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是把人們當作私產般來看, 剝奪走個人的權利, 用各種型態在世界上不斷地重複上演, 但是有一個體制在其全球的規模以及 歷久不衰的後續影響上領先群倫, 就是發生在15世紀末至19世紀中旬, 橫跨三大洲之「大西洋奴隸交易」。 強行帶走超過1000萬名非洲人去美洲, 它所遺留的衝擊不僅影響了 這些奴隸與其後人們, 還影響到世界上大多地方的經濟與歷史。 歐洲與非洲大陸之間早就經由地中海 往來了好幾世紀, 可是大西洋奴隸交易在 十四世紀末就開始產生了, 因為有葡萄牙在西非的殖民地以及 西班牙緊接其後在美洲的據點, 新殖民地要種植的農作物─ 甘蔗、菸草、棉花等, 那是非常仰賴人力的, 但在那邊並沒有夠用的屯墾者 或契約僱傭 來耕種所有新到手的土地。 美洲的原住民們被當成了奴隸, 不過許多是死於全新的疾病, 其他地方的原住民則成功地反抗不從。 也因此為了要迎合大量的人力需求, 歐洲人盯上了非洲, 非洲的奴隸已經在多種形式下 存在了有好幾世紀, 有一些是簽訂契約的雇傭, 簽有明定條款的契約以及 有買回自由的機會, 其他的就比較像是在歐洲的農奴; 在某些地方奴隸可以是 主人家庭的一份子, 持有土地甚至還能出人頭地。 不過當白人船長來到後 提供製造精美的商品、 武器、以及蘭姆酒等以取得奴隸, 非洲各地的國王們以及 商人們也沒有什麼遲疑的理由, 他們不把他們所販賣的 人口當非洲同伴看待, 不過就是罪犯、欠債者或是 敵對部落的戰犯; 透過販賣這些人國王們讓自己的 王國變得很富有, 還有讓自己變強以抵禦週邊的敵人。 非洲的王國從奴隸交易上得到繁華, 不過為了要迎合歐洲人大量人力的 需求產生了激烈的競爭, 充當奴隸取代了其他的罪責, 以及獲取奴隸成為了戰爭的動機, 而非戰爭的結果。 要在搶奪奴隸的戰爭中護守好自己, 比鄰的王國間需要著歐洲人的槍砲, 那也是他們得用奴隸買來的; 奴隸交易已經成了一場軍火競賽, 改變了這塊大陸上的各個社會和經濟體。 至於這些奴隸則遭受到 難以想像的殘忍酷行, 在被集中到海岸邊的奴隸要塞後, 剃光了毛髮防止蝨子還有打上烙記, 他們被裝運上要開往美洲的船, 差不多20%的人就不曾再見到陸地了。 那時候大多數的船長 在船艙內儘可能擠進最多的人數, 衛生設備的缺乏就造成 許多人因疾病而死亡, 還有其他人是因為生病或是 不守規矩就被丟進海裡去。 為了確保本身的利益 船長們以割掉奴隸的耳朵 做成成交證明。 有些俘虜則選擇自己了斷; 許多內地的非洲人從來不曾看過白人, 把白人看成是食人族, 不斷地帶走人接著又回來要更多的人, 擔心被吃掉或者只是要逃避更慘的折磨, 他們自殺了或是餓死自己, 相信死後的靈魂就能重回家鄉。 存活下來的人徹底地不被當成人, 被看成不過是貨物般, 女人和小孩被留在甲板上受到船員凌虐; 為了要讓他們持續運動 以及抑制造反意念, 男人們被迫表演跳舞。 至於這些抵達新世界的非洲人的命運 以及奴隸制度如何至今 仍然影響著他們的子子孫孫, 廣為人知; 不過很少被談到的 就是大西洋奴隸交易對 非洲的前景所造成的影響, 這塊大陸不但失去數千萬名 體格健全的百姓, 又因為大部分被帶走的奴隸是男人, 長期下人口狀態的影響是更巨大的。 當奴隸交易終於在美國和 歐洲被宣告為非法的時候, 非洲各個王國所統治的經濟體就崩解了, 造成他們對征服和殖民者敞開大門, 而加劇的競爭和歐洲的武器湧進, 助長了延續至今的戰爭以及不穩定性, 大西洋奴隸交易也導致種族主義的產生, 大部分非洲的奴隸制度緣自 法定的裁罰或是部落間的戰事, 但是傳佈共同信仰的歐洲人, 以及長久之前將奴役基督教徒 視為於法所不容的那些人, 需要為明顯違背他們 平等理念的做為來找理由, 因此他們宣稱非洲人是 生態學上較為次等者, 注定要被人奴役, 下了極大的功夫為這個理論辯護, 這樣一來在歐洲和美洲的 奴隸制度就取得了種族的依據, 使得奴隸和他們的子孫不可能 在社會上取得平等的地位, 在全部這些方法下, 大西洋奴隸交易是一種大規模的不公義, 它的影響在它被禁止後還持續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