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慢讀引領我走上寫作路

  • 0:01 - 0:04
    很久以前有一位巨人,
  • 0:04 - 0:09
    這位自私的巨人
    有美絕各地的迷人花園。
  • 0:10 - 0:12
    一天黃昏,巨人回到家時,
  • 0:12 - 0:15
    發現這班小孩
    在他的花園裡遊戲,
  • 0:15 - 0:16
    他大為光火。
  • 0:17 - 0:20
    「我自己的花園
    就是我自己的花園!」
  • 0:20 - 0:22
    巨人這麼說。
  • 0:22 - 0:25
    然後,他在花園四周築了道高牆。
  • 0:26 - 0:31
    1888 年,王爾德(Oscar Wilde)
    寫了這故事《自私的巨人》,
  • 0:32 - 0:37
    及至百年後,那巨人搬進來
    我在布魯克林區的童年,
  • 0:37 - 0:38
    就再沒離開。
  • 0:39 - 0:41
    我出生在宗教家庭,
  • 0:41 - 0:44
    讀著《聖經》和《古蘭經》長大。
  • 0:45 - 0:48
    宗教閱讀加上休閒閱讀的時間,
  • 0:48 - 0:51
    遠遠超過看電視的時間。
  • 0:51 - 0:53
    那時候的任何一天,
  • 0:53 - 0:57
    都可見到我和兄弟姊妹
    蜷在家中一隅閱讀,
  • 0:57 - 0:59
    有時讀得並不高興,
  • 0:59 - 1:03
    因為在盛夏時節裡,
    紐約市街上消防栓射水降溫,
  • 1:03 - 1:06
    便聽見其他小朋友
    在樓下的噴水中玩,
  • 1:06 - 1:09
    無比歡樂的笑聲
    從敞開的窗戶傳到耳邊,
  • 1:09 - 1:11
    好教人羨慕。
  • 1:12 - 1:15
    但我體會到,愈潛心於書本裡、
  • 1:15 - 1:17
    字斟句酌愈久、
  • 1:17 - 1:20
    外界的噪音聽到得就愈少。
  • 1:20 - 1:23
    不同於兄弟姊妹看書一目十行,
  • 1:23 - 1:25
    我卻慢慢閱讀——
  • 1:25 - 1:27
    十分、十分地緩慢。
  • 1:28 - 1:31
    兒時我是用手指指著字讀書的,
  • 1:31 - 1:36
    直到被告知大孩子不指讀後,
    我才改掉這個毛病。
  • 1:36 - 1:40
    小學三年級時,
    我們要疊起雙手安放桌上,
  • 1:40 - 1:44
    坐好讀書,翻頁時才張開手,
    然後又要放好。
  • 1:45 - 1:48
    並非是老師苛刻,
  • 1:48 - 1:49
    當時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 1:49 - 1:52
    老師旨在教曉我們閱讀理解,
  • 1:52 - 1:54
    力臻更高年級水平,
  • 1:54 - 1:57
    因此常常敦促我們閱讀快一點。
  • 1:58 - 2:01
    但在靜謐的家中,
    沒有老師的注目下,
  • 2:01 - 2:04
    我就讓手指放行於文字之間。
  • 2:04 - 2:07
    然後,自私的巨人
    又再敘說他的故事,
  • 2:07 - 2:11
    小孩背著他侵越其花園
    是如何讓他感到背叛,
  • 2:11 - 2:13
    他怎樣築起這道高牆,
  • 2:13 - 2:15
    高牆又確實把小孩拒於園外,
  • 2:15 - 2:18
    灰色的冬天卻在他的花園降臨,
  • 2:18 - 2:20
    久久不願離去。
  • 2:21 - 2:23
    每一次反復閱讀,我都有新的察見:
  • 2:23 - 2:26
    比如小孩被逐出花園後,
  • 2:26 - 2:29
    被迫在街上玩地上那些堅硬的石子;
  • 2:29 - 2:32
    比如某天出現的小孩的彬彬有禮,
  • 2:33 - 2:35
    甚至對巨人本身也刮目相看。
  • 2:35 - 2:38
    也許,他說的話不是出於憤怒,
  • 2:38 - 2:40
    也許話裡是求同情,
  • 2:40 - 2:42
    求理解。
  • 2:42 - 2:46
    「我自己的花園
    是我自己的花園呀」。
  • 2:48 - 2:50
    多年後,適逢作家約翰‧加德納
    (John Gardner)的灼見,
  • 2:50 - 2:53
    稱之為「虛構之夢」,
  • 2:53 - 2:54
    或「虛幻之夢」,
  • 2:54 - 2:58
    我發覺「虛構之夢」
    即是我置身於書中,
  • 2:58 - 3:01
    作者邀我進入其創造的世界,
  • 3:01 - 3:03
    與眾人物共渡時光。
  • 3:03 - 3:06
    小時候我知道故事應該細細品味,
  • 3:06 - 3:09
    故事想要緩慢,
  • 3:09 - 3:14
    有的作者花了數月甚至數年才寫成。
  • 3:14 - 3:15
    而我身為讀者——
  • 3:15 - 3:18
    特別是想在某天成為作者的讀者——
  • 3:18 - 3:20
    要尊重那篇故事。
  • 3:21 - 3:27
    早在有線、網路,甚至電話出現前,
  • 3:27 - 3:32
    人們就通過故事
    來分享意念、資訊和記憶,
  • 3:32 - 3:35
    是我們最早的聯繫技術形式之一。
  • 3:36 - 3:38
    是尼羅河沿岸的更美好的故事
  • 3:38 - 3:41
    促使埃及人沿河往下游發展,
  • 3:41 - 3:43
    是講述更好保存軀體方法的故事,
  • 3:43 - 3:46
    因而讓法老王圖坦卡門的遺骸
    得以在二十一世紀重現。
  • 3:46 - 3:48
    而在二百多萬年前,
  • 3:48 - 3:52
    當第一代人類開始製造石器時,
  • 3:52 - 3:54
    一定有人說過:
    「若是(記錄下來)呢?」
  • 3:54 - 3:57
    而定有別人記住了這故事。
  • 3:57 - 4:01
    不論故事是通過口耳或手勢、
    還是通過畫相傳,
  • 4:01 - 4:04
    故事流傳下來,被人記住了:
  • 4:04 - 4:07
    錘子聲下,聽見故事的鏗鏘。
  • 4:08 - 4:09
    世界變得更嘈雜,
  • 4:09 - 4:11
    從便攜播放器、
  • 4:12 - 4:16
    隨身聽、便攜鐳射唱盤、
  • 4:16 - 4:18
    再到 iPod ,
  • 4:18 - 4:20
    我們隨時想聽就能聽任意一首歌曲。
  • 4:21 - 4:24
    從我兒時只有四個電視頻道的時代,
  • 4:24 - 4:27
    到今天數之不盡的
    有線頻道和線上資源。
  • 4:27 - 4:32
    隨著科技挾著我們
    在時空越來越快地穿梭,
  • 4:32 - 4:35
    故事似乎日漸讓路,被推到一旁,
  • 4:35 - 4:38
    名副其實地被攆出了敘述之外。
  • 4:39 - 4:42
    即使與故事的結緣有變化,
  • 4:42 - 4:48
    或是羈絆從書本
    蛻變成聲音、IG、Snapchat,
  • 4:48 - 4:50
    我們須記住放在字裡行間的手指。
  • 4:50 - 4:53
    記住故事,不論形式,
  • 4:53 - 4:56
    總讓我們走進意想不到的地方,
  • 4:56 - 4:59
    牽來意想不到的人,
  • 4:59 - 5:03
    以及讓我們看清本會擦身而過的世界。
  • 5:03 - 5:07
    因此,哪怕科技繼續越發展越快,
  • 5:07 - 5:09
    我依然悠然自得地慢慢閱讀。
  • 5:10 - 5:13
    字裡行間的手指引我踏上寫作生涯,
  • 5:13 - 5:16
    為所有年紀的人而寫,
  • 5:16 - 5:18
    那供人慢慢閱讀、
  • 5:18 - 5:19
    細心品味的書。
  • 5:20 - 5:24
    我愛深入細看世界,
  • 5:24 - 5:26
    全身心投入其中,
  • 5:26 - 5:30
    這讓我看到一個故事的無盡可能,
  • 5:30 - 5:32
    這種愛原來是天賜禮物,
  • 5:32 - 5:34
    因為慢慢地享受這美好時光,
  • 5:34 - 5:37
    教會我寫作所需的一切。
  • 5:37 - 5:41
    寫作讓我通曉怎樣創造世界,
  • 5:41 - 5:44
    讓身在其中的人
    可以被看見和聽見,
  • 5:44 - 5:48
    人人的經歷皆自成方圓、頭頭是道,
  • 5:48 - 5:51
    而當別人讀到、聽到我的故事,
    會對他們有所啟發,
  • 5:51 - 5:54
    變成我們之間的聯繫、
  • 5:54 - 5:56
    一段對話。
  • 5:56 - 5:59
    這難道不是這一切終究所願 ——
  • 5:59 - 6:04
    找到一種方式,
    當一天將盡時,不覺孤單在世,
  • 6:04 - 6:08
    找到一種方式,
    讓離開時似曾沿途改變過?
  • 6:08 - 6:11
    從石到錘、血肉之軀到木乃伊、
  • 6:11 - 6:15
    從意念到故事 ——
    這一切但願為人記住。
  • 6:17 - 6:20
    我們閱讀,有時為了解未來;
  • 6:20 - 6:23
    我們閱讀,有時為了解過去。
  • 6:23 - 6:27
    我們閱讀為了忘卻、忘掉身處時艱,
  • 6:27 - 6:30
    我們也閱讀,以記住前人,
  • 6:30 - 6:33
    那些曾經歷比我們更苦歲月的人。
  • 6:33 - 6:35
    我寫作,同樣為這些理由。
  • 6:36 - 6:40
    到布魯克林區前,我們一家
    住在南卡羅萊納州格林維爾,
  • 6:40 - 6:43
    一個種族隔離的社區,
    名叫 Nicholtown。
  • 6:44 - 6:46
    那裡,我們都是一群
  • 6:46 - 6:50
    讀書寫字不被應許的人們的後裔。
  • 6:50 - 6:51
    想像一下:
  • 6:51 - 6:55
    學習認字會招來殺身之禍,
  • 6:55 - 6:58
    字句本身帶來的危險,
  • 6:58 - 7:02
    一群知書識字的人
    及其故事會來的危險。
  • 7:04 - 7:07
    儘管當時的時勢下,
  • 7:07 - 7:09
    堅持敘述故事,世道便以死懼之,
  • 7:09 - 7:11
    我們的故事卻不死,
  • 7:11 - 7:15
    因為故事底下,還疊著另一個故事,
  • 7:15 - 7:17
    古往今來都是這樣走來。
  • 7:17 - 7:19
    只要我們仍在溝通,
  • 7:19 - 7:21
    故事便層層相疊,
  • 7:21 - 7:25
    故事疊著故事,環環相扣。
  • 7:25 - 7:29
    故事就這麼一路走來,綿綿不息。
  • 7:29 - 7:35
    當我將連接我學習寫作
    和學會閱讀的點
  • 7:35 - 7:38
    與一群幾乎噤聲的人民連起來時,
  • 7:38 - 7:43
    我發覺我的故事
    實是更大、更古、更深,
  • 7:43 - 7:45
    遠超越我本身,
  • 7:45 - 7:48
    故事因此而源遠流長。
  • 7:49 - 7:51
    在這些幾乎噤聲的人民中,
  • 7:51 - 7:54
    有一些人畢生從未學會閱讀。
  • 7:55 - 7:59
    他們的後裔今已脫離了奴隸制數代,
  • 8:00 - 8:01
    若家境許可的話,
  • 8:01 - 8:04
    上到大學、研究院
    以及更高程度的不乏其人。
  • 8:05 - 8:08
    一些人,如我祖母和兄弟姊妹,
    像是生而會閱讀,
  • 8:08 - 8:11
    彷彿歷史為他們讓開了路。
  • 8:12 - 8:15
    一些人,如家母
    便躍上了大遷徙的馬車——
  • 8:15 - 8:18
    那不是真的馬車——
  • 8:18 - 8:20
    吻別南部往北去。
  • 8:20 - 8:23
    但那故事中還孕育這故事:
  • 8:23 - 8:26
    離開的人也好,留下的人也好
  • 8:26 - 8:28
    身上懷著一個故事的歷史,
  • 8:28 - 8:33
    清楚知道寫下來
    不是唯一保存故事的方式,
  • 8:33 - 8:37
    知道在漫長一天結束時,
    坐在門廊、門階上,
  • 8:37 - 8:40
    向子女慢慢講述
    逸文軼事也是保存的方式。
  • 8:40 - 8:45
    他們知道,在撿棉花、
    採煙草的炎熱中,
  • 8:45 - 8:46
    也可以把故事唱成歌,
  • 8:46 - 8:50
    他們知道其故事也可化成佈道
    或縫成拼布被褥,
  • 8:50 - 8:54
    將至痛化作插科打諢,也未嘗不可,
  • 8:54 - 8:56
    通過逗人發笑,
  • 8:56 - 8:59
    揭露歷史怎樣一而再、再而三地
  • 9:00 - 9:01
    試著偷走他們的身軀、
  • 9:01 - 9:03
    他們的精神
  • 9:03 - 9:04
    和他們的故事。
  • 9:06 - 9:10
    小時候,我學會想像一根無形的手指
  • 9:10 - 9:13
    為我指過一字接一字,
  • 9:13 - 9:15
    一句接一句,
  • 9:15 - 9:18
    從無知指向明理。
  • 9:19 - 9:22
    隨著科技不斷邁進,
  • 9:22 - 9:24
    我仍然故我,慢慢閱讀,
  • 9:26 - 9:30
    心知道這是我向作者的著作致敬,
  • 9:30 - 9:32
    以及向故事歷久不衰的力量致敬。
  • 9:32 - 9:36
    慢慢閱讀使我脫離了噪音,
  • 9:36 - 9:40
    讓我記住可能是人類先驅的前人,
  • 9:40 - 9:46
    他們終於學會控制火種,
  • 9:46 - 9:48
    他們圍繞在
  • 9:48 - 9:54
    火焰、光和熱的新力量周圍。
  • 9:54 - 9:58
    慢慢閱讀也讓我記住那自私的巨人,
  • 9:58 - 10:00
    他怎樣終於毀掉那道牆,
  • 10:00 - 10:02
    讓小孩在他的花園自由奔跑。
  • 10:02 - 10:07
    慢慢閱讀讓我向祖先們致敬,
  • 10:07 - 10:10
    他們完全被禁止讀書識字。
  • 10:10 - 10:13
    他們定也曾圍著篝火,
  • 10:13 - 10:16
    輕聲細述他們的夢想、
  • 10:16 - 10:19
    他們的希望、他們的未來。
  • 10:20 - 10:25
    每一次我們讀、寫,或說故事,
  • 10:25 - 10:27
    我們都踏進他們的圈子,
  • 10:28 - 10:31
    圈子依舊堅不可摧。
  • 10:32 - 10:35
    而故事的力量永垂不朽。
  • 10:36 - 10:37
    謝謝。
  • 10:37 - 10:40
    (掌聲)
Title:
慢讀引領我走上寫作路
Speaker:
賈桂琳·伍德森
Description:

慢慢閱讀 ── 用手指指著字讀書,哪怕旁人說不好 ── 引領賈桂琳·伍德森 (Jacqueline Woodson) 踏上著書生涯,寫出讓人細味的書。在頓挫抑揚的一段演講中,她邀我們慢下來,讓心隨故事,走進自己意想不到地方,與意想不到的人萍水相逢。她問道:「難道不是這一切終如所願:找到一種方式,於一天將盡時,不覺孤單在世;找到一種方式,讓離開時似曾改變過?」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0:54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