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未来的自组装计算机芯片

  • 0:01 - 0:05
    过去,计算机和房间一样庞大。
  • 0:05 - 0:06
    但是如今你可以把计算机揣进兜里,
  • 0:06 - 0:08
    戴在手腕上,
  • 0:08 - 0:11
    甚至是嵌入身体中。
  • 0:11 - 0:12
    多棒啊!
  • 0:13 - 0:17
    这些都得益于晶体管的微型化,
  • 0:17 - 0:20
    晶体管是电路中的小开关,
  • 0:20 - 0:21
    位于计算机的核心区域。
  • 0:22 - 0:25
    晶体管经过数十年的研发、
  • 0:25 - 0:28
    科学工程上的突破
  • 0:28 - 0:31
    和数十亿美元的投入之后取得成功。
  • 0:31 - 0:34
    它赋予了我们强大的计算能力、
  • 0:34 - 0:36
    海量的记忆功能
  • 0:36 - 0:41
    以及我们共同经历的数字革命。
  • 0:42 - 0:44
    但是坏消息是,
  • 0:44 - 0:48
    随着晶体管小型化的速率不断下降,
  • 0:48 - 0:52
    我们即将迎来数字化的瓶颈。
  • 0:52 - 0:55
    与此同时,
  • 0:55 - 0:59
    我们在软件方面不断创新,
  • 0:59 - 1:03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蓬勃发展。
  • 1:03 - 1:08
    我们的设备可以进行
    面部识别以及现实增强,
  • 1:08 - 1:12
    可以在危险、混乱的道路上
    进行无人驾驶。
  • 1:13 - 1:14
    简直不可思议!
  • 1:15 - 1:19
    但如果我们跟不上软件发展的速度,
  • 1:19 - 1:23
    就可能会达到科技发展的瓶颈,
  • 1:23 - 1:27
    软件发展会受到限制,
  • 1:27 - 1:29
    来自硬件发展的限制。
  • 1:29 - 1:34
    我们都经历过
    在不断增多的软件更新
  • 1:34 - 1:37
    和新功能的重压下,
  • 1:37 - 1:41
    老版智能手机和平板带来的失望感,
    加载缓慢甚至是停滞卡顿。
  • 1:41 - 1:44
    我们刚买这些设备的时候,
    它们运转得还不错。
  • 1:44 - 1:46
    但是随着软件的更新,
  • 1:46 - 1:50
    硬件渐渐跟不上了。
  • 1:52 - 1:55
    半导体行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 1:55 - 1:59
    并且致力于摆脱这一困境。
  • 1:59 - 2:04
    比如说超越晶体管到量子计算,
  • 2:04 - 2:08
    或者在替代架构中使用晶体管,
  • 2:08 - 2:10
    比如在神经网络中,
  • 2:10 - 2:13
    创造出更坚固有效的电路。
  • 2:13 - 2:17
    但是这些方法都很耗时,
  • 2:17 - 2:21
    我们正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捷径。
  • 2:23 - 2:28
    晶体管小型化速率下降,
  • 2:28 - 2:32
    是由制造过程日益复杂导致的。
  • 2:33 - 2:36
    过去,晶体管是
    很大、很笨重的设备,
  • 2:36 - 2:40
    直到基于纯晶硅片的
  • 2:40 - 2:42
    集成电路的问世,
    晶体管才不断变小。
  • 2:43 - 2:46
    在持续五十年的发展后,
  • 2:46 - 2:49
    如今我们可以使晶体管的特性尺寸
  • 2:49 - 2:52
    达到10纳米以下。
  • 2:52 - 2:55
    你可以把超过十亿个的晶体管
  • 2:55 - 2:58
    放在一个一平方毫米的硅片中。
  • 2:58 - 3:00
    为了更形象地描述这一点,
    我将提供一些数据:
  • 3:00 - 3:04
    人的头发直径是100微米。
  • 3:04 - 3:07
    一个肉眼几乎看不见的血红细胞,
  • 3:07 - 3:08
    直径是8微米。
  • 3:08 - 3:12
    头发的宽度几乎是血红细胞的12倍。
  • 3:12 - 3:16
    但是相比之下,晶体管更小,
  • 3:16 - 3:19
    直径远小于1微米。
  • 3:19 - 3:23
    晶体管的宽度,
  • 3:23 - 3:25
    是一个血红细胞的260分之一,
  • 3:25 - 3:29
    是一个头发丝宽度的三千分之一。
  • 3:29 - 3:34
    这个不可思议的纳米科技
    现在就被你揣在兜里。
  • 3:35 - 3:37
    除了显而易见的好处,
  • 3:37 - 3:41
    即我们可以放置更多、
    更小的晶体管在芯片中,
  • 3:42 - 3:45
    更小的晶片还意味着更快的转换速度,
  • 3:46 - 3:51
    也意味着更高的转换效率。
  • 3:51 - 3:53
    这个结合赋予我们
  • 3:53 - 3:57
    更低成本、更高性能
    和更高效率的电子设备,
  • 3:57 - 3:59
    在今天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 4:02 - 4:05
    生产这些集成电路,
  • 4:05 - 4:08
    需要我们将晶体管
    在一个纯晶硅片上
  • 4:08 - 4:11
    一层层地叠加起来。
  • 4:11 - 4:14
    简言之,
  • 4:14 - 4:18
    电路的每一个微小特征
    都被投射在
  • 4:18 - 4:20
    硅片表面,
  • 4:20 - 4:24
    被记录在光敏材料上,
  • 4:24 - 4:27
    然后被蚀刻在光敏材料上,
  • 4:27 - 4:30
    将图样留在底层。
  • 4:31 - 4:35
    多年来,这一过程
    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 4:35 - 4:37
    从而赋予了电子设备今日的表现。
  • 4:38 - 4:42
    但是随着晶体管越变越小,
  • 4:42 - 4:45
    我们迎来了制造技术的
  • 4:45 - 4:47
    物理极限。
  • 4:49 - 4:52
    最新制造底样的系统
  • 4:52 - 4:54
    变得十分复杂,
  • 4:54 - 4:59
    导致每件设备的成本
    高达1亿多美金。
  • 4:59 - 5:03
    而每家半导体工厂
    都需要采购大量的这些设备。
  • 5:03 - 5:07
    于是人们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这个方法是长期可行的吗?
  • 5:08 - 5:12
    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可以
    对芯片制造方法做出改变,
  • 5:12 - 5:16
    用一种全新的、更划算的方式,
  • 5:17 - 5:21
    使用分子工程和模拟自然的方法,
  • 5:21 - 5:25
    在我们晶体管的纳米维度上。
  • 5:25 - 5:30
    如我所说,传统制造方法将
    电路的每一个微小特征
  • 5:30 - 5:32
    都投射到了晶片上。
  • 5:33 - 5:36
    但是如果你关注
    一个集成电路的结构、
  • 5:36 - 5:38
    晶体管的排列,
  • 5:38 - 5:41
    你会发现这些微小特征
    被重复了数百万次。
  • 5:41 - 5:44
    这是一种高度周期性的结构。
  • 5:44 - 5:47
    所以我们想在我们的替代生产技术中
  • 5:47 - 5:50
    利用这种周期性。
  • 5:50 - 5:54
    我们想使用自组装材料,
  • 5:54 - 5:57
    自然地组建周期性结构
  • 5:57 - 5:59
    来构建晶体管。
  • 6:00 - 6:02
    我们用材料进行试验,
  • 6:02 - 6:06
    让这些材料完成
    精细图案的制作工作,
  • 6:06 - 6:11
    而不是试图在投射技术上寻找突破。
  • 6:12 - 6:16
    自组装原理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 6:16 - 6:19
    从脂质膜到细胞结构,
  • 6:19 - 6:22
    所以我们认为
    这将会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 6:22 - 6:26
    如果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大自然,
    同理可用于芯片产业。
  • 6:27 - 6:31
    所以这一切就顺其自然了,
  • 6:31 - 6:35
    将稳固的自组装方法
    应用到半导体的生产中去。
  • 6:37 - 6:40
    一种自组装材料——
  • 6:40 - 6:43
    名为嵌段共聚物——
  • 6:43 - 6:47
    由两条长度只有
    几十纳米的聚合物链组成,
  • 6:47 - 6:49
    但是这些聚合物链彼此排斥。
  • 6:49 - 6:51
    它们彼此排斥,
  • 6:51 - 6:55
    就像水油不相溶,
    就像我青春期的儿女。
  • 6:55 - 6:56
    (笑声)
  • 6:56 - 6:59
    但是我们强制使它们结合在一起,
  • 6:59 - 7:02
    在系统中创造一种嵌入式窘组,
  • 7:02 - 7:04
    即便它们想要相互分离。
  • 7:05 - 7:08
    一块巨型材料,
    包含着数十亿个这样的聚合物链,
  • 7:08 - 7:11
    相似的化合物会粘结在一起,
  • 7:11 - 7:14
    同时互斥的化合物则会
  • 7:14 - 7:15
    相互分离。
  • 7:15 - 7:19
    这是嵌入式的窘组,
    一种系统的张力。
  • 7:19 - 7:23
    所以这些化合物四处移动,
    蠕动直到形成一个形状。
  • 7:24 - 7:28
    天然的自组装形状是纳米级的,
  • 7:28 - 7:32
    它有规律和周期性,还很长。
  • 7:32 - 7:36
    这就是我们在晶体管排列中所需要的。
  • 7:37 - 7:40
    所以我们可以应用分子工程
  • 7:40 - 7:43
    来设计不同尺寸的不同形状,
  • 7:43 - 7:45
    以及不同周期性的不同形状。
  • 7:45 - 7:48
    比如说,如果我们
    选用一种对称分子,
  • 7:48 - 7:51
    它的两条聚合物链长度相似,
  • 7:51 - 7:54
    则自然的自组装结构就会是
  • 7:54 - 7:56
    长的曲线形,
  • 7:56 - 7:58
    像指纹一样。
  • 7:59 - 8:01
    指纹线的宽度
  • 8:01 - 8:03
    和其间的距离,
  • 8:03 - 8:07
    不仅取决于聚合物链的长度,
  • 8:07 - 8:11
    还取决于系统内嵌窘组的级别。
  • 8:11 - 8:14
    我们还可以创造更复杂的结构。
  • 8:15 - 8:18
    如果我们使用非对称分子,
  • 8:19 - 8:23
    其中一条聚合物链显著短于另一条。
  • 8:24 - 8:26
    这种情况下的自组装结构是这样的:
  • 8:26 - 8:30
    短链在中间形成一个牢固的圆球,
  • 8:30 - 8:34
    被包围在更长的、
    相互排斥的聚合物链中,
  • 8:34 - 8:36
    形成一个自然的圆柱体。
  • 8:37 - 8:39
    这个圆柱体的尺寸
  • 8:39 - 8:43
    以及圆柱体之间的距离、周期性,
  • 8:43 - 8:46
    取决于我们选用的聚合物链的长度,
  • 8:46 - 8:49
    以及内嵌窘组的水平。
  • 8:50 - 8:54
    换言之,我们在利用分子工程
  • 8:54 - 8:57
    获得自组装的纳米结构。
  • 8:57 - 9:02
    这些结构可以是线形的、圆柱形的,
    同时也符合我们设计的周期性。
  • 9:02 - 9:06
    我们在使用化学、化学工程
  • 9:06 - 9:10
    来制造我们晶体管
    所需的纳米级特征。
  • 9:14 - 9:18
    但是自组装这些结构的能力
  • 9:18 - 9:20
    只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 9:20 - 9:23
    因为我们还需要排列这些结构,
  • 9:23 - 9:27
    使得晶体管们可以形成集成电路。
  • 9:27 - 9:30
    但是这些东西相对更简单,
  • 9:30 - 9:37
    使用宽导向结构来固定自组装结构,
  • 9:37 - 9:39
    将它们锚定到位,
  • 9:39 - 9:42
    使剩余的自组装结构
  • 9:42 - 9:43
    可以平行排列,
  • 9:43 - 9:46
    从而与我们的导向结构保持一致。
  • 9:47 - 9:51
    比如,如果我们想制作一个
    精细的、40纳米长的线形,
  • 9:51 - 9:55
    这对传统的投射技术
    而言是非常困难的,
  • 9:56 - 10:01
    我们可以先制作
    一个120纳米的导向结构,
  • 10:01 - 10:04
    使用普通的投射技术,
  • 10:04 - 10:10
    这个结构将把
    3个40纳米长的线形排列在一起。
  • 10:10 - 10:15
    所以这些材料在进行
    最困难的精细复写。
  • 10:16 - 10:20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
    直接自组装法。
  • 10:22 - 10:24
    这种方法的挑战在于,
  • 10:24 - 10:29
    整个系统都需要完美地排列,
  • 10:29 - 10:34
    因为结构中任何微小的缺陷
    都会导致晶体管的失效。
  • 10:34 - 10:37
    因为我们电路中存在数十亿个晶体管,
  • 10:37 - 10:40
    我们需要一个无比精细完美的系统。
  • 10:41 - 10:43
    但我们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
  • 10:43 - 10:44
    来达到这一目标。
  • 10:44 - 10:47
    从我们的化学清洁
  • 10:47 - 10:50
    到在半导体工厂中的
  • 10:50 - 10:51
    这些材料的精细处理
  • 10:51 - 10:56
    从而消除纳米级别的最小失误。
  • 10:57 - 11:02
    所以直接自组装法是一种
    全新的,令人激动的颠覆性技术。
  • 11:02 - 11:05
    但是它还在发展阶段。
  • 11:06 - 11:09
    但是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几年里,
  • 11:09 - 11:11
    在半导体行业中
  • 11:11 - 11:14
    引入这种全新的
  • 11:14 - 11:16
    变革型制造方法,
  • 11:17 - 11:20
    如果我们成功了,
  • 11:20 - 11:22
    我们将能够继续进行
  • 11:22 - 11:25
    低成本的晶体管小型化、
  • 11:25 - 11:29
    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
  • 11:29 - 11:31
    以及数字的变革。
  • 11:31 - 11:34
    除此之外,这是将会是
  • 11:34 - 11:36
    分子制造新纪元的曙光。
  • 11:36 - 11:38
    听上去相当不错吧!
  • 11:39 - 11:40
    谢谢。
  • 11:40 - 11:44
    (掌声)
Title:
未来的自组装计算机芯片
Speaker:
卡尔·斯乔尼曼
Description:

你口袋里为手机供电的晶体管小的令人难以想象:它们的大小约为头发宽度的三千分之一。但是为了跟上面部识别和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创新,我们需要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囊括到我们的计算机芯片中——而现有芯片的空间远远不够。在这个富有前瞻性的演讲中,技术开发人员卡尔·斯乔尼曼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芯片制造方法。斯乔尼曼认为,“这可能是分子制造业新纪元的曙光。”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1:57

Chinese, Simplified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