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VTT 00:00:06.988 --> 00:00:11.477 1962年, Michel Siffre, 一名岩洞探险者, 00:00:11.477 --> 00:00:17.266 把自己封闭在地下数月 并开始了一系列的试验, 00:00:17.266 --> 00:00:20.405 那里没有光也没有表。 00:00:20.405 --> 00:00:24.296 他通过连接的电极片 来监测自己的生命体征, 00:00:24.296 --> 00:00:28.225 并记录下何时吃饭,睡觉。 00:00:28.225 --> 00:00:30.165 当Siffre最终出关时 00:00:30.165 --> 00:00:32.645 这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 00:00:32.645 --> 00:00:37.575 他的身体保持了 规律的作息周期。 00:00:37.575 --> 00:00:40.654 尽管没有外界的线索, 00:00:40.654 --> 00:00:42.035 他入睡, 00:00:42.035 --> 00:00:42.975 起床, 00:00:42.975 --> 00:00:46.246 和吃饭都在特定的时间段。 00:00:46.246 --> 00:00:52.385 这就是昼夜节律, 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一日’。 00:00:52.385 --> 00:00:56.676 科学家后来发现 这个节律会影响激素分泌, 00:00:56.676 --> 00:00:58.563 对食物的消化, 00:00:58.563 --> 00:01:01.807 甚至是药物对身体的药效。 00:01:01.807 --> 00:01:07.666 研究这一领域的学科 叫做时间生物学。 00:01:07.666 --> 00:01:12.277 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 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00:01:12.277 --> 00:01:17.906 比如起床和入睡以及判断, 何时接住呼啸而来的球。 00:01:17.906 --> 00:01:23.607 这些能力都归于 我们脑中互联的计时系统。 00:01:23.647 --> 00:01:28.117 它集合了记秒的秒表, 00:01:28.117 --> 00:01:30.776 报时的时钟, 00:01:30.776 --> 00:01:34.148 播报季节的日历于一身。 00:01:34.148 --> 00:01:37.457 每个计时器都处在大脑不同的区域。 00:01:37.457 --> 00:01:41.917 困在黑暗的洞穴里, Siffre依靠最原始的计时器 00:01:41.917 --> 00:01:47.587 它们位于下丘脑的 视交叉上核(SCN)中。 00:01:47.587 --> 00:01:52.875 基于果蝇和老鼠实验, 我们认为其原理是这样的 00:01:52.875 --> 00:01:58.873 被称为CLK的蛋白,也读作「表」, 在一天中都在SCN中积累 00:01:58.873 --> 00:02:02.657 在激活那些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基因的同时, 00:02:02.657 --> 00:02:05.294 产生另一种被称为PER的蛋白质。 00:02:05.294 --> 00:02:07.174 当PER积累到足够的量, 00:02:07.174 --> 00:02:09.718 它会给制造CLK蛋白的基因一个负反馈, 00:02:09.718 --> 00:02:11.977 最终使我们进入梦乡。 00:02:11.977 --> 00:02:17.256 之后,「表」的浓度降低,PER的浓度也随之降低, 00:02:17.256 --> 00:02:19.158 使得CLK的浓度回升, 00:02:19.158 --> 00:02:21.551 开始了新一个轮回。 00:02:21.551 --> 00:02:23.335 这一过程不乏其他蛋白质的参与, 00:02:23.335 --> 00:02:28.318 但我们的昼夜循环 00:02:28.318 --> 00:02:32.169 受到这样一个在白天的CLK和夜晚的PER之间 跷跷板效应的驱使。 00:02:32.169 --> 00:02:34.561 为了变得更精确, 00:02:34.561 --> 00:02:36.697 我们的SCN也会依赖外界的线索, 00:02:36.697 --> 00:02:37.427 比如光, 00:02:37.427 --> 00:02:38.137 食物, 00:02:38.137 --> 00:02:38.861 噪音, 00:02:38.861 --> 00:02:40.027 还有温度。 00:02:40.027 --> 00:02:41.659 我们把这些称作「zeitgebers」, 00:02:41.659 --> 00:02:44.268 德语中的意思是“时间之源” 00:02:44.268 --> 00:02:46.827 Siffre在地下时缺乏这些线索 00:02:46.827 --> 00:02:50.848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我们的行为进行微调。 00:02:50.848 --> 00:02:54.378 比如说,一束晨光射到我们眼睛里 00:02:54.378 --> 00:02:56.209 唤醒了我们, 00:02:56.209 --> 00:02:59.083 穿过视神经传到了SCN 00:02:59.083 --> 00:03:02.398 传达着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00:03:02.398 --> 00:03:05.668 下丘脑于是不再产生褪黑素。 00:03:05.668 --> 00:03:07.859 (褪黑素:一种触发睡眠的荷尔蒙) 00:03:07.859 --> 00:03:08.978 同时, 00:03:08.978 --> 00:03:11.639 在大脑中, 00:03:11.639 --> 00:03:14.110 下丘脑增加对抗利尿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 00:03:14.110 --> 00:03:16.649 如此帮助我们管控睡眠周期。 00:03:16.649 --> 00:03:17.989 早上10点左右, 00:03:17.989 --> 00:03:22.060 逐渐升高的体温 促使我们的能量和警觉性提升; 00:03:22.060 --> 00:03:23.620 傍晚, 00:03:23.620 --> 00:03:27.448 我们的肌肉活力和协调性也得到提升。 00:03:27.448 --> 00:03:30.799 夜间的亮光会扰乱这些生物信号, 00:03:30.799 --> 00:03:35.829 这就是为什么 在睡前长时间看电视会导致失眠。 00:03:35.829 --> 00:03:39.550 然而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更准确的知道时间 00:03:39.550 --> 00:03:43.000 这就是脑内秒表发挥作用的时候 00:03:43.000 --> 00:03:46.087 关于它的工作原理,一种臆测认为 00:03:46.087 --> 00:03:49.069 任意一对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 00:03:49.069 --> 00:03:52.581 大致总是一个特定的时长。 00:03:52.581 --> 00:03:56.080 所以我们大脑皮层和其他区域的神经元, 00:03:56.080 --> 00:03:59.469 在一个设定的,可预测的环路传递信息。 00:03:59.469 --> 00:04:04.670 大脑皮层就从这一机制来精确判断过去了多少时间, 00:04:04.670 --> 00:04:07.321 我们的时间概念由此产生。 00:04:07.321 --> 00:04:11.882 在洞里时,Siffre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发现: 00:04:11.882 --> 00:04:16.312 每天,他都会挑战自己 00:04:16.312 --> 00:04:19.511 以每秒一个数字的速度数到120。 00:04:19.511 --> 00:04:25.439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开始的用时2分钟, 到后来用时可以长达5分钟 00:04:25.439 --> 00:04:30.658 在孤寂,黑暗的洞穴中的生活, 使得Siffre的时间概念也扭曲了。 00:04:30.658 --> 00:04:34.421 尽管他的大脑很努力的使他保持正轨 00:04:34.421 --> 00:04:38.332 这就使得我们怀疑 还有什么会影响到我们对时间的感知。 00:04:38.332 --> 00:04:41.482 如果时间不是客观的, 这又意味着什么? 00:04:41.482 --> 00:04:44.421 可不可能我们每个人 对时间的感受都不同? 00:04:44.421 --> 00:04:46.551 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