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哲女士大半輩子都在濟困扶貧。 現已過期頤之年的她 仍花大量時間讀書、 學習、與人會面、 收集並分發食物和善款 給有需要的人。 她創辦的慈善組織「心連心」, 起源於 1929 年, 原名「貧困之友」。 這是許哲: 【我母親教會我的那些事】 許哲:當時我們家境困難, 以莊稼為食, 像紅薯和竹筍之類的。 某天我們坐下來 一起吃飯, 一個婦人帶著她的孩子 靠過來,說: 「我們已經兩天沒吃飯了, 請幫幫我們吧。」 我母親便將桌上的飯菜, 本來是要給我們吃的, 全都給了他們。 她說: 「我們昨天吃過了。 但他們兩天沒吃飯。 他們比我們更應得這份食物。」 對我來說,這是很好的一課。 我竭盡一生為那些 生活不如我的人著想。 那是我一生的指路明燈。 【心連心 - 是如何開始的】 哦,一開始是另一個名字: 「貧困之友」,創立於 1923 年。 無論去哪裡,我都做著同樣的事: 一放下包包, 我就立刻去尋找挨餓的人。 後來到了新加坡, 才改名為「心連心」。 「心連心」的宗旨 是竭盡所能給予他人: 無論是食物、房租、 醫療費用等等。 我們—— 有時人們聽了我的演講 也會捐錢。 我們把這些錢送給有需要的人。 如今 我們照顧 15 名新加坡老人, 還有在胡志明市的 五個家庭及 34 名盲人。 【貧窮、飢餓和承諾】 有段時間 我們特別特別窮。 我去河邊洗家人的衣服。 在把衣服晾在矮樹叢上時, 我們去找任何能吃的東西。 我當時太餓了, 環顧周遭無人, 便俯下身去, 抓起一把草, 猛塞進嘴巴。 這一點點草,遠遠不足以止饑, 雖然確實遏止我的飢餓感, 所以吃起來還不錯, 但肚子還是咕咕叫。 我告訴自己: 「我要竭盡所能, 讓所有的人都無需吃草。」 這也是我現在的行事準則。 無論什麼人挨餓,我都盡力幫助。 現在我還這麼做。 我會四處走走,看有沒有人挨餓。 我會分享我的碗 和碗裡的米飯。 這是我現在的生活—— 與那些比我更餓的人分享我的所有。 如果我們一樣餓, 我會對半分。 【「哈哈笑」和加倍的歡樂】 有人曾問我: 「為什麼你不待在家頤養天年, 卻去照顧 20 個人呢?」 我回答: 「如果我自己享用食物, 只有我獨自哈哈笑; 但我若是與 20 個人分享, 就有 21 人哈哈笑。 你瞧,歡樂一下子 就翻成 21 倍!」 六個月後,我們參加一次會議。 在當中的茶憩時刻, 有個人走過來對我說: 「謝謝你教會我 如何做到 21 倍的歡樂。」 我說:「下次見面的時候, 我們可以有 42 倍的笑容。」 但還沒做到 42 倍的笑容。 還在等待它來到的那一天。 【生活總有煩心時】 生活總會有煩心的時候。 我們只能盡己所能解決問題, 剩下的就接受它。 不要老想著問題, 哭啊哭的。 因為你哭泣 還得花錢買手帕。 (鏡頭後男性的聲音): 「這時應該『哈哈笑』。」 許哲:沒錯,「哈哈笑。」 不花錢,也不需要買手帕。 「哈哈笑」比哭泣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