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VTT 00:00:00.917 --> 00:00:03.958 我們要如何打敗 這種新型冠狀病毒? 00:00:04.317 --> 00:00:06.701 用我們最好的工具: 00:00:06.972 --> 00:00:09.274 我們的科學和技術。 00:00:09.594 --> 00:00:14.286 在我的實驗室裡,我們用 人工智慧和合成生物學的工具, 00:00:14.353 --> 00:00:17.553 來加速對抗這場全球大流行。 00:00:18.078 --> 00:00:22.451 我們的研究原本是設計來 處理抗生素抗藥性危機。 00:00:22.842 --> 00:00:27.071 我們的專案計畫旨在 利用機器的學習能力 00:00:27.385 --> 00:00:29.401 來補足我們的抗生素武器庫, 00:00:29.425 --> 00:00:33.470 避免進入會重挫 全球的後抗生素時代。 00:00:33.685 --> 00:00:38.605 重要的是,同樣的技術能被用來 尋找抗病毒化合物, 00:00:38.625 --> 00:00:41.303 協助我們對抗目前的大流行。 00:00:42.080 --> 00:00:44.582 機器學習完全顛覆了 00:00:44.612 --> 00:00:46.893 傳統藥物研究發現的模式。 00:00:47.434 --> 00:00:48.659 有了這種方法, 00:00:48.683 --> 00:00:52.011 就不用在實驗室裡辛苦地將數千種 00:00:52.031 --> 00:00:55.723 既有的分子一種一種 測試過,看哪個有效, 00:00:55.856 --> 00:01:00.513 我們的做法是訓練電腦 在看似無盡的可能性中, 00:01:00.553 --> 00:01:03.911 來搜尋所有可能合成的分子, 00:01:04.145 --> 00:01:09.492 因此,我們不是在大海中撈針, 00:01:09.783 --> 00:01:13.314 而是運用電腦的強大計算能力, 00:01:13.567 --> 00:01:17.482 像大磁鐵般同時 在好幾片大海中找到許多針。 00:01:18.423 --> 00:01:20.663 我們已經有一些初步的成功。 00:01:21.010 --> 00:01:26.475 最近,我們用機器學習 發現了新的抗生素, 00:01:26.499 --> 00:01:29.033 能協助我們對抗 在新冠病毒感染時, 00:01:29.053 --> 00:01:32.694 會伴隨發生的細菌性感染。 00:01:33.181 --> 00:01:37.250 兩個月前,TED 的「大膽計畫」 核准了我們的資金, 00:01:37.294 --> 00:01:39.452 讓我們能把研究規模擴大許多, 00:01:39.486 --> 00:01:44.214 目標是要發現七種新型抗生素 00:01:44.238 --> 00:01:47.721 來對抗世界上最致命的 七種細菌病原體, 00:01:47.745 --> 00:01:49.955 且要在接下來的七年內完成。 00:01:50.206 --> 00:01:51.675 進一步說明: 00:01:51.963 --> 00:01:55.741 過去三十年間發現的新型抗生素 00:01:55.765 --> 00:01:57.270 數目是零。 00:01:57.970 --> 00:02:01.601 雖然我們是為了中期的未來 而在尋找新型抗生素, 00:02:01.625 --> 00:02:05.886 但新冠病毒帶來了立即的致命威脅, 00:02:06.301 --> 00:02:10.094 我很興奮想跟各位分享, 我們認為同樣的技術 00:02:10.118 --> 00:02:13.120 可以用來尋找 對抗這種病毒的治療法。 00:02:13.486 --> 00:02:15.205 所以我們要怎麼做? 00:02:15.229 --> 00:02:18.177 我們正在建立 一個化合物訓練資料庫, 00:02:18.201 --> 00:02:23.743 合作夥伴會將這些分子應用到 感染新冠病毒的細胞上, 00:02:23.767 --> 00:02:27.661 看看哪一種呈現有效的活動。 00:02:28.175 --> 00:02:31.237 這些資料會被用來 訓練機器學習, 00:02:31.241 --> 00:02:32.888 這些會學習的機器模型 00:02:32.888 --> 00:02:35.448 會應用在有十億種分子的 生物電腦模擬資料庫上, 00:02:35.485 --> 00:02:39.689 目的是尋找可能的 新型抗病毒化合物。 00:02:40.324 --> 00:02:42.982 我們會針對模擬結果最有抗病毒 可能性的化合物進行合成和測試, 00:02:43.006 --> 00:02:45.895 並把測試結果最理想的化合物 做進一步臨床試驗。 00:02:46.356 --> 00:02:48.134 聽起來太棒,不像真的? 00:02:48.158 --> 00:02:49.590 不要懷疑。 00:02:49.614 --> 00:02:52.939 我們是根據概念研究的證據 建立抗生素人工智慧計畫, 00:02:52.963 --> 00:02:56.364 新型廣效抗生素「嗜鹽古菌素」 00:02:56.388 --> 00:02:57.977 就是因此被發現的。 00:02:58.443 --> 00:03:01.106 嗜鹽古菌素有強力的抗菌活動, 00:03:01.130 --> 00:03:05.382 能對抗幾乎所有具有 抗藥性的細菌病原體, 00:03:05.406 --> 00:03:09.047 包括無法治療的全抗藥性感染。 00:03:09.862 --> 00:03:12.132 重要的是,嗜鹽古菌素 與目前的抗生素不同, 00:03:12.156 --> 00:03:15.850 細菌對它產生的抗藥性頻率 00:03:15.874 --> 00:03:17.358 低得驚人。 00:03:18.173 --> 00:03:20.773 我們在實驗室中測試了 細菌對嗜鹽古菌素 00:03:20.803 --> 00:03:24.825 及環丙沙星演化出抗藥性的能力。 00:03:25.299 --> 00:03:28.294 使用環丙沙星一天後, 00:03:28.334 --> 00:03:29.920 我們就看到抗藥性了。 00:03:30.213 --> 00:03:32.081 而使用嗜鹽古菌素一天後, 00:03:32.105 --> 00:03:34.227 我們沒看到任何抗藥性。 00:03:34.479 --> 00:03:37.781 驚人的是,甚至在三十天後, 00:03:37.805 --> 00:03:40.767 我們也沒看對嗜鹽古菌素 產生任何抗藥性。 00:03:41.078 --> 00:03:42.594 在此試行計畫中, 00:03:42.614 --> 00:03:46.795 我們先測試了大腸桿菌 對大約兩千五百種化合物的反應。 00:03:47.259 --> 00:03:50.039 測試的化合物中包含已知的抗生素, 00:03:50.063 --> 00:03:54.353 比如環丙沙星及盤尼西林, 以及許多非抗生素的藥物。 00:03:54.984 --> 00:03:57.571 我們用這些數據來訓練模型 00:03:57.595 --> 00:04:01.573 學習與抗菌活動相關的 各種分子特性。 00:04:02.209 --> 00:04:05.210 接著,把這個模型應用到 現有非現有抗生素藥物的資料庫, 00:04:05.234 --> 00:04:07.211 資料庫中有數千種分子, 00:04:07.496 --> 00:04:09.629 我們用模型來辨識 00:04:09.679 --> 00:04:12.902 並預測會具有抗菌特性的分子, 00:04:12.916 --> 00:04:15.681 且和既有的抗生素不同。 00:04:16.427 --> 00:04:21.224 有趣的是,在那資料庫中 只有一種分子符合這些條件, 00:04:21.248 --> 00:04:23.761 就是嗜鹽古菌素。 00:04:24.444 --> 00:04:27.532 既然嗜鹽古菌素 與既有的抗生素並不相似, 00:04:27.556 --> 00:04:31.568 因此連同抗生素專家包括在內, 00:04:31.590 --> 00:04:34.142 無人能夠依相同的概念 以人工的方式找到嗜鹽古菌素。 00:04:34.574 --> 00:04:37.014 想想看,在對抗新冠病毒上, 00:04:37.034 --> 00:04:39.092 我們能用這種技術做甚麼? 00:04:39.743 --> 00:04:41.148 還不只如此。 00:04:41.172 --> 00:04:43.941 我們也使用合成生物學的工具, 00:04:44.016 --> 00:04:46.627 去修改 DNA 及細胞的 其他功能性構造, 00:04:46.651 --> 00:04:50.321 以達成人類的目標, 像是對抗新冠病毒。 00:04:50.585 --> 00:04:54.232 重要的是,我們正在 開發一種保護性口罩, 00:04:54.256 --> 00:04:58.118 它同時也具有快速診斷的檢測功能。 00:04:58.132 --> 00:04:59.664 原理是什麼? 00:04:59.697 --> 00:05:03.615 最近我們已證明可以從活細胞中 把功能性的構造取出, 00:05:03.744 --> 00:05:07.976 把它和 RNA 感測器 在紙上一起冷凍乾燥, 00:05:08.000 --> 00:05:13.121 為伊波拉和茲卡病毒 創造出低成本的診斷方式。 00:05:13.403 --> 00:05:18.629 感測器從病人的樣本 吸收到水份後就會啟動, 00:05:18.754 --> 00:05:21.439 樣本可能是血液或唾液。 00:05:21.600 --> 00:05:24.681 結果發現,這種技術 並不只限於用在紙上, 00:05:24.695 --> 00:05:27.771 還能用在其他材料上,如布類。 00:05:28.631 --> 00:05:30.613 針對新冠病毒大流行, 00:05:30.637 --> 00:05:34.826 我們正在設計能偵測 這種病毒的 RNA 感測器, 00:05:35.007 --> 00:05:38.147 並將這些感測器和所需的 細胞功能性構造一起冷凍乾燥, 00:05:38.161 --> 00:05:40.476 放進口罩的布料中, 00:05:40.862 --> 00:05:43.201 讓呼吸這般簡單的動作 00:05:43.225 --> 00:05:45.502 再加上呼吸中伴隨的水氣, 00:05:45.526 --> 00:05:47.566 就能活化試劑,啟動檢測的功能。 00:05:47.804 --> 00:05:51.831 因此,如果病人帶有新冠病毒, 00:05:52.088 --> 00:05:54.101 口罩就會產生螢光信號, 00:05:54.125 --> 00:05:58.166 用一種經濟又簡單的手持裝置 就可以偵測到這種信號。 00:05:58.534 --> 00:06:02.858 一兩個小時內就能安全、準確地 00:06:02.882 --> 00:06:06.074 從遠端診斷出病人是否已感染。 00:06:06.735 --> 00:06:09.188 我們也在用合成生物學 00:06:09.279 --> 00:06:12.256 設計可能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 00:06:13.014 --> 00:06:15.617 我們正在改變卡介苗疫苗的用途, 00:06:15.621 --> 00:06:18.561 近一世紀來,這種疫苗 一直被用來對抗結核病。 00:06:18.585 --> 00:06:21.623 它是種減毒後的活體病原疫苗, 我們正在修改它, 00:06:21.643 --> 00:06:24.692 讓它表現出新冠病毒抗原的特性, 00:06:24.831 --> 00:06:27.645 此抗原會觸發免疫系統 00:06:27.669 --> 00:06:29.304 產生保護性抗體。 00:06:29.328 --> 00:06:31.947 重要的是,卡介苗有很高的擴展性, 00:06:32.086 --> 00:06:36.659 在各已知疫苗中, 它的安全性是頂級的。 00:06:37.881 --> 00:06:42.791 有了合成生物學 和人工智慧這些工具, 00:06:43.010 --> 00:06:46.538 我們可以打贏新冠病毒。 00:06:46.844 --> 00:06:50.163 這項研究還在最初期的階段, 但前景確實看好。 00:06:50.798 --> 00:06:54.243 在人類智慧和超級細菌 基因的對戰當中, 00:06:54.267 --> 00:06:57.428 科技能帶給我們很重要的優勢。 00:06:57.452 --> 00:06:59.467 我們能打贏這場仗。 00:06:59.990 --> 00:07:01.223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