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關於死亡,烏鴉能教我們什麼?

  • 0:01 - 0:03
    不論我們想要與否,人類都會花
  • 0:03 - 0:06
    很多時間在思索死亡。
  • 0:06 - 0:10
    且很有可能在現代人
    開始在陸上漫遊後沒多久,
  • 0:10 - 0:12
    我們就開始思索死亡了。
  • 0:13 - 0:16
    畢竟一般認為,最早刻意地埋葬人類
  • 0:16 - 0:19
    大約發生在十萬年前。
  • 0:20 - 0:23
    當時先民的腦袋裡有什麼念頭呢?
  • 0:23 - 0:26
    當他們慢條斯理地挖洞、
  • 0:26 - 0:29
    放入屍體、小心掩埋的時候,
    腦袋裡想著什麼呢?
  • 0:30 - 0:33
    他們是想要保護屍體
    不被食腐動物發現?
  • 0:33 - 0:35
    或者讓疾病難以傳播?
  • 0:35 - 0:38
    他們是在對死者表示敬意嗎?
  • 0:38 - 0:41
    或者他們只是不想要看到死屍?
  • 0:42 - 0:44
    若沒有時間機器,
  • 0:44 - 0:47
    我們可能永遠不能肯定
    早期的人在想什麼,
  • 0:48 - 0:49
    但我們確實知道,
  • 0:49 - 0:53
    會關注死者的,絕對不只有人類。
  • 0:54 - 0:56
    有些動物和人類一樣,
  • 0:56 - 0:58
    包括鳥類的親戚,鴉科,
  • 0:58 - 1:02
    包括烏鴉、渡鴉、喜鵲、松鴉
  • 1:02 - 1:05
    都特別關注牠們死去的同伴。
  • 1:05 - 1:10
    事實上,鴉科的儀式可能
    是我們人類儀式的靈感來源。
  • 1:10 - 1:13
    畢竟上帝派遺渡鴉下凡,
  • 1:13 - 1:16
    教導該隱如何埋葬
    被他所殺的兄弟亞伯。
  • 1:17 - 1:20
    但,儘管早期的人很清楚知道
  • 1:20 - 1:22
    其他動物會處理牠們死去的同伴,
  • 1:22 - 1:25
    一直到最近,科學才真正
  • 1:25 - 1:27
    把注意力轉向這個現象。
  • 1:28 - 1:31
    事實上,一直到 2016 年,這個領域
  • 1:31 - 1:34
    才有了正式名稱——比較死亡學。
  • 1:35 - 1:40
    在這個成長中的領域裡,
    我們才剛開始了解大自然
  • 1:40 - 1:44
    在動物和其死者的互動上
    是多麼地多采多姿,
  • 1:44 - 1:47
    在這個持續成長的知識體系中,
  • 1:47 - 1:50
    確實有可能用時間機器
    回去看我們的祖先。
  • 1:51 - 1:55
    在這個成長中的領域裡,
    我們學到了什麼?
  • 1:55 - 1:59
    目前,我們所學到的
    可以分成兩大類。
  • 1:59 - 2:02
    第一大類中的動物,會對牠們的死者
  • 2:02 - 2:05
    展現出刻板、可預測的行為,
  • 2:05 - 2:07
    且我們對這些動物的了解
  • 2:07 - 2:10
    多半來自於實驗研究。
  • 2:10 - 2:13
    屬於這一大類的包括社會性昆蟲——
  • 2:13 - 2:15
    蜜蜂、螞蟻、白蟻——
  • 2:15 - 2:19
    對所有這些動物而言,
    巢穴的衛生極度重要,
  • 2:19 - 2:22
    因此,這些動物對於屍體的反應
  • 2:22 - 2:25
    就是採取嚴格的下葬行為。
  • 2:25 - 2:29
    比如,牠們可能會直接
    把屍體搬離群體的屬地,
  • 2:29 - 2:30
    可能會吃掉屍體,
  • 2:30 - 2:32
    甚至造墓。
  • 2:33 - 2:37
    在一些群居生活的哺乳類動物身上
    也會看到出於衛生的反應。
  • 2:37 - 2:39
    比如,老鼠會很確實地
  • 2:39 - 2:43
    將死亡四十八小時的籠中夥伴埋葬。
  • 2:44 - 2:48
    另一大類的動物則呈現出多變、
  • 2:48 - 2:50
    可能更有魅力的行為,
  • 2:50 - 2:53
    而我們對這些動物的了解
  • 2:53 - 2:57
    多半來自於科學家
    或其他觀察者提出的軼事。
  • 2:58 - 3:00
    我猜想這些動物的死亡行為
  • 3:00 - 3:02
    可能是人類比較熟悉的。
  • 3:02 - 3:05
    這些生物包括大象,
  • 3:05 - 3:09
    眾所皆知,大象會照料死亡的同類,
    就連在流行文化中也一是。
  • 3:10 - 3:14
    事實上,牠們還因會被
    死亡大象的骨頭吸引而聞名。
  • 3:14 - 3:16
    這一大類也包括靈長類動物,
  • 3:16 - 3:19
    牠們對於死者的行為就形形色色,
  • 3:19 - 3:21
    從清洗死者,
  • 3:21 - 3:25
    到長時間關注死者,
  • 3:25 - 3:26
    守著死者,
  • 3:26 - 3:29
    甚至會運送死亡的幼兒。
  • 3:29 - 3:32
    在許多動物身上都會看到這種行為,
  • 3:32 - 3:34
    比如海豚。
  • 3:35 - 3:37
    你可能還記得塔勒夸的故事,
  • 3:37 - 3:40
    普吉特海灣 J 群的虎鯨,
  • 3:40 - 3:42
    在 2018 年夏天,
  • 3:42 - 3:47
    牠帶著死亡的幼鯨長達
    十七天,前所未見。
  • 3:48 - 3:52
    像那樣的故事既讓人心碎
    又讓人著迷。
  • 3:52 - 3:56
    但它帶來的疑問比答案還要多很多。
  • 3:56 - 3:58
    比如,為什麼塔勒夸
  • 3:58 - 4:01
    要帶著牠的幼鯨這麼長的時間?
  • 4:01 - 4:04
    牠只是因為太悲傷了嗎?
  • 4:04 - 4:08
    牠的幼鯨沒有反應讓牠感到困惑嗎?
  • 4:08 - 4:10
    還是這種行為在虎鯨中
  • 4:10 - 4:13
    沒有我們目前認為的那麼稀有?
  • 4:14 - 4:15
    但,基於許多理由,
  • 4:15 - 4:19
    很難針對像虎鯨或許多其他
  • 4:19 - 4:22
    大型哺乳類動物進行實驗研究,
  • 4:22 - 4:25
    因此無法解答這類問題。
  • 4:25 - 4:28
    所以,科學轉向去研究另一種動物,
  • 4:28 - 4:32
    從西元前我們就已經在思索
    這種動物對於死亡的行為了:
  • 4:32 - 4:33
    烏鴉。
  • 4:34 - 4:39
    和昆蟲及靈長類一樣,烏鴉似乎
    也會特別關照牠們的死者。
  • 4:39 - 4:42
    通常,具體表現是找到
    死者的烏鴉發出警告啼叫,
  • 4:42 - 4:44
    如同這張照片,
  • 4:44 - 4:47
    接著便是召集其他烏鴉
    到死者所在地,
  • 4:47 - 4:49
    形成我們所謂的「烏」合之眾。
  • 4:49 - 4:52
    但也可能有些不同。
  • 4:52 - 4:54
    比如,有人跟我分享說他們看見
  • 4:54 - 4:57
    烏鴉對於死亡或即將死亡的烏鴉,
  • 4:57 - 5:00
    反應是以沉靜的方式做漫長的守夜。
  • 5:00 - 5:04
    甚至有人告訴過我,
    他們目擊烏鴉把物體放到
  • 5:04 - 5:08
    烏鴉屍體旁邊,比如枝條和糖果紙。
  • 5:09 - 5:12
    將這些觀察混合起來,便讓烏鴉
  • 5:12 - 5:14
    在我們的體制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
  • 5:14 - 5:18
    因為,這意味著,一方面,
    牠們可能像昆蟲一樣,
  • 5:18 - 5:21
    會做出非常可預測的行為,
  • 5:21 - 5:24
    但另一方面,我們又觀察到相當多
  • 5:24 - 5:28
    難以解釋的現象,感覺我們所看見的
  • 5:28 - 5:31
    更像是靈長類及大象
    這些哺乳類動物才會做的事。
  • 5:31 - 5:36
    烏鴉和這些動物一樣,
    有非常大的相對腦容量,
  • 5:36 - 5:38
    且牠們活躍的社交生活可能
  • 5:38 - 5:42
    會讓牠們對死者的反應變得更複雜。
  • 5:42 - 5:45
    所以,我想要了解當烏鴉
  • 5:45 - 5:48
    遇到死亡的烏鴉時會怎樣,
  • 5:49 - 5:52
    及這會讓我們對於烏鴉世界中
    死亡的角色有怎樣的認識,
  • 5:52 - 5:55
    可能還能了解其他動物的世界,
  • 5:55 - 5:57
    甚至早期的人類。
  • 5:58 - 6:01
    我們可以用好幾種不同的方式解釋
  • 6:01 - 6:04
    為什麼烏鴉會被牠們的死者吸引。
  • 6:04 - 6:07
    比如,也許那是個社交機會,
  • 6:08 - 6:11
    讓牠們去探索個體會死亡的原因、
  • 6:11 - 6:13
    牠們是誰,
  • 6:13 - 6:16
    以及這對於其群落
    向前邁進的影響為何。
  • 6:17 - 6:18
    也許那是悲慟的表現,
  • 6:18 - 6:20
    就像我們現代的葬禮。
  • 6:21 - 6:25
    或者,也許那是他們學習
    環境中有什麼危險的方式。
  • 6:26 - 6:29
    雖然所有這些解釋都值得探究,
  • 6:29 - 6:31
    且肯定不互斥,
  • 6:31 - 6:34
    但這些問題並非都是
    可以檢測的科學問題。
  • 6:34 - 6:40
    但「死亡烏鴉可能是危險的信號」
    就是可以檢測的科學問題。
  • 6:40 - 6:43
    所以,我在當研究生時
    就想探究這個問題,
  • 6:43 - 6:47
    特別是想研究兩個想法。
  • 6:47 - 6:51
    第一,牠們是否能
    辨識出新的捕食性動物,
  • 6:51 - 6:53
    特別是人,
  • 6:53 - 6:56
    根據人和死亡烏鴉
    之間的關聯來判斷。
  • 6:56 - 6:58
    第二,牠們是否能了解哪些地點
  • 6:58 - 7:02
    和發現死亡烏鴉的地方有關。
  • 7:03 - 7:07
    為此,我得走入一些
    毫無戒心的的西雅圖鄰里,
  • 7:08 - 7:10
    並開始餵食一對繁殖的烏鴉,
  • 7:10 - 7:12
    為期三天的時間,
  • 7:12 - 7:14
    這樣便能得到基線值,
  • 7:14 - 7:17
    了解烏鴉飛下來
    到食物堆的速度有多快,
  • 7:17 - 7:19
    各位馬上就會看到這點的重要性。
  • 7:20 - 7:21
    接著,在第四天,
  • 7:21 - 7:23
    我們會來辦葬禮。
  • 7:24 - 7:25
    這是琳達。
  • 7:25 - 7:29
    琳達是七位假人之一,
    她的工作是要在那裡站三十分鐘,
  • 7:29 - 7:32
    像端著開胃小菜盤一樣拿著死烏鴉,
  • 7:32 - 7:34
    我則負責記錄發生的狀況。
  • 7:35 - 7:38
    不過,最重要的是,
    她的工作是要在一週後返回,
  • 7:38 - 7:40
    這次沒有死烏鴉,
  • 7:40 - 7:44
    讓我們觀察這些烏鴉是否
    會把她當作一般行人來看待,
  • 7:44 - 7:48
    或者,牠們反而會做出
    類似拉警報的行為,
  • 7:48 - 7:50
    或俯衝轟炸,
  • 7:50 - 7:53
    那就表示牠們認定她是捕食性動物。
  • 7:54 - 7:57
    我們已經知道烏鴉有學習能力,
  • 7:57 - 7:59
    且會辨視人臉,
  • 7:59 - 8:02
    並不意外,在我們的研究中,
  • 8:02 - 8:07
    大部分的烏鴉的確會把
    拿著死烏鴉的假人視為威脅,
  • 8:07 - 8:10
    在接下來的六週中
    牠們看到假人的反應皆是如此。
  • 8:10 - 8:12
    如果在座各位正在想,
  • 8:12 - 8:14
    少來了,拜託,
  • 8:14 - 8:17
    看看那張臉,很嚇人哪,
  • 8:17 - 8:19
    任何人在街上看到這種假人
  • 8:19 - 8:21
    都會把它視為威脅的,
  • 8:21 - 8:23
    那你們並不孤單。
  • 8:23 - 8:26
    我們在住戶的房子前做實驗,
  • 8:26 - 8:28
    結果發現許多住戶也有同感,
  • 8:28 - 8:30
    但那就要下次再談了。
  • 8:31 - 8:34
    我們有做控制檢定,
    這點應該會讓各位比較舒服,
  • 8:34 - 8:39
    我們確保烏鴉並不像我們
    會對這個有點像女版漢尼拔的面具
  • 8:39 - 8:42
    有先入為主的成見。
    (註:《沉黑的羔羊》殺人魔)
  • 8:43 - 8:47
    除了發現烏鴉能夠根據
    人拿著死烏鴉的舉動
  • 8:47 - 8:50
    來建立和這些人的關聯性之外,
  • 8:50 - 8:53
    我們也發現,在這些
    葬禮事件之後的日子,
  • 8:53 - 8:55
    我們即使持續餵食烏鴉,
  • 8:55 - 8:59
    烏鴉向下飛到食物堆的
    意願明顯消失了,
  • 8:59 - 9:02
    在我們的控制組中並沒有
    看到這種意願下降的現象。
  • 9:03 - 9:06
    那就意味的,是的,
    烏鴉能夠針對牠們
  • 9:06 - 9:10
    看見死烏鴉的地點來建立關聯性。
  • 9:10 - 9:12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得知,
  • 9:12 - 9:16
    雖然我們肯定不應該懷疑其他解釋,
  • 9:16 - 9:18
    但我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
  • 9:18 - 9:21
    對烏鴉而言,關注牠們的死者
  • 9:21 - 9:24
    可能是牠們學習危險的重要方式。
  • 9:25 - 9:28
    這個很不錯且井然有序的小小說法
  • 9:28 - 9:30
    還蠻可信的。
  • 9:30 - 9:32
    但,在生死當中,
  • 9:32 - 9:34
    凡事很少如此美好,
  • 9:34 - 9:38
    在一項後續實驗中,我真的就
    面對面見到了這種狀況,
  • 9:38 - 9:41
    在實驗中,我們要研究在沒有
    任何捕食性動物出現的情況中
  • 9:41 - 9:43
    烏鴉對死烏鴉的反應。
  • 9:44 - 9:47
    就這樣說吧,在這些情況中,
  • 9:47 - 9:50
    我們發現守靈會變得更奇怪些。
  • 9:51 - 9:54
    這是實驗中我們做的安排。
  • 9:54 - 9:56
    我們把填充死烏鴉
    單獨放在人行道上,
  • 9:56 - 10:00
    牠被放置在一對烏鴉的領土上。
  • 10:00 - 10:01
    (粗聲叫)
  • 10:01 - 10:04
    這是這塊領土的其中
    一隻烏鴉發出的警告,
  • 10:04 - 10:06
    牠就要進到畫面中了。
  • 10:06 - 10:09
    沒多久,牠的配偶就會來加入牠。
  • 10:12 - 10:16
    目前,一切都很正常。
    烏鴉都是這樣做的。
  • 10:16 - 10:19
    好,現在開始有一點不尋常了。
  • 10:20 - 10:25
    不是每個人都熟悉
    鳥類做愛是什麼樣子,
  • 10:25 - 10:28
    如果你不熟悉,它就是這樣子的。
  • 10:33 - 10:37
    基本上,你會看到
    三種行為加在一起:
  • 10:37 - 10:40
    警告,表現出來就是發出叫聲;
  • 10:41 - 10:44
    侵略,表現出來就是非常用力去啄,
  • 10:44 - 10:49
    其中一隻在性交的鳥,及興奮的
    旁觀者之一都做出這個行為;
  • 10:50 - 10:51
    還有性興奮。
  • 10:51 - 10:54
    很顯然,這很讓人吃驚,
  • 10:54 - 10:57
    說起來和想起來也是挺有趣的。
  • 10:58 - 11:00
    但,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要了解
  • 11:00 - 11:04
    動物如何和其死者互動的總體現象,
  • 11:04 - 11:08
    那麼我們應該要問的問題當中,
    最重要的應該是:這有代表性嗎?
  • 11:08 - 11:11
    這種發生的現象有一致性嗎?
  • 11:11 - 11:14
    那就是為什麼針對烏鴉做系統性研究
  • 11:14 - 11:16
    是如此有價值,
  • 11:16 - 11:18
    因為,在進行了數百次
    這樣的試驗之後,
  • 11:18 - 11:21
    也就是我將死烏鴉放置在人行道上,
  • 11:21 - 11:24
    地點分別隸屬於數百對
    不同的烏鴉的領土,
  • 11:24 - 11:27
    我們發現,不,並不一致。
  • 11:27 - 11:28
    任何形式的接觸,
  • 11:28 - 11:31
    不論是性、侵略,
  • 11:31 - 11:32
    或甚至只是探索,
  • 11:32 - 11:35
    只有 30% 的時候會發生。
  • 11:35 - 11:40
    所以,既然這並沒有代表性,
    只是少數烏鴉的行為,
  • 11:40 - 11:43
    我們很可能會想要把這種行為
    當作是不重要、奇怪、
  • 11:43 - 11:46
    詭異、另類的烏鴉行為,就不管了。
  • 11:46 - 11:49
    但,可能會讓各位驚訝的是,
    像侵略這樣的行為,
  • 11:50 - 11:51
    或甚至性興奮,
  • 11:52 - 11:56
    並不那麼稀有,且肯定不限於烏鴉。
  • 11:56 - 11:59
    因為,就動物對死亡的行為方面,
  • 11:59 - 12:03
    雖然普遍的說法
    傾向聚焦於親和的行為,
  • 12:03 - 12:05
    比如照料和守護,
  • 12:05 - 12:08
    但就連我們最相近的動物
  • 12:08 - 12:11
    對於死者的行為也遠遠不只這些。
  • 12:12 - 12:14
    事實上,我們記錄到的行為包括:
  • 12:14 - 12:17
    咬、打,甚至性,
  • 12:17 - 12:19
    且多種動物如此,
  • 12:19 - 12:22
    包括許多靈長類和海豚。
  • 12:24 - 12:27
    所以,在了解動物
    和牠們的死亡儀式方面,
  • 12:27 - 12:29
    我們學到了什麼?
  • 12:29 - 12:32
    嗯,就烏鴉來說,這就表示,
  • 12:32 - 12:35
    牠們和昆蟲一樣,
    對於死者的興趣當中
  • 12:35 - 12:37
    含有很強的適應動因。
  • 12:37 - 12:40
    在這個情況下,
    可能是學習什麼是危險,
  • 12:40 - 12:44
    我們人類所做儀式也有可能
    是從這裡衍生出來的。
  • 12:45 - 12:47
    但,當我們更仔細研究,
  • 12:47 - 12:50
    會發現沒有單一種說法
  • 12:50 - 12:53
    可以解釋我們在烏鴉
    及許多其他動物身上
  • 12:53 - 12:55
    所看到的各式各樣行為。
  • 12:56 - 13:01
    那就表示,要完成那台時間機器,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13:01 - 13:05
    但,那會是趟非常棒的旅程。
  • 13:05 - 13:07
    謝謝。
  • 13:07 - 13:10
    (掌聲)
Title:
關於死亡,烏鴉能教我們什麼?
Speaker:
凱莉.史威夫特
Description:

為死者所做的儀式,在大自然世界也很廣泛,從人類、大象,到蜜蜂、海豚及其他動物身上都能看到。動物行為學家凱莉.史威夫特用迷人又有趣的洞見,帶大家探究烏鴉對於生命(及死亡)的習慣,並分享牠們的反應對於人類本身與死亡的關係有什麼意涵。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3:24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