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創新思維教得出來嗎?|蘿貝塔・奈絲|TEDxHouston

  • 0:04 - 0:07
    我想問各位一個關於創造力的問題。
  • 0:07 - 0:09
    你們覺得創造力能不能學得會?
  • 0:09 - 0:12
    你們當中有多少人
    認為創意是一種天賦——
  • 0:12 - 0:14
    你要麼與生俱有,要麼天生不行?
  • 0:14 - 0:16
    認為是天賦的,請舉手。
  • 0:16 - 0:18
    有多少人認為很棒的創意人
  • 0:18 - 0:21
    可以被照本宣科教育出來呢?
  • 0:21 - 0:24
    哇! 很好。
  • 0:24 - 0:26
    好的,兩者皆正確。
  • 0:26 - 0:29
    某個程度來說,
    人人都有與生俱來的特質,
  • 0:29 - 0:33
    讓你或多或少具有
    成為優秀創意人的天賦。
  • 0:33 - 0:35
    另一方面,
  • 0:35 - 0:37
    歷經 30 年的研究顯示,
  • 0:37 - 0:41
    經過完善規劃的創意訓練學程
  • 0:41 - 0:44
    真能提升每個人的創新思考技能。
  • 0:44 - 0:47
    今天我將跟各位做這部分的說明。
  • 0:47 - 0:50
    我目前任職德州大學
    公共衛生學院的院長,
  • 0:50 - 0:51
    我是個科學家。
  • 0:51 - 0:54
    我敢跟各位保證
    我從沒上過任何創新思考的課,
  • 0:54 - 0:59
    因為像這樣的課程
    在理學院的課表上幾乎找不到。
  • 0:59 - 1:02
    但大約 10 年前
    我主管把我叫進辦公室。
  • 1:02 - 1:04
    他說:「蘿貝塔,妳的表現很棒,
  • 1:04 - 1:08
    妳獲得很多研究經費
    也發表了許多論文。
  • 1:08 - 1:11
    但我想知道妳能否有更亮眼的表現。
  • 1:11 - 1:13
    我想知道,妳想不想接受挑戰,
  • 1:13 - 1:15
    讓妳的科學成就大步躍進?」
  • 1:15 - 1:18
    我對此的反應是——很生氣。
  • 1:18 - 1:20
    (笑聲)
  • 1:21 - 1:24
    緊接著我覺得嚇壞了,
  • 1:24 - 1:25
    因為從本質上來說,
  • 1:25 - 1:29
    他是要把我由我原本
    表現成功的領域,
  • 1:29 - 1:32
    換到一個我可以提出瘋狂的主意,
  • 1:32 - 1:34
    但也會讓我被視為不夠專業的地方。
  • 1:34 - 1:38
    即使如此,我還是啟動了
    這些所謂的「暑期計劃」。
  • 1:38 - 1:42
    最近的一個計畫是寫一本書,
    主題關於我們今天要分享的內容。
  • 1:42 - 1:44
    但這些絕大部分是科學論文。
  • 1:44 - 1:49
    他們提出問題,從旁觀察,
  • 1:49 - 1:53
    接著他們用科學的角度
    以稍微不同的方向檢視。
  • 1:53 - 1:56
    有些結果非常成功,
    稍後我們會分享其中一項案例。
  • 1:56 - 2:02
    但重點是我領會了
    原來我具有創造力的天賦,
  • 2:02 - 2:04
    只是我太害怕去使用我的創造力。
  • 2:04 - 2:08
    或許你們當中有人也是這樣。
  • 2:08 - 2:10
    好的,
  • 2:10 - 2:13
    去年《新聞週刊》
    刊出這則封面故事。
  • 2:13 - 2:17
    你在裡面會看到一則文章標題
  • 2:17 - 2:19
    〈創造力危機〉。
  • 2:19 - 2:23
    這則文章報導了近 20 年來
    美國的學齡兒童
  • 2:23 - 2:26
    在智力測驗的表現有所提升,
  • 2:26 - 2:31
    但在創造力的
    標準測試上卻不如以往。
  • 2:32 - 2:34
    換言之,我們的孩子
    創造力不如以往。
  • 2:34 - 2:35
    同一時間,
  • 2:35 - 2:38
    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了一篇報告,
  • 2:38 - 2:43
    暗指美國科學界
    也有相同的情形正在發生,
  • 2:43 - 2:47
    也就是,我們正在失去創造力優勢。
  • 2:47 - 2:49
    現在此刻,你們或許會想打斷我,
  • 2:49 - 2:50
    你們或許會想回應說,
  • 2:50 - 2:53
    「什麼?你瘋了嗎?
    拜託,看看這個世界,
  • 2:53 - 2:55
    科技正在突飛猛進。」
  • 2:55 - 2:57
    不過,我跟你們說:
  • 2:57 - 3:00
    「假如你觀察一下
    人類所面臨的主要威脅——
  • 3:00 - 3:03
    地球暖化、肥胖症、
  • 3:03 - 3:05
    阿茲海默症、癌症——
  • 3:05 - 3:08
    這些方面科技只在
    緩慢、不穩定地進展。
  • 3:08 - 3:13
    而我擔心那正是因為缺乏想像力。」
  • 3:13 - 3:15
    目前這段期間,
  • 3:15 - 3:19
    我們對創新的渴望
    一直都在顛峰狀態。
  • 3:19 - 3:20
    只要 Google 搜尋一個字,
  • 3:20 - 3:25
    就能得到 2 億 5 千萬個
    熱門搜尋結果。
  • 3:25 - 3:28
    如果你問全美國前幾大公司的執行長
  • 3:28 - 3:32
    他們最想要哪一種人格特質
    作為他們的員工,
  • 3:32 - 3:33
    你猜猜他們的答案是什麼?
  • 3:34 - 3:35
    創造力,沒錯。
  • 3:36 - 3:41
    所以,現在社會上存在著供需問題。
  • 3:41 - 3:43
    我們該怎麼做?
  • 3:43 - 3:45
    嗯,我來先讓大家預覽一下
  • 3:45 - 3:49
    我所教學的創新思考課程。
  • 3:49 - 3:53
    這堂課的主題
  • 3:53 - 3:55
    叫作「框架」。
  • 3:55 - 3:59
    框架定義了我們的思考模式。
  • 3:59 - 4:05
    那是一組我們拿來解構
    新資訊所用的固定模式。
  • 4:05 - 4:07
    我來舉個例子。
  • 4:07 - 4:09
    比方説,你到一家餐廳,
  • 4:09 - 4:12
    服務生端來了一盤
    熱呼呼的意大利麵,
  • 4:12 - 4:15
    問:「還有什麼
    我可以為您服務的嗎?」
  • 4:15 - 4:17
    你開口要了帕瑪森起司,
  • 4:17 - 4:19
    服務生笑著點點頭,回你説:
  • 4:19 - 4:21
    「你到廚房去自己拿。」
  • 4:21 - 4:23
    (笑聲)
  • 4:24 - 4:26
    這就叫打破框架,懂嗎?
  • 4:26 - 4:29
    這不是你原本所期待的回應。
  • 4:29 - 4:33
    這展示了框架兩種非常重要的特性。
  • 4:33 - 4:36
    第一、框架它無所不在。
  • 4:36 - 4:40
    通常在各種社交場合中
    你都在框架內運作。
  • 4:40 - 4:42
    舉例來說,在今天的聽眾席上,
  • 4:42 - 4:47
    你對周遭其他人有著既定的期待。
  • 4:47 - 4:49
    因此假如坐在你旁邊的聽眾,
  • 4:49 - 4:51
    打了個噴嚏,
  • 4:51 - 4:53
    然後抓起你的袖子,
    往他的鼻子抹去...
  • 4:53 - 4:54
    (笑聲)
  • 4:54 - 4:57
    好的,這會有點奇怪。
  • 4:57 - 4:59
    你也會覺得很驚訝。
  • 4:59 - 5:01
    而那會帶出第二項框架特性:
  • 5:01 - 5:07
    它不只讓你認知到事件而已,
    它還能帶給你情緒感受。
  • 5:07 - 5:09
    所以,當某個人打破你的框架時,
  • 5:09 - 5:14
    你會產生強大由衷的排斥效應。
  • 5:14 - 5:19
    但要創新,一定得打破框架。
  • 5:19 - 5:21
    所以要打破框架,
  • 5:21 - 5:26
    即使你想去打破,
    也真的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 5:26 - 5:28
    而且需要練習。
  • 5:28 - 5:30
    現在我們討論到練習,
  • 5:30 - 5:33
    當然,每個像這樣的優秀課程,
    都需要隨堂測驗。
  • 5:33 - 5:35
    我們的測驗時間到了,
  • 5:35 - 5:39
    請各位把筆記本闔上,
    拿出紙和筆來。
  • 5:39 - 5:40
    我開玩笑的。
  • 5:40 - 5:45
    但我想要看看你們
    能否解開這個謎團。
  • 5:45 - 5:49
    (影片旁白)蓋瑞和
    萳西陳屍在地板上。
  • 5:49 - 5:51
    在他們的周圍有一個水窪
  • 5:51 - 5:54
    和一些玻璃碎片。
  • 5:54 - 5:58
    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死亡的?
  • 5:59 - 6:03
    看完之後,你們當中有多少人
    腦中浮現 CSI 犯罪現場?
  • 6:03 - 6:06
    如果我告訴你們
    這個謎團最簡白的答案就是,
  • 6:06 - 6:09
    蓋瑞和萳西是魚,
  • 6:09 - 6:11
    而他們的魚缸破了。
  • 6:11 - 6:12
    懂嗎?
  • 6:12 - 6:15
    你可能不會立刻給出這個結論,
  • 6:15 - 6:19
    而原因是,名字通常暗指人類。
  • 6:19 - 6:23
    所以事實上,要找到解答,
    就是必須打破框架。
  • 6:24 - 6:29
    所以結論是,破除框架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6:29 - 6:33
    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
    分享一些有助的方法。
  • 6:33 - 6:35
    第一個方法是「觀察」。
  • 6:35 - 6:38
    你必須當個厲害的觀察者,
  • 6:38 - 6:40
    才能成為強大的創新家。
  • 6:41 - 6:44
    現在請大家閉上雙眼一下,
  • 6:44 - 6:48
    看看你是否能在腦中描繪
    你自己手機面板的樣貌。
  • 6:48 - 6:51
    請試著在腦中描繪
    手機上的每個號碼、每個字,
  • 6:51 - 6:54
    或是每個手機上應用程式的位置。
  • 6:55 - 6:58
    好,現在張開眼睛。
  • 6:58 - 7:01
    你們看到的是類似
    投影片上的畫面嗎?
  • 7:01 - 7:04
    所以這真的不是簡單的事。
  • 7:04 - 7:09
    儘管你每天看你的手機許多次,
  • 7:09 - 7:11
    還是沒有人可以準確地
    完成這個描繪任務。
  • 7:11 - 7:13
    為什麼呢?
  • 7:13 - 7:18
    我們接收太多太多的感官資訊,
  • 7:18 - 7:21
    我們肯定無法完全消化這些資訊,
  • 7:21 - 7:23
    因此我們得要先過濾它們。
  • 7:23 - 7:25
    這就是我們的框架。
  • 7:25 - 7:28
    我們不期望它,沒看到它。
  • 7:28 - 7:29
    跟大家說個故事,
  • 7:29 - 7:31
    關於沃倫與馬歇爾,
  • 7:31 - 7:33
    還有他們在 2005 年的諾貝爾獎
  • 7:33 - 7:38
    發現幽門螺桿菌和胃潰瘍的關聯。
  • 7:38 - 7:40
    沃倫是位病理學家,
  • 7:40 - 7:44
    他當時正在查看
    消化性潰瘍病患的病理切片,
  • 7:44 - 7:47
    他發現了其中有幾個有趣的小斑點,
  • 7:47 - 7:49
    他試著把它們移走,但卻無法移開。
  • 7:49 - 7:53
    所以他聯絡了一位叫馬歇爾的
    新進腸胃病理學者。
  • 7:53 - 7:55
    經過討論,
  • 7:55 - 7:58
    他們認為那是一種細菌。
  • 7:58 - 8:01
    在當時那是相當具革命性的概念,
  • 8:01 - 8:05
    他們受到專業科學界的大肆反對,
  • 8:05 - 8:08
    他們為了要證明自己是對的,
  • 8:08 - 8:12
    馬歇爾喝下了滿載
    幽門螺桿菌的培養皿,
  • 8:12 - 8:15
    讓他自己得到胃潰瘍。
  • 8:15 - 8:21
    還好幽門螺桿菌可以用抗生素治癒,
  • 8:21 - 8:23
    這在醫學界造成了重大的突破。
  • 8:23 - 8:26
    但我們今天的重點是:
  • 8:26 - 8:28
    沃倫真的看到了那些小細菌,
  • 8:28 - 8:32
    他沒有用特殊顯微鏡,
    也沒有用任何特殊的染色劑。
  • 8:32 - 8:34
    但為什麼他是唯一看到問題的人,
  • 8:34 - 8:38
    即使事實就攤在眾人眼前?
  • 8:38 - 8:39
    答案是
  • 8:39 - 8:41
    因為當時的框架主張,
  • 8:41 - 8:45
    細菌不會存在於
  • 8:45 - 8:49
    難以生存的胃酸環境中。
  • 8:50 - 8:53
    第二個方法是「逆向思考」。
  • 8:54 - 8:58
    達爾文因物競天擇的進化論而得名。
  • 8:58 - 9:01
    當時的理論框架是創世論,
  • 9:01 - 9:02
    主張
  • 9:02 - 9:07
    上帝創造了完美無缺的宇宙萬物。
  • 9:09 - 9:10
    達爾文推翻了這個主張。
  • 9:10 - 9:15
    他認為那些在環境中
    為了生存競爭的隨機突變物種,
  • 9:15 - 9:19
    並不會特別受到大自然的眷顧。
  • 9:19 - 9:24
    達爾文也運用了另一項方式,
    就是——轉換觀點。
  • 9:24 - 9:27
    他很好奇,一個物種特性,
  • 9:27 - 9:32
    是如何和其它同類互相競爭,
    成為該物種中常見的典型特徵?
  • 9:32 - 9:34
    為了找到答案,
  • 9:34 - 9:39
    他必須瞭解生物如何適應環境。
  • 9:39 - 9:45
    因此,他把自己想像成一株植物——
  • 9:45 - 9:47
    這是真實故事——
    他真的把自己模擬成一株植物。
  • 9:48 - 9:50
    第三種方法是「類比」。
  • 9:50 - 9:52
    在現今世界中的科學類比
  • 9:52 - 9:58
    參考兒童的蝕刻素描版玩具,
    發明了全新的半導體晶片設計;
  • 9:58 - 10:05
    也應用了螞蟻的群聚行為,
    設計了全新運輸模式系統。
  • 10:05 - 10:12
    在課堂中,我們運用一些練習
    來加強類比模擬技巧。
  • 10:12 - 10:16
    比方說,婚姻和火柴盒
    有哪些相似之處?
  • 10:16 - 10:17
    我有個學生回答說:
  • 10:18 - 10:20
    (影片)它們都有火花。
  • 10:20 - 10:21
    它們一樣互相消磨——
  • 10:21 - 10:24
    不見得是我們想要的方式...
  • 10:24 - 10:25
    蘿貝塔:夢想和烘乾機的
    相似點是什麼?
  • 10:25 - 10:29
    (影片)沒什麼好說的——
    它不是被縮水,就是被摧毀。
  • 10:29 - 10:31
    蘿貝塔:歷史和芒果有什麼相似處?
  • 10:31 - 10:34
    (影片)兩個都能
    依照你的私心,被替換掉...
  • 10:34 - 10:38
    (笑聲)
  • 10:40 - 10:42
    青出於藍勝於藍,對吧?
  • 10:42 - 10:46
    我稍早提過要跟大家
    分享這項我的暑期計畫。
  • 10:46 - 10:50
    在分享這項計畫之前,
    我想先提供你們這些方法,
  • 10:50 - 10:54
    你可以看看能否在這故事中
    找到運用這些方法的可能。
  • 10:54 - 10:57
    這項計畫就是
    我被委託進行卵巢癌研究,
  • 10:57 - 11:00
    各位可能知道,這是個可怕的疾病。
  • 11:00 - 11:06
    事實上,我還加入了
    卵巢癌研究的街頭募款。
  • 11:06 - 11:12
    在第一年,共有 10 位女士
    一起加入這場募資,
  • 11:12 - 11:15
    到了第五年,只剩下兩位。
  • 11:15 - 11:20
    所以我意識到,科學與藥物
    對於延長罹病婦女的生命,
  • 11:20 - 11:22
    能夠做的很有限。
  • 11:22 - 11:24
    我真正想做的是,
  • 11:24 - 11:29
    確保能預防其他人罹患卵巢癌。
  • 11:29 - 11:33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我必須找出致病的原因。
  • 11:33 - 11:36
    然後,我想到了,
  • 11:36 - 11:42
    組成卵巢的細胞,
    跟組成呼吸道的細胞是一樣的。
  • 11:42 - 11:46
    而抽煙會造成發炎,
  • 11:46 - 11:49
    接著導致病變,最終轉變為肺癌。
  • 11:49 - 11:52
    我想知道,同樣的狀況
    會不會發生在卵巢上。
  • 11:52 - 11:54
    好的,從那之後,
  • 11:54 - 11:59
    我們開始實際找到一些
    會導致卵巢癌的致炎物質,
  • 11:59 - 12:01
    因此我們也找出了防治方法。
  • 12:01 - 12:04
    此外,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們,
  • 12:04 - 12:06
    也提出了建議,
  • 12:06 - 12:12
    要用接種疫苗的方式,
    來預防卵巢癌,
  • 12:12 - 12:16
    就像你可以預防發炎、
    傳染的疾病一樣。
  • 12:16 - 12:19
    所以當今天分享散場之後,
  • 12:19 - 12:20
    有兩件事你們可以馬上進行,
  • 12:20 - 12:23
    來提升你的創新思考技巧。
  • 12:24 - 12:29
    第一,當你面對
    全新的想法而受阻時,
  • 12:29 - 12:30
    你可以想,嗯,
  • 12:30 - 12:34
    我這樣反應背後的框架是什麼?
  • 12:34 - 12:36
    有沒有什麼其它的框架我可以運用?
  • 12:36 - 12:38
    當你面對棘手的問題時,
  • 12:38 - 12:40
    你可以試著逆向思考。
  • 12:40 - 12:43
    你可以試著改變
    看待事情的觀點角度。
  • 12:43 - 12:47
    第二件你可以做的事是
    更加敞開心胸來面對新的創意。
  • 12:47 - 12:51
    在小的時候,你可能
    會在你的著色本上,
  • 12:51 - 12:53
    把草塗成紫色,
  • 12:53 - 12:57
    或是把女孩或男孩的頭髮塗上橘色。
  • 12:57 - 13:03
    我鼓勵你,和你的孩子,
    探索你們的創新想像力。
  • 13:03 - 13:07
    在不受著色框線的
    限制中,找到樂趣。
  • 13:07 - 13:08
    謝謝大家。
  • 13:08 - 13:11
    (掌聲)
Title:
創新思維教得出來嗎?|蘿貝塔・奈絲|TEDxHouston
Description:

即使在理科課程中不常出現這門課程,但蘿貝塔・奈絲相信創新思考技巧,是有方法可學的。在這場分享會中,她提出了適用任何狀況的創新思考方法。

流行病理學家蘿貝塔・奈絲博士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疾病管制預防中心、醫療照護暨品質研究所,以及美國國防部的常任顧問。她在最近成為流行病學學會聯合政策委員會的創始主席,這是首個在 14 個病學學會中,進行共同學說協作的委員會。

這場演說是以 TED 研討會模式,與當地社團獨立組織的形式,所舉辦的 TEDx 活動。詳情請至此連結:http://ted.com/tedx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xTalks
Duration:
13:22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