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我的七種機器人 | 丹尼斯.洪 | TEDxNASA

  • 0:16 - 0:18
    (掌聲)
  • 0:18 - 0:19
    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
  • 0:19 - 0:23
    我有太多很讚的作品
    想跟大家分享,
  • 0:23 - 0:25
    而我們只有 18 分鐘,
  • 0:25 - 0:28
    所以我掙扎了很久,
    該刪減哪些內容,
  • 0:28 - 0:31
    待會看情況吧,我們有 18 分鐘,
  • 0:31 - 0:35
    先說聲抱歉,
    可能我會講得非常非常快。
  • 0:35 - 0:38
    我想提到的第一台機器人
    名為「闊行者」。
  • 0:38 - 0:41
    是「自激發三足動態
    實驗機器人」的英文縮寫。
  • 0:41 - 0:43
    這仿生機器人有三支腳,
  • 0:43 - 0:46
    設計靈感來自於自然界。
  • 0:46 - 0:50
    但大家在自然界中有看過
    任何動物是三隻腳的嗎?
  • 0:50 - 0:51
    或許沒有吧。
  • 0:51 - 0:54
    那為什麼我說這機器人
    是仿生設計呢?
  • 0:54 - 0:55
    到底三隻腳怎麼走路?
  • 0:55 - 0:57
    在進一步說明前,
    我們參考一下流行文化。
  • 0:57 - 1:01
    大家知道威爾斯的小說
    改編成電影的《世界大戰》。
  • 1:01 - 1:02
    現在畫面上可以看到
  • 1:02 - 1:04
    一款很熱門的遊戲,
  • 1:04 - 1:07
    在故事裡面描述了外星生物
  • 1:07 - 1:10
    以及三隻腳的機器人要入侵地球。
  • 1:10 - 1:14
    不過我的「闊行者」機器人
    不是這樣子走路的。
  • 1:14 - 1:15
    那麼,它到底怎麼走呢?
  • 1:15 - 1:18
    這是動態擬真畫面,
  • 1:18 - 1:20
    可以讓大家看看機器人如何運作,
  • 1:20 - 1:22
    每每我參加機器人研討會,
  • 1:22 - 1:24
    把這影片放給我的同僚看的時候,
  • 1:24 - 1:27
    大家都會驚嘆:
    「嗚!哇!這好酷!」
  • 1:27 - 1:29
    所以等一會兒我點一下播放影片時,
  • 1:29 - 1:32
    請大家一起發出「嗚」和「啊」...
  • 1:33 - 1:36
    (觀眾:嗚...)
  • 1:36 - 1:39
    啊!是不是很酷?
  • 1:39 - 1:42
    它邊走會邊 180 度翻身,
  • 1:42 - 1:45
    第三隻腳晃到中間,
    由另外兩隻腳撐著落地。
  • 1:45 - 1:47
    它就這樣走路。
  • 1:47 - 1:50
    想想,這看起來很複雜,
    很接近有機生物,
  • 1:50 - 1:52
    但我們為什麼想要這麼做?
  • 1:52 - 1:54
    為何說這樣的設計是「仿生」?
  • 1:54 - 1:56
    我簡單解說一下。
  • 1:56 - 1:59
    看看我們人類——雙足動物
    怎麼走路的?
  • 1:59 - 2:01
    你不會刻意去控制肌肉抬腿,
  • 2:01 - 2:04
    然後像機器人那樣走路,對吧?
  • 2:04 - 2:07
    其實你是甩動你的腳,腳落地,
  • 2:07 - 2:10
    往上提,再甩腳,再落地。
  • 2:10 - 2:13
    你的動作渾然天成,
    人體內部的物理機制
  • 2:13 - 2:15
    就像鐘擺往復擺動一般。
  • 2:15 - 2:18
    我們稱這種概念為
    「被動牽引動力」。
  • 2:18 - 2:21
    你的行動是,當你起身,
  • 2:21 - 2:24
    位能轉為動能、
  • 2:24 - 2:25
    位能轉為動能,
  • 2:25 - 2:28
    這是個重覆起落的過程,
  • 2:28 - 2:31
    因此,即便自然界沒有任何生物
    是這樣子行走的,
  • 2:31 - 2:33
    我們的設計確實來自於生物學,
  • 2:33 - 2:36
    將走路的原理應用到
    這台機器人身上,
  • 2:36 - 2:39
    因此這是台「仿生」機器人。
  • 2:39 - 2:41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
    下一步我們想做的。
  • 2:41 - 2:45
    我們想讓三隻腳彎曲蹲下,
    然後做長射程彈跳,
  • 2:45 - 2:48
    然後開展三腳,
    幾乎像是「星戰」那樣。
  • 2:48 - 2:50
    它落地的時候腳會吸收衝擊,
    然後開始走路,
  • 2:50 - 2:54
    你現在看到的黃色光線,
    並不是死亡射線(笑聲),
  • 2:54 - 2:57
    只是用來表示攝影機
    或其他感應器的探照範圍,
  • 2:57 - 3:00
    因為它很高,1.8 公尺高,
  • 3:00 - 3:02
    視界可以超越如樹叢之類的障礙物。
  • 3:02 - 3:05
    我們有兩座原型機,
  • 3:05 - 3:08
    第一台在後方,就是闊行者一號,
  • 3:08 - 3:10
    闊行者一號遇到的問題是──
  • 3:10 - 3:13
    前面比較小台的是闊行者二號──
  • 3:13 - 3:15
    一號機的問題是:
  • 3:15 - 3:17
    機身太重了,
  • 3:17 - 3:20
    有很多組馬達要配合,
    用於各個關節等等,
  • 3:20 - 3:23
    因此我們仿造出一種機制
  • 3:23 - 3:26
    不需那麼多組馬達,
    只要單一馬達,
  • 3:26 - 3:28
    就可以調控所有的動作。
  • 3:28 - 3:32
    這是用純機械方式去解決問題,
    而不是用電機方法來處理。
  • 3:33 - 3:36
    如此一來,機身的上半夠輕了。
  • 3:36 - 3:39
    這是它在我們的實驗室走動,
    是我們成功的第一步。
  • 3:39 - 3:42
    但還不完美,因為那杯咖啡倒了,
  • 3:42 - 3:44
    所以還有很多改進空間。
  • 3:44 - 3:47
    我想介紹的第二台機器人,
    叫做「穿越號」
  • 3:47 - 3:51
    它是「搭載聲動系統
    智慧移動平台」的英文縮寫。
  • 3:51 - 3:54
    這台是輪足混成式的機器人,
  • 3:54 - 3:58
    想像沒有輪圈的輪框,
  • 3:58 - 4:01
    輪框裡的每支交桿
    都可以通過輪轂伸出縮回,
  • 4:01 - 4:03
    所以稱之為輪足混成式。
  • 4:03 - 4:05
    我們真正重新定義「輪子」的設計。
  • 4:05 - 4:08
    我讓大家看一下這怎麼回事。
  • 4:08 - 4:10
    影片中我們看到,這種行走方式,
  • 4:10 - 4:12
    被稱為「反應式」設計。
  • 4:12 - 4:15
    只要使用腳上的觸覺感測器
  • 4:15 - 4:18
    在行走時可以適應變化的地形、
  • 4:18 - 4:21
    柔軟的地形,
    這種地形會隨施力變化。
  • 4:21 - 4:23
    而根據觸覺感測的資訊,
  • 4:23 - 4:26
    它可以成功通過這類的地形,
  • 4:26 - 4:29
    但是,如果是非常極端的地形,
  • 4:29 - 4:33
    像這裡,這個障礙物的高度
    是機器人的三倍多,
  • 4:33 - 4:35
    像這邊,這個障礙物的高度
    是機器人的三倍多,
  • 4:35 - 4:37
    機器人就會切換到特定模式,
  • 4:37 - 4:39
    用雷射搜尋器掃描範圍,
  • 4:39 - 4:42
    搭配影像系統來辨識
    障礙物為何及其大小,
  • 4:42 - 4:46
    再謹慎地規劃控制協調輪桿的動作,
  • 4:46 - 4:49
    呈現出這種非常非常
    厲害的行動能力。
  • 4:49 - 4:52
    這是前所未見的機器人,
  • 4:52 - 4:54
    它具有高度的移動力,
  • 4:54 - 4:56
    我們將它稱為「穿越號」。
  • 4:56 - 5:00
    你開車的時候打方向盤
    讓車子轉彎,
  • 5:00 - 5:02
    是運用「阿克曼」轉向原理,
  • 5:02 - 5:05
    前輪會同時像這樣轉,
  • 5:05 - 5:10
    但小型輪式機器人則是用
    另一種方法作轉向控制,
  • 5:10 - 5:13
    讓左右輪可以各自反方向轉。
  • 5:13 - 5:16
    「穿越號」可以做很多種動作,
  • 5:16 - 5:20
    舉例來說,雖然這邊
    左右輪子相連在一起、
  • 5:20 - 5:22
    單軸向旋轉、具有相等的角速度,
  • 5:22 - 5:24
    但我們只要改變輪桿的長度,
  • 5:24 - 5:27
    即改變了旋轉半徑,
    因此可以使其右轉或左轉,
  • 5:27 - 5:30
    這就是「穿越號」擁有的
    一些「超能力」。
  • 5:31 - 5:33
    這台機器人叫做「攀行者」:
  • 5:33 - 5:37
    「電纜懸臂式智慧比對行為
    機器人」的英文縮寫。
  • 5:37 - 5:40
    我和 NASA 的 JPL 科學家們討論,
  • 5:40 - 5:42
    「噴射推進實驗室」—— JPL
    最有名的就是火星探測車。
  • 5:42 - 5:44
    那邊的科學家、地理學家
    一直跟我說,
  • 5:44 - 5:46
    最有意思的科學研究地點,
  • 5:46 - 5:49
    等著科學去挖掘的場域、
    常常是在懸崖邊上,
  • 5:49 - 5:51
    但現有的探測車
    到達不了那些地方。
  • 5:51 - 5:54
    所以這引發我們想要
    設計一種機器人,
  • 5:54 - 5:57
    能夠攀行懸崖環境。
  • 5:57 - 5:59
    這就是「攀行者」。
  • 5:59 - 6:02
    它能夠──它有三隻腳,
    有點難辨識──
  • 6:02 - 6:04
    不過,它頭頂裝有絞盤和電纜線,
  • 6:04 - 6:06
    它會想辦法找出
    腳可以攀住的最佳位置,
  • 6:06 - 6:08
    找到了之後,
  • 6:08 - 6:11
    它會即時地運算出著力分佈,
  • 6:11 - 6:13
    要用多少力氣才能抓住岩壁面,
  • 6:13 - 6:15
    而不會翻倒或是向下滑,
  • 6:15 - 6:17
    等它站穩後,會再舉起一隻腳,
  • 6:17 - 6:21
    配合絞盤作用,
    可以在各種地形攀爬,
  • 6:21 - 6:24
    也可以進行搜救等用途。
  • 6:25 - 6:28
    這台叫做「火星號」:
    「多足機器人系統」的英文縮寫。
  • 6:28 - 6:33
    五年前的夏天
    我在 NASA 的 JPL 工作,
  • 6:33 - 6:36
    那時他們就有一款六足機器人
    叫做「狐猴號」,
  • 6:36 - 6:39
    這台受到當初那台設計的啟發,
  • 6:39 - 6:41
    一樣有六隻腳,
  • 6:41 - 6:43
    我們開發了適應環境的邁步模型,
  • 6:43 - 6:45
    這台馱載的東西很有意思,
  • 6:45 - 6:47
    學生們很愛玩它,
  • 6:47 - 6:49
    它的行動能力很有趣,
  • 6:49 - 6:53
    看這邊,它在特定結構地形上行走,
  • 6:53 - 6:57
    可能有點看不清楚,
    這邊的三個畫面中,
  • 6:57 - 7:00
    它要在海岸沙地的地形上行走,
  • 7:00 - 7:05
    但是隨著砂礫大小
    或沙地的含水量不同,
  • 7:05 - 7:08
    它的腳下沉的深度都不太一樣,
  • 7:08 - 7:10
    所以要想辦法隨之修正它的腳步
  • 7:10 - 7:12
    才能夠成功地走過這類地形。
  • 7:12 - 7:15
    它也會很多小伎倆,
    大家或許想得到
  • 7:15 - 7:17
    有超多人會來參觀我們實驗室,
  • 7:17 - 7:20
    每當有客人來訪,
    「火星號」會爬到電腦上打字:
  • 7:20 - 7:22
    「你好,我叫『火星號』,
  • 7:22 - 7:23
    歡迎來到 RoMeLa,
  • 7:23 - 7:26
    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的
    機器人實驗室。」
  • 7:28 - 7:30
    這台則是「阿米巴」機器人。
  • 7:30 - 7:33
    時間可能不太夠,
    不講太多技術細節,
  • 7:33 - 7:36
    給大家看看實驗的結果就好。
  • 7:36 - 7:39
    好,這是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 7:39 - 7:42
    我們在塑性的表層儲存位能,
    用以驅動它行動,
  • 7:42 - 7:46
    或是利用主動式張力索,
    讓它可以向前或向後移動,
  • 7:46 - 7:50
    我們也和賓州大學的
    科學家及工程師合作,
  • 7:50 - 7:54
    打造出這款以化學能驅動的
    「阿米巴」變形蟲。
  • 7:54 - 7:56
    我們對某部位做了某些事,
  • 7:56 - 8:01
    像施展了魔法,它移動了!
    像科幻片的「史萊姆」!
  • 8:01 - 8:04
    這叫做「奇美拉」。(註:獅頭
    羊身蛇尾之類的混種嵌合怪物)
  • 8:04 - 8:06
    這台則是很近期的作品。
  • 8:06 - 8:08
    它叫做「拉婓爾」。
  • 8:08 - 8:10
    「具彈性韌帶之氣動式
    機械手」的英文縮寫。
  • 8:10 - 8:14
    市面上有很多很棒、
    很厲害的機械手臂,
  • 8:14 - 8:17
    問題在於那些產品都所費不貲,
    幾萬塊美金上下,
  • 8:17 - 8:20
    所以,在義肢應用上
    可能不太經濟實惠,
  • 8:20 - 8:22
    因為大家買不起。
  • 8:22 - 8:25
    我們想走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來解決這個問題。
  • 8:25 - 8:29
    我們不採電動馬達、
    電子制動器的設計,
  • 8:29 - 8:30
    反而是採用空氣壓縮機制。
  • 8:30 - 8:33
    我們研發了這種先進的
    關節制動器,
  • 8:33 - 8:35
    它很靈活,力道可以隨心所欲,
  • 8:35 - 8:37
    只要改變氣壓就可以了。
  • 8:37 - 8:40
    它可以隨手捏扁空鋁罐,
  • 8:40 - 8:43
    也能拿取易碎物品,
    像是生雞蛋,
  • 8:43 - 8:45
    或是這邊的燈泡。
  • 8:45 - 8:49
    最棒的是做出這台樣品機
    只需要兩百美金。
  • 8:50 - 8:53
    這台機器人是蛇形系列,
  • 8:53 - 8:54
    我們將之名為「海龍號」。
  • 8:54 - 8:57
    「超高自由度鉸接式蛇形
    機器人」的英文縮寫。
  • 8:57 - 9:00
    大家看到那邊──
    我們在戶外大廳有實體展示,
  • 9:00 - 9:03
    大家中場休息時候可以過來瞧瞧。
  • 9:03 - 9:05
    這台機器人會攀爬,
  • 9:05 - 9:07
    這就是海龍的手臂,
  • 9:07 - 9:09
    它有 12 個自由度,
  • 9:09 - 9:12
    但很酷的地方在於它的使用界面,
  • 9:12 - 9:15
    影片中的那條纜線,其實是光纖,
  • 9:15 - 9:17
    這名學生,可能是初次使用,
  • 9:17 - 9:19
    她卻能輕易操控各種扭動的方式,
  • 9:19 - 9:22
    所以,例如說在伊拉克那種戰區,
  • 9:22 - 9:23
    路邊就有炸彈。
  • 9:23 - 9:27
    現行方案是派出
    附有機械手臂的遙控掃雷車,
  • 9:27 - 9:29
    訓練人員操作那種複雜的裝置,
    要耗費很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 9:29 - 9:32
    訓練人員操作那種複雜的裝置,
    要耗費很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 9:33 - 9:34
    「海龍」的操作就很直覺,
  • 9:34 - 9:36
    這個學生,可能初次使用
  • 9:36 - 9:38
    也能操控機械手臂去做複雜的動作,
  • 9:38 - 9:42
    撿拾東西等等,就這麼簡單。
  • 9:43 - 9:44
    操作非常直覺。
  • 9:46 - 9:49
    那麼,這是我們現在的明星機器人!
  • 9:49 - 9:52
    這個有粉絲團的機器人「達爾文」,
  • 9:52 - 9:55
    「動態智能人形機器」的英文縮寫。
  • 9:55 - 9:58
    大家知道,我們很喜歡
    研究人類的走路方式,
  • 9:58 - 10:01
    所以我們就做了一台
    小型的人形機器人,
  • 10:01 - 10:02
    那是 2004 年,
  • 10:02 - 10:04
    當時這可是一項創舉。
  • 10:04 - 10:06
    這個則比較像是可行性研究,
  • 10:06 - 10:08
    我們應該選用什麼馬達?
  • 10:08 - 10:10
    到底有沒有可能?
    應該做哪些控制?
  • 10:10 - 10:12
    它身上沒有任何感測器,
  • 10:12 - 10:14
    是開迴路控制,
  • 10:14 - 10:17
    有些人大概會知道,
    如果沒有裝任何感測器,
  • 10:17 - 10:20
    只要有一點外界干擾,
    會發生什麼事可想而知。
  • 10:20 - 10:22
    (笑聲)
  • 10:22 - 10:24
    基於那次的成功,
  • 10:24 - 10:26
    隔年我們從動力模型出發,
  • 10:26 - 10:28
    做出了相應的機構設計,
  • 10:28 - 10:31
    因此,第一代的「達爾文」號
    在 2005 年誕生了。
  • 10:31 - 10:34
    它會站起來、走路...超厲害的!
  • 10:34 - 10:37
    但是它還是有「臍帶」,
    還是得接電線,
  • 10:37 - 10:39
    那時我們還是用外接電源,
  • 10:39 - 10:41
    運算單元也是外接的。
  • 10:42 - 10:45
    到 2006 年可好玩了,
  • 10:45 - 10:47
    我們給它加點「智慧」吧。
  • 10:47 - 10:48
    有了該有的運算能力:
  • 10:48 - 10:50
    1.5G 的 Pentium M 晶片,
  • 10:50 - 10:53
    兩台 FireWire 鏡頭、
    速率陀螺儀、加速規、
  • 10:53 - 10:55
    腳上有四組力學感應器,
    以及鋰聚電池。
  • 10:55 - 10:59
    成為全自動的「達爾文二世」。
  • 10:59 - 11:01
    不需要遠端遙控,
  • 11:01 - 11:04
    不用拴著,它東看看西瞧瞧,
    找找球在哪裡,
  • 11:04 - 11:08
    看一看、找一找,自己會玩足球,
  • 11:08 - 11:10
    自主式,人工智慧。
  • 11:11 - 11:14
    看看它玩得如何,
    這是我們的第一回合,而...
  • 11:14 - 11:17
    (影片中的觀眾喊):得分!!!
  • 11:19 - 11:22
    事實上有個「機器人盃」比賽,
  • 11:22 - 11:25
    不知道你們聽過沒有,
  • 11:25 - 11:29
    那是國際性的自主機器人足球賽,
  • 11:29 - 11:32
    「機器人盃」比賽的真正的目的是:
  • 11:32 - 11:38
    希望能夠在 2050 年前
    有真人大小的自動機器人,
  • 11:38 - 11:41
    可以和人類世界盃冠軍隊對戰,
  • 11:41 - 11:42
    並且要贏!
  • 11:43 - 11:46
    這是貨真價實的目標,
    雄心勃勃的目標,
  • 11:46 - 11:48
    但我們真的相信我們做得到!
  • 11:48 - 11:50
    所以,去年在中國的比賽,
  • 11:50 - 11:53
    我們是美國國內第一組
    取得代表隊資格,
  • 11:53 - 11:55
    參加機器人盃的比賽。
  • 11:55 - 11:57
    這是今年在奧地利,
  • 11:57 - 12:00
    大家看到三對三的比賽,
  • 12:00 - 12:02
    全自動,
  • 12:02 - 12:03
    看到了沒!好啊!
  • 12:05 - 12:06
    機器人會追蹤球,
  • 12:06 - 12:08
    還會和自己的團隊合作。
  • 12:09 - 12:10
    這超棒的。
  • 12:10 - 12:14
    事實上這把研究工作包裝成比賽,
  • 12:14 - 12:16
    更加引人入勝。
  • 12:17 - 12:21
    這就是漂亮的名牌 LV 盃獎座,
  • 12:21 - 12:23
    最優秀的人形機器人才配擁有。
  • 12:23 - 12:25
    希望明年我們會首次將它抱回美國。
  • 12:25 - 12:27
    祝我們好運啊!
  • 12:27 - 12:29
    (掌聲)
  • 12:29 - 12:30
    謝謝大家。
  • 12:32 - 12:34
    「達爾文」還有很多才藝,
  • 12:34 - 12:37
    它在去年的佳節音樂會
  • 12:37 - 12:40
    擔任羅諾克交響樂團的指揮。
  • 12:41 - 12:43
    這是下一代的機器人,
    「達爾文」四代,
  • 12:43 - 12:46
    更加聰明、反應更快、更強而有力。
  • 12:46 - 12:49
    它想要炫技一下,
  • 12:49 - 12:51
    「我很陽剛,我很壯!
  • 12:52 - 12:54
    我也會兩招成龍的功夫,
  • 12:54 - 12:56
    格鬥招數:劈腿技!」
  • 12:56 - 12:58
    (笑聲)
  • 12:59 - 13:01
    然後退場。
    這是「達爾文四代」。
  • 13:01 - 13:03
    同樣地,大家也可以
    在外面大廳見識它的英姿。
  • 13:03 - 13:04
    我們衷心相信
  • 13:04 - 13:07
    這會是美國第一台
    會「奔跑」的人形機器人,
  • 13:07 - 13:08
    所以,敬請期待。
  • 13:08 - 13:12
    好了,我給大家看了一些
    很棒的研究成果,
  • 13:12 - 13:14
    那,我們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 13:14 - 13:16
    我們怎麼想出這些點子的?
  • 13:16 - 13:18
    我們怎麼把想法發展下去?
  • 13:18 - 13:20
    年復一年,我們連連獲獎,
  • 13:20 - 13:24
    牆上掛不下這些獎牌、獎狀了,
  • 13:24 - 13:27
    只好堆在地上,
    希望它們不會被拿去丟。
  • 13:27 - 13:32
    這是 2007 年秋天
    某個機器人比賽的得獎照。
  • 13:32 - 13:34
    我們有五個秘訣。
  • 13:34 - 13:37
    第一:靈感從何而來?
  • 13:37 - 13:39
    在哪靈光乍現?
  • 13:39 - 13:41
    這是我個人的真實故事,
  • 13:41 - 13:43
    凌晨三、四點時我上床睡覺,
  • 13:43 - 13:44
    躺平、閉上眼睛,
  • 13:44 - 13:46
    我看到線條、圓圈,
  • 13:46 - 13:48
    各種圖形浮現,
  • 13:48 - 13:51
    互相組合,形成一些機制,
  • 13:51 - 13:53
    我心想:「啊,這很酷!」
  • 13:53 - 13:55
    我在床邊放了本筆記本,
  • 13:55 - 13:58
    夾著特製的筆,
    上面有 LED 燈可以照明,
  • 13:58 - 14:00
    因為我不想開燈吵醒我老婆,
  • 14:00 - 14:03
    所以我把看到的東西全畫下來,
  • 14:03 - 14:04
    再回去睡覺。
  • 14:04 - 14:06
    每天早晨
  • 14:06 - 14:08
    醒來第一件事,在喝咖啡之前、
  • 14:08 - 14:10
    在刷牙之前,我翻開我的記事本,
  • 14:10 - 14:12
    常常是空白的,
  • 14:12 - 14:15
    有時候有畫些東西,
    有時候只是沒用的東西,
  • 14:15 - 14:17
    很多時候連我自己
    都看不出來寫了些什麼,
  • 14:17 - 14:20
    到底是凌晨四點,還能怎樣?
  • 14:20 - 14:22
    我還得解碼自己的筆記。
  • 14:22 - 14:25
    但有時候我會發現
    裡面有超級天才的點子,
  • 14:25 - 14:27
    我靈光乍現的時刻。
  • 14:27 - 14:29
    我會直衝家裡的辦公室,坐在電腦前,
  • 14:29 - 14:31
    打字記下來、畫下來,
  • 14:31 - 14:33
    存入我的點子庫。
  • 14:34 - 14:36
    因此,每當有新需求的時候,
  • 14:36 - 14:40
    我就翻出資料庫,看哪個點子
    可能可以解決這次的問題,
  • 14:40 - 14:43
    如果符合,就寫個研究提案,
  • 14:43 - 14:46
    找研究經費,這就是我們
    開始研究計畫的方式。
  • 14:46 - 14:49
    但只有一點想像力的火花是不夠的,
  • 14:49 - 14:51
    我們要怎麼往下發展?
  • 14:51 - 14:54
    在 RoMeLa 機器人實驗室裡,
  • 14:54 - 14:56
    我們會撥時間做腦力激盪,
  • 14:56 - 15:00
    大家聚到一起討論問題和解決方法,
  • 15:00 - 15:02
    互相切磋。
  • 15:02 - 15:05
    但前提是我們有一條黃金守則,
  • 15:05 - 15:07
    那就是:
  • 15:07 - 15:10
    不批評別人的想法。
  • 15:10 - 15:12
    不批評任何人的意見。
  • 15:12 - 15:15
    這很重要,因為學生常會害怕
  • 15:15 - 15:18
    或是在意別人對他們的看法,
  • 15:18 - 15:20
    因而感到不自在。
  • 15:20 - 15:22
    一旦有了這個規定,很神奇:
  • 15:22 - 15:23
    學生更願意分享,
  • 15:23 - 15:26
    他們會提出很古怪、很酷、
    很瘋、很棒的主意,
  • 15:26 - 15:30
    整間會議室像是
    被創意的能量給激活了,
  • 15:30 - 15:32
    這就是我們發展想法的方式。
  • 15:33 - 15:34
    好吧,我們沒時間了。
  • 15:34 - 15:36
    還有一件事我想說,那就是
  • 15:36 - 15:39
    只有靈光乍現和開發是不夠的。
  • 15:39 - 15:41
    TED 有很棒的一集,
  • 15:41 - 15:44
    我記得那位講者是
    肯 · 羅賓森爵士,對嗎?
  • 15:44 - 15:48
    那次他講到教育和學校
    怎麼扼殺了創意。
  • 15:48 - 15:51
    其實那個故事有兩個面向。
  • 15:52 - 15:56
    僅僅有天才想法、創意,
    和優秀的工程師直覺,
  • 15:56 - 16:00
    只能夠做到一個限度。
  • 16:00 - 16:02
    如果你不只想玩玩就好,
  • 16:02 - 16:04
    不只是當個業餘的機器人愛好者,
  • 16:04 - 16:08
    而是要透過縝密嚴謹的研究
    來克服機器人領域的各種重大挑戰,
  • 16:08 - 16:10
    我們得要更多。
  • 16:10 - 16:12
    這時學校的教育就扮演重要的角色。
  • 16:12 - 16:14
    蝙蝠俠和壞蛋對抗,
  • 16:14 - 16:16
    他有多功能蝙蝠腰帶、攀爬爪鉤、
  • 16:16 - 16:18
    各式各樣的武器道具,
  • 16:18 - 16:21
    對我們這些機器人專家、
    工程師、科學家而言,
  • 16:21 - 16:25
    我們需要的武器或工具,
    就是你在學校學的課程,
  • 16:25 - 16:27
    數學、微分方程式、
  • 16:27 - 16:30
    線性代數、科學、物理,
  • 16:30 - 16:33
    現今甚至還要用到化學、
    生物,你們知道的,
  • 16:33 - 16:35
    這些就是我們需要的工具。
  • 16:35 - 16:36
    因此,工具越多,
  • 16:36 - 16:39
    蝙蝠俠就越能有效地打擊壞人;
  • 16:39 - 16:41
    而我們擁有越多的工具
    就越能解決這些大問題。
  • 16:43 - 16:45
    所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16:45 - 16:48
    還有,不僅僅是這樣,
  • 16:48 - 16:50
    你還必須非常非常努力工作,
  • 16:50 - 16:52
    因此,我總是告誡學生:
  • 16:52 - 16:54
    「聰明地工作,努力地工作。」
  • 16:54 - 16:56
    後面這張照片是凌晨三點,
  • 16:56 - 16:59
    我保證,如果你
    三、四點來我們實驗室,
  • 16:59 - 17:01
    一定還有學生在工作。
  • 17:01 - 17:04
    不是我要求他們要這樣,
    而是因為我們玩得太開心了。
  • 17:04 - 17:05
    這就帶到最後一個重點:
  • 17:05 - 17:07
    「毋忘童心」。
  • 17:07 - 17:11
    這才是我們成功的最大秘訣:
    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 17:11 - 17:14
    我真心相信:玩得開心時最有生產力。
  • 17:14 - 17:16
    那就是我們在做的。
  • 17:16 - 17:17
    再次,我們沒時間了。
  • 17:17 - 17:21
    希望我下次還有機會向大家介紹
  • 17:21 - 17:24
    今天沒介紹到的其他機器人計畫:
  • 17:24 - 17:26
    我們有全自動無人駕駛車,
  • 17:26 - 17:28
    可以在市區環境下行駛;
  • 17:28 - 17:31
    我們在 DARPA 城市賽中
    贏得 50 萬美元獎金;
  • 17:31 - 17:33
    我們也有世界第一台
  • 17:33 - 17:35
    盲人可以駕駛的汽車,
  • 17:35 - 17:37
    我們稱作「盲駛挑戰」。非常有趣。
  • 17:37 - 17:40
    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計畫。
  • 17:41 - 17:44
    就這樣啦,去外面晃晃,看本好書,
  • 17:44 - 17:47
    充充電,發明東西,努力工作,
  • 17:47 - 17:49
    不要翹課,好好唸書。
  • 17:49 - 17:52
    想些很酷的點子,我很願意聽聽。
  • 17:52 - 17:54
    丟封電子郵件給我,我們聊聊。
  • 17:54 - 17:56
    就這樣啦!非常感謝大家!
  • 17:56 - 17:58
    (掌聲)
Title:
我的七種機器人 | 丹尼斯.洪 | TEDxNASA
Description:

丹尼斯.洪介紹七種得過獎、能適應各種地形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會玩足球的「達爾文」號,和會飛簷走壁的「攀行者」機器人等等,全都是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的 RoMeLa 機器人研究團隊打造的。影片最後談到他實驗室成就驚人技術的五個秘訣。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xTalks
Duration:
18:11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