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动画技术的先驱者,诺曼·麦克拉伦,曾说过 “动画并不是绘画移动的一门艺术, 而是将动态画出来的一门艺术。 与每一帧上的内容相比, 帧与帧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 这是什么意思呢? 是指,要想让物体看起来是在移动的, 它的位置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如果时间变化而物体的位置却没有变化, 它看起来就是静止的。 时间变化和这段时间中 物体位置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 是每一样以时间概念为基础的艺术形式的核心, 比如音乐、舞蹈以及电影艺术。 控制两帧之间物体位置变化的速度和量 是赋予动画生命的秘密法宝。 在动画中,我们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来进行这一控制: 时间原则和空间原则。 为了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举一个经典例子: 弹跳球。 我们可以这样看待时间: 时间,是一个动作的速度或者节奏。 我们增减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图片, 也就是帧的数量, 以此决定动作的速度。 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帧数越多, 它在屏幕上呈现的时间就越长, 动作也就越慢。 反之,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帧数越少, 它在屏幕上呈现的时间就越短, 动作就会越快。 时间不仅仅指速度, 它也和节奏有关。 鼓点和旋律只存在于播放的音乐之中, 同样地,动作的时间只有在动作发生时才存在。 你当然可以用文字来描述它, 比如,某个动作需要6帧或者18帧来完成。 但要想真正理解这个动作, 你需要在现实时间里再现或体验它。 也就是说,动作的时间完全取决于 背景关联和表达内容。 那这些动作是什么? 又为什么会有这些动作呢? 让我们回到弹跳球的例子, 球为什么会弹跳呢? 这实际上是两股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运动中的球体由于动力作用想要保持动势; 而另一方面,地心引力却不断试图将其拉回地面。 这两方无形力量的作用程度 以及球体的运动方式 都是由球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高尔夫球体积小、坚硬、质量轻; 橡皮球体积小、 柔软、质量更轻; 沙滩球体积大、柔软、非常轻; 而保龄球则体积大、坚硬、非常重。 所以,每种球都会因其特性而有不同的表现。 让我们感受一下每种球运动的视觉节奏。 每种球都有自己的节拍, 以此来告知我们其特性 以及它们穿过屏幕所需的时间。 球体连续撞击地面所产生的视觉节奏体就是时间。 现在,让我们用简单的绘画让这个球跳动起来。 在这里画一个圆圈,作为点A, 是运动的起始点。 我们让球体在这里接触地面,也就是点B。 假设球体从点A落下触地再弹回需要一秒钟。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 而空间则是指每一帧里点A和点B的位置关系。 如果我们让球体按等距离运动, 就会得到这样的效果。 我们很难以此判断这究竟是什么: 是一个弹跳球? 还是电梯上的一个圆圈?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球弹跳的画面, 并且思考每种球到底是如何弹跳的。 在球体与地面接触后, 其向上的动势最终被地心引力消除。 此时球体达到弧线轨迹的顶点。 球体改变方向的那一刻, 其运动速度最慢。 在顶点附近,球的连续位置非常紧密。 此后球体下落,速度加快, 在它即将接触地面的瞬间, 速度达到峰值。 远离顶点,球的连续位置则较为松散。 帧与帧之间物体位置的变化体现出空间原则。 位置变化越小,动作显得越慢; 位置变化越大,动作则显得越快。 动作由快变慢, 位置变化必须逐渐减小; 同样地,动作由慢变快, 位置变化则要逐渐增大。 让我们通过调节球体的位置变化 来表现此前在影片中所看到的球体运动。 到达顶端时速度放缓, 落向地面时速度加快, 仅仅通过调整空间关系, 我们成功地反映了动力与地心引力的作用, 并更为真实地表现了球体的运动。 运动时间相同,但空间变化不同, 所产生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现实中的情况是, 地心引力终将完全消除球的动势。 从球越跳越低的趋势中 你就能看出这一点。 但仍要强调,根据球特性不同, 这种趋势也有不同的表现。 虽然这两个圆圈大小相同, 但仅仅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 它们就能展现各自不同的特性。 这些时间和空间原则之间的关系 能以无数种方式被运用, 并可以用来为任何动作制作动画: 悠悠球, 击打动作, 轻轻地敲击, 推的动作, 锯子的运动, 日升日落, 钟摆运动。 动画以时间概念为基础的艺术形式。 它虽包含插画、油画等绘画艺术的审美元素, 却也有其独特之处, 那就是,你在画面上没有看到的东西 要比你所看到的更为重要。 物体的表象能告诉我们的东西有限; 只有当它们运动起来, 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