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學, 是一門研究魚類的學科。 聽起來或許很籠統和無聊, 但是其實還滿有趣的, 因為魚類學這個單字,是所有學科中 唯一包含 "YOLO" 的。 (譯註:美國俚語) (笑聲) 台下走在潮流尖端的聽眾, 你們一定知道 "YOLO" 指的是 「你只能活一次。」 正因如此, 我決定去追求我的夢想, 探索未知世界的奧妙,發現新物種。 那是我要做的。 這幾年來我致力於 尋找洞穴中的新物種。 結果發現,在洞穴中 的確有大量的新魚種。 但是你得知道要去哪裡找, 而且你可能得瘦一點。 (笑聲) 洞穴魚其實可以告訴我們 許多生物學與地質學的故事。 透過牠們居住的小洞穴, 我們可以研究大陸板塊的 改變及漂移; 透過牠們的盲眼, 讓我們了解到視覺的演化過程。 魚和我們一樣都有眼睛, 所有脊椎動物都有。 當魚類為求生存, 而去適應黑暗、冰冷的洞穴環境, 在經過世代的演化後, 牠們逐漸失去眼睛和視力, 最後,就像這條無眼的洞穴魚一樣。 每種洞穴魚的演化方式都不太一樣, 而且每種都在訴說著 其獨特的生物、地質學故事。 這就是為什麼每當發現新的魚種, 都很振奮人心。 這隻就是我們說的新魚種, 在印地安那州南部發現。 我們命名為 "Amblyopsis hoosieri" 印地安那盲鱂。(笑聲) (譯註:印地安那州人俗稱 hoosier) 牠的近親為肯塔基洞穴魚, 生活在猛獁洞穴系統內。 幾百萬年前, 因俄亥俄河而被分開的牠們, 開始演化分歧。 那段期間,牠們的遺傳結構 產生細微差異的演化, 造成其失明的原因也各異。 有一種稱為視紫質的基因, 對於視覺超級重要。 我們都有這個,這兩個物種也有, 其中一個物種已經失去了 該基因的所有功能, 而另一物種還保有它。 此種自然界的美妙實驗, 使我們可以觀察到 視覺背後的基因奧秘, 及了解到視覺感知的根本原理。 但是,這些洞穴魚的基因, 也提供了深邃地質年代的線索, 大概沒有比這種物種更多了。 這個新物種來自馬達加斯加, 我們將其命名為 "Typhleotris mararybe", 馬拉加西語的意思就是「大病」, 因為我們試圖採集該物種時, 都生了大病。 信不信由你, 在滿布腐屍物的汙水坑和 充滿著蝙蝠大便的洞穴內游泳, 實在不是一件明智之舉, 但是,你只能活一次啊! (笑聲) 儘管這種魚差點害死我們, 我還是很愛牠。 因為這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魚, 最近的近親是遠在 六千公里外的澳洲的洞穴魚。 一條三英吋長的淡水洞穴魚, 是不可能游泳橫越印度洋的。 所以我們在比較 兩者的 DNA 後發現, 牠們已經分開超過一億年, 或者說是自南大陸板塊 漂移分裂後至今的時間。 其實這兩種物種根本沒有搬家。 是南大陸板塊移動了牠們。 牠們的 DNA 給了我們 精確的模式及方法, 為古代的地質事件定年、定時。 這個物種非常新, 我目前還不能公開牠的名字, 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 這是墨西哥新種, 而且可能已經絕種了。 可能絕種,是因為我們 唯一知道可以發現牠的洞穴系統, 已經被附近的水壩工程摧毀了。 很不幸, 對洞穴魚而言, 牠們的地下水棲息地, 也是我們主要的飲用水源。 我們其實還不知道 這個物種最近的近親。 墨西哥找不到任何相像的, 所以很可能在古巴、 佛羅里達或印度。 但不管是什麼,牠都可能告訴我們 加勒比海地質的新發現, 或幫助我們能更正確地 診斷出生物失明的原因。 但是,我也希望 能在這物種滅絕前找到牠。 身為魚類學者, 我要窮盡一生的努力, 來發現及拯救 這些不起眼的盲眼小洞穴魚, 因為牠們能告訴我們非常多 地球的地質知識, 及眼睛、視覺如何演化的生物學。 謝謝。 (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