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未來的自組裝電腦晶片

  • 0:01 - 0:05
    以前,電腦的大小跟
    一個房間一樣大。
  • 0:05 - 0:08
    但現在已經小到可以放到
    口袋裡、戴在手腕上,
  • 0:08 - 0:11
    甚至可以植入你的身體中。
  • 0:11 - 0:12
    多酷啊?
  • 0:13 - 0:17
    這之所以能夠實現,
    是因為電晶體的微型化,
  • 0:17 - 0:20
    電晶體是電路中的小型開關,
  • 0:20 - 0:22
    位在電腦的心臟部位。
  • 0:22 - 0:25
    微型化能成功,也是經過數十年
  • 0:25 - 0:28
    科學和工程的的發展及突破,
  • 0:28 - 0:31
    還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 0:31 - 0:34
    但,它給了我們非常大量的計算、
  • 0:34 - 0:36
    非常大量的記憶體,
  • 0:36 - 0:41
    以及我們現今大家都體驗到
    且很享受的數位革命。
  • 0:42 - 0:44
    但,壞消息是,
  • 0:44 - 0:47
    我們很快就要碰到數位路障了,
  • 0:48 - 0:52
    因為電晶體微型化的
    速度正在減緩。
  • 0:52 - 0:55
    這個狀況發生的同時,
  • 0:55 - 0:59
    因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
  • 0:59 - 1:03
    我們的軟體還在持續不斷創新。
  • 1:03 - 1:08
    且我們的裝置經常要執行
    臉孔辨識或是虛擬實境,
  • 1:08 - 1:12
    或甚至要在我們變化莫測
    又混亂的道路上自動開車。
  • 1:13 - 1:14
    這很不可思議。
  • 1:15 - 1:19
    但,如果我們趕不上
    我們軟體的胃口,
  • 1:19 - 1:23
    我們的科技發展就有可能
    會達到一個點,
  • 1:23 - 1:26
    在這個點,我們用軟體能夠做的事
  • 1:26 - 1:29
    其實會受限於我們的硬體。
  • 1:29 - 1:34
    我們都遇過這樣的挫折:
    老式手機或平板電腦
  • 1:34 - 1:37
    跑得又慢又辛苦,最後停下來,
  • 1:37 - 1:41
    因為裝在上面的軟體更新
    和新功能帶來的負擔越來越大。
  • 1:41 - 1:44
    但不久前我們剛買來的時候
    用起來還挺好的。
  • 1:44 - 1:46
    但飢渴的軟體工程師
  • 1:46 - 1:50
    隨時間吃光了全部的硬體能力。
  • 1:52 - 1:55
    半導體產業非常清楚這個狀況,
  • 1:56 - 1:59
    且在努力投入各種創意解決方案,
  • 1:59 - 2:03
    比如超越電晶體,採用量子計算,
  • 2:04 - 2:08
    或甚至在替代架構當中
    使用電晶體,
  • 2:08 - 2:10
    比如類神經網路,
  • 2:10 - 2:13
    以製造出更穩健且有效率的電路。
  • 2:13 - 2:16
    但這些方法都要花相當的時間,
  • 2:17 - 2:21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真的期望
    能有更立即的解決方案。
  • 2:23 - 2:27
    電晶體微型化的速度
    之所以慢下來的原因
  • 2:28 - 2:32
    是因為製程的複雜度不斷增加。
  • 2:33 - 2:36
    電晶體以前是大型笨重的裝置,
  • 2:36 - 2:40
    直到以純晶體矽晶圓為基礎的
  • 2:40 - 2:42
    積體電路被發明出來。
  • 2:43 - 2:46
    持續發展了五十年後,
  • 2:46 - 2:49
    現在我們可以把電晶體尺寸
  • 2:49 - 2:52
    縮小到只有十奈米。
  • 2:52 - 2:55
    你可以把超過十億個電晶體
  • 2:55 - 2:58
    放入一平方毫米的矽當中。
  • 2:58 - 3:00
    更清楚來說,
  • 3:00 - 3:04
    一根人類頭髮的寬度是一百微米。
  • 3:04 - 3:07
    一個紅血球細胞,
    基本上是看不見的,
  • 3:07 - 3:08
    寬度是八微米,
  • 3:08 - 3:12
    所以,一根人類頭髮的寬度
    約可放十二個紅血球細胞。
  • 3:12 - 3:16
    但,相對之下,電晶體更小,
  • 3:16 - 3:19
    寬度只有一微米的一小部分。
  • 3:19 - 3:23
    大約兩百六十個電晶體排在一起
  • 3:23 - 3:25
    才等同一個紅血球細胞的寬度,
  • 3:25 - 3:29
    或者,三千個電晶體排在一起,
    才等同一根人類頭髮的寬度。
  • 3:30 - 3:34
    現在就在你口袋裡的奈米科技
    真的很不可思議。
  • 3:35 - 3:37
    明顯的益處是能夠
  • 3:37 - 3:41
    在晶片上放更多較小的電晶體,
  • 3:42 - 3:45
    此外,較小的電晶體
    也是較快的開關,
  • 3:46 - 3:51
    且較小的電晶體也是
    比較有效率的開關。
  • 3:51 - 3:53
    所以,這種組合讓我們可以
  • 3:53 - 3:57
    取得成本較低、性能較佳、
    效率較高的電子產品,
  • 3:57 - 3:59
    讓我們現今可以享用。
  • 4:02 - 4:05
    要製造積體電路,
  • 4:05 - 4:08
    電晶體要一層一層打造
  • 4:08 - 4:11
    在純晶體矽晶圓上。
  • 4:11 - 4:14
    用極度簡化的方式來表示,
  • 4:14 - 4:18
    電路的每一項小特徵都會被投影
  • 4:18 - 4:20
    到矽晶圓的表面上,
  • 4:20 - 4:24
    記錄在光敏感的材料中,
  • 4:24 - 4:27
    接著透過光敏感的材料進行蝕刻,
  • 4:27 - 4:30
    在下方的各層留下圖案。
  • 4:31 - 4:35
    這些年來,這個流程
    已經被大大地改善,
  • 4:35 - 4:37
    讓我們現今使用的電子產品
    能有這樣的效能。
  • 4:38 - 4:42
    但,隨著電晶體的特徵
    變得越來越小,
  • 4:42 - 4:44
    我們已經越來越接近
  • 4:44 - 4:47
    這項製造技術的實體極限。
  • 4:49 - 4:52
    做這種曝影的最新系統
  • 4:52 - 4:54
    已經複雜到
  • 4:54 - 4:58
    據稱每台機器的成本要超過一億美元。
  • 4:59 - 5:03
    半導體工廠有數十台這類機器。
  • 5:03 - 5:07
    所以,大家會質疑:
    長期來看,這種方式可行嗎?
  • 5:08 - 5:12
    但,我們相信我們可以用完全不同
  • 5:12 - 5:16
    且更有成本效益的方式來製造晶片,
  • 5:17 - 5:21
    將分子工程以及模仿自然的方式
  • 5:21 - 5:25
    運用到我們奈米尺度的電晶體上。
  • 5:25 - 5:30
    如我前面說過的,傳統製造方式
    是把電路的微小特徵
  • 5:30 - 5:32
    投射到矽上面。
  • 5:33 - 5:36
    但如果你去看積體電路的結構,
  • 5:36 - 5:37
    電晶體陣列,
  • 5:38 - 5:41
    許多特徵其實被重覆了數百萬次。
  • 5:41 - 5:44
    它是種高度週期性的結構。
  • 5:44 - 5:47
    所以,我們想要把這種週期性
  • 5:47 - 5:50
    應用到我們的替代製造技術。
  • 5:50 - 5:53
    我們想要用自組裝的材料,
  • 5:54 - 5:56
    來自然形成我們的電晶體
  • 5:57 - 5:59
    所需要的週期性結構。
  • 6:00 - 6:02
    我們用適當的材料,
  • 6:02 - 6:06
    由材料來做難做的精緻圖形,
  • 6:06 - 6:11
    而不是把投影技術
    推到極限或極限之外。
  • 6:12 - 6:16
    在大自然的許多地方
    都可以看到自我組裝的例子,
  • 6:16 - 6:19
    從脂質膜到細胞結構,
  • 6:19 - 6:22
    因此,我們知道它可以是個
    穩健的解決方案。
  • 6:22 - 6:26
    如果它對大自然來說夠好了,
    那對我們來說應該也夠好了。
  • 6:27 - 6:31
    所以我們想要把這種大自然本有的
    穩健的自我組裝方法
  • 6:31 - 6:35
    用在製造半導體的技術上。
  • 6:37 - 6:40
    其中一種自組裝材料——
  • 6:40 - 6:43
    叫做嵌段共聚物——
  • 6:43 - 6:47
    含有兩個聚合物鏈,
    長度只有幾十奈米。
  • 6:47 - 6:50
    但這些鏈痛恨彼此。
  • 6:50 - 6:51
    它們會互相排斥,
  • 6:51 - 6:55
    很像油和水,或是
    我十幾歲的兒子和女兒。
  • 6:55 - 6:56
    (笑聲)
  • 6:56 - 6:59
    我們用蠻力將它們結合在一起,
  • 6:59 - 7:01
    由於它們彼此互斥,
  • 7:01 - 7:04
    所以就就形成了內建的阻撓系統。
  • 7:05 - 7:08
    有大批這樣的材料,有數十億種,
  • 7:08 - 7:11
    類似的材料試圖黏合在一起,
  • 7:11 - 7:15
    而與此同時,對立的材料
    則試圖與彼此分開。
  • 7:15 - 7:19
    這系統內建著阻撓與拉力。
  • 7:19 - 7:23
    它會到處移動、蠕動,直到成形。
  • 7:24 - 7:28
    自然自組的形狀小到奈米級,
  • 7:28 - 7:32
    它有規律,有週期性,範圍很長,
  • 7:32 - 7:36
    正如電晶體陣列所需。
  • 7:37 - 7:40
    這樣我們就可以使用分子工程
  • 7:40 - 7:43
    來設計不同大小的不同形狀,
  • 7:43 - 7:45
    以及不同的週期。
  • 7:45 - 7:48
    比如,以一個對稱的分子為例,
  • 7:48 - 7:51
    在這個分子中,
    兩個聚合物鏈的長度相近,
  • 7:51 - 7:54
    形成的自然自組結構
  • 7:54 - 7:56
    是一條很長且蜿蜒的線,
  • 7:57 - 7:58
    非常像是指紋。
  • 7:59 - 8:01
    而指紋線的寬度
  • 8:01 - 8:03
    和它們之間的距離
  • 8:03 - 8:07
    是根據我們聚合物鏈的
    長度來決定的,
  • 8:07 - 8:11
    此外系統內建的阻撓程度
    也是一個決定因子。
  • 8:11 - 8:14
    如果我們能使用不對稱的分子,
  • 8:14 - 8:18
    我們甚至可以創造出
    更精緻的結構,
  • 8:19 - 8:23
    不對稱的意思就是
    兩條聚合物鏈的長度明顯不同。
  • 8:24 - 8:26
    在這個情況下形成的自組裝結構,
  • 8:26 - 8:30
    比較短的鏈會在中心
    形成一個緊實的球,
  • 8:30 - 8:34
    它的周圍則是較長、
    對立的聚合物鏈,
  • 8:34 - 8:36
    形成一個自然的圓柱。
  • 8:37 - 8:39
    這個圓柱的大小
  • 8:39 - 8:42
    以及圓柱間的距離,即週期性,
  • 8:43 - 8:46
    同樣也是取決於我們
    製造的聚合物鏈的長度,
  • 8:46 - 8:49
    以及內建的阻撓程度。
  • 8:50 - 8:54
    換言之,我們用分子工程
  • 8:54 - 8:57
    來自組奈米尺度的結構,
  • 8:57 - 9:02
    可以根據我們的設計來形成線條、
    圓柱大小和週期不同的結構。
  • 9:02 - 9:05
    我們利用化學、化學工程,
  • 9:06 - 9:10
    將我們需要的奈米特性
    製作在電晶體上。
  • 9:14 - 9:18
    但,自主組裝這些結構的能力
  • 9:18 - 9:20
    只能帶我們走到半路,
  • 9:20 - 9:23
    因為我們仍然需要
    將這些結構放置在適當的位置,
  • 9:23 - 9:27
    而這些位置,就是我們希望
    電晶體在積體電路中擺放的地方。
  • 9:27 - 9:30
    但我們能相對輕易地做到,
  • 9:30 - 9:33
    只要運用大範圍的指引結構,
  • 9:34 - 9:37
    將自組裝結構引導到
  • 9:37 - 9:39
    我們指定的固定位置,
  • 9:39 - 9:43
    迫使其餘的自組結構平行排列,
  • 9:43 - 9:46
    如此就能依照我們的建構方式
    完成結構的組建。
  • 9:47 - 9:51
    比如我們想做一條
    四十奈米長的細線,
  • 9:51 - 9:55
    很難用傳統的投影技術來製造,
  • 9:56 - 10:01
    但我們可以製造一個
    一百二十奈米的結構引導通道,
  • 10:01 - 10:03
    用一般的投影技術就辦得到,
  • 10:04 - 10:06
    這個通道結構中會有
  • 10:06 - 10:10
    三條四十奈米互相對齊的線。
  • 10:10 - 10:15
    如此,材料才能完成
    最困難的精緻曝影。
  • 10:16 - 10:20
    我們把這整個方法叫做
    「引導式自組裝」。
  • 10:22 - 10:24
    引導式自組裝的挑戰在於
  • 10:24 - 10:28
    整個系統需要近乎完美地
    符合我們要的排列方式,
  • 10:29 - 10:32
    因為結構中若有任何微小的瑕疵,
  • 10:32 - 10:34
    都可能會造成電晶體故障。
  • 10:34 - 10:37
    因為我們的電路上
    有數十億個電晶體,
  • 10:37 - 10:40
    我們需要一個接近
    分子等級的完美系統。
  • 10:41 - 10:44
    但我們需要用到非常精準的量測工具
    才能達成這個目標,
  • 10:44 - 10:47
    從化學的清潔,
  • 10:47 - 10:51
    到半導體工廠小心處理這些材料,
  • 10:51 - 10:55
    到移除最小的奈米尺度瑕疵。
  • 10:57 - 11:02
    所以,引導式自組裝是種
    讓人興奮的顛覆性新技術,
  • 11:03 - 11:05
    但它還在開發階段。
  • 11:06 - 11:09
    但我們越來越有信心可以真的
  • 11:09 - 11:11
    把它引入到半導體產業,
  • 11:11 - 11:14
    做為一種革命性的新製程,
  • 11:14 - 11:17
    且在接下來幾年就可以做到。
  • 11:17 - 11:20
    如果我們能做到,如果我們成功,
  • 11:20 - 11:25
    我們將能夠把電晶體的
    成本效益繼續微型化 ,
  • 11:25 - 11:29
    繼續將計算能力大大擴展,
  • 11:29 - 11:31
    並帶來數位革命。
  • 11:31 - 11:33
    不只如此,這甚至可能是
  • 11:33 - 11:36
    分子製造新紀元的黎明。
  • 11:36 - 11:38
    這多酷啊?
  • 11:39 - 11:40
    謝謝。
  • 11:40 - 11:44
    (掌聲)
Title:
未來的自組裝電腦晶片
Speaker:
卡爾 · 史克喬奈曼德
Description:

你口袋中的手機,是由電晶體所驅動的,這些電晶體小到你無法想像:一根人類頭髮的寬度就可以排出三千個電晶體。但要在像是臉孔辯識、虛擬實境等領域若要跟上創新,我們就需要讓我們的電腦晶片有更強大的計算能力。然而我們快到盡頭了。在這場想法前衛的演說中,科技開發者卡爾 · 史克喬奈曼德介紹了一種全新的晶片製造方式。史克喬奈曼德說:「這可能是分子製造新紀元的黎明。」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1:57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