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權謀者」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

  • 0:08 - 0:11
    從莎士比亞的劇作到現代電視劇,
  • 0:11 - 0:16
    肆無忌憚的陰謀者總是
    用目的來把手段正當化,
  • 0:16 - 0:20
    這種人已經成為了我們
    喜歡去痛恨的熟悉角色。
  • 0:20 - 0:23
    事實上,實在太熟悉了,
    以致於數世紀以來,
  • 0:23 - 0:26
    我們還創造出了一個詞
    來描述這類人物:
  • 0:26 - 0:28
    權謀者(Machiavellian)。
  • 0:28 - 0:33
    但,有沒有可能,
    我們一直誤用了這個詞?
  • 0:33 - 0:37
    十六世紀初,政治家
    尼可洛馬基維利
  • 0:37 - 0:41
    寫了許多關於歷史、
    哲學,和戲劇的作品。
  • 0:41 - 0:46
    但讓他的惡名昭彰永垂不朽的,
    是一篇簡略的政治短文:
  • 0:46 - 0:48
    大家所知的《君王論》,
  • 0:48 - 0:51
    做為對於當下及未來君主的勸告。
  • 0:51 - 0:54
    馬基維利並不是
    第一個這麼做的人——
  • 0:54 - 0:59
    事實上,這是一種寫作傳統,
    稱為「給君王的借鑒」,
  • 0:59 - 1:01
    歷史悠久。
  • 1:01 - 1:04
    但,馬基維利和前人的不同之處
  • 1:04 - 1:06
    在於他不會嘗試去描述
    一個理想的政府,
  • 1:06 - 1:10
    或規勸他的觀眾要以正義、
    正直的方式來統治。
  • 1:10 - 1:13
    反之,他把焦點放在
    權力的問題上——
  • 1:13 - 1:16
    如何取得權力,及如何保有權力。
  • 1:17 - 1:19
    《君王論》在出版後數十年,
  • 1:19 - 1:22
    得到了很惡毒的名聲。
  • 1:23 - 1:25
    在歐洲的宗教戰爭時期,
  • 1:25 - 1:28
    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都怪罪馬基維利
  • 1:28 - 1:33
    鼓勵他們的對手做出
    暴力且專橫的行為。
  • 1:33 - 1:34
    到了該世紀末,
  • 1:34 - 1:39
    莎士比亞用「馬基維利」這個詞
    來代表無道德感的機會主義者,
  • 1:39 - 1:42
    也就是我們後來經常
    使用的「權謀者」一詞,
  • 1:42 - 1:46
    它也就變成了
    操弄式惡行的同義詞。
  • 1:46 - 1:47
    乍看之下,
  • 1:47 - 1:52
    《君王論》理所當然會得到
    「暴君手冊」這個名聲。
  • 1:52 - 1:57
    從頭到尾,這部作品顯然
    完全沒有任何對道德的在乎,
  • 1:57 - 2:02
    談的就只是道德對於
    維持權力的益處和壞處。
  • 2:02 - 2:05
    比如,它告訴君王要考慮取得權力
  • 2:05 - 2:08
    所必要的所有殘暴行為,
  • 2:08 - 2:10
    且要一氣呵成完成這些行為,
  • 2:10 - 2:12
    以確保未來的穩定。
  • 2:12 - 2:16
    攻擊鄰近領土
    及壓迫宗教上的少數族群
  • 2:16 - 2:20
    都是佔領大眾的有效方法。
  • 2:20 - 2:22
    至於君王的個人行為,
  • 2:22 - 2:26
    馬基維利建議要保有美善的外表,
  • 2:26 - 2:28
    比如,要看起來誠實或大方,
  • 2:28 - 2:32
    但要準備好,在自身利益被威脅時
    要能立即抛棄這種外表。
  • 2:33 - 2:35
    他最著名的說法是,
    對統治者而言:
  • 2:35 - 2:38
    「被大家害怕,比被大家
    愛戴要更安全得多。」
  • 2:38 - 2:42
    那篇短文的結尾
    呼籲羅倫佐 · 德 · 麥地奇,
  • 2:42 - 2:45
    當時他是佛羅倫斯
    新近就職的統治者,
  • 2:45 - 2:50
    鼓勵他要在他的統治之下,
    將破碎的城市國家給統合起來。
  • 2:50 - 2:55
    許多人為馬基維利找理由,說
    驅使他的是不感情用事的現實主義,
  • 2:55 - 3:00
    且他渴望因為內外衝突
    而破裂的義大利能夠得到和平。
  • 3:00 - 3:02
    根據這個觀點,
  • 3:02 - 3:05
    馬基維利比大家都早
    了解到困難的真相:
  • 3:05 - 3:07
    為了大我,要讓政治穩定,
  • 3:07 - 3:12
    為此目標,任何令人反感的戰略,
    只要必要就都值得實行。
  • 3:12 - 3:17
    哲學家以賽亞伯林指出,
    《君王論》並非沒有道德感,
  • 3:17 - 3:20
    它是回頭傾聽了古希臘的道德觀,
  • 3:20 - 3:26
    把國家的榮耀放在基督教的
    理想(個人救贖)之上。
  • 3:26 - 3:30
    但,我們對馬基維利的所知,
    並不符合這樣的描述。
  • 3:30 - 3:36
    這位作者在他出生的佛羅倫斯
    擔任外交官達十四年之久,
  • 3:36 - 3:39
    堅定地保護著該國
    被選出的共和黨政府,
  • 3:39 - 3:41
    對抗可能成為君王的人。
  • 3:41 - 3:43
    當麥地奇取得權力之後,
  • 3:43 - 3:45
    他不只失掉了他的職位,
  • 3:45 - 3:48
    甚至在受酷刑虐待後被放逐。
  • 3:48 - 3:50
    若考量到這一點,
  • 3:50 - 3:53
    是有可能不要把他
    在流亡時所寫的小冊子
  • 3:53 - 3:55
    當作保護君主統治的辯護來閱讀,
  • 3:55 - 3:59
    而是當作對於君主統治
    如何運作所做出的苛刻描寫。
  • 3:59 - 4:02
    的確,啟蒙運動人物,
    比如史賓諾沙,
  • 4:02 - 4:04
    就將它視為是在警告自由的公民
  • 4:04 - 4:08
    有各種方式可以讓他們
    被有抱負的統治者給制服。
  • 4:09 - 4:12
    事實上,兩種解讀都可能是對的。
  • 4:12 - 4:15
    馬基維利可能為暴虐統治者
    撰寫了一本手冊,
  • 4:15 - 4:20
    但,透過分享這本手冊,
    他也向那些被統治的人掀開底牌。
  • 4:20 - 4:24
    透過這麼做,他在
    政治哲學中造成了革命,
  • 4:24 - 4:27
    為霍布斯及未來思想家奠定基礎,
  • 4:27 - 4:31
    讓他們能夠根據他們
    具體的現實來研究人的事務,
  • 4:31 - 4:33
    而不是根據先入為主的理想。
  • 4:33 - 4:36
    透過他殘酷且震撼的誠實,
  • 4:36 - 4:41
    馬基維利希望能粉碎大眾的幻覺,
    看清權力需要承擔的是什麼。
  • 4:42 - 4:45
    正如他在死前不久寫給朋友的信,
  • 4:45 - 4:48
    他希望大家能「了解通往地獄的路,
  • 4:48 - 4:50
    才能夠從這條路上逃脫。」
Title:
「權謀者」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
Speaker:
帕齊特 · 卡隆&艾力克斯 · 詹德勒
Description:

從莎士比亞的劇作到現代電視劇,肆無忌憚的權謀者總是用目的來把手段正當化,這種人已經成為了我們喜歡去痛恨的熟悉角色。數世紀以來,我們還創造出了一個詞來描述這類人物:權謀者(Machiavellian)。但,有沒有可能,我們一直誤用了這個詞?帕齊特 · 卡隆與艾力克斯 · 詹德勒帶大家來探究這個詞的起源。

完整課程:https://ed.ted.com/lessons/what-machiavellian-really-means-pazit-cahlon-and-alex-gendler
課程:帕齊特 · 卡隆&艾力克斯 · 詹德勒
導演:TOGETHER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4:51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