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在演講的開始前,
我想問在座各位幾個問題,
大家老實的回答喔!
在你們之中會覺得讀歷史是很有前途的科系的請舉手。
(笑聲)
在你們之中會因為自已或是自己的孩子
考上歷史系而感覺到歡欣鼓舞的請舉手。
(笑聲)
再來, 在你們之中會因為從小
背了大量的人名、地名、年代、事件、
而覺得對你的人生很有用的請舉手。
(笑聲)
從在場舉手的人數就可以看出
大多數人對學歷史的印象到底是什麼。
多年以前當聯考放榜以後,
大家問我考上那一間大學,
我就回答:「台大」
大家反應就是:「 哇!」
結果接下來人家問我考上那個科系呢?
我就回答:「 歷史」
大家反應是:「喔」
你不用多問單光看大家的印象就知道大家的反應是什麼。
當時產生我對於研究這個問題的興趣。
我要研究什麼問題呢?
就是下面這個問題:
[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
大家捫心自問從小就學歷史,
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
我們從小就要背這麼多年代、地名、人名、事件、
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你考完試後,
請問這些東西你還能記得多久?
而且最重要的是記得這些,
你覺得對你的人生到底有什麼用?
當我深入思考這個問題以後,
我突然發現一件很有趣的問題,
在古代帝王和精英們都要學歷史,
而且他們都覺得學歷史很有用。
到了今天我們所有人從小學就開始學歷史,
可是我們往往都不知道學歷史有什麼用。
為什麼古今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難道這些古人都是笨蛋?
還是因為我們的智力突然比古人成長一百倍?
我想這些都不會是答案。
最後我研究之後發現
其實是因為古人學習歷史的方法
根本和我們完全不一樣。
那個方法究竟是什麼?
古人學習歷史的密秘就是當他讀到一本歷史書,
讀到書中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
他面對人生一個重要的關頭,
他需要下一個決定的時候,
那一刻, 請你不要看下面, 把書蓋上,
去想像你就是他,
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會怎麼決定?
努力得想, 把一切都想清楚以後再把書打開,
看那個人是怎麼做決定的,
他的決定是否和你一樣?
他為什麼做這個決定?
他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他付出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
用這種方法就可以用古人的智慧
來磨練我們的智慧。
那為什麼我們今天的教育不用這個辦法呢?
後來我發現, 因為現代教育的本質
其實是一種培養工匠為目的的教育。
這一套現代教育從小學中學開始教起,
誕生在工業革命以後,
他當時的目的就是為了填補工業革命
產生大量的專業人力的空缺,
所以這種教育重視的是知識及技術的傳授。
對於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
對於你如何解決人生的難題,
基本上是不關心的。
那這種方法到歷史教育上
就會要求同學記憶大量的歷史知識,
可從來不告訴你這和你的人生有什麼關係。
於是他們的教學方法往往就是要求
背誦、背誦、背誦.
對吧, 我們從小就是這麼過來的。
古代要培養帝王精英
所以他們要求用思辨來學歷史,
今天要培養的是專業工匠
所以他們要求背誦來學歷史,
目的不一樣方法當然不一樣。
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呢?
這個想法是我在臺灣的二位老師而來。
我的第一個老師是毓老師,
毓老師降生於滿清末年,
降生於帝王之家, 從小在皇宮讀書。
到了台灣開設私墊教書六十餘年,
我跟著老師的私塾讀了快二十年,
老師教會了我什麼是中國真正的學問,
教會了我原來帝王之家給自己子弟的教育
和給平民子弟的教育
是完全不一樣的。
老師還教會了我國學原來是拿來用的。
而我的第二個老師是我的史學老師,
台大的阮芝生教授,
他畢生研究史記,
他教會了我如何讀懂中國歷史書,
也教會了我在歷史上如何分析和觀察
這些帝王和精英們的心態和行為。
因為有二位老師的教導
所以我才希望把古代帝王之學的精華,
它不應該再是秘密,
它應該教給今天的所有大眾們。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
在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
我們開設了全球第一門
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的中文史課程。
其實我的目的是為了進行一場網路教學實驗,
我想知道舊的學問能不能被今天的人所接受,
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
有超過四萬三千個同學來修這門課!
那前面所講的東西都只是原則和方法而已,
不能沒有實力。
接下來我就要用這個實例來跟各位示範古代帝王
是怎麼學習歷史的。
各位看到這幅畫, 請問誰知道這是什麼故事?
很好, 你們都知道這是「圯上纳履」,
就是張良幫黃石公檢鞋的故事,
這個故事我們從小學就開始讀這個故事了。
那各位既然都這麼熟悉,
我問各位這個故事到底在說什麼?
這是一個智慧的故事,
他的定義絕對不是告訴各位對老人家要有禮貌約會不要遲到,
如果只是為了告訴這個,
我不能不說中國的智慧絕對沒有這麼淺薄。
這個故事到底要告訴各位什麼東西,
各位跟著我讀下去:
張良曾經從容地散步在下邳的橋上,
這句平平無奇,
可是歷史學看待事物不同的觀點
就是我們有時間的縱深,
我們看到每一樣東西必要追問
它處在時空的那一個點上。
張良在從容散步前他做了什麼事情?
他剛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他在搏浪沙剌殺秦始皇。
他為什麼要去剌殺秦始皇?
張良是韓國宰相名門之後,
秦國滅亡了韓國,
他要為韓報仇消滅強秦。
為了這個目的他散盡家財求取剌客,
最後剌殺失敗他被全天下通緝。
在這一刻他逃到了下邳,
按常人他應該躲躲藏藏草木皆兵.
結果你看張良從容散步在下邳的橋上,
就從這一點我就可以知道這個年青人膽氣過人.
當然這是廢話, 膽氣不過人絕對不會去剌殺秦始皇對吧!
(笑聲)
但是問題來了,
在這個時候他碰到了一個重要的人,
有一個老頭子向他走過來,
就做了一件出奇的事情,
他把鞋子掉到橋底下,
回頭就對張良說:
「小子, 下去幫我把鞋子檢起來!」
好! 這個時候用我的方法,
請各位這一刻把書蓋上, 閉上眼睛開始想,
如果你是張良碰到了這樣的事情你會怎麼辦?
想! 想清楚喔!
不好意思只有十八分鐘沒有太多時間,
想清楚了,
我們現在看張良怎麼辦?
他的反應絕對出乎各位的意料之外,
良鄂然, 欲毆之。
他想把老人家打一頓,
(笑聲)
這才是一個年輕人血氣方剛的表現,
但他打了沒有?
他沒打, 他為什麼沒打?
實際說有多老實,「為其老, 強忍」
他不是自然而然的容忍,
他是勉強自己忍受下來,
因為不要忘了他現在還是通緝犯,
一不小心把老人家打死問題就大了。
所以既然己經忍了,
他就下去幫老人家把鞋子檢上來,
結果老人家更出奇說:「幫我穿上」
好! 這一刻閉上眼睛,
如果你是張良碰到這樣
得寸進尺的老先生你會怎麼辦?
想清楚了沒有? 想清楚了。
我們看張良怎麼做? 他為什麼是張良?
「良業為取履, 因長跪履之。」
他不是履之,
他不是跪履之,
他是長跪履之。
張良為什麼要長跪履之?
因為他明白老人家要教他的第一個道理,
那個道理是什麼?
人生要就不忍,
不然就請你一忍到底,
非凡之人做事要就不做,
要做就必要做到乾淨漂亮,
忍耐就不要忍個半調子,
既然已經幫人檢了鞋子也決定幫人穿上,
何不索興長跪履之.
這就是老父要告訴張良"忍"的重要性到底是什麼。
老父為什麼要教張良,
我們看老父接下來的舉動:
「父以足受, 笑而去。良殊大驚」
張良為什麼要大驚?
高手跟高手之間交手是不用形于長篇大論,
潑婦罵街, 那是最下等人做的事情,
高手跟高手之間擠個眼神、幾句話、幾個動作、
雙方就明白彼此是什麼等級。
老父要張良幫他檢鞋子
是老父欲驚張良而張良不驚,
張良長跪履之
是張良要驚老父而老父不驚。
老父以足受, 笑而去.
張良的反應是什麼? 良殊大驚.
所以我們知道剛剛短短的時間內雙方己交手了三次,
結果是老父大穫全勝, 張良一敗塗地。
(笑聲)
老父為什麼要這樣對待張良?
(掌聲)
你要知道, 張良天資高膽氣夠,
受的是當時第一流的教育,
在他過去的人生之中
只有他壓著別人打的時候,
所以他不能忍。
老父從見面到現在, 老父處處壓著他打,
就是要他知道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年輕人有勇很好,
可是如果你不能忍, 就不能有謀,
所以這是第一要義。
接下來故事我們看怎麼發展,
老父離開一段距離之後又回來
對他說: 「孺子可教矣」
所以我們才說他是為了教張良而來,
五天以後天亮的時候和我在這裡相會。
張良知道老父不是一般人, 他恭敬,
跪曰:「諾。」
這一段我先唸給各位聽,
五日天亮的時候, 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
去,曰:「後五日早會。」
五日雞叫的時候,
來問各位雞叫的時候天亮了沒有?
還沒, 天是黑的。
良往。 父又先在, 父怒曰:「後, 何也?」
去, 曰: 「後五日復早來」
好現在我問各位,
在剛剛短短的這段文字中最關鍵的兩個字是那兩個字?
讀書必要能抓關鍵字,
抓不出關鍵字就讀不懂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
最重要是那二個字?
就是 "先" 和 "後"。
為什麼要強調"先" 和 "後"?
因為後面就會說老父要傳張良兵法。
兵法講的就是先發制人, 後發受制於人。
制人和受制於人是天壤之別。
到目前為止兩次相會張良還是被老父壓著打。
如果你是張良你該怎麼辦? 看喔!
五天以後, 良夜未半往。
什麼叫夜未半?
我跟你約第五天,
我在第四天的晚上十二點鐘以前就到了。
在這一刻,
張良就己經立於不敗之地,
因為老父就算比他早到也不能說張良遲到,
因為我們約的是第五天,
(笑聲)
何況老父並沒有比張良早到。
有頃, 父亦來, 喜曰「當如是。」
出一編書, 乃太公兵法也。
老父為什麼歡喜?
因為他知道張良明白他要告訴他的第二個道理,
那就是"爭先"。
你怎麼去爭那個先。
那我就要問各位什麼叫做"先"?
你不明白這個你還是不懂啊!
什麼叫做"先"呢?
比人家早, 以前我同學這麼回答。
比人家早只是"相對的先",
它並不是"絕對的先"。
兵法是要爭那個"絕對的先"。
什麼叫做"絕對的先?"
出乎對方意料之外就是"絕對的先"。
老父沒料到你會夜半就到, 所以你到了才能爭那個"先"。
那問題來了, 你怎麼才能出乎對方意料之外?
如果這個關鍵沒有解決, 前面還都是白講了,
你怎麼能夠出乎對方意料之外?
怎麼能夠爭取到那個”絕對的"先?"
答案就是剛才老父教給張良的第一個道理,
只有一忍到底讓對方沒有防備,
你才能夠去爭那個"絕對的先"。
這兩個道理孫子兵法講的最清楚,
裝的好像未出嫁的少女一樣的柔弱,
敵人對你沒有防備放心的把門打開,
等到開門的那一瞬間,
快得像飛出去的兔子一樣竄進去,
讓敵人來不及打門關上,
這就是"忍"和"先"的道理。
兵法講的要義就是這兩個,
那你有沒有實力呢?
當然有。
張良為什麼能夠消滅強秦?
因為他扶佐漢高祖劉邦。
劉邦為什麼能夠取得天下?
因為他先入關中消滅秦朝取得大義名份。
可是劉邦在進攻關中的時候,
關中南邊是有守將的, 這個守將比劉邦還強,
劉邦一開始想要進攻,
張良跟他講千萬不可以, 我們打不過人家。
那怎麼辦呢?
我聽說這個守將很愛錢,
我們可以拿財寶去賄賂他,
劉邦聽了張良這麼做以後,
守將果然答應和劉邦合作,
你看秦國南邊守的都是這種貨色,
這個朝代怎麼不滅亡,
結果拿了錢賄賂他以後,
劉邦很高興以為沒有問題了,
張良說不行,我們立刻偷襲。
劉邦說為什麼?
他說他收了錢, 他底下的軍官和士兵都是秦國人,
他未必會同意守將的做法,
可是他收了我們的錢,
現在他全無防備我們立刻偷襲,立刻一戰功成。
劉邦就是因為聽了張良的話, 所以先入咸陽消減秦朝,
大漢四百年的帝業就來自於老父教給張良"忍"和"先"的應用。
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吧,
帝王和領袖們為什麼要學歷史?
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
學歷史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人性。
因為歷史中記載著過去幾千年以來,
無數人上到帝王將相下到販夫走卒,
他們面對時代的不同選擇和他們的人生,
從這裡你才能明白人性到底是什麼。
學歷史的目的是為了啟發智慧。
學歷史就是要用古人的智慧來啟發我的智慧,
拿古人的人生做為磨刀石來磨利
我們腦子裡面名為智慧的那把刀,
磨刀石不能切東西, 只有刀才能切東西。
你必要從歷史中學到智慧,
背誦那些東西是沒有用的。.
好! 為什麼我們要了解人性啟發智慧?
因為當你遇到一個人生難關的時候,
請相信我,
你絕對不是歷史上第一個碰到這個難題的人吧!
在你過去有無數人面對和你一樣的難關,
他們用什麼心態去面對, 他們如何解決他們的問題。
當你覺得絕望的時候,
請你記得有一個人蒙受了人間莫大的屈辱,
可是他臥薪嚐膽, 生聚教訓,
最後三千越甲能吞吳。
當你覺得人生被人家利用的時候,
請你記得有一個部族被人家當成砲灰三百年,
無數的國軍和國人死在戰場上,
而他們始終相信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當他們有七百士兵的時候,
就敢對天宣誓,
秦國絕對不再讓任何人主宰我們的命運,
秦國終究要併吞天下,
而最後他們統一了戰國,
成為中國第一個皇帝。
當你自怨自艾覺得你沒有好父母,
人生沒有依靠的時候,
請你想起有一個人,
他三歲死了爸爸,十幾歲死了媽媽,
他小的時候家裡很窮,
他年青的時候根本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的教育,
他完全靠自學成材,
最後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學問最大的人之一,
成為東方的聖人,
影響東方文明二千多年, 那個人就是孔子,
而西方的那個聖人還生在馬槽裡面。
(笑聲)
當你覺得人生一無所有的時候,
請你想起有一個年青人漫步在下邳的橋上,
那一刻他已經失去了一切,
而他始終相信自己終有一天能夠消滅強秦,
而他最後達成了這個不可能的奇蹟,
消滅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成為了中國智慧的代表。
只要你用對方法,
歷史是無窮智慧的寶庫, 是無窮力量的來源。
我始終深信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做知識的主人,
不是為了讓人做知識的奴僕。
要不做知識的主人, 就要懂得啟發自己的智慧。
願大家都能從歷史中得到智慧, 做自已生命的主人,
開創你們理想的人生。
謝謝大家!
(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