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已經無法掌控一切。 華爾街發生的事 不再只是華爾街的事 賭城發生的事 上了YouTube(笑聲) 名譽搖搖欲墜 忠誠岌岌可危 管理團隊 似乎與員工漸行漸遠(笑聲) 最近某項調查顯示27%的老闆相信 自己的公司能啟發員工 但是同一份調查也發現 只有4%的員工 贊同這個說法 公司已經無法掌控一切 客戶 員工 都不再受控制 真的是這樣嗎? 我是行銷人員 就我所知的行銷這一行呢 就是我從來沒被控制過 話說得好「品牌是你不在場時‧‧‧」 「別人對你的評價」 超連結和透明制 讓公司現在能夠24小時都在場 隨時都是對話的一份子 事實上 公司能夠控制的程度 前所未有地高 精心設計就可以做到 但怎麼做呢? 首先 讓顧客和員工擁有更多控制權 讓他們一起參與創意 知識 內容 設計 和產品的發想 或是讓他們自訂價格 搖滾樂團電台司令就採取這個策略 以愛付多少就付多少的方式 線上發行《彩虹裡》專輯 雖說樂迷自己訂價 但是價格是獨斷 而且限時的 這張專輯的銷量大勝過往專輯 丹麥巧克力公司:丹麥恩格 在哥本哈根開了所謂的「善行店」 要求顧客選購巧克力時 要以承諾支付 保證會善待親朋好友 丹麥恩格將交易轉化為互動 善行成為貨幣 公司甚至可以給駭客控制權 當微軟的Kinect問市時 這個由動作控制的Xbox遊戲主機周邊裝置 立刻引起駭客的注意 一開始微軟力圖對抗 但後來改變戰略 因為微軟發現 積極與駭客社群互動 其實大有好處 共有感,免費宣傳 和其他附加價值,等等都讓銷量翻倍 授權顧客的終極策略 就是叫顧客別買 戶外服裝品牌Patagonia鼓勵潛在顧客 先上eBay找找二手服飾 先修舊鞋 再來買新的 為了更加激進地抵制消費主義 Patagonia還發起活動 大打「別買這件外套」的廣告 而且是在購物季正如火如荼的時候 這種手法也許有損短期銷量 卻能建立品牌的長期忠誠度 因為顧客認同其價值 研究顯示 如果員工能對工作更有掌控權 就會更開心、更有生產力 巴西Semco集團之所以出名 就是讓員工自訂工作表 甚至薪水 其他公司還包括Hulu和Netflix 定有開放性休假政策 公司可以釋出更多掌控權 也可以收回掌控權 傳統的商業金科玉律認為 信任建立在可預期行為上 但是當一切都一致化 標準化時 要如何創造有意義的經驗? 減少授權 或許是個好方法 來減輕過多的選擇量 並且讓人們更開心 以Nextpedition這家旅行社為例 他們把旅行變成遊戲 一路上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奇 旅行社會一直賣關子 旅客要到最後一刻 才知道自己要去哪 才會拿到相關資訊 荷蘭航空公司KLM也用類似手法 推出驚喜之旅 用表面上隨機的方式 送小禮物給旅客 一路直到他們抵達目的地 總公司在英國的花店Interflora利用Twitter 鎖定心情不好的使用者 免費送上一束鮮花 公司有沒有什麼辦法 減少員工的時間壓力?有的 就是強迫他們幫助別人 最近一項研究建議 如果能讓員工每天 能抽點時間進行一些有利他人的活動 就能讓他們覺得整體生產力提高 在我工作的公司Frog 會舉行內部快速會議 增加資深和新進員工的互動 幫助他們快速地瞭解彼此 透過嚴密的過程 我們給員工較少的控制權 較少的選擇 但能提供 更多更豐富的人際互動 公司的財富由公司創造 和我們所有人一樣 公司也會隨時會遇到突發狀況 這應該會讓公司更謙遜 更脆弱 也更具人性 說到底 超連結性和透明制 讓公司的所做所為 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而忠於自我 是唯一具有持久性的有效提案 或是如同芭蕾舞者阿隆索‧金恩所說: 「你的有趣之處 就是你自己」 要表現出公司的本色 開誠佈公是不二法門 但是徹底公開不是個好方法 因為公開一切 等於什麼都沒公開 「微笑是一扇半開半闔的門」 這是作家珍妮佛‧伊根寫的 公司可以授與員工和客戶 更多或更少的控制權 可以評估公開多少對自己有利 什麼又是不能公開的 或者是微微一笑 保持開放 接受各種可能 謝謝各位(掌聲) (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