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现代史上第一次, 工作环境中有五代人共存。 出生于1922-1943年间的老兵一代, 他们是最伟大的一代、 成熟的一代、沉默的一代。 他们牺牲自我、 尊重权威,以工作为荣。 随后的1944-1960年, 美国迎来了婴儿潮一代。 这一代人工作勤奋。 实际上,出现“工作狂”这个词 还得感谢他们。 他们注重竞争, 喜欢有效沟通。 那些还没退休的人 则畅想着退休后的生活。 “X一代”也被称为 迷惘的一代、挂钥匙的一代, 他们出生于1961-1980年间。 这一代人,人数最少, 介于婴儿潮一代和 庞大的千禧一代之间。 这一代人的父母的离婚率 高于此前的任何一代。 他们也是第一代跟我们谈论 要平衡工作与生活的人, 同时也是第一代真正在工作中 争取这种平衡的人。 “人人都披绶带”的千禧一代 出生于1981-2000年间。 他们不知道科技走进千家万户之前 世界是什么样的。 他们非常务实、 怀抱希望、决心强大。 他们认为他们能改变世界, 事实上,我相信他们会去改变世界。 有时候,他们或许有点理想主义, 但是就在前几年, 我们看到千禧一代 超越了X一代, 成为了工作中的主力军。 实际上,美国的劳动力, 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 千禧一代。 很快,又出现了Z一代, 即2000年后出生的人, 他们有些是高中实习生, 有些很快将成为毕业生。 现在,你随便打开一个 网络浏览器, 看一下亚马逊, 打开你喜欢的任一个搜索引擎, 你或许会想,工作场所中 有一场口水战正在上演,是吗? 我们就会看到 这样的博文话题: “17个理由说明为什么说 千禧一代是最糟糕的一代”、 “为什么说婴儿潮一代 毁了大家的一切”、 或者“消除代际分歧”。 就像《西区故事》一样, 就像婴儿潮一代从一扇门进来, 千禧一代从另一扇门进来, 他们成天扭打、互相抱怨、 回家,相同的戏码反复上演, 再继续工作,是吧? 那如果我告诉你这几代人 或许都不存在,会怎么样? 我曾花了一些时间 来思考并研究这个问题, 而我和其他研究成员并不确定 这几代人真的存在。 事实上,就算我们都认为 这几代人存在, 我们也不确定 谁属于哪一代人。 一代大概是20年。 所以在历史长河中的 任何一个时间点, 一个1岁的孩子和一个20岁的大人 遵循相同的价值体系、 在工作中想要一样的东西、 在工作环境中 面临相同的模式化观念, 事实上,全球各地 对每一代人的界定不尽相同。 所以我们甚至无法比较 全球各地的每一代人。 这些关于每一代人的 模式化观念 在很多方面创造了自证预言, 即人们的行为举止似乎开始说明 他们是那一代人的一份子, 因为我们明确地说了 那一代人真实存在。 我不敢苟同。 实际上, 这种一代人一代人的想法 在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 当我们谈论一代人的时候, 对方知道我们谈论的是什么。 实际上,人们对每一代人 都有很多的想法和感觉。 我来跟你们说说 我是怎么知道的。 我做了一件 每一个血气方刚的、 尚未获得终身职位的美籍学者 遇到问题时会做的事。 我在谷歌上搜索了一些内容。 这就是我搜索到的内容。 谷歌是按照算法运行的, 会显示常用搜索词条、 或者根据其他人就相同主题的搜索 出现的查询结果。 人们对每一代人是怎么看的呢? 就此,谷歌真的让我 有了很好的认识。 一起看看吧。 我了解到, 婴儿潮一代比较保守, 美国人觉得他们很傻。 他们是最糟糕的一代, 他们愤愤不平, 显然他们信奉种族主义, 但是他们非常重要。 接下来看看X一代, 我了解到, X一代愤世嫉俗, 他们愤懑不平, 他们是迷惘的一代, 人尽皆知; 他们这一代规模最小、 人数最少。 显然,他们也很傻。 (笑声) 在很大程度上, 他们对婴儿潮一代感到懊恼。 继续看,千禧一代, 这是对我自己这一代的认识: 我们沉迷于吃吃吃, 无法自拔。 (笑声) 还有,我们也很傻。 我们很懒、敏感又玻璃心, 我们被开除、被解雇, 我们也遭人嫌遭人恨, 我们还认为自己很重要。 或许网上搜到的 最糟糕的结果是—— Z一代完蛋了。 (笑声) 过去五年,我不断地与 各个组织机构的领导 及其追随者谈话。 我发现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 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谈话内容, 但他们是 工作场合中的谈话内容。 我发现, 我们正在假设上述谷歌搜索结果 为真命题的情境下工作。 所以我认为, 各个组织机构目前特别想 搞清楚要如何去“管理” 多代人的工作环境。 “管理”。 我们什么都管。 我们正在准备迎接 一大波千禧一代进入职场。 我们会做好准备 防范飓风,是吗? 我们准备参加医学院入学考试, 我们做好准备,应对自然灾害。 一群23岁的人即将进入职场, 为什么我们要做准备呢? (笑声) 我与各个组织机构谈话, 我听说了他们所做的惊人努力, 去打造人人都能 和谐相处的工作环境, 打造自主权,让大家觉得 整个团队正在茁壮成长。 但是我也听说了 一些愚蠢至极的想法, 关于管理多代人的工作环境。 你们准备好了吗?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 我参观了一个机构, 他们就采用了这个想法, 即你能看到就能做到。 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但我们觉得他们没用对。 他们在墙上挂了很多图, 主题是理想的多代人工作环境, 因为你能看到就能做到。 (笑声) 或者像这个。 (笑声) 我根本不想在这里工作! (笑声) 显然,在这里你不能穿 鲜艳亮丽的服装, HR肯定对穿着高跟鞋 还蹦跶的人不满, 我打包票,好吧? 我跟一个机构沟通, 他们最近做出了决定, 反对在休息室里放置海洋球, 这是留住千禧一代的技俩。 我们都30了,不是三岁小孩子。 (笑声) 实际上,我当时 还知道一位千禧一代, 有人告诉她, 如果想让别人把她当回事, 就因为她是千禧一代, 她就得这么做—— ——用肩垫。 就是这样。 比她年长或比她年轻的人 不会把她当回事, 除非她用肩垫。 就算是80年代 也买不到的那种肩垫。 这位年轻女性拥有 两个硕士学位。 这位年轻女性就是我。 这就是我们能想到的 最好的解决方法吗? 管理多代人的工作环境…… 要靠肩垫? (笑声) 这是也我与各个组织机构 交谈的发现, 这些组织结构里 有各个年龄层次的员工。 我们的确有不同的一面, 但我们有更多相似的一面。 而且我们听到的也都是: 人们想做真正有用的工作, 想要自由灵活, 想要获得支持, 想要被欣赏称赞, 想要更好喝的咖啡。 这些都不是只与 某一代人挂钩的东西。 我们确实会发现 人们的追求有细微差别。 我们知道,20岁的人和60岁的人 下班回家后所做的事情不一样。 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至少对于工作以外的事情是如此。 但是我认为, 对一代人的关注, 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 打造了这样一个环境—— 我们忘了大家都是人。 为了知道他们到底是谁、 我们到底在和谁一起工作, 我们得搞清楚如何更好地管理 这个多代人的工作环境。 可要比管海洋球管得好啊! 你们可以说我是千禧一代中的 理想主义者,但我相信我们能做到。 而且我也不觉得 这个想法很难实现。 如果我们从根本上、 单纯地、而非简单地 去认识一个人,那会怎么样? 因人而异。 我从来不认识某一代人。 有些人恰巧与特定的某一代人 产生了共鸣, 我与他们进行过深入的交谈。 我认识知道怎么发短信的耄耋老人, 也认识会织毯子的年轻人。 但是这些并不是 那一代人的典型特征,对吧? Nilofer Merchant 是一位创新思想领袖, 她告诉大家,我们得去 认识人们的唯一性, 也就是我们在世界上的 唯一处境, 这是我们独特的历史、我们的经历、 我们的希望造就的结果。 但这需要灵活应对、要有好奇心。 当我们去认识人们的唯一性时, 去认识他们的处境时, 我们会明白,在职场中一直表现出 “愤愤不平”的婴儿潮一代的某个人 其实内省充满恐惧。 因为他从16岁开始就每天工作, 而某个他还来不及 做好心理准备的周一, 他就不用再去上班了。 他有自己的计划, 那就是花一周半的时间 把退休清单上的所有事情都做完。 但是,在那之后呢? 如果我们能给那个 心怀一丝恐惧的人 多一点的时间,会怎么样? 或者,X一代的某个人, 她辍学四次,有三个孩子, 只能通过自己的双手 努力给家人好的生活。 当然,她可能对工作 有些漠不关心, 她可能有点无依无靠, 她可能累坏了。 又或者,千禧一代的某个人, 工作两个月后就要求加薪, 因为他觉得自己“值得拥有”? 这可能是因为这一代人 在大学毕业后 比此前的任何一代人 有更多的债务, 他们只是需要钱 来维持生活,付租金。 突然,当你去认识人们的唯一性时, 当你去了解他们的唯一处境时, 那我们谈论的 就不是某一代人了, 我们谈论的是 张三、李四或王五。 我现在向大家发起挑战, 选择一个人,就选一个, 然后去探索他的唯一性。 去了解。 在合适的时候去沟通,教育。 去看看他们为工作带来了什么, 是其他人没有的, 因为这才是让工作 更丰富多彩的关键所在。 再寻找下一个目标。 再寻找下下个目标。 某一天,我们就不再是 与某几代人一起工作了。 我们是与具体的一群人一起工作。 所以要想真正了解 多代人工作环境的好处, 我觉得我们要去了解人们的处境, 这不是要我们去跟他们住在一起, 但是我们可能会,至少时不时地会发现, 这个地方很美好,值得一去。 所以我认为真的没有必要 去争论哪一代人最愤愤不平, 哪一代人最自以为是, 或者哪一代人最爱吃吃吃。 我们都要上学、工作、下班回家, 我们都会有点累, 有时会有几分不堪。 那就让我们尽可能 谦逊地认识他人吧, 认识他们的处境, 同一代人也好,其他代人也罢。 这样的话, 在代际间的斗争初露端倪时, 我想我们至少都赞同 用肩垫解决不了问题。 (笑声) 谢谢大家。 (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