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知道被針扎的那種驚人刺痛 腳趾踢到東西的劇痛 牙疼的抽痛 我們能識別許多類型的疼痛 並有多種治療方法 其他物種又如何? 我們周遭的動物怎樣感知痛楚? 我們很需要明白 動物作為我們的好伴侶 給我們的環境增添生氣 作為我們的食物 也被用於實驗,推進人類健康科學發展 動物顯然對我們很重要 所以避免對牠們造成 不必要的痛楚同樣重要 跟人類相似的哺乳類動物 牠們感到痛楚往往顯而易見 但有很多並不容易察覺 像是對我們有效的止痛方法 對牠們有效嗎? 一個物種愈是跟人類不同 愈難理解牠們的感知 怎樣知道一隻蝦感到痛楚? 一條蛇呢? 一隻蝸牛呢? 在人類等脊椎生物 痛楚可分為兩個過程 首先神經和皮膚感覺到傷害 把有關訊息傳送到脊髓 脊髓的運動神經元刺激身體運動 使我們快速避開威脅 這種物理上辨識傷害的能力 就是「痛覺」 幾乎所有物種 甚至神經系統簡單的物種 都有「痛覺」 沒有痛覺,就沒有避痛的能力 生存也會受到威脅 另一過程就是意識上辨識傷害的能力 在人類,這過程涉及 皮膚的感覺神經元 透過脊椎向大腦傳送第二輪訊息 各區域數以百萬計神經元製造痛楚感覺 意識上辨識傷害過程複雜,關係到恐懼 焦急 壓力等等 可在人際間傳遞的情感 但其他物種怎樣體會同樣過程 則較難理解 因為牠們大都不能 對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 但我們可從觀察動物行為得到線索 野生動物受傷後會舔傷口 會咆哮抒發壓力 也會離群獨處 科學實驗也證明雞和老鼠 在受傷時給自己餵食止痛藥 動物也會迴避讓牠們受過傷害的環境 種種行為都證明動物能意識到威脅 多項研究已充分說服我們 脊椎動物能辨識痛楚 在很多國家非必要地 傷害脊椎動物是違法的 至於無脊椎動物等其他動物又如何? 牠們未有法律保障 原因之一是牠們的行為較難解讀 但當中部分物種的行為較易揣度 例如牡蠣 蠕蟲 以及水母 這類動物不是缺乏大腦 就是腦袋結構簡單 牡蠣被滴上檸檬汁後縮起 是痛感的反應 但牠們因為神經系統簡單 理應沒有意識上辨識痛楚的能力 其他無脊椎動物則較複雜 例如八爪魚 牠們腦袋精密 是少數高智商無脊椎動物之一 但生吃八爪魚在很多國家仍常見 小龍蝦、蝦和蟹也會被活活以水煮熟 即使牠們箇中感覺如何仍未可知 這正是道德問題所在 我們可能對牠們造成不必要傷害 較具爭議性的科學實驗 提供了一些線索 寄居蟹在實驗中被電擊後 就會離開欠理想的外殼 但會留在理想的外殼 八爪魚捲起受傷的爪以作保護 但要捕食時卻冒險用上 種種事實顯示 無脊椎動物能作意識判斷 對傷害並非只作反射反應 此外,蟹會在被電擊後 不停搔被電擊部位 海蛞蝓預知預知自己快被騷擾時 也會立刻閃避 這意謂著無脊椎動物 是有物理感知記憶力 關於動物痛楚課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隨著有關知識累積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生活在 不會非必要地引發痛苦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