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深海之謎正改變我們對生命的認知

  • 0:01 - 0:05
    我是田納西大學的海洋微生物學家,
  • 0:05 - 0:07
    我想和各位談的是一些微生物,
  • 0:07 - 0:10
    它們很奇特且美妙,
  • 0:10 - 0:14
    它們甚至在挑戰我們對於
    地球上生命的相關假設。
  • 0:14 - 0:16
    問大家一個問題。
  • 0:16 - 0:19
    若你曾想過搭潛水艇到海底深處
  • 0:19 - 0:21
    是一件很酷的事,請舉手。
  • 0:22 - 0:24
    好。
  • 0:24 - 0:26
    大部分人都舉手,因為海洋很酷。
  • 0:26 - 0:28
    好,現在請再次舉手,
  • 0:28 - 0:32
    若你想要去海底的理由是因為
  • 0:32 - 0:34
    那樣你就能稍微更接近
  • 0:35 - 0:37
    海洋底部那令人興奮的泥巴。
  • 0:37 - 0:38
    (笑聲)
  • 0:38 - 0:40
    沒有人舉手。
  • 0:40 - 0:41
    我是在場唯一的一個。
  • 0:41 - 0:43
    其實,我常常在想這件事。
  • 0:43 - 0:46
    我大部分醒著的時間,
  • 0:46 - 0:50
    都在研究,我們能
    潛入地球多深的地方,
  • 0:50 - 0:53
    還能發現生物,發現任何生命體。
  • 0:53 - 0:56
    這是個關於地球上生命的基本問題,
  • 0:56 - 0:58
    但我們仍然不知道答案。
  • 0:58 - 1:01
    在 1980 年代,有一個英國
    科學家叫做約翰帕克斯,
  • 1:01 - 1:03
    和我有類似的著迷,
  • 1:03 - 1:06
    他想出了一個瘋狂的點子。
  • 1:06 - 1:11
    他相信,有一個巨大、深層,
    且活生生的微生物圈,
  • 1:11 - 1:13
    在全世界海洋的底下,
  • 1:13 - 1:16
    深入海底數百公尺。
  • 1:16 - 1:17
    這想法很酷,
  • 1:17 - 1:20
    唯一的問題是,沒有人相信他,
  • 1:20 - 1:23
    而沒有人相信他的原因,
  • 1:23 - 1:27
    是因為海洋沉積可能是
    地球上最無聊的地方了。
  • 1:27 - 1:28
    (笑聲)
  • 1:28 - 1:31
    那裡沒有陽光、沒有氧氣,
  • 1:31 - 1:33
    最糟糕的可能是
  • 1:33 - 1:37
    數百萬年來那裡沒有新鮮食物外送。
  • 1:37 - 1:39
    你不用有生物學博士學位,
  • 1:39 - 1:42
    也能知道如果要尋找生命,
    那地方不是個好選擇。
  • 1:42 - 1:43
    (笑聲)
  • 1:43 - 1:46
    但在 2002 年,
    約翰說服了足夠的人,
  • 1:46 - 1:48
    相信他可能會有所發現,
  • 1:48 - 1:53
    讓他真的搭上「聯合果敢號」
    這艘鑽探船展開考察。
  • 1:53 - 1:56
    與他同行的是丹麥的波巴克尤根森。
  • 1:56 - 1:58
    終於,他們得以取得
  • 1:58 - 2:01
    地表下的深層優質原始樣本,
  • 2:01 - 2:04
    沒有受到表面微生物的污染。
  • 2:04 - 2:09
    這艘鑽探船能夠鑽到
    海底下數千公尺的深度,
  • 2:09 - 2:13
    而泥土核依序從芯管被取出來,
  • 2:13 - 2:16
    像這樣非常長的芯管。
  • 2:16 - 2:19
    登船拿著芯管的科學家們,包括我,
  • 2:20 - 2:23
    我們會在船上處理泥土核,
    然後把它們送回去
  • 2:23 - 2:25
    家鄉的實驗室做進一步研究。
  • 2:25 - 2:26
    所以當約翰和他的同事
  • 2:26 - 2:30
    拿到第一批珍貴的深海原始樣本,
  • 2:30 - 2:32
    他們把樣本放到顯微鏡下,
  • 2:32 - 2:36
    他們看到的影像就像是這樣,
  • 2:36 - 2:38
    這張圖其實是來自
    更近期的一次考察,
  • 2:38 - 2:40
    由我的博士生喬依邦吉歐諾進行的。
  • 2:40 - 2:43
    你們可以看到背景有模糊的東西。
  • 2:43 - 2:46
    那就是泥土,深海的泥土;
  • 2:46 - 2:50
    而帶著綠色螢光的亮綠點
  • 2:50 - 2:52
    是真正的活微生物。
  • 2:53 - 2:56
    我要告訴各位一件
    關於微生物的悲劇。
  • 2:56 - 2:58
    在顯微鏡下,它們看起來都一樣,
  • 2:58 - 3:00
    至少大致上是一樣的。
  • 3:00 - 3:04
    你可以拿世界上最炫的有機體,
  • 3:04 - 3:07
    比如能呼吸鈾的微生物,
  • 3:07 - 3:10
    再找個製造火箭燃料的微生物,
  • 3:10 - 3:12
    把它們和一些海洋泥土混合,
  • 3:12 - 3:13
    放到顯微鏡下,
  • 3:14 - 3:15
    看到的就只是小點點。
  • 3:15 - 3:17
    這真的很惱人。
  • 3:17 - 3:19
    所以我們無法從
    它們的外觀來區分它們。
  • 3:19 - 3:21
    我們得用 DNA,就像指紋,
  • 3:21 - 3:23
    來判斷誰是誰。
  • 3:23 - 3:26
    我現在就可以教各位怎麼做。
  • 3:26 - 3:30
    我捏造了一些資料,
    等一下看的到資料不是真實的。
  • 3:30 - 3:32
    這是用來說明,如果一些物種
  • 3:32 - 3:35
    彼此之間完全沒有關係,
    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 3:36 - 3:39
    所以,你們可以看到,每個物種
  • 3:39 - 3:43
    都能列出其 A、G、C、T 的組合,
  • 3:43 - 3:45
    它們是 DNA 的四個子單位,
  • 3:45 - 3:49
    有點算是隨機混雜在一起,
    看起來都不一樣,
  • 3:49 - 3:51
    這些物種彼此之間完全沒關聯。
  • 3:51 - 3:53
    但真正的 DNA 看起來是這樣的,
  • 3:53 - 3:56
    來自那些物種剛好共有的基因。
  • 3:56 - 3:59
    一切的排列幾乎完美。
  • 3:59 - 4:03
    要有這麼多直行的機率,
  • 4:03 - 4:06
    對有個 C 的每種物種,
    或有個 T 的每種物種,
  • 4:06 - 4:09
    在隨機的狀況下,是無限小的。
  • 4:09 - 4:14
    所以我們知道,所有這些
    物種一定有個共同的祖先。
  • 4:14 - 4:16
    它們彼此都是親戚。
  • 4:16 - 4:18
    現在,我要告訴各位它們是誰。
  • 4:18 - 4:21
    前兩種,是人類以及黑猩猩,
  • 4:21 - 4:25
    你們都知道兩者有關聯,
    因為…應該很明顯吧。
  • 4:25 - 4:26
    (笑聲)
  • 4:26 - 4:29
    但我們也和外表
    不相似的物種有關聯。
  • 4:29 - 4:33
    比如松樹和賈第鞭毛蟲,
    它就是如果你去健行時若喝下
  • 4:33 - 4:36
    未過濾的水,就會
    得到的那種胃腸病。
  • 4:36 - 4:41
    我們也和細菌有關,比如
    大腸桿菌和艱難梭狀芽孢杆菌,
  • 4:41 - 4:45
    它是種會趁虛而入的
    恐怖病原體,很致命。
  • 4:45 - 4:49
    當然,也有好的微生物,
    像是當脫氯菌,
  • 4:49 - 4:52
    它能幫我們清除工業廢物。
  • 4:52 - 4:55
    如果我拿這些 DNA 序列,
  • 4:55 - 4:58
    然後使用它們,用它們
    之間的相似和差異,
  • 4:58 - 5:00
    來為大家做個家譜樹狀圖,
  • 5:00 - 5:02
    可以清楚看見相近的關聯性,
  • 5:02 - 5:04
    結果就會像這樣子。
  • 5:04 - 5:06
    你第一眼就可以清楚看到,
  • 5:06 - 5:11
    我們、賈第鞭毛蟲、
    兔子,以及松樹等等,
  • 5:11 - 5:13
    都像是手足,
  • 5:13 - 5:16
    而細菌則是我們古老的表親。
  • 5:16 - 5:20
    但我們和地球上的
    所有生物都是親戚。
  • 5:20 - 5:23
    所以,我每天的工作,
  • 5:23 - 5:27
    就是要製造出科學證據
    來駁斥存在性的孤獨。
  • 5:27 - 5:30
    所以當我們拿到第一批 DNA 序列,
  • 5:30 - 5:34
    來自第一次航行時從地表下
    很深的地方取得的原始樣本,
  • 5:34 - 5:36
    我們想要知道它們之前在哪裡。
  • 5:36 - 5:39
    所以,我們最先的發現的是:
    它們不是外星人,
  • 5:39 - 5:43
    因為我們能將它們的 DNA
    和地球上所有其他物種排列對齊。
  • 5:43 - 5:46
    但,現在看看它們在
    我們的生命之樹上的走向。
  • 5:47 - 5:51
    你最先會注意到的,
    是它們的數量很多。
  • 5:51 - 5:52
    並不只有一個小物種
  • 5:52 - 5:55
    能夠在這個糟透的地方生存。
  • 5:55 - 5:56
    其實有很多東西。
  • 5:56 - 5:58
    你會注意到的第二件事,
  • 5:58 - 6:03
    我希望你們注意到了,就是它們
    和我們以前見過的物種都不一樣。
  • 6:03 - 6:06
    它們彼此之間的差異程度,
  • 6:06 - 6:09
    就如同它們和我們過去
    所知之所有物種的差異程度,
  • 6:09 - 6:10
    如同我們和松樹的差異。
  • 6:11 - 6:14
    所以,約翰帕克斯完全正確。
  • 6:14 - 6:18
    他和我們發現地球上有個全新
  • 6:18 - 6:21
    極多樣化的微生物生態系統,
  • 6:21 - 6:25
    在 1980 年代之前全然不為人知。
  • 6:25 - 6:27
    我們現在好運連連。
  • 6:27 - 6:31
    下一步是要在培養皿中
    繁殖這些奇特的物種,
  • 6:31 - 6:34
    讓我們用來做真正的實驗,
  • 6:34 - 6:36
    微生物學家應該做的那些實驗。
  • 6:36 - 6:38
    但,不論我們餵它們什麼,
  • 6:38 - 6:39
    它們都不肯繁殖。
  • 6:40 - 6:44
    即使現在,十五年後,
    且已經經過許多次考察,
  • 6:44 - 6:49
    仍然沒有人能夠讓任何一種
    從海底表下深處取得的微生物
  • 6:49 - 6:51
    在培養皿中成長。
  • 6:51 - 6:53
    且那並非因為缺乏嘗試。
  • 6:53 - 6:55
    這可能聽起來讓人失望,
  • 6:55 - 6:57
    但我卻覺得很振奮,
  • 6:57 - 7:01
    因為那表示有好多誘人的
    未知事物等待研究。
  • 7:01 - 7:04
    比如,我和我同事
    想出了一個很好的點子。
  • 7:04 - 7:07
    我們要把它們的基因
    當作烹飪書來讀,
  • 7:07 - 7:11
    找出它們想要吃什麼,
    把那東西放到培養皿中,
  • 7:11 - 7:13
    接著它們就會快樂繁殖。
  • 7:13 - 7:15
    但我們去看它們的基因時,
  • 7:15 - 7:19
    發現它們想要吃的食物就是
    我們之前餵食過的食物。
  • 7:19 - 7:20
    完全是白工一場。
  • 7:20 - 7:23
    在培養皿中,它們
    還想要其他的東西,
  • 7:23 - 7:25
    是我們還沒給它們的。
  • 7:26 - 7:31
    所以,我們把來自世界上
    不同地方的測量值結合起來,
  • 7:31 - 7:35
    我在南加州大學的同事,
  • 7:35 - 7:37
    道格拉洛和楊艾曼,
  • 7:37 - 7:41
    可以計算出,每一個深海微生物細胞
  • 7:41 - 7:45
    只需要 1 zepto 瓦的能量,
  • 7:45 - 7:49
    不用拿手機查了,1 zepto
    就是10 的負 21 次方,
  • 7:49 - 7:51
    換作我是你們,我也會想查。
  • 7:51 - 7:52
    另一方面,
  • 7:52 - 7:55
    人類需要 100 瓦的能量。
  • 7:55 - 7:58
    基本上,100 瓦的
    能量就是拿個鳳梨,
  • 7:58 - 8:05
    每天把它從腰部的高度
    丟下去 881,632 次。
  • 8:05 - 8:07
    如果你那樣做,並和渦輪做連結,
  • 8:07 - 8:10
    就會創造出足夠的
    能量讓我能夠活一天。
  • 8:11 - 8:14
    如果用類似的方式
    說明 1 zepto 瓦,
  • 8:14 - 8:18
    就是拿一粒鹽巴,
  • 8:18 - 8:22
    接著,想像非常非常小的球狀體,
  • 8:22 - 8:25
    質量只有一粒鹽巴的千分之一,
  • 8:25 - 8:28
    然後把它從一奈米的高度丟下,
  • 8:28 - 8:32
    一奈米比可見光波長還要小一百倍,
  • 8:32 - 8:34
    一天丟一次。
  • 8:35 - 8:38
    只要這樣,就能讓微生物活著。
  • 8:39 - 8:44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麼少的
    能量也能夠維持生命,
  • 8:44 - 8:47
    但,不知以什麼方式,
    很神奇,也很美妙,
  • 8:47 - 8:49
    它就是足以維生。
  • 8:49 - 8:51
    所以,如果這些深海微生物
  • 8:51 - 8:55
    和能量之間的關係和
    我們先前所想的很不一樣,
  • 8:55 - 8:57
    那就表示,它們一定也會
  • 8:57 - 8:59
    和時間有不一樣的關係,
  • 8:59 - 9:02
    因為當你生活中的
    能量梯度那麼小的時候,
  • 9:02 - 9:04
    不可能會快速成長。
  • 9:04 - 9:07
    如果這些東西想要在我們的
    喉嚨中殖民,讓我們生病,
  • 9:07 - 9:09
    它們在開始做細胞分裂之前,
  • 9:09 - 9:12
    就會被快速成長的鏈球菌趕出去了。
  • 9:12 - 9:14
    那就是為何我們從未
    在喉嚨中找到它們。
  • 9:16 - 9:20
    也許,雖然表面下的
    深層地區很無聊,
  • 9:20 - 9:22
    對這些微生物而言卻是一項資產。
  • 9:22 - 9:24
    它們永遠不會被暴風雨沖走。
  • 9:24 - 9:27
    不會被過分茂密的雜草給抑制。
  • 9:27 - 9:30
    它們只需要做一件事:存在。
  • 9:31 - 9:35
    也許,我們的培養皿中缺少的東西,
  • 9:35 - 9:37
    根本不是食物。
  • 9:37 - 9:38
    也許不是化學物質。
  • 9:38 - 9:40
    也許它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 9:40 - 9:43
    它們想要的營養物,是時間。
  • 9:44 - 9:48
    但,時間是我永遠不可能
    給予它們的東西。
  • 9:48 - 9:51
    即使我把我的細胞培養
    傳給我的博士生,
  • 9:51 - 9:53
    他們再傳給他們的
    博士生,以此類推,
  • 9:53 - 9:56
    我們得要持續傳數千年,
  • 9:56 - 9:59
    才有可能精確模仿
    地面下深處的條件,
  • 9:59 - 10:02
    而不繁殖任何污染物。
  • 10:02 - 10:03
    這是不可能的。
  • 10:04 - 10:07
    但,也許,我們已經以某種方式
    在培養皿中繁殖它們了。
  • 10:07 - 10:10
    也許它們看著我們
    提供的各種食物,並說:
  • 10:10 - 10:11
    「謝謝,我能夠加速成長,
  • 10:12 - 10:14
    快到在下世紀就能做出一個新細胞。
  • 10:14 - 10:15
    呃。
  • 10:15 - 10:16
    (笑聲)
  • 10:16 - 10:21
    所以,為什麼其他的
    生物都進行那麼快?
  • 10:21 - 10:23
    為什麼細胞在一天後就會死亡,
  • 10:23 - 10:26
    一個人僅在一百年後就會死亡?
  • 10:26 - 10:28
    這些時限是非常短的,
  • 10:28 - 10:31
    相對於宇宙的所有時間而言。
  • 10:31 - 10:34
    但它們並非隨意的時限。
  • 10:34 - 10:37
    它們受到一樣很單純的東西所支配,
  • 10:37 - 10:39
    那就是太陽。
  • 10:40 - 10:43
    一旦生命搞懂了要
    如何透過光合作用利用
  • 10:43 - 10:44
    太陽的能量,
  • 10:44 - 10:47
    我們都得要加速,
    開始過日夜循環的日子。
  • 10:47 - 10:50
    就這方面來說,太陽
    給了我們加速的理由,
  • 10:50 - 10:52
    以及加速需要的燃料。
  • 10:52 - 10:55
    你可以把地球上大部分的
    生命視為是循環系統,
  • 10:55 - 10:56
    而太陽就是在跳動的心臟。
  • 10:57 - 11:00
    但在地表下的深處,這個循環系統
  • 11:00 - 11:02
    完全和太陽沒有連結。
  • 11:02 - 11:07
    取而代之,驅動它的
    是又長又慢的地理節奏。
  • 11:08 - 11:13
    目前,在理論上,單一細胞的
    壽命長度是沒有極限的。
  • 11:15 - 11:19
    只要還有一絲絲的能量可以利用,
  • 11:19 - 11:21
    在理論上,單一細胞就能
  • 11:21 - 11:23
    再活數億年甚至更久,
  • 11:23 - 11:25
    只要隨著時間把壞掉的
    部分換掉即可。
  • 11:26 - 11:30
    要讓那樣子生活的微生物,
    在我們的培養皿中成長,
  • 11:30 - 11:32
    就等於是在要求它們適應我們
  • 11:33 - 11:35
    這種以太陽為中心
    且快速瘋狂的生活方式,
  • 11:35 - 11:38
    也許它們有別的更想做的事。
  • 11:38 - 11:39
    (笑聲)
  • 11:39 - 11:44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能夠
    研究出它們如何辦到的。
  • 11:44 - 11:47
    如果它們是利用某種
    超穩定複合物,
  • 11:47 - 11:49
    而若我們能將之用於
    生物醫學或工業產業
  • 11:49 - 11:52
    延長保存期限,這樣會如何呢?
  • 11:52 - 11:57
    或者,假若我們能找出
    它們使用的超慢速成長機制,
  • 11:57 - 12:01
    我們就能仿照這機制
    來減慢癌細胞的分裂速度。
  • 12:02 - 12:03
    我不知道。
  • 12:03 - 12:06
    老實說,這些都是猜測,
  • 12:06 - 12:09
    但我知道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 12:09 - 12:15
    有 10 的 29 次方個
    活生生的微生物細胞
  • 12:15 - 12:17
    在全世界的海洋底下。
  • 12:17 - 12:21
    那是地球上人類
    生物質總量的兩百倍。
  • 12:22 - 12:25
    且那些微生物與時間及能量的關係,
  • 12:25 - 12:28
    跟我們有本質上的不同。
  • 12:28 - 12:30
    對它們而言是一天的時間,
  • 12:30 - 12:33
    對我們而言可能就是一千年。
  • 12:33 - 12:35
    它們不在乎太陽,
  • 12:35 - 12:37
    它們也不在乎要快速成長,
  • 12:37 - 12:40
    很可能它們也不在乎我的培養皿。
  • 12:40 - 12:41
    (笑聲)
  • 12:41 - 12:45
    但,如果我們能繼續尋找
    有創意的方式來研究它們,
  • 12:45 - 12:52
    也許最終我們會能了解
    在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樣貌。
  • 12:52 - 12:53
    謝謝。
  • 12:53 - 12:55
    (掌聲)
Title:
深海之謎正改變我們對生命的認知
Speaker:
凱倫洛依德
Description:

我們能深入地球多深仍然能找到生命?海洋微生物學家凱倫洛依德向我們介紹了地表下深處的微生物:小小的有機體,埋在數公尺深的海洋泥土中,遠在動物出現之前它們就存在於地球上了。來了解更多這些神秘的微生物,它們拒絕在實驗室中成長,似乎它們與時間及能量的關係,和我們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3:08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