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時態
是談論語言如何表達時間
不經由明確地表明時段
而是修改動詞表示動作何時發生
像英語有多少個不同的時態呢?
起初,答案似乎很明確
過去、
現在、
還有未來
但多虧某種稱作語法的東西
實際上在每個時段還進一步劃分
共四種語法
在持續或漸進方面
你講話時,動作持續進行
完成式描述已完成的動作
完成進行式是一個組合
描述持續動作的完成部分
最後,還有簡單式
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時態
的基本形式
在此沒有一個被指定
為連續的或不連續的動作
這有點難以遵循
所以我們看看如何運用在動作上
假設你的朋友告訴你
他們進行了秘密的海軍任務
蒐集神秘海洋生物的證據
以過去式作為整體的框架
但在此範圍內有很多選擇
你的朋友可能說有生物攻擊他們的船
這是過去簡單式,
最普遍的文法形態
沒有進一步說明
當時他們正在睡覺
一個連續的過程正在進行中
他們也可能會告訴你
已經離開楠塔基特
描述一個甚至更早完成的動作
這是過去完成式的一個例子
或者他們已經航行了三個星期
某件一直進行到那個時點的事
他們告訴你至今還在尋找這個生物
目前的簡單活動
當他們說話時,也許
正持續在為下一個任務作準備
而他們已經為它
建造了一艘特殊的潛艇
是一個完成的成就
另外,如果他們一直
在搜尋該生物的可能蹤跡
這是他們一直在做
而且現在還在做的事情
就使用現在完成進行式
那麼下一個任務是什麼呢?
你知道它還沒有發生
因為他們下週將離開
使用未來簡單式
你的朋友將搜尋
難以捉摸的生物
一個不斷進行的任務
他們告訴你潛艇從現在起
將會在一個月內到達未知的深度
這是一個有信心的預測
關於在未來的一個特定時刻
將會達成某件事
在那個時間點,他們將航行三週
使用未來完成進行式
所有這些不同時態的關鍵洞察力
是每個句子發生在特定的時刻
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
這些語法的重點是他們告訴你
在那一刻的行動狀態
在英文中,共 12 種可能性
其他語言呢?
有些,像是法語、
斯瓦希里語和俄語
採取和英語類似作法
其他則描述並區分不同時點
有些語法時態較少,像日文
只區分過去和非過去
而南島語系和土庫柏西語
只區分未來和非未來
中文則完全沒有動詞時態,只有語法
另一方面,像爪哇語
把過去式分成多個等級
比如某事發生在幾個小時、
幾週或幾年前
其他方面,時態則和心情
交織在一起以傳達緊迫感、
必要性
或事件可能性
這使翻譯變難,但並非不可能
大多數語言的講者
能不用確定的時態來表達同樣想法
而是用語助詞,像將會或已做
或指定他們意思的時間
語言彼此間的變化
只是描述相同基本現實的
不同方式嗎?
或者它們的多元結構
反映出思考世界的不同方式
甚或時間本身?
如果是的話,還有什麼其他
構思時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