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望夜空
我們驚訝於它的恒久
但是在十幾億年前
宇宙蒼穹究竟原為何貌?
有一群特殊的科學家
被稱為“宇宙學家”
致力於思考這一問題
宇宙的終結
和宇宙的組成物質緊密相連
大約一百年前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
其中的方程式幫助
我們理解
宇宙的內容和形態
之間的關係
事實上,宇宙
本可以是彎曲成一個球狀或球體
我們稱之為正向彎曲或封閉
宇宙也可以是馬鞍型的
我們稱之為逆向彎曲或封閉
又或者,它可以使平面的
而這一形態決定了
宇宙會如何存在以及終結
我們現在知道
宇宙的形態接近平面
然而,宇宙的組成部份
仍能影響它之後的命運
如果我們測量當下宇宙中
不同物質的數量或能量密度
我們就能夠預測
宇宙會如何隨著時間而改變
那麼,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宇宙中包含了許多我們能看見的物質
比如恒星、氣體、行星
我們將這些物質稱為普通或重子物質
儘管我們能看到這些物質環繞著我們
這些物質總體能量密度
世界非常之小
只佔宇宙總能量的約百分之五
所以,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另外的那 95% 是什麼
宇宙能量密度
剩下的大約 27%
是由我們所說的“暗物質”促成的
暗物質僅僅非常微弱地與光互相作用
這就意味著它不會像恒星或行星那樣
會發光或反射光線
但是,在其他方面
暗物質表現得與普通物質很類似
它以重力吸引周圍的物質
世界上,我們能探測到
這種暗物質的唯一方法
就是通過重力的互相作用
周圍物體如何環繞著它
它又是如何通過
彎曲光線周圍的空間
導致光線本身的彎曲
我們尚未發現暗物質粒子
但是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尋找
這種難以捉摸的粒子
以及暗物質對整個宇宙的影響
但暗物質和普通物質
並不是宇宙的全部
宇宙能量密度
剩下的 68%
是由暗能量組成的
它比暗物質來得更為神秘
這種暗能量並不表現得
像我們所知道的任何一種物質
而是表現得更像反重力力量
我們稱這一特性為“重力壓力”
這是普通物質和暗物質所沒有的
和我們所預計的
重力會令宇宙收縮恰恰相反
宇宙似乎在
以倍增的速率膨脹開來
暗能量的主導思想
是著是一個宇宙常數
那也就意味著它有個奇怪的特性
也就是隨著它膨脹,宇宙空間擴大
來保持能量密度守恆
因此
隨著宇宙當下的膨脹
會有越來越多的暗能量
而另一方面
暗物質和普通物質
並不會隨著宇宙而膨脹
而會變得更加稀釋
由於宇宙常數的
這一特性
宇宙在未來
會進一步由暗能量主導
變得越來越冷
膨脹得越來越快
最終,宇宙會耗盡
用以形成恒星的氣體
而恒星本身會耗盡燃料
並且熄滅
宇宙最後只剩下黑洞
隨著時間進一步流逝
甚至這些黑洞都會蒸發
令宇宙最終完全變得寒冷而空洞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宇宙熱寂”
儘管這一理論聽上去讓人十分鬱悶
我們所生活的宇宙
將以寒冷和毫無生機的狀態
迎來自己的結局
但是我們的宇宙最終的命運
其實也與它炎熱,炙烈的開端
有著對稱之美
我們將宇宙加速終結的狀態
稱為“德西特階段”
是以一位荷蘭數學家
威廉德西特來命名的
然而,我們也相信
宇宙在誕生初期
有著另一個
“德西特膨脹”階段
我們稱之為初期階段膨脹
在大爆炸之後
宇宙以極快的速度
在一段很短的時期膨脹
所以,宇宙基本上將會
以它的初始狀態終結
初生時加速膨脹
終了時加速收縮
我們生活在宇宙的生命中
一個極其不凡的時間段
期間,我們能夠開始
理解宇宙的生命旅程
透過茫茫蒼穹中
我們可見的蛛絲馬跡
來觀察宇宙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