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0:00:13,870 --> 00:00:16,851 今天我想討論一下人類的激勵理論 2 00:00:16,851 --> 00:00:21,834 是什麼讓我們去在乎、行動和變得積極 3 00:00:21,847 --> 00:00:23,286 首先 4 00:00:23,286 --> 00:00:26,464 特別是因為我們在芝加哥 離芝加哥大學很近 5 00:00:26,464 --> 00:00:28,741 在芝加哥大學的經濟系 6 00:00:28,741 --> 00:00:33,604 我覺得值得思考 我們對人類動機的基本概念 7 00:00:33,604 --> 00:00:36,340 就是我們認為人就像老鼠一樣 8 00:00:36,340 --> 00:00:38,213 人們不愛工作 9 00:00:38,213 --> 00:00:40,863 如果我們能愛做什麼就做什麼 10 00:00:40,863 --> 00:00:43,517 我們會在某個沙灘喝調酒莫希托 11 00:00:43,963 --> 00:00:48,252 我們工作的唯一原因是需要錢 12 00:00:48,252 --> 00:00:51,642 那樣才能無憂無慮地 坐在沙灘上喝莫希托 13 00:00:51,642 --> 00:00:52,993 (笑聲) 14 00:00:52,993 --> 00:00:57,129 但最基本的動機是 不工作和享受休閒時光 15 00:00:57,129 --> 00:01:02,400 其他的都只是為了能讓我們享受悠閒時光 所必須應付的煩心事物 16 00:01:02,400 --> 00:01:04,794 那是個很好的基本假設 但我們應該問問自己 17 00:01:04,794 --> 00:01:07,707 那是對人類動機的正確描述嗎 18 00:01:07,742 --> 00:01:12,212 那真的是讓我們行動 和做事情的動機嗎? 19 00:01:12,212 --> 00:01:16,047 其中一個反例便是登山 20 00:01:16,047 --> 00:01:19,492 如果你看看那些曾經爬過很多山的人 21 00:01:19,492 --> 00:01:22,463 和他們的敘述、經歷和故事 22 00:01:22,463 --> 00:01:25,856 你會認為爬山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事了 23 00:01:25,856 --> 00:01:27,758 他們很冷,還生了凍瘡 24 00:01:27,758 --> 00:01:30,594 呼吸困難,很費力 25 00:01:30,594 --> 00:01:33,497 幾年前,我在喜瑪拉雅爬了一座小山峰 26 00:01:33,497 --> 00:01:34,987 你的想像是你會爬到頂 27 00:01:35,007 --> 00:01:37,569 然後坐在那裡欣賞風景 28 00:01:37,569 --> 00:01:40,971 不!山頂很冷,糟透了,你又很累 29 00:01:40,971 --> 00:01:46,448 從那時起只想趕快下山(笑聲) 30 00:01:46,448 --> 00:01:48,445 當你思考這個行為 31 00:01:48,445 --> 00:01:52,551 你會告訴自己,這是一件讓你每時每刻 都痛苦的事 32 00:01:52,551 --> 00:01:54,886 看起來像個懲罰 33 00:01:54,886 --> 00:01:58,189 但人們下山後,卻滿腦子只想著再上山 34 00:01:58,189 --> 00:02:00,958 當然要先恢復體力,但他們想再上去 35 00:02:00,958 --> 00:02:02,939 這個想法怎麼會符合 36 00:02:02,974 --> 00:02:05,463 人們坐在沙灘上喝莫希托的意圖呢? 37 00:02:05,463 --> 00:02:08,098 這看起來人們根本就是受虐狂 38 00:02:08,098 --> 00:02:10,167 對吧?我們想懲罰自己 39 00:02:10,167 --> 00:02:14,417 或者,真正激勵我們的 不是想要放鬆的念頭 40 00:02:14,452 --> 00:02:15,974 不是舒適,是其他東西 41 00:02:15,974 --> 00:02:18,586 是成就、是征服 42 00:02:18,586 --> 00:02:23,882 是為了追求某些目標,是登上某座高峰 43 00:02:23,882 --> 00:02:26,644 讓我開始對這個主題感興趣的 44 00:02:26,644 --> 00:02:30,688 是在我的老學生來找我的時候 45 00:02:30,688 --> 00:02:33,669 他的名字叫大衛,幾年前離開了大學 46 00:02:33,669 --> 00:02:37,895 成為一名顧問,或是華爾街的銀行家 47 00:02:37,895 --> 00:02:39,670 他在一家大銀行工作 48 00:02:39,670 --> 00:02:43,075 他告訴我他為了 準備一件併購案的簡報 49 00:02:43,075 --> 00:02:45,708 努力了好幾個禮拜 50 00:02:45,710 --> 00:02:49,374 他日夜工作,超時工作為了製作一份 51 00:02:49,374 --> 00:02:52,376 有統計數字、相片與說明的漂亮簡報 52 00:02:52,376 --> 00:02:56,046 他為自己的成果感到驕傲 而且非常樂在其中 53 00:02:56,046 --> 00:02:58,511 然後他把文件寄給上司,他上司說: 54 00:02:58,546 --> 00:03:01,355 「大衛,做的好,但併購案取消了。」 55 00:03:01,355 --> 00:03:04,621 他感到非常失落 56 00:03:04,621 --> 00:03:07,637 有趣的是 57 00:03:07,637 --> 00:03:11,087 他說從功能觀點來看,一切都非常好 58 00:03:11,087 --> 00:03:15,030 他做得很好,也很享受整個過程 59 00:03:15,030 --> 00:03:18,792 他的老闆肯定他的付出 60 00:03:18,827 --> 00:03:21,434 而他也很確定時機到了他會被加薪 61 00:03:21,434 --> 00:03:25,412 然而現在他什麼也管不了 62 00:03:25,412 --> 00:03:30,882 他正在做另一份文件 但就是沒有辦法像之前那麼認真 63 00:03:30,882 --> 00:03:34,253 現在問題來了,他發生了什麼事? 到底是什麼? 64 00:03:34,253 --> 00:03:38,556 實際上一切都好,但卻似乎少了些什麼 65 00:03:38,556 --> 00:03:42,170 為了理解這一點,我決定做些小實驗 66 00:03:42,170 --> 00:03:45,838 我們做的第一個實驗 是有關組裝「生化戰士」 67 00:03:45,838 --> 00:03:49,502 「生化戰士」是小樂高積木機器人 大約由 40 片組成 68 00:03:49,502 --> 00:03:51,670 而你需要組合它們 69 00:03:51,670 --> 00:03:54,837 我們去了學生中心 70 00:03:54,837 --> 00:03:58,042 說:「嘿,你想不想組合樂高積木賺錢?」 71 00:03:58,042 --> 00:04:02,088 你想要組合第一個機器人? 我們會付你 3 塊美金 72 00:04:02,088 --> 00:04:04,849 當他們組合完第一個後 我們問:「你想組合第二個嗎?」 73 00:04:04,849 --> 00:04:08,087 「這次我們會付你 2.7 美元 74 00:04:08,087 --> 00:04:10,856 當你組好後,你想不想再組一個 能得到 2.4 元?」 75 00:04:10,856 --> 00:04:11,754 然後 2.1 元 76 00:04:11,754 --> 00:04:12,691 1.8 元 77 00:04:12,691 --> 00:04:15,088 像這樣金額越來越少 78 00:04:15,088 --> 00:04:17,728 而人們基本上必須 決定他們什麼時候想停止 79 00:04:17,728 --> 00:04:20,058 在什麼時間點,他們所得到的錢 80 00:04:20,058 --> 00:04:22,507 不值得他們花時間在組積木上 81 00:04:22,507 --> 00:04:25,135 我們在兩個情況下做這個實驗 82 00:04:25,135 --> 00:04:28,087 第一個情況就是像剛剛說的 83 00:04:28,087 --> 00:04:31,977 受測者先組一個機器人 然後再組另一個,再接著另一個 84 00:04:31,977 --> 00:04:34,712 當他們組好所有的樂高 85 00:04:34,712 --> 00:04:36,140 每組完一個 86 00:04:36,145 --> 00:04:38,087 我們就把機器人拿走,放在桌子底下 87 00:04:38,087 --> 00:04:40,150 然後告訴他們,當實驗結束後 88 00:04:40,150 --> 00:04:43,087 我們會把所有機器人都拆散 89 00:04:43,087 --> 00:04:46,122 放回盒子裡,給下一位試驗者用 90 00:04:46,122 --> 00:04:49,093 我們稱這個為「有意義」的情況 91 00:04:49,093 --> 00:04:55,628 不是多有意義啦,我們是學者嘛 但有一點點意義 (笑聲) 92 00:04:55,628 --> 00:05:01,772 第二個實驗,我們稱之為「薛西佛斯」情境 93 00:05:01,772 --> 00:05:04,775 在這實驗中,試驗者先組一個機器人 94 00:05:04,775 --> 00:05:06,810 當他們組好後,我們把機器人拿回來 95 00:05:06,810 --> 00:05:08,728 然後問:「你想再組一個嗎?」 96 00:05:08,728 --> 00:05:12,349 而如果他們想再組一個 我們就給他們第二個 97 00:05:12,349 --> 00:05:14,022 但當他們在組第二個時 98 00:05:14,023 --> 00:05:17,041 我們在他們的眼前將第一個機器人拆掉 99 00:05:17,076 --> 00:05:22,089 而如果他們想再組第三個 我們就給他們組第一個的零件 100 00:05:22,089 --> 00:05:25,965 所以這是個完全循環 101 00:05:25,965 --> 00:05:29,595 我們以薛西佛斯來命名這個情況 102 00:05:29,600 --> 00:05:33,566 他不停地在同一座山丘上推同一塊石頭 103 00:05:33,574 --> 00:05:34,650 因此我們自問 104 00:05:34,650 --> 00:05:38,013 究竟哪種情況 會令薛希佛斯比較沮喪呢? 105 00:05:38,013 --> 00:05:39,677 是不停地將石頭推上同一座山丘呢 106 00:05:39,677 --> 00:05:42,881 還是每天都把石頭推上不同的山丘? 107 00:05:42,881 --> 00:05:46,195 也就是組裝好某個東西,然後看著它 108 00:05:46,195 --> 00:05:48,185 在你面前被摧毀 然後再組裝一次的這個過程 109 00:05:48,185 --> 00:05:52,088 似乎是令人沮喪而失去動力的重要因素 110 00:05:52,088 --> 00:05:54,087 這是我們的發現 111 00:05:54,087 --> 00:05:57,062 在「有意義」的情形下, 人們平均組裝大約 11 個機器人 112 00:05:57,062 --> 00:06:00,004 而在薛希佛斯的情況下,平均只有七個 113 00:06:00,004 --> 00:06:02,585 我們也問沒有參與實驗的人 114 00:06:02,590 --> 00:06:05,318 來預測參與者對兩種不同情形的反應 115 00:06:05,318 --> 00:06:09,040 在「有意義」的情況下 人們會比在薛希佛斯情況下多做幾組 116 00:06:09,040 --> 00:06:13,109 人們的預測是正確的 但卻大幅低估這些不同情況造成的影響 117 00:06:13,109 --> 00:06:15,181 大家預估這兩種情況之間 只會差一個機器人 118 00:06:15,181 --> 00:06:18,696 但是其實差很多 119 00:06:18,696 --> 00:06:21,785 所以我們都了解「意義」很重要 120 00:06:21,785 --> 00:06:25,671 我們只是過於低估它的影響力 121 00:06:25,671 --> 00:06:29,392 我前不久去一家很大的軟體公司演講 122 00:06:29,392 --> 00:06:33,466 這家公司裡,有一組員工 123 00:06:33,501 --> 00:06:36,368 花了兩年的時間設計研發一個新產品 124 00:06:36,368 --> 00:06:39,204 並且認為這是對公司而言最好的產品 125 00:06:39,204 --> 00:06:41,227 就在他們投入了兩年的心血之後 126 00:06:41,240 --> 00:06:44,629 在我去演講的前一週 他們的執行長取消了這個專案 127 00:06:44,664 --> 00:06:50,186 我從來沒有見過比他們更沮喪的一群人 128 00:06:50,186 --> 00:06:53,851 他們說感覺就像 樂高實驗的參與者一樣 129 00:06:53,851 --> 00:06:56,686 他們辛苦做好一個東西 卻在他們面前被摧毀 130 00:06:56,686 --> 00:07:01,993 我想他們的執行長,跟我們請來 預測實驗結果的人犯了一樣的錯誤 131 00:07:01,993 --> 00:07:04,717 也就是他大概了解「意義」的重要性 132 00:07:04,717 --> 00:07:06,159 但是卻不知道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133 00:07:06,164 --> 00:07:11,135 現在他有一群毫無鬥志的員工 134 00:07:13,042 --> 00:07:17,685 但是這個實驗還有另外一個有趣的一面 135 00:07:17,685 --> 00:07:19,673 就是如果你去看 136 00:07:19,708 --> 00:07:22,574 人們對樂高的喜愛與他們在這實驗中 持續多久之間的關聯 137 00:07:22,579 --> 00:07:25,577 你會很直覺的想說,很喜歡樂高的人 大概會做很多個 138 00:07:25,577 --> 00:07:27,862 而不喜歡樂高的人只會做一點點 139 00:07:27,862 --> 00:07:29,787 個體之間會存在差異 140 00:07:29,787 --> 00:07:32,428 而的確,個體之間是存在著差異 141 00:07:32,428 --> 00:07:35,003 在有意義的情況下,比較喜歡樂高的人 會組裝比較多組 142 00:07:35,038 --> 00:07:37,471 而不喜歡樂高的會組裝比較少 143 00:07:37,471 --> 00:07:40,699 然而在薛希佛斯的情況下 喜愛樂高與持續度則毫無關聯 144 00:07:40,699 --> 00:07:44,680 這告訴我,在薛希佛斯的情況下 所有對樂高的熱愛 145 00:07:44,680 --> 00:07:48,011 都被這種沮喪給扼殺了 146 00:07:48,011 --> 00:07:50,907 有些人天生就喜歡樂高 147 00:07:50,907 --> 00:07:53,357 但是我們卻粉碎了他們的熱情 148 00:07:53,392 --> 00:07:57,951 (笑聲) 149 00:07:58,584 --> 00:08:02,362 所以在下一個實驗中,我們希望找出 150 00:08:02,397 --> 00:08:05,668 更細微的差別是否也能造成同樣的效果 151 00:08:06,222 --> 00:08:09,726 我們給人們一張上面寫了很多字母的紙 然後跟他們說: 152 00:08:09,726 --> 00:08:12,336 「找出相鄰且相同的字。」 153 00:08:12,371 --> 00:08:14,624 紙上的字完全是隨機的 接著我們跟之前一樣 154 00:08:14,624 --> 00:08:17,272 給他們一些錢來做第一張, 然後第二張少點錢,依此類推 155 00:08:18,236 --> 00:08:20,939 然後我們有三種狀況 156 00:08:20,939 --> 00:08:24,639 第一種狀況,每當你給我一張紙 如果我是實驗的主考官 157 00:08:24,639 --> 00:08:28,207 我會問你的名字,把它寫在那張紙的最上面, 然後像這樣看著它 158 00:08:28,207 --> 00:08:31,525 我會說:「嗯哼!」 然後我會把它放在旁邊的那一疊紙上 159 00:08:31,525 --> 00:08:35,018 第二種情況下你就不需要寫上你的名字 160 00:08:35,018 --> 00:08:38,138 我只會直接拿了那張紙,看也不看一眼 161 00:08:38,173 --> 00:08:40,594 就把它放到旁邊的一大疊紙上面 162 00:08:40,599 --> 00:08:43,179 完全沒有認同你的努力 只是把它放下去 163 00:08:43,179 --> 00:08:45,782 第三種狀況,當你給我那張紙 164 00:08:45,782 --> 00:08:51,241 我立刻就把它放到碎紙機裡攪碎 165 00:08:51,276 --> 00:08:57,678 現在我們來看人們 在這三種不同情況下的表現 166 00:08:57,678 --> 00:09:00,128 我準備給你們看的是 167 00:09:00,163 --> 00:09:02,382 人們願意繼續實驗的最低金額,對吧! 168 00:09:02,417 --> 00:09:06,684 如果人們願意為越低的金額繼續這個實驗, 表示他們比較樂在其中 169 00:09:06,684 --> 00:09:09,187 我們得到跟第一個實驗相同的結果 170 00:09:09,187 --> 00:09:11,198 在努力有被認同的情況下,當你說:「嗯哼!」 171 00:09:11,198 --> 00:09:14,546 人們願意一直工作 直到工資只剩一頁 0.15 美金 172 00:09:14,546 --> 00:09:15,960 真低的工資 173 00:09:15,960 --> 00:09:19,834 當你把那些紙直接攪碎 他們需要兩倍的價錢來做同樣的工作 174 00:09:19,834 --> 00:09:23,145 那如果我們忽略他們呢? 175 00:09:23,145 --> 00:09:24,980 是像直接攪碎一樣嗎? 176 00:09:24,980 --> 00:09:27,641 是像你認同他們的努力嗎?還是介於中間? 177 00:09:27,641 --> 00:09:30,683 結果我們發現,跟直接攪碎差不多 178 00:09:31,107 --> 00:09:34,491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讓人失去幹勁的話 就攪碎他們的工作 179 00:09:34,496 --> 00:09:37,050 真的很有用(笑聲) 180 00:09:37,050 --> 00:09:39,322 另外,我們也發現,單純忽略其他人 181 00:09:39,323 --> 00:09:44,522 也可以有相當的效果,事實上,簡直… 182 00:09:47,522 --> 00:09:49,625 所以這是人類激勵理論的一部分 183 00:09:49,631 --> 00:09:54,192 也就是,感覺到自己在做的事是有意義的 184 00:09:54,227 --> 00:09:57,470 被認同,等等…我們也常常用這些方法 185 00:09:57,470 --> 00:09:59,442 來摧毀人們的幹勁 186 00:09:59,971 --> 00:10:01,627 我們來看看關於激勵人們的另一個部分 187 00:10:01,627 --> 00:10:03,512 也就是如何讓人們更有幹勁 188 00:10:03,512 --> 00:10:07,111 怎麼讓人們付出更多 189 00:10:07,111 --> 00:10:12,051 某天我去 IKEA 之後有了個想法 190 00:10:12,051 --> 00:10:16,095 我不知道你怎麼樣,我喜歡 IKEA 但是每一次我收到他們的傢俱的時候 191 00:10:16,095 --> 00:10:20,680 我發現組裝它們遠比我想像中的更花時間 192 00:10:20,680 --> 00:10:23,795 說明書又如此令人困惑 193 00:10:23,795 --> 00:10:27,133 我常常做了某個步驟 然後又得回到前一步 194 00:10:27,133 --> 00:10:31,844 如果我用猜的,一半以上的時候我都猜錯 195 00:10:31,844 --> 00:10:34,205 就是很多像這樣的事情讓我想: 196 00:10:34,205 --> 00:10:41,013 是因為這樣子,所以我更喜歡我的傢俱了嗎? 197 00:10:41,013 --> 00:10:43,262 因為我必須要去組裝,創造它們 198 00:10:43,262 --> 00:10:48,787 是不是讓我跟這些傢俱之間產生了感情呢? 199 00:10:48,787 --> 00:10:51,429 我稱這個為「IKEA 效應」 200 00:10:51,429 --> 00:10:55,960 我在市售的蛋糕材料包上也找到一些證據 201 00:10:55,960 --> 00:10:58,264 當這些材料包在 50 年代問世的時候 202 00:10:58,264 --> 00:11:01,099 生產者很驚訝地發現 203 00:11:01,099 --> 00:11:03,066 它們並不怎麼受歡迎 204 00:11:03,066 --> 00:11:04,435 可是為什麼? 205 00:11:04,435 --> 00:11:07,639 派皮很受歡迎,餅乾也很受歡迎 206 00:11:07,639 --> 00:11:12,210 所有的材料包都很受歡迎,除了蛋糕之外 207 00:11:12,210 --> 00:11:17,448 其中一個理論是,也許人們覺得要做的事太少 208 00:11:17,448 --> 00:11:22,820 也許如果你只拿水加到現成材料裡 209 00:11:22,820 --> 00:11:25,094 放到烤箱就好的話 210 00:11:25,094 --> 00:11:28,794 當有人說:「好棒的蛋糕噢!」的時候 你就沒有什麼成就感 211 00:11:28,794 --> 00:11:31,202 也許正是因為 212 00:11:31,237 --> 00:11:34,228 它讓作蛋糕變得太容易了,讓它失去了吸引力 213 00:11:34,232 --> 00:11:36,572 這也有一個別稱叫「雞蛋理論」 214 00:11:36,572 --> 00:11:39,607 他們採取的方法是,將雞蛋從那材料中去除 215 00:11:39,607 --> 00:11:42,644 突然之間,那材料包還是一樣 216 00:11:42,644 --> 00:11:45,873 但是你必須要自己 把蛋還有一些牛奶加進去 217 00:11:45,873 --> 00:11:50,512 結果呢?做蛋糕的材料包變得更受歡迎了 218 00:11:50,512 --> 00:11:55,929 正因為它需要做的人付出一點努力 而使它變得更吸引人 219 00:11:55,929 --> 00:11:57,623 我們決定來做個實驗 220 00:11:57,623 --> 00:12:00,429 我們給他們一些折紙的說明 221 00:12:00,429 --> 00:12:03,907 在上面我們有 222 00:12:03,942 --> 00:12:06,584 (笑聲) 223 00:12:06,589 --> 00:12:09,237 在上面我們有一個列表, 寫著每個符號代表的意義 224 00:12:09,242 --> 00:12:12,304 接著你有一個如何折紙的說明 225 00:12:12,304 --> 00:12:13,771 這沒有這麼容易 226 00:12:13,771 --> 00:12:16,441 然後我們找人來做 227 00:12:16,441 --> 00:12:18,678 結果呢?他們的成品 228 00:12:18,678 --> 00:12:20,914 和原本預期的東西不同 229 00:12:20,914 --> 00:12:24,716 他們不是折紙專家 230 00:12:24,716 --> 00:12:28,954 但是當你問他們覺得 自己的作品有多少價值 231 00:12:28,954 --> 00:12:31,263 例如有一些拍賣會,然後人們會出價之類的 232 00:12:31,263 --> 00:12:35,659 結果我們發現,沒有參與折紙的人 233 00:12:35,659 --> 00:12:37,529 覺得那東西沒什麼了不起 234 00:12:37,529 --> 00:12:40,929 但是有參與折紙的人則覺得它們實在太棒了 235 00:12:40,929 --> 00:12:43,762 有參加折紙的人覺得那些作品很棒 236 00:12:43,762 --> 00:12:44,900 甚至 237 00:12:44,900 --> 00:12:51,028 如果你問他們認為其他人 會認為他們的作品有多少價值的時候 238 00:12:51,344 --> 00:12:54,812 他們也認為其他人會給同樣高的價值 239 00:12:54,812 --> 00:12:57,429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有參與折紙的這些人 240 00:12:57,429 --> 00:12:59,818 不只覺得他們很棒 241 00:12:59,818 --> 00:13:04,234 甚至也覺得其他人會有同樣的看法 242 00:13:04,234 --> 00:13:07,058 現在我們有另外一種情況 讓我們再回到 IKEA 243 00:13:07,058 --> 00:13:09,894 我們讓一些人得到簡單的指示 244 00:13:09,894 --> 00:13:12,897 至於另一些人,我們則把最上面的部分遮起來 245 00:13:12,897 --> 00:13:17,568 所以參與者並不全然知道該怎麼做 246 00:13:17,568 --> 00:13:20,504 於是他們很自然地折出了更糟糕的作品 247 00:13:20,504 --> 00:13:23,345 更加醜陋(笑聲) 248 00:13:23,345 --> 00:13:25,679 那麼他們對這些作品的評價呢? 249 00:13:25,679 --> 00:13:29,781 實際製作比只是單純參與評價的人 賦予這些作品更高的價值 250 00:13:29,781 --> 00:13:35,019 但是得到更困難指示的參與者 比其他人都更加喜歡它們 251 00:13:35,019 --> 00:13:38,289 他們得投入更多心血 這項任務更加困難,更有挑戰性 252 00:13:38,289 --> 00:13:40,095 他們就更喜愛那些作品 253 00:13:40,095 --> 00:13:42,527 那麼只有參與評價的人呢? 254 00:13:42,527 --> 00:13:48,188 他們更不喜歡這些作品 因為客觀上來說它們更醜了 255 00:13:50,512 --> 00:13:53,372 我想我們可以用孩子們來做一個比喻 256 00:13:53,372 --> 00:13:57,930 噢,還有這些是我的孩子們 257 00:13:57,930 --> 00:14:03,114 想像如果我問你們: 「你的小孩賣多少錢啊?」 258 00:14:03,114 --> 00:14:04,858 想像我可以移除你們的記憶 259 00:14:04,863 --> 00:14:06,978 移除你們對孩子的所有想法和情感 260 00:14:06,978 --> 00:14:10,354 我要給你們多少錢來補償你們的損失呢? 261 00:14:10,354 --> 00:14:15,027 大多數的人,心情好的時候 會要求很多很多的錢 262 00:14:15,027 --> 00:14:20,136 或是想像你沒有孩子,當你走到遊樂場 263 00:14:20,136 --> 00:14:22,179 遇到一些孩子,然後你跟他們玩了幾個小時 264 00:14:22,179 --> 00:14:24,872 幾個小時之後,你也知道了很多關於他們的事 265 00:14:24,907 --> 00:14:27,496 然後你要說再見的時候,他們的父母跟你說: 266 00:14:27,531 --> 00:14:32,840 「噢,順便跟你說,如果你有興趣的話, 他們在銷售中。」(笑聲) 267 00:14:32,875 --> 00:14:35,880 你會付多少錢? 268 00:14:35,880 --> 00:14:39,016 大多數的人都會發現 他們其實不願意付太多錢 269 00:14:39,016 --> 00:14:43,329 因為事實上(笑聲) 270 00:14:47,206 --> 00:14:51,429 我們評估自己孩子的價值的時候 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他們是我們的 271 00:14:51,429 --> 00:14:53,475 就有點像我們喜歡 IKEA 傢俱的理由一樣 272 00:14:53,475 --> 00:14:55,873 因為它們是我們的,我們投入了大量心血 273 00:14:55,873 --> 00:14:58,203 並且因為這很困難,很複雜 274 00:14:58,203 --> 00:15:04,041 操作手冊又不是寫得很清楚等等(笑聲) 275 00:15:04,041 --> 00:15:06,445 所以我想要提議的是 276 00:15:06,445 --> 00:15:09,596 你們知道我們有這個簡單到不可思議的勞動模型 277 00:15:09,596 --> 00:15:12,848 要激勵人,就付他們錢,大概就這樣 278 00:15:12,848 --> 00:15:15,261 如果你想想我們在職場上做的事情 279 00:15:15,261 --> 00:15:17,722 這大概就是我們使用的模型 280 00:15:17,722 --> 00:15:20,180 但是這並不是正確的模型 281 00:15:20,180 --> 00:15:22,960 事實上如果你想想世界上的任何事情 282 00:15:22,960 --> 00:15:26,998 都很難用這個模型去解釋人類的行為 283 00:15:26,998 --> 00:15:30,626 那並不是完全沒有解釋,但是絕對 284 00:15:30,626 --> 00:15:32,415 不是一個對事實很正確的描述 285 00:15:32,415 --> 00:15:34,605 現實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其他的事情 286 00:15:34,605 --> 00:15:40,377 我們還有意義、創造的感覺、挑戰…等等 287 00:15:40,377 --> 00:15:43,247 除非我們了解那些不同的元素 288 00:15:43,247 --> 00:15:46,553 我不認為我們能夠 創造出一個適當的環境 289 00:15:46,553 --> 00:15:50,956 現在只是一方面的說法,我們可以拿錢 290 00:15:50,956 --> 00:15:54,323 用錢去滿足其他動機 291 00:15:54,323 --> 00:15:57,058 例如,我們可以感到驕傲,讓人 292 00:15:57,063 --> 00:15:59,339 驕傲他們擁有很多錢 293 00:15:59,339 --> 00:16:01,199 我們可以有成就、有競爭 294 00:16:01,199 --> 00:16:04,429 金錢可以代替所有其他的動機 295 00:16:04,429 --> 00:16:08,573 但不代表它就是全部的動機 296 00:16:08,573 --> 00:16:12,430 人類十分複雜 而且還有很多其他追求的目標 297 00:16:12,430 --> 00:16:13,912 像在登山的例子一樣 298 00:16:13,912 --> 00:16:16,398 所以把所有都簡化到 只有你拿到的薪水 299 00:16:16,398 --> 00:16:18,887 並不是正確的模型 300 00:16:18,887 --> 00:16:21,450 最後,我想要跟你們說 301 00:16:21,470 --> 00:16:24,470 有關亞當.斯密和卡爾.馬克思 302 00:16:24,470 --> 00:16:29,060 亞當.斯密有一個關於職場效率的理論 303 00:16:29,060 --> 00:16:33,262 例如你拿創造圖釘來說 304 00:16:33,262 --> 00:16:37,635 過去我們會說 怎麼更有效率地製造圖釘呢? 305 00:16:37,635 --> 00:16:42,472 他說如果一個人要完成所有步驟的話 是非常沒有效率的 306 00:16:42,472 --> 00:16:47,180 但是如果你找 12 個人,每個人負責一個步驟 307 00:16:47,180 --> 00:16:50,512 忽然之間這就變成一個非常有效率的生產流程 308 00:16:50,512 --> 00:16:54,012 工廠的生產力也戲劇性的提高 309 00:16:54,012 --> 00:16:58,556 這就是他關於效率跟生產力的理論 310 00:16:58,556 --> 00:17:02,326 另一方面,卡爾.馬克思有一個關於 勞動疏離感的理論 311 00:17:02,326 --> 00:17:04,563 你感覺跟工作的關係有多密切 312 00:17:04,563 --> 00:17:06,741 如果你製作一根圖釘,將它分成 313 00:17:06,741 --> 00:17:08,895 12 個步驟,每個人負責一個步驟的話 314 00:17:08,900 --> 00:17:12,869 如果人們每天都做同一個步驟 315 00:17:12,869 --> 00:17:14,675 永遠看不到進度和成品的樣貌 316 00:17:14,710 --> 00:17:18,269 他們覺得與工作有多少關聯 317 00:17:18,900 --> 00:17:25,179 我想在工業時代之前,亞當.斯密是對的 318 00:17:25,179 --> 00:17:28,041 提高效率產生的價值會大過於 319 00:17:28,041 --> 00:17:30,201 工作疏離感帶來的壞處 320 00:17:30,216 --> 00:17:35,359 但是我們已經不在那個年代了 我們現在處於某種知識經濟的時代 321 00:17:35,359 --> 00:17:37,296 我們對很多的事都在乎 322 00:17:37,296 --> 00:17:40,762 而我想在知識經濟的時代 這情形是相反的 323 00:17:40,762 --> 00:17:44,435 如果你說:「拿程式設計、生產電腦, 或不管是什麼來說, 324 00:17:44,435 --> 00:17:48,739 把它拆解成很多步驟會更有效率。」 325 00:17:48,739 --> 00:17:53,010 也許在亞當.斯密的世界裡會更有效率 326 00:17:53,010 --> 00:17:58,679 但是我們夠得到 同樣的進步、關心、激勵和意義嗎? 327 00:17:58,679 --> 00:18:01,928 或許我們用了錯誤的方法 328 00:18:01,928 --> 00:18:04,017 我們試著將大任務分割成 329 00:18:04,037 --> 00:18:07,216 很多比較小的部分 這樣做其實是在傷害自己 330 00:18:07,251 --> 00:18:11,262 所以我想現在情形已經反過來了 331 00:18:11,262 --> 00:18:13,321 最後 332 00:18:13,321 --> 00:18:16,581 我想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激勵人 333 00:18:16,600 --> 00:18:20,472 我們可以激勵人,讓他們願意做更多 334 00:18:20,472 --> 00:18:21,923 但至少,我想我們不要 335 00:18:21,923 --> 00:18:24,819 在每天的生活裡重複樂高的那個實驗 336 00:18:24,819 --> 00:18:27,878 我們至少要試著不要讓人失去幹勁 337 00:18:27,878 --> 00:18:30,702 我想我們太常那樣做了 338 00:18:30,708 --> 00:18:32,037 謝謝大家! 339 00:18:32,037 --> 00:18:34,201 (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