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胡佛水电站于 1936 年建成后, 它成为了水力发电的巨大源头 并使一座寂静的沙漠小镇恢复了生机: 内达华州的拉斯维加斯。 拥有了来自水坝的电力供应后, 色彩鲜艳的广告牌很快 在拉斯维加斯涌现。 这些耀眼的灯光来源于带电的氖气。 用这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气体 来制作灯光标志, 会面临两个棘手的障碍: 那就是获取,以及使它发光。 法国发明家乔治 · 克劳德(Georges Claude) 想出了能解决那两个问题的技术。 在 1902 年,他研发出了 一种能从空气中液化 并分离特定气体的方法, 第一次以工业规模生产氖气。 1910 年,他想出了一种方法: 将气体充满玻璃管, 并一种特殊的电极接在玻璃管两端, 霓虹灯就这样诞生了。 在像克劳德这样的工作间中, 是由被称为弯管匠的手工艺人 来制作霓虹灯广告牌。 弯管匠加热长而中空的 玻璃管的一小部分 然后快速将它们塑形。 玻璃管冷却后, 他们会将电极固定在两端 然后用真空泵抽除气体。 接着,他们让高压电流通过管子 以除去玻璃内部的杂质。 最后,他们将氖气注入 并将电极封住。 当霓虹灯广告牌被打开, 电流使一些氖原子的电子 加速并脱离轨道, 留下大量带正电荷的离子。 当这些自由电子 从电极的一端涌向另一端, 它们会与更多的氖原子碰撞, 并使自身也离子化。 当这些激发态的电子 回到它们的正常能级时, 它们多余的能量 会被光子或光粒子带走。 这些全部发生在一瞬间, 光子所发出的光 便是我们看到的开启的霓虹灯广告牌。 我们通常把充满气体的灯 统称为“霓虹灯”, 但事实上, 有五种不同的气体用于填充。 每种气体在带电时 会发射不同波长的光子, 这些光子对应着不同的颜色。 氖气发出橙红色的光, 氩气发出淡紫色的光, 氦气是浅灰粉色,氪气是银白色, 氙气是亮紫色。 这五种气体可以和彩色涂层管结合 创造出由文字和图像组成的彩虹。 商人们很快意识到 这些五彩斑斓的灯标 能够非常有效地吸引顾客。 不像电灯泡, 霓虹灯广告牌不需要燃烧白炽灯丝, 并且能在气体耗尽前持续工作 40 年。 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 霓虹灯广告牌在世界各地的店铺亮起。 因为玻璃管易碎的性质, 长距离的运输 对于霓虹灯来说通常是不可行的。 所以大多数霓虹灯广告牌 是由当地的霓虹灯商店制造 并在附近安装。 幽默、个性和复杂的 广告牌设计不断涌现, 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 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时, 塑料普遍变得可用且便宜, 塑料广告牌作为现代化的信使 取代了霓虹灯广告牌。 很多城镇移除了 在他们看来已经过时的霓虹灯广告牌。 如今,霓虹灯广告牌的生产 仅是之前高峰时期的零头, 但弯管的手艺, 相对而言依然如故地继续存在着。 当地工匠手工制作的创新产品 加入了霓虹灯全盛时期的 幸存广告牌中, 躲藏在世界各地城市街道 平淡无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