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海峽與兩個 強大的歐洲國家相接, 長期以來一直是 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道。 但,在它大部分的歷史中, 它的多岩海岸以及多暴風雨的天氣 讓通過海峽成為很危險的事。 1800 年代初的工程師 提出過許多計畫, 想要架橋橫跨 這三十三公里的裂口。 他們的設計包括 用橋樑連結的人工島嶼、 用浸在水中的管子 來懸掛漂浮平台, 以及比任何既有隧道還要 長兩倍以上的水底通道。 在那個世紀末, 最後的那個提議成了 歐洲人的想像方向。 隧道鑽掘機被發明出來, 以及發現海床底下 有一層穩定的白堊泥灰岩, 讓這種奇想般的隧道 更有可能實現。 但這個計畫最迫切的障礙, 卻不是工程師能夠解決的。 當時英國人把他們 地理上的孤立位置視為 策略上的優勢, 因為懼怕法國會侵略, 隧道的計畫被終止。 空戰的出現,淘汰了這些擔心, 卻由新出現的經濟擔憂取代。 終於,在初次開鑿的一百年後, 兩國達成協議—— 用私人資金來建造隧道。 1985 年,數間法國和英國公司 投資了等同於現今 一百四十億英磅的資金, 讓該隧道成為至今 最昂貴的基礎建設計畫。 設計上需要三條分開的隧道—— 一條供火車前往法國、 一條供火車前往英國, 它們之間還有一條服務隧道。 再加上穿越室、 緊急通道,及通氣管道, 通通加總起來, 是超過兩百公里的隧道。 1988 年,工人開始從兩端開鑿, 計畫是要在中間相會。 早期對法國海岸的調查指出 這個地點滿是斷層線, 這些小小的裂縫 會讓水滲入岩石中, 所以,工程師必須要 開發出防水的鑽掘機。 英國預期這端的條件會比較乾燥, 因此採用一般的鑽頭。 但,才開工幾個月, 水就從沒被察覺到的裂縫湧入。 為了要鑽鑿這種白堊岩, 英國人必須要用薄泥漿 來封住鑽頭鑽鑿之後造成的裂縫, 甚至要超前主鑽頭的進度, 強化將要被鑽鑿的白堊岩。 解決了這些障礙之後, 兩邊的團隊都開始全速鑽鑿。 鑽掘機的重量高達一千三百公噸, 鑽鑿速度接近每小時三公尺半。 當他們鑽掘時,會裝上襯砌環 來穩定他們身後的隧道, 為跟在每台鑽掘機 後面的支援貨車開路。 就算是全速開鑿, 也必須要小心進行。 白堊岩層順著不穩定的岩石 和泥土間的迂迴小道, 先前的調查者在上面 打了超過一百個鑽堀孔。 此外,兩邊的團隊必須要 經常確認他們的座標, 確保他們仍然在計畫的軌道上, 彼此相接時誤差不超過兩公分。 要維持這麼精細的軌道, 鑽堀機使用衛星定位系統, 還有古生物學者用開鑿出來的化石 來確認他們所在的深度是正確的。 在建造過程中,這個計畫 僱用了超過一萬三千人, 有十名工人喪命。 但在開鑿隧道兩年半之後, 兩端終於相接。 英國工人葛里漢法格 從法國端走出來, 成為冰河時期之後第一個 從陸路穿越海峽的人類。 工作還沒完成—— 從設置軌道交叉的空間和抽水站, 到舖設超過一百英里的 軌道、纜線,和感測器。 但在 1994 年 5 月 6 日, 開幕典禮代表隧道正式完工。 十六個月後,開始提供 完整的公共服務, 有載送乘客以及運輸 汽車和卡車的服務。 現今,英法海底隧道每年 服務超過兩千萬名旅客, 只要三十五分鐘 就可以把乘客載過海峽。 不幸的是,並非人人 都能合法通過這條隧道。 曾經有數千名難民 嘗試透過隧道進入英國, 有時還因此喪命。 這些悲劇讓隧道的南端入口變成 持續發生衝突的地方。 希望這項建設的歷史能夠提醒世人, 人性最光輝的時候, 就是破除障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