫院。 這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州立醫院。許多年前, 我們在那裡就開始將“超級樂譜” (Hyperscore) 介紹給生理和精神殘疾病人。 這已成為圖斯伯里醫院核心治療項目, 每個接受治療的人都要求參與音樂活動。 這一活動似乎大大加速了治療的過程, 在某種程度上也把醫院變成音樂社區。 繼續下一個話題之前,我想先給大家看些以上內容的相關短片。 (這些玩具交響樂的)參與者在操控音樂節奏。 通過親身體驗,孩子們不但學會了怎樣演奏和聽節奏, 而且鍛煉了音樂記憶,練習了合奏。 他們“拿”著音樂,捏一捏, 改變和體驗它,並創作自己的音樂。 “超級樂譜”從塗塗畫畫開始,很便捷。 每個人都可以深刻地體驗音樂, 我們所必須做的就是創造各種各樣的工具(來幫助大家)。 第三點想法是:我覺得音樂,異乎尋常地, 是比語言更好的展示自我的方式。 我也喜歡做演講, 但是奇怪的是,我在演講時,比演奏音樂感覺要更緊張些。 當在演奏大提琴,控制電子音響合成器,或者和你們共同分享我的音樂時, 我就能展現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一面, 更多的是個人的東西,也許更深層的東西。 對於我們中許多人來講,我想的確是這樣。我想舉兩個例子, 來說明音樂是我們與外界交流的 最有效的媒介之一。 首先是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一個非常瘋狂的項目,名字叫作“死亡和鮑威爾一家”(Death and Powers)。 它是一部大型歌劇, 是目前全球在運作中的大型歌劇項目之一。 它是關於一位富有、成功、有權勢並期望永生的人的歌劇。 他找到了把自己下載到他所建立的環境中 事實上是把自己放在一系列的書籍中。 於是,他想長生不老,就把自己放進了系統中。 主唱在歌劇開始後便消失了, 整個舞台變成了主角,變成了他的遺贈。 這部歌劇講的是,我們能和所愛的人分享些什麼,向他們傳承些什麼, 又有什麼是我們辦不到的。 歌劇中的所有道具都是活的、巨型的樂器。 譬如,佔據舞台很大部份的一盞“吊燈。”它看上去像個吊燈, 但同時又是一件機器人樂器。 正如你在這裡的樣機上所看到的,長長的鋼琴弦, 每根都被小型機器人部件所控制。 這裡有小巧的琴弓來撥動,驅動器來撩撥, 聲學信號來震動琴弦。在舞台上,還會出現一大群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是主角西蒙 鮑威爾(Simon Powers)和家人之間交流的一種媒介。 他們為數眾多,有如古希臘歌劇中的合唱團。 他們觀察舞台上的一舉一動。我們在實驗室裡設計和測試了這些立方形的 “歌劇機器人”(Operabots)。它們能隨歌舞動, 還會跟隨舞台人物。它們很聰明, 我們也希望他們能互相規避(以避免碰撞)。它們自主行動; 如果你打個指響,他們也會如你所願,排成整齊的一行。 別看它們是一個個方盒子,卻擁有許多人格化的內涵。 歌劇中最大的道具就是所謂“系統”。它是一系列“圖書”。 每一部書都是一個機器人,都能運動,都能發聲。 放在一起,它們構成了一道道投影牆, 展現出西蒙 鮑威爾(Simon Powers)的動作和性格。歌劇的主人公雖然消失在舞台上, 卻存在於環境之中。 這是他選擇的,代表自己的辦法。 這些書的書脊上集成了LED的光源,作為顯示平面。 這位是男中音詹姆士 馬達萊納(),他正在進入系統。 這是預告片。 首映將於 2009年10月在摩洛哥舉行。如果你不能前往觀看, 那麼還有一個辦法。 西蒙用一種非同尋常的方法,即通過音樂和環境,來建立他的遺贈。 我們將把系統放在網絡和公共場所, 以便人人都能用音樂和生活中的影像 來製作我們或者我們摯愛的人的遺贈。 這不再是一部單純的大歌劇,它將把我們現在所想的, 變成一部個性化歌劇。 要做個性化歌劇,怎麼能沒有個性化的樂器呢? 我到目前為止所展示的這些,比如給馬友友的超級大提琴, 又或者是給孩子們捏音樂的玩具,這些樂器都是一成不變的, 或為藝術家,或為小朋友,它僅僅針對某一類人有著實用價值。 試想一下,如果我再製作一種樂器,能夠適應我的個人行為, 按照手指彈奏方式,根據我熟悉的,甚至不熟悉的技法 來自我調整,情況又會如何呢? 我以為這就是交互界面,音樂和樂器的未來趨勢。 為了現場演示個性化樂器, 我想邀請兩位嘉賓到台上。 掌聲有請,亞當 布朗傑(Adam Boulanger),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的博士生 和丹 埃爾西(Dan Ellsey)。 感謝泰德,感謝龐巴迪 佛里士傑(Bombardier Flexjet) 丹今天從圖斯伯里遠道而來,他在那裡住院。 我要告訴大家:這是迄今為止,他離開醫院外出旅行距離最遠的一次。 他是因為要和大家見面並分享自已的音樂,才特地來這裡的。 首先,丹,先自我介紹一下,好嗎? 丹•埃爾西(以下簡稱丹):你們好,我叫丹•埃爾西。我34歲,是一名腦癱患者。 我一直都很熱愛音樂,能用這樣的新軟件來指揮我的樂曲, 我感到非常激動。 托德•麥克弗(以下簡稱托德):你能來這裡,我們真的也很激動。(掌聲) 我們和丹大約在三年半前相識, 那時我們剛開始和圖斯伯里醫院合作。那裡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妙極了, 能作出美妙的曲子。丹此前從來沒有作曲,但出乎意料的是, 他擅長於這種方式。他天生就是個作曲家。 他也很害羞。 嗯,他是一個非常棒的作曲家。從那以後, 我們就成了固定合作者。丹作了許多許多曲子, 發行了自己的光碟唱片。其實在波士頓地區,他知名度很高, 還教授醫院的人們和當地的孩子如何創作音樂。 下面請亞當來講,他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 他是音樂技術和醫藥方面的專家,和丹有著密切的合作。 亞當所做的不但使丹能夠 輕輕鬆鬆作曲, 而且使他能用個性化樂器來演奏自己的作品。 所以,談談你們是怎麼做的吧? 亞當•布朗傑(以下簡稱亞當):好。圖斯伯里醫院的項目源自 我和托德的一次討論,那時我們談到丹是個非常有表現欲, 聰明而且有創造力的人。你可以從 他的一舉一動裡看出來。但是為什麼他就不能演奏一段屬於自己樂曲呢? 沒有理由說這不可以呀!同樣,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於是我們開始著手研發一種技術, 讓他用微小的動作和精準的操控,來演奏自己的作品, 並且不需要在意自己肢體上的不便。 接著,談到流程和技術, 簡言之,首先需要一個工程之道。你看, 我們放置了一台1394火線接口的攝像頭來追踪紅外指針。 我們利用了丹在言語控制中使用的肢體語言 和表意系統。 設計流程是“不太”有趣的一部份。 我們需要一些輸入,持續的跟踪 以及軟件來監測他做出的不同形狀。 解決了工程問題,隨後便是工作中真正有趣的部分了。 簡單的講吧,我們在醫院現場編程,和丹密切合作, 理解他是如何動作, 哪些具有表現力的動作是他覺得有用的。 再如,他用什麼手法來演奏? 哪些是他覺得重要, 並可以用於控制和傳達音樂的東西? 可以說,所有的參數,所有的技術, 都是為丹量身定做的。 嗯,我覺得,這也是未來的趨勢。 並非是技術本身打開了創新之門。 是表達麼?是藝術家創作作品的那一刻嗎? 我們的技術有給大家表述的機會麼? 他們有提供這樣的構架嗎?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產生了表達,而這恰是技術本身所不能的。 於是,我們需要新的設計流程和工程流程, 來了解丹的動作以及表達方式,使他能更容易的表演, 這便是今天我們所要做的。 托德:我們開始吧,丹,要告訴大家 你將要演奏什麼嗎? 丹:我的“鷹之頌”。 托德:丹將演奏他的樂曲“鷹之頌”。 這是他的樂譜, 完全由他用“超級樂譜”完成的。 他用紅外追踪器來操作軟件。 他用起軟件來,出乎意料的快,事實上,比我還快呢。 丹:(笑聲)... ...(似乎想說些什麼) 托德:他太謙虛了,哈哈。 他使用了軟件,從樂音和旋律開始, 他可以把它們放置在自己想要的地方。 每個元素都有色彩,回到編曲窗口, 畫線,把這些東西放到他所想要的位置。 看著“超級樂譜” 你可以觀察到音樂的 起承轉合。 這就是他作曲的方法。正如亞當所說的, 我們找到了讓他演奏的最好的辦法。 攝像頭會監控丹,分析他的動作, 讓他隨心所欲地展示他音樂的各種層面。 你還會看到銀屏上的視覺特效。 我的一位學生負責視覺採樣。 其實這裡並非是原封不動地顯示相機跟踪的物體, 我們把採集的數據轉化成了影像, 以便顯示基本的運動和分析的方法。 我覺得這些影像有助於大家理解我們是如何提取丹的動作。 如果觀察他表演時的舉動, 銀幕上的影像還能展現丹的動作目的明確、精準、 有專業素養,並且很優美。 正如我先前提到的,在聽他的作品時, 重點是音樂棒極了,它會告訴你一個真正的丹。 亞當,準備好了嗎? 亞當:好啦。 托德:好,有請丹為大家表演他的作品“鷹之頌”。 (持續熱烈的掌聲) 托德:太棒了。 (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